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真正原因竟然是。。。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真正原因竟然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414 更新时间:2024/1/29 13:30:29

一席酒宴,一段谈话,手握重兵的将领们就此顺从地交出军权,这在充满血腥与阴谋的古代政治斗争中,无疑是个戏剧化的传奇一幕。

“子胥功高吴王忌,文种灭吴身首分……”一旦天下平定,君主往往便要大杀功臣,这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诸如汉朝刘邦、明朝朱元璋就是这样的典型,然而同样下层出身的宋太祖赵匡胤非但不杀勋旧,反而采取一种和平的策略,让君臣都得到较好的结果。

皇权的威胁

宋太祖赵匡胤凭借自己手中的军权,轻而易举地取代了后周,成为中国北方的统治者。登基伊始,为了嘉奖参与“陈桥驿兵变”的将领,宋太祖分别任命慕容延钊为殿前都点检,高怀德为殿前副都点检,韩令坤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为侍卫马步军副指挥使……这样一来,皇帝直辖的禁军分别由这些老将统率。如此安排固然在兵变之后迅速稳定了军情,然而这些禁军主要将领的威望与权力,很快就成为皇帝直接掌握禁军的阻碍。

出身军旅,又经过“黄袍披身”的皇帝深知兵权的重要性,在建隆二年(961),也就是赵匡胤当上皇帝的第二年,他看到国内局势已经得到控制,便决心解除这些禁军将领的兵权。这一年的闰三月,赵匡胤解除了慕容延钊与韩令坤等人的禁军统帅职务,让他们出任外地藩镇节度使,并宣布不再设置殿前都检点一职。

在此之后,赵普几次建议赵匡胤进而解除石守信等人的军职,宋太祖起初不以为然,认为他们的忠诚是毫无疑问的。于是赵普对他说:“如果石守信的部下有人贪图富贵,拥戴他们仿效陈桥驿兵变,将黄袍披到石守信的身上后,这些人还会继续忠于您吗?”这番话让宋太祖忧心重重,决心彻底解决禁军将领兵权的问题。

宴会上的“可生之途”

同年七月,赵匡胤把石守信等旧部召来饮宴。当众人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对他们说道:“如果没有你们出力拥戴,我是坐不上这个位置的。但是你们是不知道当皇帝是多么困难呀!我自从做了皇帝之后,每天晚上不是睡不着,就是作恶梦,说实话还不如当节度使的时候快乐。”石守信等人忙问为什么这样?

宋太祖道:“这不是很清楚的么,我这个皇帝的位置,世上有谁不想要呢?”听罢,众人慌忙离席,跪倒在地上道:“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宋太祖感叹道:“话不能这样说的,我知道你们没有异心,不过你们的部下就难说了。他们若是为了得到更大的富贵,一旦将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到时候就算你们不想当皇帝,又能够办得到吗?”

这一席话让众将面面相觑,知道自己因为手握重兵受到君主的猜疑,搞不好会有杀身之祸,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惶恐得哭泣起来,纷纷要求宋太祖指明一条“可生之途”。赵匡胤开导众将说:“人生在世有如白马过隙,只是短暂的瞬间。贪求富贵的人其实不过是想积累财富,多多享乐,不让后世子孙陷入贫困。你们不如放下军权,到各地去购买良田美宅,颐养天年,为子孙留下永世的产业。赵氏宗室也同你们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宋太祖是在用保证其荣华富贵的承诺来向将领们换取兵权。

石守信等人见宋太祖如此推心置腹,不留回旋余地,且此时宋太祖威信极高,只得俯首听命。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禁军宿将同时上表说自己有病,请求皇帝解除他们的军权,宋太祖顺水推舟,欣然同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事后赵匡胤遵守自己的许诺,与这些旧部结成姻亲,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张令铎之女嫁给了赵匡胤的三弟赵光美。

经过“杯酒释兵权”后,宋太祖选拔了一些资历较浅、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又不断分化和削弱他们的权力,分别设立殿前、步兵、马军三个互不统帅、直接听令于皇帝的都指挥使来统领军队。同时在朝廷中设立枢密院,专门负责军队调动。这样一来,三个都指挥使的统兵权与枢密院的调兵权分开,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权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在最大限度上防止了兵变的产生。

推荐专题》》宋朝历史事件介绍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匡胤是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军人家庭,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文治局面。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就是宋太祖。这皇位得来容易,巩固起来可就不那么简单了。一次,皇帝车队出行,宋太祖差点被一支冷箭射中。这个有惊无险的事件,让他警惕起来。他开始频频微服私访,以掌握情报。

  • 赵匡胤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安定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作为开国君主,宋太祖在统一大局巳定的情况下也没有志满意得、 忘乎所以。平定南方诸国后,各国的金帛财宝源源不断地运至东京,宋太祖将它们作为战备物资,全部收贮在内库,从不随意挥霍。宋太祖本人有射猎和職衡(踢球)的喜好,刚做皇帝时,他常常技痒难耐,时不时邀上几名手下游玩一次。一天,宋太祖正在后苑射鸟,有大

  • 赵匡胤是不是一个冷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于南唐后主李煜之死,很多人都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把杀害他的罪行归到了宋太祖赵匡胤身上,因为他们觉得一个亡国之君死在一个开国皇帝手里是非常符合常理的。实则不然。毒死李煜的凶手不是宋太祖赵匡胤,而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而且很可能赵匡胤自己也是死在这个弟弟手里,所以,宋太祖赵匡胤实在是冤枉得很,不但

  • 杯酒释兵权对宋朝初期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在军事制度方面的改革主要有三项。军事体制改革第一,建立不同于前朝的枢密院制度。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枢密院与三衙统领各有所司。三衙虽然掌握禁军,但却无调兵和发兵的权力。枢密院有发兵、调

  • 杯酒释兵权的前因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太祖即位后,接受赵普建议,解除武将兵权,以免重蹈晚唐五代灭亡之覆辙。建隆二年(961),太祖召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等宿将饮酒,劝谕他们释去兵权,这是消除禁军将领发动兵变夺取政权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开宝二年(969),太祖又宴请节度使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劝使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加强对军队的管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欢歌宴饮之间,令诸多久经战场的大将交出兵权,初听起来有些像是演绎杜撰的故事,但这确是历史的事实,导演这场好戏的正是北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后周大将李筠及李重进叛乱后,宋太祖问赵普广为什么唐 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争战不止,生灵涂炭?怎样才能息天下之兵,使国家长治久安,让百姓永享太平? ”赵普一听

  • 赵匡胤为何要杯酒释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之初便杯酒释兵权,让有功之臣解除兵权安度余生。那么赵匡胤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何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里,且不说“杯酒释兵权”将一帮能征善战的武将手中军权剥夺了,让他们靠边站,对大宋帝国来说,无异于是自断己臂,自残己足,宋朝后来的饱受外族欺凌与蹂躏完全与

  • 杯酒释兵权却出了事 老人告状反被驳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历史上都讲过。说的是赵匡胤即位后,怕手下的将士都叫来以喝酒的名义解除他们的兵权,到地方去任节度使“我给你们良田美宅,你们可以在驻地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相欢,你们可以欢度天年,这不就行了吗。”赵匡胤以为这样就没什么事了,结果其中一位手下地方到任后就给赵匡胤出了个事。原来,到沧

  • 相国寺为什么能在宋朝达到鼎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时的商品经济极度发达,在唐时兴起的相国寺至此时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它融佛商于一体,依皇权而光大,闻名中外。根据历史记载,宋太宗时,对相国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共扩建了殿庭门廊楼阁四百五十处。重建后的相国寺,占地面积540亩大于今日相国寺的二三十倍,包括僧院64座,可以说是当时中原第一大佛寺了。沿

  • 为什么辽宋西夏时期不叫三国 与魏蜀吴时期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文化空前繁荣,有宋词,有程朱理学,唐宋八大家占了六家;宋朝是文人士大夫的天下,从宋朝开国到灭亡未曾杀过一个士大夫;宋朝有无数忠臣义士,有杨家将,有包公案,历史上宋朝与汉朝、唐朝和明朝并列,宋朝更是现代无数人向往的朝代,其实,宋朝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宋朝自建立以来,外忧一直不断。北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