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安定国家

赵匡胤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安定国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899 更新时间:2023/12/31 20:48:03

作为开国君主,宋太祖在统一大局巳定的情况下也没有志满意得、 忘乎所以。平定南方诸国后,各国的金帛财宝源源不断地运至东京,宋太祖将它们作为战备物资,全部收贮在内库,从不随意挥霍。宋太祖本人有射猎和職衡(踢球)的喜好,刚做皇帝时,他常常技痒难耐,时不时邀上几名手下游玩一次。

一天,宋太祖正在后苑射鸟,有大臣跑来说 有急事求见。宋太祖接过奏章,发现里面并不是马上要办的事,不禁有 些恼火,训斥了那名大臣几句。那大臣却答道:“奏章里的事虽然不是很急,但总比射鸟急吧。”宋太祖听他反驳,就更加恼怒了,随手抄起一把玉斧,掷向那人,那人门牙被撞掉了两颗,并不作声,只是跪在地上, 将牙齿捡起来装在衣服里。

宋太祖问:“你想拿这个来控告我吗?”那人 说:“不敢!不过陛下既为天子,一言一行自然会由史官记录在案。”宋太祖一听这话,恍然大悟,作为天下主,一言一行至关重要,他赶紧将那位大臣扶起,向其表示歉意。以后,太祖慢慢地将射猎和踢球的嗜好 戒除了。

宋太祖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在他统治期间,采取了“布 声教”的策略。布者,广施恩德也;声者,严威也。即所谓恩威并用。

宋太祖非常懂得笼络人心。陈桥兵变后,宋太祖初人皇宫,看见一个宫女抱着一个小孩,乃周世宗的儿子。宋太祖问旁边的赵普潘美等人怎样处置才好,赵普说应该斩草除根,潘美在旁默默不语,太祖便问他的看法,潘美仍是不敢应声。

宋太祖说:“夺了人家的皇位,还要再杀人家的儿子,我实在是有些下不了手啊。”潘美这才说:“臣也曾在世 宗手下当官,我劝您杀此遗孤,对不起世宗;劝您不杀,您又会认为我不忠于您。”宋太祖摆摆手:“你把这个孩子带回家,就当是你的侄子抚养吧。

一日宋太祖举行国宴,周世宗朝留下来的翰林学士王著喝醉了酒,在宴席上大声喧哗,有人看不下去,劝他收敛一些,他却突然跑到皇帝的屏风前放声大哭。宋太祖并没有发火,只是派人将他扶了出去。有大臣说,前朝遗臣在宫中痛哭,是因为思念周世宗,应予严惩。宋太祖不以为然,说王著只是一个书生而已,我知道他的为人,这事就不用再提 了。王著酒醒后,非常后怕,见自己并没有被杀,从此就死心塌地效忠宋太祖了。

作为一个武者,赵匡胤知道纵兵掳掠必将引起民众的反抗,所以在对外征讨中,宋太祖都要 告诫军士不要滥杀。平灭 后蜀时,宋将王全斌在城中杀人较多,还放纵将士 掳掠财物,引起后蜀民众反抗,被太祖惩治。

曹彬围困金陵时,宋太祖三番五次传旨:“勿伤城中人。”金陵城内百姓性命财产得以保全。平定江南的消息传到朝廷,群臣都上朝称贺,赵匡胤一反常态,流着眼泪说:“百姓受割据之苦,我以‘布声教’安抚他们。可是攻城的时候,必定还有百姓在刀兵中丧失性命,这是我所感到悲痛的。”

赵匡胤在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中,也采取了“布声教”的策略。 党项族居住在宋西北边陲,该地节度使李彝兴欲与宋政权通好,便派遺使者向宋廷贡良马300匹。赵匡胤对这件事非常重视,立即命玉工赶制一条玉带回赐李彝兴。为了制作这条玉带,赵匡胤特意询问党项的使者:兴腹围是多少?”使者回答说:“彝兴的腰腹很大。”

“呵呵,看来你们的元帅是一个福人哪。”太祖随即命玉工打造了一 条“大如合抱之木”的玉带。

使者将玉带带回党项,李彝兴十分感动,表示要效力于宋廷。后来,宋军进攻北汉时,李彝兴果然给予了大力支持。

为了保持边境安宁,赵匡胤对周边的少数民族“悉心绥抚”,对于那 些不能遵此办理的大臣,不管有多大的功劳,都予以撤换。灵武节度使冯继业经常出兵夺取羌人的羊马,引发骚乱,赵匡胤即罢免冯继业,改用段思恭驻守灵州。段思恭矫正了冯继业的过失,按赵匡胤的旨意对羌人悉心绥抚,使边境安定下来。段思恭也由此受到赵匡胤的丰厚奖赏。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跋扈的局面,使赵宋王朝能够长期巩固下去,太祖皇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改革措施。#p#分页标题#e#

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军事制度改革的一个开始。之后,三项主要的改革措施相继推出:

第一,建立枢密院制度。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三衙掌握着禁军,但是没有调兵和发兵的 权力;枢密院有发兵、调兵之权,却不能直接掌握军队。这样就使得调 兵权与领兵权各自分离,相互制约,有利于皇权对军队的控制。

第二,内外相维。宋太祖把全部军队分为两半,一半屯驻在京城,一半戍守各地,但京城驻军又多于外地任何一个地方,随时可以平定外地叛乱。而外地的军力联合起来也足以抗衡京城驻军,这就使得内外军 队互相制约,都不能发生变乱。

第三,兵将分离。采用“更戍法”,驻屯京城的禁军和驻在外地的 禁军都必须定期调动。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或边境戍守,借着士兵的经常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使将官无法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声望,当然也就不能率兵与朝廷对抗了。

为了消除那种专制一方的藩镇,宋太祖采用了强干弱枝的方略,主要内容有:

第一,削夺其权。将节度使驻地以外兼领的州郡划为京师直属,同时由中央派遣文官出任知州、知县等地方官,直接对中央负责,向朝廷奏事,不听令于节度使。对于那些一直盘踞一方的节度使,宋太祖同样以“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将其逐一罢免。

第二,制其钱谷。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宋初于各路设置转运使,将一路所属州县财赋,除留少量应付日常经费外,其余的钱帛全部上交中央政府。

第三,收其精兵。各州长官需把藩镇所辖军队中骁勇善战的人选送到京城补人禁军,又在地方上招募强壮的民众到京城当禁军,这样使得中央禁军集中了全国精兵,地方上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编成地方军,已无军事力量可以同中央抗衡了。

在官僚制度方面,削弱宰相权力。宋太祖即位后,宰相奏事仍然沿用旧制,坐在凳子上向皇帝陈述。一天早朝,他突然对宰相王溥范质说:“我眼睛有些昏花,你们把奏疏送上前来。

”在范、王二人离开座位 的时候,侍卫悄悄地将他们的座位都搬下殿去。之后,宰相在皇帝面前也要像其他臣子一样站着奏事了。宋太祖不仅从形式上降低宰相的地位, 而且将原属于宰相的军权交枢密院掌握,财权则交三司使掌握,宰相的权力仅限于民政。

在削弱相权的同时,在百官中推荐“官、职分离,互相牵制”的任官政策,如设立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和三司副使,作为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的副手,这样就可以使各部门长官相互制约。宋代官制中,“官” 是品级,只是据此享受俸禄;“职”是殿阁、馆阁学士一类的荣誉称号, 同样没有实际权利。

只有由皇帝或书省“差遣”的临时职务才能够执行实际权力。任官时职、权分离,名、实混淆,可以使任何官员都没有办法将权力、荣誉和威望集于一身,权力大的不一定职高,职位高的却可能没有权力。

为扩大统治基础,宋太祖改革和推进了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制度。 宋初时对科举考试的范围大大放宽,不管家庭贫富,只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的人,都可以前往应举。赵匡胤还规定了极为严格的考试制度,以防止权贵子弟舞弊。

宋太祖还着力于改变重武轻文的社会风气,他在即位之初,就下令修复孔庙,开辟儒馆,延用名儒。针对五代时期文教不兴,学校荒废的情形,他下诏拨款增修国子监学舍,当国子监开学讲书的那一天,他还专门派人送去美酒等以示祝贺。

宋太祖认为,乱世用武,治世用文。随着文教的振兴和开科取士的增多,大批文人进入统治集团,原来只作为装点摆设的文臣开始逐步取代武将,在政治领域活跃起来。

由宋太祖主导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加强了宋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为后世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宋太祖所创立的这一整套也成为宋室世代奉为圭臬的“祖宗家法”。

不过,太祖皇帝的这些防弊之政、立国之法,也有其不利的一面。 “杯酒释兵权”使武职官员形同虚设,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虽然成功地 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

官僚机构重叠,互相 牵制,造成“冗官”、“冗费”与日俱增,而办事效率又极为低下。到了北宋中后期,太祖皇帝的“祖宗家法”终于使这个国家陷入了积贫积弱的局势之中。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是不是一个冷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于南唐后主李煜之死,很多人都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把杀害他的罪行归到了宋太祖赵匡胤身上,因为他们觉得一个亡国之君死在一个开国皇帝手里是非常符合常理的。实则不然。毒死李煜的凶手不是宋太祖赵匡胤,而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而且很可能赵匡胤自己也是死在这个弟弟手里,所以,宋太祖赵匡胤实在是冤枉得很,不但

  • 杯酒释兵权对宋朝初期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在军事制度方面的改革主要有三项。军事体制改革第一,建立不同于前朝的枢密院制度。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枢密院与三衙统领各有所司。三衙虽然掌握禁军,但却无调兵和发兵的权力。枢密院有发兵、调

  • 杯酒释兵权的前因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太祖即位后,接受赵普建议,解除武将兵权,以免重蹈晚唐五代灭亡之覆辙。建隆二年(961),太祖召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等宿将饮酒,劝谕他们释去兵权,这是消除禁军将领发动兵变夺取政权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开宝二年(969),太祖又宴请节度使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劝使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加强对军队的管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欢歌宴饮之间,令诸多久经战场的大将交出兵权,初听起来有些像是演绎杜撰的故事,但这确是历史的事实,导演这场好戏的正是北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后周大将李筠及李重进叛乱后,宋太祖问赵普广为什么唐 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争战不止,生灵涂炭?怎样才能息天下之兵,使国家长治久安,让百姓永享太平? ”赵普一听

  • 赵匡胤为何要杯酒释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之初便杯酒释兵权,让有功之臣解除兵权安度余生。那么赵匡胤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何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里,且不说“杯酒释兵权”将一帮能征善战的武将手中军权剥夺了,让他们靠边站,对大宋帝国来说,无异于是自断己臂,自残己足,宋朝后来的饱受外族欺凌与蹂躏完全与

  • 杯酒释兵权却出了事 老人告状反被驳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历史上都讲过。说的是赵匡胤即位后,怕手下的将士都叫来以喝酒的名义解除他们的兵权,到地方去任节度使“我给你们良田美宅,你们可以在驻地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相欢,你们可以欢度天年,这不就行了吗。”赵匡胤以为这样就没什么事了,结果其中一位手下地方到任后就给赵匡胤出了个事。原来,到沧

  • 相国寺为什么能在宋朝达到鼎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时的商品经济极度发达,在唐时兴起的相国寺至此时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它融佛商于一体,依皇权而光大,闻名中外。根据历史记载,宋太宗时,对相国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共扩建了殿庭门廊楼阁四百五十处。重建后的相国寺,占地面积540亩大于今日相国寺的二三十倍,包括僧院64座,可以说是当时中原第一大佛寺了。沿

  • 为什么辽宋西夏时期不叫三国 与魏蜀吴时期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文化空前繁荣,有宋词,有程朱理学,唐宋八大家占了六家;宋朝是文人士大夫的天下,从宋朝开国到灭亡未曾杀过一个士大夫;宋朝有无数忠臣义士,有杨家将,有包公案,历史上宋朝与汉朝、唐朝和明朝并列,宋朝更是现代无数人向往的朝代,其实,宋朝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宋朝自建立以来,外忧一直不断。北宋建立

  • 宋太祖赵匡胤真的习武吗 赵匡胤武功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们总认为,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往往是武勇过人的,能亲自跃上战马执锐挽强、摧坚陷阵,如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事实也的确如此。但如要问在这些开国皇帝中,谁真的是武艺高强,有过人之处的,恐怕没有人会想到竟然是宋太祖赵匡胤。武打小说、电影电视中描写的一些明清帝王精通武术的故事,其实不足为据,至于一些以帝

  • 宋真宗即位有多难 真的差点被废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太宗即位后,外界流传着一种言论,即昭宪太后让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还想让赵光义传位给他弟弟赵廷美,而廷美再传位给太祖子燕懿王赵德昭。对这一种说法,宋太宗从一开始就认为是廷美指使人散布的,因此尽管碍于亲兄弟的情面任廷美为开封尹,并进封秦王,表面上似尊宠,实际上是时时刻刻提防着他,随时随地想除掉他。赵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