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盘点那些不爱江山也不爱美女的君王!最早的同性恋皇帝名列其中

盘点那些不爱江山也不爱美女的君王!最早的同性恋皇帝名列其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824 更新时间:2024/1/16 12:56:55

中华上下五千年,共诞生了400多位封建帝王,皇帝既是九五至尊又是真龙天子,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既有万里江山,又有六宫粉黛,享尽世间富贵。但历史上总有一些特别的皇帝,竟然既不爱如画江山,也不爱绝色佳人,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下面就让小编和大家一块来盘点一下这些奇葩帝王!

皇帝

爱出家的皇帝——梁武帝萧衍

早期的萧衍也是一位既爱江山也爱美女的主,他是在推倒远房亲戚萧道成建立的南齐后登上帝位的。年轻时的萧衍曾经在南齐担任军职,是个将才,曾和北魏军多次交手,勇武之名远播于外。

萧衍称帝以后,一开始也是勤于政事,也做出了一番成绩。但是他晚年开始痴迷于佛道,成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曾三次脱下龙袍,穿上僧衣,舍身出家。虽然三次都被大臣请回,但侍佛之心不减。

我只是个和尚

佛教节制人的欲望,梁武帝做得很好,跟苦行僧比起来也毫不逊色,他的饮食非常简单,每天只吃一顿,而且没有鱼肉,只是些豆羹粗饭。

梁武帝不仅自己吃素,不近女色,还要求全国祭祀时不准用牛羊而用蔬菜代替。后来遭到强烈反对,他才允许用面捏成的牛羊祭祀。

他潜心研究佛教理论,虽然建树颇多,但却置自己的江山于不顾,最后导致“侯景之乱”爆发,自己也落得个饿死的下场。

梁武帝

同性恋皇帝——汉哀帝刘欣

历史上同性恋皇帝不少,但那多是双性恋,真正的同性恋皇帝实是凤毛麟角,而汉哀帝就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他对美女不感兴趣,却对美男董贤一往情深,甚至留下了“断袖之癖”的千古“佳话”!

刘欣与董贤

董贤原本是在宫中管传奏的,后来因其俊美而被哀帝看中。哀帝自幼体弱多病,于是他就让董贤以侍奉医药为名长期居住在宫里。董贤入宫以后,哀帝与其食则同席,出则同车,整日厮混在一起。

汉哀帝对待董贤像对自己的爱妃一样,极尽男人的体贴与温情。一天,哀帝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衣袖被董贤压住了。为了不惊扰熟睡的董贤,他竟然从床头拔出刀,将自己的衣袖轻轻割断,然后悄悄起床。这就是“断袖之癖”典故的由来。

断袖之癖

不仅如此,哀帝宠爱董贤甚至到了想将皇位让给他的地步。一天,汉哀帝宴请董贤父子及其家人,王闳兄弟在旁陪侍。汉哀帝喝多了以后,痴情地看着董贤,说他准备效仿古人把皇位让给董贤。王闳听了,受到了十足的惊吓,赶紧站起来反对。汉哀帝听后立即拉下了脸,宴席不欢而散。王闳自此便遭到了哀帝的冷落。

由于过度沉溺声色,本就体弱多病的汉哀帝年仅二十五岁就一命呜呼了,不仅如此他还没有为西汉江山留下子嗣,这也为后来的王莽代汉自立埋下隐患。

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是大明王朝第15任帝王,他不仅是位文盲皇帝,更是明朝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木匠皇帝。

朱由校

朱由校幼年不受宠,经常担心太子之位不保,所以不但未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每天都和一群木匠混迹在一起,也因此喜爱上了做木匠。

当了皇帝之后,他非但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而且愈演愈烈。他痴迷木匠这项“非常有前途的工作”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据说,朱由校做木匠活,终年不倦,而且非常痛恨被人打搅,宦官魏忠贤等人就抓住此点,趁其沉溺于木匠活之中时,就赶来奏事。朱由校厌烦,不肯听下去,推说自己已经都清楚了,你们看着办就行。然后魏忠贤就借机矫诏擅权,最终使朝政大权均落于魏忠贤之手,朱由校在位的7年,是明朝朝政最乱的时期。

痴迷木匠的朱由校

不仅如此,据历史记载,朱由校的奶妈客氏,趁其专注于自己的木工活之时,把皇后关起来,活活饿死,朱由校竟然毫不知情。可想而知,朱由校这皇帝当得多么糊涂,又多么的不爱美人。

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

出于某些政治目的,历史上装疯卖傻的皇帝不少,但真正的白痴皇帝只有一个,那就是晋惠帝司马衷,“何不食肉糜”的历史典故就出自其手。

司马衷

据记载,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这就是“何不食肉糜”的典故。

还有一事也能说明司马衷之蠢。皇后贾南风专权时,假造司马衷的诏书迫害皇太后,不但废其太后位,还杀其于金墉城。而这一切司马衷都蒙在鼓里,毫不知情!王夫之评价:“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

如此一个白痴皇帝怎么会被开国君主晋武帝司马炎立为太子,进而继位大统的?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司马炎长子司马轨早夭,司马衷是实际上的长子;二是因为司马衷的太子妃贾南风聪明、彪悍,替司马衷完成了很多司马炎的考验;三是晋武帝为了将来传位给“好圣孙”,也就是后来的愍怀太子司马遹,而决定立司马衷为太子。

司马衷与贾南风

司马衷即位之后,因不能任事,大权先是掌握在太傅杨骏手中,后又被贾南风架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傀儡”皇帝,后来八王之乱时,又被幽禁于金墉城,受到诸王辗转挟持,受尽凌辱,最后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杀。

所以说,如此一个白痴根本不懂什么是江山之美,男女之爱,就算知道,就其一生的悲惨遭遇来说,司马衷也根本不想生在这帝王之家!

以上四位皇帝,都是不爱江山也不爱美女的人,对他们来说,做皇帝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但是,在我们感慨他们任性之外,悲剧也许不可避免——无论是对天下人,还是对他们自己。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孙耀庭:14岁净身入宫,大清亡了,伺候皇后洗澡1年,被赶出皇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1916年,14岁的孙耀庭被净身入宫。但此时,溥仪已经签署了退位诏书。而孙耀庭,后来被派到皇后婉容身边,专门伺候她洗澡。孙耀庭是中国最后一个太监。他活到了1996年,享年94岁,被誉为“历史活化石”。孙耀庭的出身并不低,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他还读了4年私塾。当然,他并非什么富贵出身,否则也不至于净身入

  • 曾是最强大帝国,被从地图上抹去,有一种东西至今大国仍崇拜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提起普鲁士,很多人并不陌生,但军国主义这个词是由普鲁士最先提出的,这个知道的人并不多。就像二战后,德国下跪认错让人们赞叹,但德国为侵略付出的惨重代价并不止于此,还有对内心深处民族情怀的放弃,那就是“普鲁士精神”。现在的普鲁士仅存在于历史典籍里,是一个名称,一个符号。曾经的普鲁士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在德

  • 三皇五帝真的存在吗?民国盛行的疑古风为何要否定古史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代,不论是汉、唐,还是宋、明,你若问时人中国古史起源从何而起,恐怕得到的答案中十有八九都是“三皇五帝”。诚然,将三皇五帝作为中华文明史的发端,似乎始终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华人视伏羲为人文初祖,以炎黄子孙自居,也是毋庸置疑的认知。然而到了清朝,开始有学者对古史材料的真实性进行了质疑

  • 1969年李宗仁追悼会,原定由傅作义主持,周总理沉思后,换成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1969年李宗仁追悼会,原定由傅作义主持,周总理沉思后,换成自己1969年1月31日下午,秘书将周恩来亲自修改后的李宗仁治丧委员会名单放到毛主席案头,主席看后说:“改得好,我同意。”主席为何对治丧委员会的名单如此重视?周总理到底做了什么改动?1965年7月20日,新华社发出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前国

  • 胡雪岩临终前:催促九姨太剪掉自己寿衣一角,家人得以逃过大难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红顶商人胡雪岩,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殊不知,在临终前,这个商界大佬曾催促九姨太把自己寿衣的一角剪掉,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家人还因此逃过的一个大难!这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作为富可敌国的商人,胡雪岩的一生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堪称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在早年,他依靠官商结合的方式精心打造出了

  • 我都对,你都错!看明代“公知”文官集团如何颠倒黑白,血口喷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明代的文官集团,从仁宗朱高炽即位以后慢慢坐大,逐渐开始掌握话语权。英宗朱祁镇幼年即位之时,朝政更是掌握到了以“三杨”为代表的文官手中。“土木堡之变”后,武将勋贵的势力一落千丈,到明孝宗朱祐樘时代,文官们在朝堂上的权势达到顶峰。他们要求皇帝事事遵从本集团的教诲,对勋贵和武将拼命打压,对宦官则恨之入骨。

  • 中国历史上最有穿越嫌疑的三人和突然消失的的三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而创造历史的那些人,却有着诸多的未解之谜。他们的行为在当时看来稀奇古怪,他们的能力旷古烁今,他们的行踪神秘莫测,他们的去向终究成谜。然而,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更有甚者,凭一家之言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的思想根基。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历史上最有穿越

  • 古代有那么多圣旨,为何传到现在的却很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历史上,圣旨是统治者发表意见、布置政令、表示委任和授予荣誉的一种书面命令。圣旨可以是朝廷高级官员、皇帝或者其他高级贵族发出的,一般记录在文献中并且在当时经常使用。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圣旨传到现在的却很少呢?我们来探讨一下原因。首先,圣旨的传承需要长期保管和人为的维护。尽管圣旨本身是统治者政治意

  • 一座汾阳城,两座郡王府:记大明永和王家族两百多年间的奇闻轶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今山西省汾阳市,在明代是汾州府的附郭县:汾阳县。山西有三家大明亲藩:位于太原的晋王府、位于大同的代王府和位于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的沈王府。一般来说明代各王府下面的宗室郡王、将军和中尉都和本府亲王生活在同一处。但在距离太原三百余里的汾州,却有晋藩两家郡王在此生活了二百多年。位于汾阳城内东北角的庆成王

  • 清朝的特色官报,是如何做到口碑一般但销量领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侵吞清朝利益的同时,也给清朝带来不少新鲜事物,报刊就是其中之一。清朝原本有和报刊类似的的信息传递工具,“塘报和坻报”。塘报是自下而上,由地方官员向朝廷上报地方信息;坻报则是自上而下,朝廷将可公开的朝政信息整理并发抄,以便各地官员了解朝廷动向。不过它们和现代报刊的区别也很明显。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