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国是怎样将赵氏庶出势力完全拔除的?

晋国是怎样将赵氏庶出势力完全拔除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948 更新时间:2023/12/6 5:12:18

栾书继任“中军将”时,在晋国六军将佐的名单中,有一股势力值得特别注意,这便是以赵同为主的赵氏宗族。

郤克死后,晋国贵族们如同从牢笼之中逃出一般,有了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晋景公为了晋国公室日后的生存,不惜将栾书由“下军将”破格提升为“中军将”,其目的不为别的,就是希望借由栾书之手来抑制晋国贵族的势力。

我们都知道,赵同、赵括、赵婴三人,是赵盾同父异母的兄弟。当年如果不是赵姬主动向赵衰建议迎接叔隗、赵盾这对母子回国,并将嫡子身份让给赵盾,赵同三兄弟早已经成为赵氏家族的领头人物,并且肯定比赵盾要先位于三军将佐之列。赵同等人虽然让出了嫡系大位,但他们实际上仍属赵氏嫡系,其尊贵的身份不言而喻。

因此,在晋楚“邲之战”时,赵同和赵括竟然公然与先縠联手对抗荀林父,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共同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依仗着赵衰子嗣的尊贵身份而肆意妄为。

除了“邲之战”外,在《左传》中也记载了赵氏的跋扈。

荀林父大破赤狄之后,赵同代表晋景公向周王室献俘。因为赵同对周定王的态度不够谦恭,所以周刘康公预言赵同十年内必定犯下大错而横死。周刘康公预言的准确度姑且不论,但可以确定的是,赵同敢对周定王不敬,其真正原因,正是因为赵同平日在晋国早已习惯一呼百应的生活,所以他即便当了晋国的特使,他的举止仍然不知收敛。

赵盾死后,荀氏、士氏、郤氏势力相继崛起,赵氏的影响力虽然大,但却不再像以往那般所向披靡。因此,晋国贵族之间形成了相互牵制的局面。

然而,郤克死后,这样的平衡便遭到了破坏。晋景公在衡量政治局势之后,决定让栾书担任“中军将”,希望借此机会铲除晋国国内日渐坐大的贵族势力。

《左传》云:“婴曰:我在,故栾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忧哉!”

从赵婴的话中便可以得知,即使赵同等人知道晋景公的企图,只要有赵婴在,赵氏便足以与栾书所代表的的晋景公势力相对抗。

然而,赵氏家族发生了一件大事,将局势大幅扭转。

《左传》云:“晋赵婴通于赵庄姬。”

在《左传》中,凡涉及男女此类事件,多用“通”表示,而且这样的事情,在春秋时期屡见不鲜。因此赵婴此事,表面上看与其他的案例并无二致,但实际上,此起事件涉及层面之广,远胜于其他的案例。

赵庄姬是谁?她是赵朔的妻子。如果剖析整个事件,论辈分赵婴是赵朔的叔叔,而事发当时,赵朔已死,因此赵婴“通”的对象就是赵朔的遗孀。

在道德方面,叔叔赵婴做这样的事,确实是令人不齿的,而且也铸下了大错。不过,我们还必须再加上赵朔是嫡系、赵婴是庶出的因素,整个事件的全貌才能现出端倪。

我们都知道,赵朔之所以能够成为赵氏家族的嫡系,乃是赵同的母亲主动让给赵盾的。虽然赵同等人当时尚幼,无法左右自己母亲的决定,但是在赵盾掌权时,赵同等庶出兄弟却未因此雨露均沾——在赵盾任职内,赵同等人仅仅担任大夫之职,而且在赵盾死后,其子赵朔继任卿位,赵同等人依旧担任大夫。正因如此,让嫡之事以及长年屈就在赵盾之下、赵朔这对父子之下,赵同等庶出的宗族子弟,对赵盾一脉的怨恨之深可想而知。

郤克担任“中军将”之后,赵氏家族嫡庶之间的权力分配也因此起了变化。此时,新任三军将佐名单中并没有出现赵朔之子赵武,反而在四年之后晋国作“六军”时赵括晋升为卿。

由此可以推断出,郤克执政后,这个时期是赵氏家族嫡系由盛而衰的关键时期。然而,嫡系和庶出既然水火不容,赵庄姬为何还愿意与赵婴暗通款曲?

赵婴自言栾书唯一忌惮的对象就是自己,一旦自己离开晋国,赵同和赵括的处境便岌岌可危。栾书贵为“中军将”,尚且还畏惧赵婴三分,由此不难判断出赵婴的政治实力还是十分强势的。因此,赵婴通于赵庄姬的原因,最大的可能便是赵庄姬企图借依附赵婴的机会,夺回原本属于她的地位和权力,更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赵武着想。

因此,赵同赵括二人得知此事后的举动,就不令人意外了。赵同等人连忙把赵婴赶出了晋国,并且孤立了赵庄姬。对于赵同等人来说,奋战多年好不容易有了今日的地位,赵庄姬却在暗中与赵氏中最具实力的赵婴合作,必然会让赵同等人认为这是嫡系反扑的行为。

赵婴原先说的话并没有错,赵婴出奔后,赵庄姬改与栾氏、郤氏合作。

赵庄姬先在晋景公面前诬陷赵同、赵括,栾氏、郤氏作证。事实上,作证为假,要挟是真。在这样的绝对优势之下,赵同和赵括被杀,赵氏庶出势力可以说已经完全被拔除了。

在这个事件中,赵庄姬和栾书可谓是“各取所需”:赵庄姬和赵武在此事件之后顺利地取回了封地;栾书则顺利地完成了晋景公交付的任务。

标签: 晋国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孙权为儿子求娶关羽女儿。关羽为什么会发怒?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羽,三国,历史解密

    关羽发怒就对了,关羽的发怒一点毛病也没有,这是关羽的性格结合孙权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孙权是一个标准的政治人物,看待孙权的行为一定要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包括孙权将自已20岁不到的妹妹嫁给48岁的刘备,同时将荆州最重要的南郡借给刘备,这些行为孙权都有自已的政治考量,并不是一拍大腿就做出的决定。孙权集团与刘

  • 韩丁有哪些人物轶事?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韩丁,美国记者,历史解密

    《翻身》出版《翻身》中文版的问世亦多有磨难。有报道说,周恩来曾经亲自过问《翻身》中文版的翻译出版,卡玛纠正了这种说法。事实是,卡玛在农村插队的一些朋友看了《翻身》,在劳动之余,就着煤油灯光开始将它译成中文,在一些下放到“五七干校”的翻译家的帮助下,用了几年时间最终完稿。但却不能出版,因为书中引用了大

  • “脏唐乱宋”唐朝究竟脏在哪里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对于历代宫闱,有“臭汉、脏唐、宋不清、元迷糊、明邋遢、清鼻涕”的说法。从脉络上说,“脏唐臭汉”最早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提出的,之后才有人附会到其他朝代。如果说,“明邋遢”大意是指明朝妃子大多出身寒微、所以“邋遢”的话,这还有可解之处,但“宋不清、元迷糊、清鼻涕”之类,就完全是不知所云了。从这个角度

  • 刘统勋家族共出了261个官,而且无一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孟子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将这句话用在山东诸城刘氏家族身上最合适不过了。刘氏家族即刘统勋、刘墉家族,他们家一共出了两百多个做官的,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两百多个刘家子弟中,竟无一人是贪官污吏。我们知道,清代不是盛产清官的王朝,说十官九贪可能有

  • 她是皇太极第一个女儿,为何7岁就嫁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固伦敖汉公主,清朝,历史解密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承汗位,于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且仿行明制,将皇后所生的女儿称为“固伦公主”,妃子所生的女儿称为“和硕公主”,换而言之,皇太极所生的第一个女儿,便是大清历史上第一位公主,谁如此有幸能成为大清第一公主呢?她便是湘妹子今天要和

  • 他是唐朝朝散大夫,一不小心就灭了印度的摩揭陀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摩揭陀国,印度,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说道中国与印度的战争,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所谓中印自卫反击战。但其实在公元641年中印之间有一场独特的战争,这场战争的主人公是唐朝朝散大夫王玄策,因被卷入的王位篡夺事件,竟然消灭了中印度地区的摩揭陀国。摩揭陀国全国信仰佛教,是印度十六雄国之一,其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北部地区。据《大唐西域记》记载,摩

  • 韩信为什么注定要被杀?他真的参与谋反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韩信被杀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打仗太厉害了,至于谋反什么的,可以说韩信一直有这个心思,但从来没有过实际行动。他手里握着十几万大军的时候没有造反自立,被贬成一个小小的淮阴侯,手上一没兵二没钱,跟陈狶俩人一合计就反了?陈狶手上有军队,真的反了也是陈狶当皇帝(“弟举兵,吾从此助公。”——《史记·淮阴侯列传》),

  • 年羹尧与隆科多都被雍正除掉,为什么他没对张廷玉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张廷玉,清朝,历史解密

    雍正朝的重臣隆科多,年羹尧和张廷玉,三个人的结局都不近相同,作为雍正的“舅舅”的隆科多是被雍正圈禁至死,而作为雍正的“恩人”的年羹尧是被雍正赐死,而作为雍正“大秘”的张廷玉,则是被雍正遗嘱“配享太庙”大清朝唯一的“汉臣”。三个人的结局差异,尤其是年羹尧和隆科多与张廷玉之间的差异如此之大,究其根本原因

  • 安史之乱后的唐玄宗,晚年被迫退位,幽禁宫中,最后绝食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退位,历史解密

    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社会无比富裕开放,风雅和谐,但后期,逐渐陶醉在自己成就中,开始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擅长嫉贤妒能,打击异己的奸人,拒绝纳谏,与杨贵妃极尽骄奢淫逸,终于安史之乱爆发,公元756年,潼关失守,唐玄宗逃往四川,在西逃的路上,走到驿站马嵬时,禁军们不满情绪高涨,于是在太子李亨的暗中支持,

  • 揭秘:胡惟庸最重要的罪状是毒死刘伯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伯温,明朝,历史解密

    元末,中国历史走入了战火纷飞、饿殍满地的时代,由于元朝的残暴统治,中原百姓民不聊生,推翻暴元,力图重建汉室江山的义军风起云涌。在遍地义军之中,朱元璋和他的部下脱颖而出,最终消灭暴元,击败其他义军,统一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明王朝。自唐末以来,汉族皇权式微,饱受周边少数民族侵扰之苦,明朝的建立彻底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