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何不传位于朱棣?朱棣是否有资格,被称为永乐大帝?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于朱棣?朱棣是否有资格,被称为永乐大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155 更新时间:2023/12/4 15:51:28

大明开国,朱元璋就定的嫡长子继承制,立朱棣严格说比立朱允炆更合大统,毕竟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是原则,现在是有嫡有子却立了长孙,法理上朱元璋立朱棣是可以的,毕竟前面三个长子都没了,老三和朱元璋同年没的,但也在朱元璋前面走的。

但是朱元璋硬立了朱允炆,有以下原因:

1、朱元璋开国时武勋势大远远强于文官集团,相比文官朱元璋对和自己打天下的老伙伴们更不放心,所以人事、科举都是让朱标负责,就是给朱标制衡武勋的机会,这也是立朱允炆而不是朱允熥的原因,朱元璋不选朱棣,是觉得他徐达的女婿,和武勋自然亲近,事实证明文官确实都是支持朱允炆的。

2、朱元璋对几个儿子的培养是有计划的,按部就班的教育,朱标接班和朱棣镇北是定好了的,朱标的突然离世并没有动摇朱元璋的计划,太子没了将军还在,将军不变,再找个接班的“太子”就是。朱允炆不是暴君,除了对几个叔叔狠了点对官员百姓都挺好的,只是削藩一事操之过急自己又本事不足,不瞎搞当个合格的守成之君问题不大。

朱元璋没料到朱允文说一套做一套,嘴上说着要用仁义道德感化藩王,然后慢慢削藩。实际上上台就给几个老叔往死逼,朱棣本来就算有野心也不想造反,也不得不造反。朱棣上台后也削藩,削藩是势在必行的,关键是怎么削,有没有能力压制藩王们的反噬,这才是考验皇帝能力。

朱棣比朱允炆继位更稳,朱元璋死时他最大,法理正统;朱棣军功赫赫,漠北奇袭抓了乃儿不花,武官里谁敢不服;徐达的长女婿,武勋里谁敢不服?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是有嫡立嫡,无娣立长,父终子继,在朱元璋有娣有子的情况下,跨过儿子立孙子本来就不合大统,因为朱标只是太子,根本没有继承,他死了,按祖制应该是立比朱标下最大的嫡子为太子,以此类推。

朱棣的功绩,国内影响:燕云十六州朱元璋刚刚收复,朱棣缩短南北差异(北方丢了五百年的南北差异)迁都北京,修京杭大运河恢复北方经济,同时人口北迁,免税种田,这都是恢复北方。会用人,永乐时期的名臣大多是在任二十年到四十年。

对外影响:,永乐大典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修大报恩寺,当时很多老外都来大报恩寺打卡,大报恩寺被安徒生写进童话里。郑和大航海比西方大航海早近百年,郑和下西洋外交加上国内外两头做生意。创设神机营,世界上最早火器部队。历史上唯一拥有西洋版图的朝代。还在武当山上修建古建筑群,大修造就了绵延170里的古建筑群,也被称为悬崖峭壁上的故宫。朱元璋的孝陵永乐时期才修完,是世界文化遗产。

用兵:永乐对北方蒙古征讨同时也对南西东三个方向进行开拓,蒙元亡了衰败了不是真的弱,同时也在征讨南边的安南,南北两边基本都稳定了。八百多家兵发起靖难之役,别说没名将,朱元璋就是军事起家的,留什么人将军他知道,而且这是明初部队不是散沙。朱棣可是在大一统时期以北平一地对抗中央,而且是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初期,朱棣对于骑兵长途奔袭、穿插迂回用的炉火纯青,几千骑兵对抗十几万大军都敢主动突袭,单论指挥骑兵,中国的皇帝里还真几个比他出色的。朱棣是唯一亲征漠北的汉人皇帝,从南洋到东非都有明朝据点,中国最后一个陆权巅峰、第一个海权巅峰。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正的和珅,马未都:世人皆知他贪财,却不晓得他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大清第一贪官和珅,20出头被乾隆皇帝养在身边,到和珅49岁去世,仅20多年,和珅贪的家产,相当于大清15年的收入。这并非一般人能达到的成就!我们对和珅的印象,可能大都停留在王刚老师扮演的角色上,溜须拍马、左右逢源、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经马未都老师多年研究下发现,和珅并非只是个大贪官,他不但颜值高、才

  • 吕布、关羽、张飞、并没有学过武艺,为何能成为猛将难道有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时期除了第一猛将吕布之外,代表当时武艺巅峰的人,差不多就是关羽和张飞了。他们两人,关羽曾温酒斩华雄,一刀诛颜良,三合败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则在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武艺不输吕布,不逊马超。不过,我们在赞赏他们能力的同时,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他们的出身都不高,为什么会有如此精湛

  • 关羽比赵云厉害的铁证,不接受反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只要你读了《三国演义》,就很容易解释了。当然,这只能是根据《三国演义》给出答案,因为历史上没有对关羽和赵云武术的描述。但非官方的历史回顾很粗糙,个人情感比较明显,不可信。这篇文章只谈爱情,不谈官史。关羽之势绝对强大。这种“勇敢”表现在战斗、战场杀戮、战场单打独斗、气势恢宏等多个方

  • 假如把诸葛亮换成韩信带兵打仗,能完成刘备遗愿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人常说时势造英雄,诸葛亮不能够帮助刘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不能够完成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此乃当时时势。换成善带兵的韩信,也不会有所改变。首先,刘禅不是刘邦。刘备死后,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但是刘备活着的时候并不曾真正的信任诸葛亮,夷陵之战,刘备不带诸葛亮就是明证。夷陵之战后,诸葛亮也曾说过,

  • 如果刘备归还荆州,不打夷陵之战,那蜀汉20万兵力能击败魏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夷陵之战中,刘备为了给关羽和张飞报仇,倾全国之力攻打东吴,完全弃篡汉自立的曹丕不管不顾。未料一战火烧连营七百里,让陆逊一战成名,葬送了刘备集团多年来的家底。那么假如当时刘备主动归还荆州,在关张不死、家底尚存的情况下,能否击败魏国呢?关羽的贡献首先在分析蜀汉能否击败魏国之前,我们得先来分析一下关羽镇守

  • 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19年,各国对他的态度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晋文公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公子,因叔父弑君而被迫流亡,历时19年之久。在这19年中,晋文公重耳遭受了许多磨难和困苦,但他也结交了许多朋友和盟友,从中也可以看出各国对他的态度相差甚大。首先,对待重耳的态度最为友好的要数齐国了。在重耳流亡之初,他就在齐国得到了庇护,成为了齐国的客人。齐国的君主田

  • 孙权与刘备决裂,斩杀关羽,是鼠目寸光?还是深谋远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如“隆中对”对刘备集团规划的,从荆州益州两路北伐成功的案例,一次都没有。反过来顺流而下,夺取江东,后世历史成功了无数次了。哪怕在汉末三国之前,也有楚国灭越的案例了,所以,孙权对刘备当然不可能真正放心,注定心存忌惮。而且,因为刘备占据了长江上游之利,即使孙刘联盟同心合力,打败了曹操

  • 陈后主亡国逃命井中,不忘二宠妃,为囚逍遥度日,无愧刘禅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陈叔宝,字元秀,小名黄奴,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宣帝陈顼嫡长子。杜甫诗《泊秦淮》中“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的主角。陈叔宝皇位来之不易陈叔宝年幼时虽长期在北魏为质,但生活富足。由于自幼与父亲分离,被母亲一手抚养长大,所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造成陈叔宝懦弱、天真的性格。陈叔宝是嫡长子,是皇位理

  • 项羽坑杀秦卒20万?李杏湾遗址挖出累累白骨,专家:数目不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破釜沉舟击败王离的20万秦军,章邯因被赵高猜忌,怕重演蒙恬的悲剧,因此率本部基本无损的20万秦军投降项羽。据《史记》记载,章邯投降以后,秦卒多窃言:“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这些投降的秦军既担心项羽胜利,自己成

  • 历史上的周瑜真的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吗?他真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被人们称为跨越时代、跨越民族、跨越国家的“三跨越”作品,不仅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而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前几年在中国的火热程度,那简直就是爆表呀。“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对于热爱《三国》的朋友们来说绝对不陌生。此话乃东吴第一任大都督周瑜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