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宁可自刎也不渡乌江,只因在逃跑途中,一老父对他说了一个字

项羽宁可自刎也不渡乌江,只因在逃跑途中,一老父对他说了一个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80 更新时间:2023/12/6 1:18:25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句诗有点吹嘘项羽的意思。

要知道在垓下之围时,刘邦彭越韩信英布等人连兵百万,联军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亲自率领的十万楚军围得水泄不通。当此之时,项羽被重重包围且没有外援,就算是天神下凡恐怕也难以挽回局势。

而大半个楚国,都已经被刘邦拿下,项羽手中拥有的资本,只剩这危如累卵的十万楚军,项羽已无力回天了!

但是项羽放弃了翻盘的希望了吗?——并没有,他带领区区800铁骑,半夜冲击包围圈最薄弱的一部分,浴血奋战之后终于突围成功,过程可谓是九死一生。带着人数少得可怜的骑兵队,冲击百万人组成的包围圈,简直比登天还难,但项羽还是愿意一试,这就足以见得,项羽被包围在垓下时,仍有很强的求生欲望。

突围成功之后,项羽带兵向东南方逃窜,目的地很明确,就是江东。

半路上,大部分跟着项羽突围的骑士不愿与他共死,都偷偷溜走了,等他渡过淮水时,身边仅剩一百多名骑士。

就算是身边的追随者越来越少,项羽仍未放弃希望,他还是继续地逃着。

东城之战时,项羽身边仅剩28名骑士,却被数千名汉军骑兵追到。他指挥仅有的人马反复冲击汉军军阵,在他出色的指挥之下,楚军以自损二人的代价,杀敌多达数十人。

事已至此,项羽为何还如此地拼死地作战?——这是因为求生欲太强了,他想活下去,他想过乌江!

打完东城之战后,项羽带着仅存的骑士们逃到了乌江岸边,乌江亭长早已备好了船,就等项羽上船渡江。且当时整条乌江上只有这一艘船,只要项羽上了船,身后数千名汉军骑士便只能望洋兴叹,自恨鞭长莫及。

可是,项羽好不容易逃到了这里,已经到了乌江岸边,与江东仅剩一江之隔时,他却突然又不想活命了,他带着战士们站在江边等追兵赶到,与他们作最后一战,在杀敌数百人过后,项羽拔剑自刎,让对面就是江东的乌江成为了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站。

为什么会这样呢?拼死拼活地逃到了这里,为什么突然就不想活命了呢?至少在垓下之围时,项羽的求生欲还是很强的,他逃跑的目的地也一直是江东,为何逃到了乌江,就突然没求生欲了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在逃跑的途中发生了什么,让本来想活命的项羽改变了主意。

田间老夫说的一个字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史记·项羽本纪》)

故事有点扯,所以列出来源,以证明不是我瞎编的。

项羽突围后渡过淮水时,手下骑士仅剩百余名,不想跟着项羽一起死的人都已经逃走了,这百余名骑士都是愿意与项羽共死的人。

那么为何逃到东城时就只剩28人了呢?

这是因为在他们逃到阴陵某地时迷路了,不知该往哪里走,碰巧旁边的田地里有个在干活的老父,项羽就对他说自己要往哪里去,问他该从哪边走。

这老父明明知道该往右走,可他给项羽指的方向是左。

项羽信了他的话,带着人往左走,结果就走到了沼泽地里,所有的人和马都陷到泥沼里去了。

本来汉军追兵是追不上项羽的,这样一耽误,项羽等人就被追上了,他们不得不与追来的汉军发生战斗,就这么边战边逃,逃到东城时就只剩28人了。

这个字摧毁了项羽求生的欲望

我们分析一下项羽被老父骗了之后的心理。

首先,愤怒是一定有的,愤怒过后,可能就是反思与自责了。

为何这么说呢?这老父可是个楚国人啊!项羽当了整整五年的楚王,这老父做了他五年的子民,竟然对他没有丝毫的爱戴,甚至是盼着他死,故意要给他指一条死路。

老父当然知道向他问路的人是谁,项羽一路从中原败退至垓下,又在垓下被百万汉军包围,楚军作战连连失利,一系列战败的消息早已震动整个楚国了。这老父是阴陵人,住的地方离垓下很近,他怎会不知道垓下发生了什么?

如今,一群身披楚国铠甲的骑士来向他问路,他怎会不知这是从垓下突围出来的楚军。为首的那个骑士衣着华贵、骑着天下良马、举止透露出王者之气,结合老父之前听到的一些有关战事的消息,猜出这人是项羽并不难!

多么可笑啊!当了五年的王,得不到子民的拥护也就算了,竟然还被他们盼着死!项羽怎会不伤感,怎会不反思,怎会不自责?

项羽带领楚国人作战八年,他灭秦朝、战刘邦,威震天下,可终究不能为楚国人带来和平。他当楚王时,先是与齐国交战,后又与刘邦为敌,楚国人无一日宁日,他终究无法战胜刘邦,终究无法带领楚国人走向最后的胜利,如今兵败垓下,十万楚国人命丧疆场。楚国人已经厌倦了战争,不愿意再继续打仗了!所以,老父给项羽指的路是“左”,他认为只有项羽死去,楚国才有宁日。

无数的楚国子弟已经在八年的战乱中丧命了,他们死了,项羽却还是没赢,他觉得自己对不起他们。逃去江东又有何意义,继续让江东子弟命丧疆场吗?项羽被老父出卖后,慢慢地相通了这些,所以他宁死也不过乌江。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这支新四军部队,正在黑夜中急行军,突然发现,身边全是日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1943年11月份一个寒冷的夜晚,西北风呼啸着横扫赣榆县城外的一条公路。新四军3师23团刚刚拿下赣榆县城,正排成一路纵队向解放区行军。战友们急促的脚步和着冷风卷起的干枯树叶及扬尘在夜色中向前推进。九连、十一连作为先头部队,早出发了两个小时。十连远远地跟在后面。23团的军装,都是缴获日军的,远远望去,

  • 一代妖僧姚广孝,曾帮助朱棣取得皇位,为何嘉靖帝将其移出太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古往今来成就大事者,身旁必有能人辅佐,比如刘邦与张良、萧何,刘备与诸葛亮,赵匡胤与赵普等等,这一对对明星组合或是开创了一个王朝,或是延续了一个朝代的辉煌。而在拥有两百多年国祚的大明王朝中,朱棣与姚广孝这对组合却十分特别,因为姚广孝是一位身披袈裟的空门弟子,但他却辅佐朱棣完成了以燕藩一地之力夺取天下的

  • 妻子汤仪逝后,马一浮孤身60余年,蓄长须纪念,拒绝岳父再娶劝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马一浮与丰子恺在杭州蒋庄“我爱陶元亮,东篱采菊花。枝枝傲霜雪,瓣瓣生云霞。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晨餐秋更洁,不必羡胡麻。”若是不言背景,谁能想到这样一首对仗工整、富有韵律,又饱含着诗意的五言律诗,是从一个九岁的孩童口中说出来的呢?这位孩童名叫马一浮,那日被母亲私下里叫去,对方指着庭院中盛开的菊花,

  • 朱自清发妻武钟谦:婚后整日操劳,抚养六个子女,因劳累患病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谦,好好儿放心安睡吧”。妻子武钟谦逝世后的第三年,朱自清来到她的墓前为她扫墓,并写下了如此饱含深情的悼念之信。那个辛劳清苦的她如今已在此安眠许久,而有她操劳过的家庭如今还维持着和睦安稳的模样。在武钟谦的墓前,朱自清深深地怀念起他们之间的过往时光,怀念着那个一生为他、为孩子而奔忙的她。对于14岁便与

  • 世界上赌国运的事情有哪些?看看国外的三次大赌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世界千年,不知道消失了多少地方,又出现了多少政权,以史为鉴,当我们翻开史书时,往往不得不感叹,有时候国运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在后人的眼中看来,反而却是无法证伪的。尤其是迈入近代之后,随着国际形势的急速变化,某些地方在赌国运这一方面,可谓是出神入化。像是国外,作为最为热衷赌国运的地方,敢称第二就无人敢

  • 尧舜禹的禅让制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只是一个美好的政治理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禅让制是我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尧舜禹之间的权力禅让,标志着禅让制的正式形成。关于上古时期禅让制的真实性,有很多不同的观点,禅让制自始至终也没有成为权力交接的主流方式,但禅让制确实是一种政治理想,是生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文明果实。尽管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尧舜禹之间的禅让事迹表述得很清楚,

  • 皇帝诵经敲得睡着了,13岁侍女偷偷笑出了声,从此她的命运被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古人有句话说伴君如伴虎,说的是陪伴在君王身边就像是陪伴在老虎身边一样,随时都可能有杀身之祸。就像是北齐的初代皇帝高洋,高洋执政早期励精图治,这样下去绝对算得上是个好皇帝,可惜他后来不知怎么了,变得无比残暴滥杀。他有一个十分宠爱的薛贵嫔,高洋一边宠爱她,一边又跟薛贵嫔的姐姐不清不楚。某天,高洋去薛贵嫔

  • 李商隐长于用典,用典不着痕迹且余味无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李商隐是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自称与皇室同宗,但高、曾祖以下几代都只做到县令县尉、州郡僚佐一类下级官员。所谓“宗绪衰微,簪缨殆歇”、“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这类自述真实地反映了他比较寒微的处境。李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 渤海国曾参与契丹反对武周的战争,直到灭亡一直奉中原为正朔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渤海国首任君主大祚荣所部的靺鞨曾经在唐高宗时期被唐朝征服,迁居营州(辽宁辽阳),参加了契丹李尽忠反对武周政权的军事行动,被武周军队击败逃亡靺鞨的故地。开元元年(713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政权,民族主要以靺鞨和高丽人组成,主要控制区域在中国东北、朝鲜半岛东北和现在俄罗斯领土的一部

  • 汉末胡人内迁埋下“五胡乱华”伏笔,五胡乱华时各族人均深受压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五胡乱华,其之所以乱,一个是认识上的乱,就是理不清楚;另一个是现实中的暴,就是杀伐太重。从汉人的角度说,是至暗时刻;但从胡人的角度说,也绝非高光时刻。在这段时间里,普通百姓,无论胡人还是汉人,都要经历乱世痛苦。乱世的恶魔一旦被放出,就只能问恶魔能够饶过谁了,但它谁也饶不过。所以,被乱世乱死的胡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