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只有不到40年历史,为什么能够跻身中国古代八大历史王朝?

隋朝只有不到40年历史,为什么能够跻身中国古代八大历史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655 更新时间:2023/12/10 13:42:48

隋朝的统治,虽然只有三十八年的时间,但是它结束了自西晋统一后的两百七十多年的四分五裂局面,又一次实现了中国的一次大统一。历史上能实现整体统一的,一共就这么个个朝代,所以能被选入也是无可厚非。

先不看隋朝开国皇帝,拥有多么强大的军队和多么骁勇善战的战绩,就单单说说看看这个隋帝的政绩是如的。

隋文帝坚在位期间,废除了北周六宫制,运用了汉魏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组织严密,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还被唐朝继承。其实唐朝的很多都是继承隋朝的,不单单是制度。

修订《开皇律》,删除了苛刻残酷的法律条文,并规定一概不用灭族的刑罚。后来还定制了“死刑复奏”制度,凡是要判处死刑的案子,必须都要经过“三奏”之后才能处决死刑。杨坚后来修改的法律,也是被唐朝有所继承。

另外,设置粮仓,也是隋文帝做出的一大贡献。因为当时隋朝平定天下后,百姓们也得以安居乐业,国民富饶,国家也趁此机会修建了很多粮仓,比如说著名的兴洛仓,回落仓,黎阳仓等等一些的粮仓,存储量皆是达到了百万以上。这个各个地方的粮仓最后也被唐朝继承了,要说唐朝最后能达到盛世年代,真是少不了隋朝的一半功劳啊。

除上述这些之外,隋文帝还是历史上唯一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别人家的皇帝都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但是隋文帝与他们大不相同洁身自好,从不骄奢淫逸。

隋朝还推举出了选官制度,科举制。在科举制度之前,朝廷的官员选拔都是一些名门贵族占据主导地位,隋炀帝深知这种制度对国家的隐患,所以隋炀帝改变了这一格局,就有了科举制度的诞生。后来不光是唐朝,、元、明、清都延续了这个制度。

其实隋朝年间,总的来说还是很辉煌的,后来兴修运河也是很有必要的。只是当时君主太过于心急,没有给百姓缓冲的时机,不然也不会使得百姓怨声载道。

所以,一个朝代的作用并不是由它存在的时间决定的,而是要看这个朝代具体的内容。虽然隋朝年代不长,但是还是开创了很多先河,还是很有历史意义的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导致朝廷数百官员惨遭杀戮的甘露之变,宦官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段被宦官支配的时期,那个时期的中国处于非常动荡的局势中,因为宦官当道而造成的惨剧数不胜数。比如秦朝时,赵高逼死扶苏,拥胡亥继位,却间接导致了秦的灭亡;汉朝时,汉恒帝为了改变外戚梁冀专权的现状,与单超、唐衡等五位宦官联合起来谋杀梁冀,造成了"五候"把持朝政的局面,使汉朝经历了一段黑暗的

  • 皇帝身边携带备份诏书故敢于将传位诏书置于“正大光明”匾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正大光明”匾系顺治皇帝所书,悬挂于内廷正殿——乾清宫内。“正大光明”四个字原系顺治皇帝所书,康熙朝摹勒上石,原迹藏于故宫御书处,乾清宫悬挂的是乾隆摹拓的,后来嘉庆朝失火,匾额被烧毁,嘉庆皇帝命人重新摹拓。现今所看到的“正大光明”匾额就是嘉庆朝留下来的。“正大光明”四个字出自宋代大家朱熹的《朱文公文

  • 杨国忠所作所为诱发安史之乱,激起军队不满,最终导致马嵬兵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杨家不灭、大唐必亡。马嵬驿兵变,军人们的目标很明确:灭掉杨家全族,身为核心人物的杨贵妃自然难逃一死。为啥这么讲?绝大部分军事行动,背后都由政治动机驱动;马嵬驿兵变的发生,禁军只是执行者,而主导者则是那股试图改变李隆基逃跑路线的势力,其核心就是太子李亨。对于他而言,这是一场至关重要的危机处理:杀掉杨家

  • 曹家虽看似光鲜但有很多亏空,清世宗抄家时发现大量当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雍正五年(1727年)曹雪芹家族被清世宗下旨抄家,就这样曾经在康熙时期显赫一时的江南曹家就被抄家了,清世宗本以为曹家是家大业大,但是查抄完曹家的家产之后,清世宗才发现曹家的家产连填补曹家造成的国库亏空都不够,而曹家之所以欠了国库这么多亏空,却与他老爹清圣祖有着很大关系。曹家不过是拿着皇家的银子往皇帝

  •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既是中世纪自身发展之果也是促进其发展之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客观地说——中世纪既是文艺复兴和大航海结束的,又不是它俩结束的。说是它俩结束的,因为这两件事,被后来的史学家们,作为中世纪于1500年结束的标志性事件;说不是它俩结束的,因为它们亦是中世纪发展之“果”,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但不是主因和唯有之因。需要说的是,以往人们对中世纪的理解,基本是负面

  • 左宗棠为收复新疆集结七万人,但实际作战者只有三万左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众所周知,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屈辱岁月,然而就是这段屈辱岁月中也曾出现过一抹亮色:同治四年(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侵略军在英、俄两大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入侵新疆。当时已70岁高龄的老将左宗棠毅然抬棺出征,从而成功保住了我国六分之一的国土。左宗棠的功绩与才能甚至在国际上

  • 故事:清华园火车站何以成为重要一站?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中共中央机关开始筹备从西柏坡迁往北平的事宜,决定由周恩来主管迁移工作。其实早在北平正式解放前,1月19日,中央办公厅就曾派中央直属机关供给部副部长范离和工作人员刘达等前往北平,为中共中央选择驻地。2月5日,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一行从西柏坡出发到达北平,开展中央迁平

  • 项羽宁可自刎也不渡乌江,只因在逃跑途中,一老父对他说了一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句诗有点吹嘘项羽的意思。要知道在垓下之围时,刘邦、彭越、韩信、英布等人连兵百万,联军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亲自率领的十万楚军围得水泄不通。当此之时,项羽被重重包围且没有外援,就算是天神下凡恐怕也难以挽回局势。而大半个楚国,都已经被刘邦拿下,项羽手中拥有的资本,只剩

  • 这支新四军部队,正在黑夜中急行军,突然发现,身边全是日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1943年11月份一个寒冷的夜晚,西北风呼啸着横扫赣榆县城外的一条公路。新四军3师23团刚刚拿下赣榆县城,正排成一路纵队向解放区行军。战友们急促的脚步和着冷风卷起的干枯树叶及扬尘在夜色中向前推进。九连、十一连作为先头部队,早出发了两个小时。十连远远地跟在后面。23团的军装,都是缴获日军的,远远望去,

  • 一代妖僧姚广孝,曾帮助朱棣取得皇位,为何嘉靖帝将其移出太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古往今来成就大事者,身旁必有能人辅佐,比如刘邦与张良、萧何,刘备与诸葛亮,赵匡胤与赵普等等,这一对对明星组合或是开创了一个王朝,或是延续了一个朝代的辉煌。而在拥有两百多年国祚的大明王朝中,朱棣与姚广孝这对组合却十分特别,因为姚广孝是一位身披袈裟的空门弟子,但他却辅佐朱棣完成了以燕藩一地之力夺取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