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正的和珅,马未都:世人皆知他贪财,却不晓得他有多厉害

历史上真正的和珅,马未都:世人皆知他贪财,却不晓得他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175 更新时间:2024/1/15 9:23:38

大清第一贪官和珅,20出头被乾隆皇帝养在身边,到和珅49岁去世,仅20多年,和珅贪的家产,相当于大清15年的收入。这并非一般人能达到的成就!

我们对和珅的印象,可能大都停留在王刚老师扮演的角色上,溜须拍马、左右逢源、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

经马未都老师多年研究下发现,和珅并非只是个大贪官,他不但颜值高、才华横溢、还善于理财、家庭和谐。

图1

“和珅一倒,嘉庆吃饱”,贪到如此份上,他只落个自尽而亡,家人并没受到株连,可见他本领超群,亦能保护家人。

下面我们从马未都老师角度看一看,你可能不知道的,大贪官和珅的另一面人生。

和珅只会拍马屁?不!乾隆就离不开他

众所周知,乾隆是个喜欢卖弄学问、好大喜功、还有些自恋的人。

乾隆据传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他的那首“一片两片三四片”的雪花诗,可谓是家喻户晓。

乾隆管自己叫“十全老人”,他对很多事情都喜欢独断专行。

遇到这样一个皇帝,很多心术比较正的大臣,免不了要“多加规劝”,显得自己是个谏臣,衬得皇帝很没水准,但是和珅并没有让乾隆觉得自己很掉价。

图2

和珅的性格,和《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纪晓岚的性格正好相反,和珅在乾隆面前卖弄学问,是为了彰显皇帝的博学,而《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纪晓岚卖弄学问,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博学。

“正好你需要,恰好我有”——是乾隆皇帝与和珅的缘分开始。

和珅熟读四书五经,学识高,见识广,他在当侍卫的时候,因为接了皇帝的话,让皇帝大为喜欢,重点提拔。从此平步青云。

那一年,和珅年仅22岁,他没有立刻被提拔,而是默默无闻三年。

和珅能沉下心来学习,也能熬得住“黑暗时期”。很是励志。三年后的某一天,乾隆接到一个侍卫递上来的奏折,奏折是关于罪犯要逃脱的。乾隆掉书袋说了一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是谁之过与?”

乾隆那句话,是出自《论语》中《季氏将伐颛臾》,意思是猛兽从笼子里逃脱,珍宝在盒子里损毁,谁的过错?”

说这话,乾隆并没指望谁能接上话茬,可偏偏和珅敢接。这是和珅等了很久的机会。他正摩拳擦掌,等待一举被重用。

图3

和珅说:“这是看守者与保管者的责任。”乾隆一惊:“你读过《论语》?”和珅当然读过,但是和珅学的知识有点散,不适合当时的科举考试,能当上这个侍卫,他还是承袭的祖上的“三等轻车都尉”一职。

和珅解释:“臣在咸阳宫读过书。”乾隆问:“《季氏将伐颛臾》什么意思?”和珅不慌不忙地解释给乾隆听。乾隆就喜欢文化人,自然很快就提拔了和珅。

乾隆有自己的虚荣心,他希望他自己是“十全老人”,大臣只能是陪衬他的,所以和珅对乾隆而言,在学问上不争不抢,满足了乾隆的虚荣心。和珅是乾隆的知己,是乾隆查阅典故的活字典。从此之后乾隆离不开和珅。

和珅对乾隆心思揣度的十分细致,以致于乾隆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和珅就能了解,这就让乾隆逐渐把和珅当成“自己人”。

和珅不学无术?不,他学识渊博

马老师这么评价和珅:他是一个牛人、学识高、绝非等闲之辈。

和珅能对乾隆的提问,对答如流,也是离不开他十多年的努力与积累。

图4

和珅是满洲人,正红旗,钮钴禄氏,和珅父亲是副督统常保,母亲是河道总督嘉谟的女儿。

这个家境,算是不错的。但是和珅的早年十分艰苦。和珅三岁丧母,九岁丧父,很小就面临着无亲无故的局面。亲戚毕竟隔了一层关系,也不用心照顾他。

好在和珅在他父亲去世前,考上了——咸阳宫官学,这是当时满人在京城上学学做官,最好的学校。

和珅在同龄人还在玩的时候,就开始专心学习。毕竟丧父丧母,只能靠自己,和珅认真学习,争取混个好前程。他作为满人,努力学习了汉人著作,他熟练掌握了满、汉、蒙、藏等多个民族的语言,他还认真学习了乾隆皇帝的诗词文章、书法。

这些知识正好匹配了乾隆皇帝的喜好。此时的和珅虽然攀上了冯英廉,生活有了着落,但是他还是很努力,他试过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他学的都不是考试范围内。

和珅“偏科”严重,他有四书五经打底,还学习满、汉、蒙、藏语言,和珅擅长作诗、书法、绘画、保护了《红楼梦》、推广了公用大火锅、他骑马、射箭、舞刀弄枪的本事也是不错……再加上他对乾隆的作品深入研究,他是一个不可不谓一个全才选手。

图5

所以他只能靠继承祖上的“三等轻车都尉”,留在了乾隆身边。即便如此,他仍然韬光养晦,把自己的学问都用来衬托乾隆。

清朝没有乱臣干政,也得益于像和珅这样位高权重、居心不良的贪官对皇帝忠心耿耿,乾隆又怎会不重用他呢?

和珅先后担任诸多职务,包含大学士、吏部、刑部尚书、步军统领等,可谓是跨越了文学、兵部、军事、刑事等诸多领域,这没个金刚钻,也是没法领瓷器活。

和珅长得丑?不,他相貌出众

和珅有多美呢?注意,是美,不是帅。

马老师这么说:他长相稳妥、声音诡亮、不矜威仪。是个活脱脱的小鲜肉。

有这么一个传说:乾隆早年还是太子弘历的时候,曾经无意中戏弄过先帝的妃子,妃子无意中打伤弘历,被先皇后处死。

图6

乾隆过意不去,曾下过一个誓言:20年后相见,再续前缘。

和珅长相酷似这个妃子。和珅与这个妃子相遇的时候,正好时隔20年。传言半真半假,但和珅的样貌,有些像女人——粉面朱唇。和珅的样貌,有一股阴柔美,样貌养眼,让乾隆朝夕相处也不嫌弃。

历史上评价:和珅身材挺妥,也就是比较匀称。

他不高不低,身高大约175,对身高大约172的乾隆帝没什么压力,乾隆选他为近臣,也没有压力。也因而而得到乾隆皇帝重用。

和珅声音温润,吐字流畅,加上他的渊博学识,用一表人才来形容,也不为过。

他虽然有些不矜持的形态,但是不怒自威,很有范,给乾隆撑场面,也是倍有面子。

网友根据恭王府和珅画像,还原了和珅的样貌,也就这么帅吧:

图7

乾隆虽然用人用才,并没表现太大的颜控,驼背的刘墉、烟迷纪晓岚能位极人臣,但相比之下,和珅的颜值肯定也是能给他官场生涯加分。

和珅花心?不,他不但专一而且对家人很好

和珅的第一个贵人,是从一品的刑部尚书兼直隶总督——冯英廉,他百里挑一,在咸阳宫官学选中和珅作为他的孙女婿。

和珅凭借一副好皮囊,和成熟稳重、知识渊博脱颖而出,而他的妻子冯氏和他一样,也是父母早亡,俩人也算孤苦相依。

冯氏作为和珅的正妻,深得和珅宠爱,也许和珅在感情上,思想还是比较传统,有从一而终的意识。

和珅仅有的一儿一女,都是冯氏所生,由此可见,冯氏在和珅面前,地位还是最高的。他的小妾都是经过妻子同意的,有的还是妻子亲自介绍给他的。

和珅对妻子是很专一的,在冯氏过世之后,和珅悲痛不已,为她写了《悼亡诗》:修短各有期,生死同别离。和珅的人格魅力之大,妾室都愿意为他殉情。

图8

和珅对自己的儿女也照顾有加,提前保护了子女的安全:和珅可能早就料想到自己的结局,所以他对自己的子女保护得也很好,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最喜爱的公主固伦和孝,他的女儿嫁给乾隆朝的贝勒。

和珅安排子女和皇家联姻,也是给了他们最大的周全。在这一点上,想必对于很多清官,也很难超越。

和珅贪财就是败家?不,他不过是帮乾隆理财

和珅一倒,嘉靖吃饱。这句话很清晰的说明和珅在乾隆时期是第一贪官的状态。

但是嘉庆也不敢严厉处罚和珅,毕竟和珅是乾隆身边的重臣,如果惩罚太重,也就算是否定了他爸的业绩。

和珅的家产高达8亿白银,相当于现在的250亿,他被抄家的时候,家产换算成真金白银,是大清15年的总收入。

和珅贪财,其实也是向乾隆暗示,他对弄权没太大兴趣,他只对钱感兴趣。

图9

和珅在成为贪官之前,他做过一段时间的清官。可能是他小时候丧父、丧母,生活困顿的原因,让他对钱十分感兴趣。他在是侍郎的时候,有人行贿,他没有收,还是帮人办了事。但是他却一步步违背初心,开始贪得无厌。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和珅贪财,主要是善于理财。但是,和珅贪财,有两点容易被大家忽视:

乾隆对和珅的依赖,不止在精神上、才学上,还有财务上。

和珅被抄家的时候,财产被整整齐齐、分门别类管理好,和珅只不过是把国库搬到家里,帮乾隆理财了。

图10

乾隆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零花钱,他作为皇帝是不大敢乱花钱的。但是乾隆偏偏是个喜欢旅游、喜欢下江南的皇帝,他花钱大手大脚,没有和珅在其中帮衬,乾隆还真很难抹开面子。

和珅帮乾隆理财,填补了很多亏空,自己还从中谋利,可谓一举两得。

和珅让财生财,他看到货币会贬值,他更喜欢收集真金白银,有人贿赂和珅,说可以送六十顷田地或者一万两白银,和珅选择了要白银。他认为货币是流动性的,可以随时投资。

和珅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需要分散投资,他投资了商业、医疗、物流、房地产、金融等多个行业。

和珅投资了各式各样的商店,很多都是行业中顶尖的,比如酒店、粮食店、古玩店等。

当时煤炭行业不受重视,和珅却率先投资,因为她认为煤炭是工业发展的风口。另外,他还通过借贷赚取利息,别人找他借钱,他需要所借之物等值的地契、房契等抵押。

和珅被抄家的是,大家才发现,和珅对财产的分类做的非常好,分门别类,甚至比国库做的都细致。可见他对财产管理,是十分用心的。

就这些,乾隆是意识不到的。他几次下江南,主要就是在败家。乾隆中后期基本把他父亲、爷爷的钱,败完了。嘉庆没钱花,也只好找和珅来“杀鸡取卵”。

和珅虽贪,但是还是积极地帮乾隆治理国家,他知道有这个清朝,才有他贪的机会。

图11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这是和珅的绝命诗,马老师说,这首诗大概写于和珅自尽的上午。

嘉庆本来想用自杀给和珅造成一种十分愧疚、难过、纠结的心理负担。却没想到和珅能够从容面对死亡。

写完诗,安排好妻子儿女,和珅拿起白绫套在自己脖子上,自杀而亡。那一年,他年仅49岁。

距离和珅出道,只有20多年的时间。而他已经一跃成为清朝第一贪官。

和珅的死,是追逐乾隆脚步而去,和珅到死,也没有想过造反。他对乾隆可谓忠心耿耿,他用他的贪,衬托了乾隆的圣明和贤德,他用他的文采,弥补了乾隆那拿不出台面的糟糕的诗词创作水平。

如梦如幻,年近半百,他就帮嘉庆留出15年的资产。他的爱妻冯氏死于一年前,他为爱妻写了很多悼亡诗,其中有一句:“今日我送伊,他年谁送我。”似乎是一语成戳,也是深情展现。

世间真有帅气、多金、专一、爱家、博学多才、深情的人。只是他太贪心了。他是时代的弄潮儿,他的贪婪不可学,但是他的其他厉害之处,真值得我们欣赏与学习。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吕布、关羽、张飞、并没有学过武艺,为何能成为猛将难道有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时期除了第一猛将吕布之外,代表当时武艺巅峰的人,差不多就是关羽和张飞了。他们两人,关羽曾温酒斩华雄,一刀诛颜良,三合败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则在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武艺不输吕布,不逊马超。不过,我们在赞赏他们能力的同时,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他们的出身都不高,为什么会有如此精湛

  • 关羽比赵云厉害的铁证,不接受反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只要你读了《三国演义》,就很容易解释了。当然,这只能是根据《三国演义》给出答案,因为历史上没有对关羽和赵云武术的描述。但非官方的历史回顾很粗糙,个人情感比较明显,不可信。这篇文章只谈爱情,不谈官史。关羽之势绝对强大。这种“勇敢”表现在战斗、战场杀戮、战场单打独斗、气势恢宏等多个方

  • 假如把诸葛亮换成韩信带兵打仗,能完成刘备遗愿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人常说时势造英雄,诸葛亮不能够帮助刘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不能够完成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此乃当时时势。换成善带兵的韩信,也不会有所改变。首先,刘禅不是刘邦。刘备死后,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但是刘备活着的时候并不曾真正的信任诸葛亮,夷陵之战,刘备不带诸葛亮就是明证。夷陵之战后,诸葛亮也曾说过,

  • 如果刘备归还荆州,不打夷陵之战,那蜀汉20万兵力能击败魏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夷陵之战中,刘备为了给关羽和张飞报仇,倾全国之力攻打东吴,完全弃篡汉自立的曹丕不管不顾。未料一战火烧连营七百里,让陆逊一战成名,葬送了刘备集团多年来的家底。那么假如当时刘备主动归还荆州,在关张不死、家底尚存的情况下,能否击败魏国呢?关羽的贡献首先在分析蜀汉能否击败魏国之前,我们得先来分析一下关羽镇守

  • 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19年,各国对他的态度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晋文公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公子,因叔父弑君而被迫流亡,历时19年之久。在这19年中,晋文公重耳遭受了许多磨难和困苦,但他也结交了许多朋友和盟友,从中也可以看出各国对他的态度相差甚大。首先,对待重耳的态度最为友好的要数齐国了。在重耳流亡之初,他就在齐国得到了庇护,成为了齐国的客人。齐国的君主田

  • 孙权与刘备决裂,斩杀关羽,是鼠目寸光?还是深谋远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如“隆中对”对刘备集团规划的,从荆州益州两路北伐成功的案例,一次都没有。反过来顺流而下,夺取江东,后世历史成功了无数次了。哪怕在汉末三国之前,也有楚国灭越的案例了,所以,孙权对刘备当然不可能真正放心,注定心存忌惮。而且,因为刘备占据了长江上游之利,即使孙刘联盟同心合力,打败了曹操

  • 陈后主亡国逃命井中,不忘二宠妃,为囚逍遥度日,无愧刘禅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陈叔宝,字元秀,小名黄奴,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宣帝陈顼嫡长子。杜甫诗《泊秦淮》中“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的主角。陈叔宝皇位来之不易陈叔宝年幼时虽长期在北魏为质,但生活富足。由于自幼与父亲分离,被母亲一手抚养长大,所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造成陈叔宝懦弱、天真的性格。陈叔宝是嫡长子,是皇位理

  • 项羽坑杀秦卒20万?李杏湾遗址挖出累累白骨,专家:数目不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破釜沉舟击败王离的20万秦军,章邯因被赵高猜忌,怕重演蒙恬的悲剧,因此率本部基本无损的20万秦军投降项羽。据《史记》记载,章邯投降以后,秦卒多窃言:“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这些投降的秦军既担心项羽胜利,自己成

  • 历史上的周瑜真的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吗?他真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被人们称为跨越时代、跨越民族、跨越国家的“三跨越”作品,不仅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而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前几年在中国的火热程度,那简直就是爆表呀。“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对于热爱《三国》的朋友们来说绝对不陌生。此话乃东吴第一任大都督周瑜临

  • 刘表的一位部下,后来跟随刘备,却被诸葛亮罢免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一带)人。东汉末年宗室、名士、诸侯,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东汉末年,刘表是一位和曹操、袁绍、袁术、吕布、孙权相提并论的诸侯。彼时,刘表能够割据荆州,和众多诸侯相抗衡,麾下自然少不了众多人才。其中,就笔者所要说的向朗,也曾是刘表的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