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是最强大帝国,被从地图上抹去,有一种东西至今大国仍崇拜不已

曾是最强大帝国,被从地图上抹去,有一种东西至今大国仍崇拜不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532 更新时间:2024/1/21 19:07:39

提起普鲁士,很多人并不陌生,但军国主义这个词是由普鲁士最先提出的,这个知道的人并不多。

就像二战后,德国下跪认错让人们赞叹,但德国为侵略付出的惨重代价并不止于此,还有对内心深处民族情怀的放弃,那就是“普鲁士精神”。

现在的普鲁士仅存在于历史典籍里,是一个名称,一个符号。曾经的普鲁士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在德国附近,占据德国人的灵魂。他的辉煌令世界为之侧目,他的灵魂令德国人为之拜服。

二战后,同盟国瓜分了普鲁士,曾经辉煌的国就这样消失在大国地图上,成了一个追忆的符号……

大国对普鲁士的厌恶似乎不可理解,大国领导人在德黑兰会议上咒骂普鲁士,不仅将普鲁士瓜分成几个区域,分别由不同国家管辖,而且捣毁了普鲁士的建筑,普鲁士地名也被更改,有关痕迹都被人们毁灭了,贵族墓地也被人捣毁。德国不能建立一个叫“普鲁士”的邦。

普鲁士为被大国深深的忌惮,甚至想要消灭普鲁士的痕迹呢?原因是普鲁士军队。说起普鲁士军队,那是一支历史悠久的、十分强悍的军队,跟普鲁士精神一起,是战争欲望的根源,是一切暴力的发端,军队的历史甚至比普鲁士这个国家的名称更长。

普鲁士建国的原因也很有趣,当时罗马帝国国王建立一支军队,打算带他们擦肩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战争还没开始,国王在游泳时不小心死了,当时军队正在行进途中,原路返回?他们觉得没面子,因为走的时候大旗鼓,所有人都知道了。

所以他们就地安营扎寨,在当地生活。他们建立了“条顿骑士团”,每天训练,他们对自己要求很高,要求成员要有修士精神,又要有骑士的剑术和修为。随着训练的增加和思想意志的输入,这支军队几乎不可战胜。

这支军队唯一的缺点是没什么生存来源,他们只会打仗……好吧,那就用打仗这项技能赚钱吧!于是,他们成了雇佣军。他们为了生存到处打仗,直到征服普鲁士。征服普鲁士后,他们觉得这个地方环境不错,就在这里驻扎。所以普鲁士是先有军队,后有国家。这种与众不同的来历,让他们拥有了与众不同的魅力。

普鲁士建国以后,崛起的速度令人惊讶,他们有超强的军队,国土面积以惊人的速度扩张。

普鲁士是由军队起家的,他们的理念跟其他国家不同,他们信奉“强权就是公理”,扩张和战争,是他们擅长的。

普鲁士的做法引起了整个欧洲的不满,最先嗅到他们野心的是邻国。

拿破仑在征服普鲁士后,问他们索要百分之六十的土地。普鲁士不服,而后卷土重来,还顺便征服了德国,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第一次世界战争,战胜国迫不及待废除了普鲁士国王,解散普鲁士王朝,瓜分了普鲁士的土地。曾经显赫一时的普鲁士,烟消云散了。但普鲁士精神却一直存在在每个战士的灵魂深处,当希特勒大肆宣扬“普鲁士精神”时,正好煽动起了人们未泯的情怀,然后“普鲁士情怀”亮了。

普鲁士营养着纳粹,喂养着纳粹,没有普鲁士,所谓的纳粹精神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后来纳粹给世界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这一切,大家都算在普鲁士军国主义头上。

普鲁士精神也是现代德国精神,是各国军国主义精神的支柱。

普鲁士精神营养着各国扩张的野心,滋养着他们不服输的劲头,是邪恶的真臂高呼者,也是重建秩序的力量源泉。

善与恶,本就是相对的两股力量。很难说普鲁士精神是邪恶的,只是它演化出的力量,令那些国家害怕而已。

所有普鲁士彻底不被允许存在,二战后,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但普鲁士精神是永远无法消除的,在德国人的心里,甚至在其他好战国家人们心里,永远奉若神明,不会被轻易抹杀。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三皇五帝真的存在吗?民国盛行的疑古风为何要否定古史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代,不论是汉、唐,还是宋、明,你若问时人中国古史起源从何而起,恐怕得到的答案中十有八九都是“三皇五帝”。诚然,将三皇五帝作为中华文明史的发端,似乎始终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华人视伏羲为人文初祖,以炎黄子孙自居,也是毋庸置疑的认知。然而到了清朝,开始有学者对古史材料的真实性进行了质疑

  • 1969年李宗仁追悼会,原定由傅作义主持,周总理沉思后,换成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1969年李宗仁追悼会,原定由傅作义主持,周总理沉思后,换成自己1969年1月31日下午,秘书将周恩来亲自修改后的李宗仁治丧委员会名单放到毛主席案头,主席看后说:“改得好,我同意。”主席为何对治丧委员会的名单如此重视?周总理到底做了什么改动?1965年7月20日,新华社发出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前国

  • 胡雪岩临终前:催促九姨太剪掉自己寿衣一角,家人得以逃过大难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红顶商人胡雪岩,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殊不知,在临终前,这个商界大佬曾催促九姨太把自己寿衣的一角剪掉,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家人还因此逃过的一个大难!这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作为富可敌国的商人,胡雪岩的一生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堪称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在早年,他依靠官商结合的方式精心打造出了

  • 我都对,你都错!看明代“公知”文官集团如何颠倒黑白,血口喷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明代的文官集团,从仁宗朱高炽即位以后慢慢坐大,逐渐开始掌握话语权。英宗朱祁镇幼年即位之时,朝政更是掌握到了以“三杨”为代表的文官手中。“土木堡之变”后,武将勋贵的势力一落千丈,到明孝宗朱祐樘时代,文官们在朝堂上的权势达到顶峰。他们要求皇帝事事遵从本集团的教诲,对勋贵和武将拼命打压,对宦官则恨之入骨。

  • 中国历史上最有穿越嫌疑的三人和突然消失的的三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而创造历史的那些人,却有着诸多的未解之谜。他们的行为在当时看来稀奇古怪,他们的能力旷古烁今,他们的行踪神秘莫测,他们的去向终究成谜。然而,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更有甚者,凭一家之言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的思想根基。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历史上最有穿越

  • 古代有那么多圣旨,为何传到现在的却很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历史上,圣旨是统治者发表意见、布置政令、表示委任和授予荣誉的一种书面命令。圣旨可以是朝廷高级官员、皇帝或者其他高级贵族发出的,一般记录在文献中并且在当时经常使用。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圣旨传到现在的却很少呢?我们来探讨一下原因。首先,圣旨的传承需要长期保管和人为的维护。尽管圣旨本身是统治者政治意

  • 一座汾阳城,两座郡王府:记大明永和王家族两百多年间的奇闻轶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今山西省汾阳市,在明代是汾州府的附郭县:汾阳县。山西有三家大明亲藩:位于太原的晋王府、位于大同的代王府和位于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的沈王府。一般来说明代各王府下面的宗室郡王、将军和中尉都和本府亲王生活在同一处。但在距离太原三百余里的汾州,却有晋藩两家郡王在此生活了二百多年。位于汾阳城内东北角的庆成王

  • 清朝的特色官报,是如何做到口碑一般但销量领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侵吞清朝利益的同时,也给清朝带来不少新鲜事物,报刊就是其中之一。清朝原本有和报刊类似的的信息传递工具,“塘报和坻报”。塘报是自下而上,由地方官员向朝廷上报地方信息;坻报则是自上而下,朝廷将可公开的朝政信息整理并发抄,以便各地官员了解朝廷动向。不过它们和现代报刊的区别也很明显。例如,

  • 古代大规模交战后的尸体是怎么处理的,有种方法听起来真的诡异?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大规模交战后的尸体处理方式因各种因素而异,包括文化、宗教、环境等方面。在古代战争时,尸体处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为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会导致疾病和臭味等问题。以下是一些古代大规模交战后尸体处理的方式。首先,火葬是古代处理尸体的一种方式。在印度教和佛教,火葬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印度教信仰丧葬主

  • 中国古代战役:大明王朝的哀歌,萨尔浒之战,三路明军为何皆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1619年2月,大明王朝关外白雪纷飞。然而一场大战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明朝派出四路大军围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萨尔浒之战战争背景自万历朝鲜战争时后明朝国力衰弱,对东北女真部落管辖松懈,瞅准时机的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趁势崛起,统一女真各部。(叶赫部除外)努尔哈赤终于在西元1616年建国后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