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管仲是如何帮助齐恒公成就霸业的?详解其措施

管仲是如何帮助齐恒公成就霸业的?详解其措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845 更新时间:2024/1/16 15:53:32

众所周知管仲名夷吾,字仲,又称管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经济学家、政治家、军事家,那么他是如帮助齐恒公成就霸业的?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措施。

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被齐恒公拜为国相,并被尊称为“仲父”。任职期间,管仲运用奇谋良策,使齐国一匡天下,辅佐齐恒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并给后世带来深远影响和迪。那么,管仲究竟有哪些奇谋良策,辅佐齐恒公成就春秋霸业呢?

一次,齐恒公召见管仲,他坦率地表示了霸业宏愿,并希望管仲为之出力。齐桓公问管仲:“我想使国家富强、社稷安定,要从什么地方做起呢?”管仲回答说:“必须先得民心。”“怎样才能得民心呢?”齐桓公接着问。管仲回答说:“要得民心,应当先从爱惜百姓做起;国君能够爱惜百姓,百姓就自然愿意为国家出力。”“爱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而后国家得到治理,那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齐桓公又问:“百姓已经富足安乐,兵甲不足又该怎么办呢?”管仲说:“兵在精不在多,兵的战斗力要强,士气必须旺盛。士气旺盛,这样的军队还怕训练不好吗?”管仲向齐恒公阐述了自己“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治国理念和酝酿已久的富民强国安邦之策。

在齐恒公全力支持下,管仲在齐国实施了全面改革。在政治方面,他改革行政体制,把全国分为二十一乡,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精细组织机结构,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改革用人制度,建立一套严格的各级官吏选拔考核奖惩的制度办法,推举国中“慈孝、聪慧、拳勇”出众者,选贤任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世袭制,扩大了人才来源,成为后世科举制的雏形。

在经济方面,管仲把“富民”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农业、商业和手工业,实行盐、铁国家控管专卖,实施“四民分业”的专业化管理(即把国民分士、农人、工匠、商贯四个类别,按各自专业聚居在固定的区域,以便提供良好安稳环境,促进相互交流。同时在国家征收赋税时,实行在“均田分力”基础上的“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均田分力”,就是把土地经过公开折算后租给农民,使其分户耕种。

然后,“相地而衰”,依据土壤的肥瘠,征收数额不等的实物农业税),扩大对外开放,鼓励鱼盐出口,欢迎各国商人前来齐国经商,进一步搞活经济。

在军事方面,改革兵制,实行分乡管理,把保甲制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兵民合一,农忙务农,闲时军训,战事出征,不断提高战斗力,为以后大规模战争做好充分准备;在社会方面,坚持“德、法”共治。在“德”治上,以人为本,重视民意,推行礼法并重,对国民进行道德教化,同时在“法”治上,严格执法,公开执法,以法治国;在治国方略上,又实行平衡调节政策,讲究平衡,均权利益。

即宏观上摒弃重本轻末、重农轻商观念,倡导经济多元化发展,相互补充,彼此促进,以求平衡,微观上调节各方利益分配(采取“夺富予贫”方法,向富者征收消费税,限制富人进入某些行业,以免与民争利,同时,对贫者要采取扶贫政策,“厚其生”、“输之以财”、“振其穷”等)。

通过全面的改革,齐国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实力变得越来越强大,原本衰微的国势亦迅速上升,从而初步实现了民富国强之目标,为齐桓公的春秋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黄巢生性暴虐,却拔除了危害千年的世家大族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黄巢生性暴虐,却拔除了危害千年的世家大族之祸,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讲述黄巢的故事。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科举考试没有受到影响,来自各地的文人纷纷赶赴长安,想要通过科举考得一官半职,但科举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后能够如

  • 苏秦为何能够说服六国合纵攻秦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有一年东周想种水稻,但是西周在上游不肯放水,为此东周国君很忧虑,至于是哪条江,历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大约是一条小河,因为此时的东西周是没有任何能力控制大江大河的,像渭水这样大型的水道,自然是掌握在强国手里。东西周两个国家说直白了就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城镇,他们之间的战争用村民持械斗殴来形容最

  • 九子夺嫡时,朝中的势力分布是怎样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九子夺嫡时,朝中的势力分布是怎样的呢?感兴趣的小伙伴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当时太子胤礽被两立两废,这也导致很多皇子看到了机会,开始争夺太子之位。结果引发了九子夺嫡,康熙九个儿子参与其中,几方斗得是头破血流,丝毫忘记了他们都拥有同一个父亲,还是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九个阿哥分为了不同的山头,背后也

  • 韩信是怎么与萧何结识的呢?其中有哪些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成也萧何败萧何”,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这句话的引申意思是指好事坏事都由一个人造成的。萧何,西汉建国功勋之臣,他跟在刘邦旗下鞍前马后,协助刘邦建立西汉。而这个典故,除了涉及萧何,另外一个主人公就是韩信。在西汉建立的过程中,刘邦得益于两人的辅佐,否则他不可能轻易称霸天下。尤其是萧何,

  • 曹氏为何选择"魏"作为国号呢?有什么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曹魏的“魏”字是来源于曹操最后在东汉朝廷成为了“魏王”。而司马家在夺取魏国的江山之后,自己选择“晋”这个字,那也是曹家人给司马家的封号是“晋王”。那曹家人为什么选择“魏”字,而不是“韩”、“赵”?又有人说,曹操的“魏王”是得自东汉最后的天子汉献帝册封的。但我们所有人都知道他实际上是一个有名无

  • 关羽被曹操俘获之后,为何曹操没有杀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被曹操俘获之后,为何曹操没有杀他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历史上曹操和关羽交集其实并不算多。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当时吕布率军袭取刘备的根据地--徐州。刘备投奔曹操。关羽作为刘备近侍拜见过曹操。随后曹操担心吕布和袁绍南北夹击自己,围吕布于下邳,破城前关羽曾经请求曹操:自已的

  • 荀彧与荀攸都是重要谋臣,两人到底谁更厉害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荀彧与荀攸都是重要谋臣,两人到底谁更厉害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一、明哲保身的荀彧和迎难而上的荀攸荀彧年少时,南阳名士何颙称赞其有“王佐之才”。董卓进入洛阳,荀彧知道京都必乱,便假意请求外放,趁机逃回家乡颍川,并对乡里人说,颍川地处四战之地,必将受到战乱影响,建议乡里人离开

  • 真实的历史上,徐庶离开刘备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真实的历史上,徐庶离开刘备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一首先,徐庶本名徐福,为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拜师求道。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来往密切。对于徐庶来说,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事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和司马徽、诸

  • 既然是起兵谋反,为什么黄巢不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朋友都有疑惑,既然是起兵谋反,为什么黄巢不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其实,并非是黄巢自己不想建立根据地,而是当时的情况不让他建立根据地。对于黄巢未能建立根据地,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黄巢等起义领导人缺乏认识和清醒的思考,是有原因的。这是一个客观事实。然而,黄巢之所以不建立根据地而采取机动作战,除了他自己的

  • 鳌拜是开国功臣,康熙为何非要打倒鳌拜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打倒鳌拜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感兴趣的小伙伴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再回答前,我们看看这个鳌拜做了什么坏事吧:鳌拜没有想到有三个不怕死的官员敢于违拗自己换地的要求。他对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极为恼怒,分别以苏纳海“藐视上命”、拨地迟误,朱昌祚、王登联“纷更妄奏”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