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440 更新时间:2024/1/29 13:30:25

赵匡胤是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军人家庭,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文治局面。

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就是宋太祖。这皇位得来容易,巩固起来可就不那么简单了。一次,皇帝车队出行,宋太祖差点被一支冷箭射中。这个有惊无险的事件,让他警惕起来。他开始频频微服私访,以掌握情报。宋太祖胆量大,当然不怕,可他的亲信却很担心他的人身安全,劝他:“陛下刚得天下,人心未安,您这样随便出巡,万一真遭人谋害,那时后悔都来不及了。”

太祖笑道:“称王称帝,自有天命。强求不得,也推卸不了。若真有祸患,人不能免。想当年,那周世宗疑心方头大耳的将领,把他们都杀了,而我就在他身边,却没有遇害。若我命该为天下主,谁还能害我?若我不该为天下主,就是闭门深居,又有什么用!”众人听了又怕又服。

但是,宋太祖的内心其实也有些惊惧不安。谋士赵普冷眼旁观,知皇帝心事。他曾建言要把石守信王审琦等掌管禁军亲兵的将领调离另任。太祖认为这些拥戴他当皇帝的老伙计肯定不会背叛他。赵普解释道:“他们可能没有反叛的心思,但是如果他们的部队里跳出几个害群之马,恐怕这些将领也会身不由己吧?”赵普一提这话,太祖就明白了。

过了几天,太祖暗地召来赵普,问他:“从唐朝末年到现在,都过了几十年了,皇帝都换了八九个,还是战乱频繁,民生涂炭,这是何故?朕想平息战乱,安民兴邦,如何才能做到呢?”赵普回答道:“陛下忧国忧民,这是天下百姓的福祉啊!以臣之见,造成天下混乱的根本原因是藩镇的权力过大,君弱而臣强,故而藩镇争雄,硝烟四起。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唯有削弱藩镇的权力和财力,将他们的精锐兵马没收,控制留给他们的钱粮,这样天下就会太平了。”宋太祖听了,频频点头。一场历史上著名的“盛宴”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宋太祖在退朝后留下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藩镇领袖、高级将领一起饮酒。酒过三巡,见众人开怀畅饮至半酣,宋太祖知时机已到,就假装愁苦地对将领们说:“要不是在座的诸位,我也当不了皇帝。虽然我如今做了皇帝,但是还不如做节度使时快乐。自从当了皇帝之后,我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宋太祖的这番话,令石守信等人大惊失色。

于是石守信慌忙问道:“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局势已定,谁还敢再有异心?”宋太祖哀叹一声,说道:“局势看似稳定,然而谁不想要富贵?有朝一日,说不定也会有人将黄袍披在你们的身上,拥戴你们当皇帝。纵使你们不想造反,可还由得着你们吗?那时叫我情何以堪?!不管谁做了皇帝,都随时可能再度沦为阶下之囚,难逃劫数,到头来谁都不能兴国安邦,这样的轮回,有何意义?!”

石守信等将领会意,纷纷跪下磕头,哭着说:“臣等愚昧,不知如何化解此局面,还请陛下指点迷津,也指示臣等一条生路。”宋太祖借机表达了自己想让他们放弃兵权的想法:“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你们个个紧握兵权,实力相当,毫无制约,易起纷争,难免成王败寇。不如多累积一些金钱,多置一些房产,传给后代子孙,家中也可多置歌伎舞伶,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

如此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吗?”大臣们刚刚推赵匡胤为帝,还是众人一心,觉得他的话也是极有道理的,于是答谢说:“陛下为苍生社稷着想,以民生为怀,更体贴群臣,救臣等于水火之中,这实在是避免我们惹火烧身的恩惠啊!陛下有如此操守情怀,臣等自当以大局为重,全身而退。”

第二天,各位将领就称病的称病,归老的归老,纷纷请辞,宋太祖一一恩准,并给予他们优厚的退休金,让各将领放权放得心服口服,毫无抵触心理。开宝二年(969年),他又用同样的方法,罢免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等节度使,消除藩镇割据的隐患。同时,宋太祖通过任命易控制的人指挥禁军,设置转运使、通判,分地方实权,把各地的精兵都收归禁军,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晚期以来的藩镇之祸终于被止住了。

有人认为,宋太祖宽和的做法,避免了流血牺牲,避免了兔死狗烹的现象,引导出赵宋王朝较为宽厚的风气,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杯酒释兵权”的佳话。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匡胤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安定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作为开国君主,宋太祖在统一大局巳定的情况下也没有志满意得、 忘乎所以。平定南方诸国后,各国的金帛财宝源源不断地运至东京,宋太祖将它们作为战备物资,全部收贮在内库,从不随意挥霍。宋太祖本人有射猎和職衡(踢球)的喜好,刚做皇帝时,他常常技痒难耐,时不时邀上几名手下游玩一次。一天,宋太祖正在后苑射鸟,有大

  • 赵匡胤是不是一个冷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于南唐后主李煜之死,很多人都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把杀害他的罪行归到了宋太祖赵匡胤身上,因为他们觉得一个亡国之君死在一个开国皇帝手里是非常符合常理的。实则不然。毒死李煜的凶手不是宋太祖赵匡胤,而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而且很可能赵匡胤自己也是死在这个弟弟手里,所以,宋太祖赵匡胤实在是冤枉得很,不但

  • 杯酒释兵权对宋朝初期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在军事制度方面的改革主要有三项。军事体制改革第一,建立不同于前朝的枢密院制度。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枢密院与三衙统领各有所司。三衙虽然掌握禁军,但却无调兵和发兵的权力。枢密院有发兵、调

  • 杯酒释兵权的前因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太祖即位后,接受赵普建议,解除武将兵权,以免重蹈晚唐五代灭亡之覆辙。建隆二年(961),太祖召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等宿将饮酒,劝谕他们释去兵权,这是消除禁军将领发动兵变夺取政权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开宝二年(969),太祖又宴请节度使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劝使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加强对军队的管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欢歌宴饮之间,令诸多久经战场的大将交出兵权,初听起来有些像是演绎杜撰的故事,但这确是历史的事实,导演这场好戏的正是北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后周大将李筠及李重进叛乱后,宋太祖问赵普广为什么唐 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争战不止,生灵涂炭?怎样才能息天下之兵,使国家长治久安,让百姓永享太平? ”赵普一听

  • 赵匡胤为何要杯酒释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之初便杯酒释兵权,让有功之臣解除兵权安度余生。那么赵匡胤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何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里,且不说“杯酒释兵权”将一帮能征善战的武将手中军权剥夺了,让他们靠边站,对大宋帝国来说,无异于是自断己臂,自残己足,宋朝后来的饱受外族欺凌与蹂躏完全与

  • 杯酒释兵权却出了事 老人告状反被驳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历史上都讲过。说的是赵匡胤即位后,怕手下的将士都叫来以喝酒的名义解除他们的兵权,到地方去任节度使“我给你们良田美宅,你们可以在驻地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相欢,你们可以欢度天年,这不就行了吗。”赵匡胤以为这样就没什么事了,结果其中一位手下地方到任后就给赵匡胤出了个事。原来,到沧

  • 相国寺为什么能在宋朝达到鼎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时的商品经济极度发达,在唐时兴起的相国寺至此时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它融佛商于一体,依皇权而光大,闻名中外。根据历史记载,宋太宗时,对相国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共扩建了殿庭门廊楼阁四百五十处。重建后的相国寺,占地面积540亩大于今日相国寺的二三十倍,包括僧院64座,可以说是当时中原第一大佛寺了。沿

  • 为什么辽宋西夏时期不叫三国 与魏蜀吴时期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文化空前繁荣,有宋词,有程朱理学,唐宋八大家占了六家;宋朝是文人士大夫的天下,从宋朝开国到灭亡未曾杀过一个士大夫;宋朝有无数忠臣义士,有杨家将,有包公案,历史上宋朝与汉朝、唐朝和明朝并列,宋朝更是现代无数人向往的朝代,其实,宋朝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宋朝自建立以来,外忧一直不断。北宋建立

  • 宋太祖赵匡胤真的习武吗 赵匡胤武功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们总认为,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往往是武勇过人的,能亲自跃上战马执锐挽强、摧坚陷阵,如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事实也的确如此。但如要问在这些开国皇帝中,谁真的是武艺高强,有过人之处的,恐怕没有人会想到竟然是宋太祖赵匡胤。武打小说、电影电视中描写的一些明清帝王精通武术的故事,其实不足为据,至于一些以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