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咸丰皇帝死后,为何迟迟没有下葬?

咸丰皇帝死后,为何迟迟没有下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327 更新时间:2023/12/18 10:58:49

1861年的时候咸丰突然去世在避暑山庄,关于咸丰的死因也是诸多谜团,但他死后尸身却耽搁了很久才下葬,那时候难道不会腐烂吗?

咸丰一生悲崔,10岁丧母,小时候骑马把腿摔折,成了瘸子,得过天花,满脸麻子。道光晚年立储之时,在四子奕詝和六子奕䜣之间摇摆不定,后奕詝老师杜受田面授“藏拙示仁”、“藏拙示孝”二个密诀,感化了道光,被立为储。

1851年,咸丰登基同年,爆发太平天国运动,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屋漏偏遭连夜雨,英国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内交外困。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带着妃子位逃往承德避暑山庄,在这里他已没有心情拥美人、赏美景、品佳肴。六弟恭亲王弈䜣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地赔款、圆明园被烧毁、常妃被吓死在圆明园、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他每天靠吸食过量鸦片麻痹自己,急火攻心,最后挂了。

咸丰死时正值酷暑季节,烈日炎炎,活人都将被烈日烤焦。当时咸丰的尸体和梓宫(皇帝的棺材叫梓宫)分两路运送。慈禧、慈安等带着咸丰的尸体走近路,于九月三十日才回到京城。同年十月,梓宫才被缓慢地移至京,咸丰的尸体在路上腐烂发臭在所难免。

回京时,由于咸丰梓宫回銮全过程浸满了辛酉政变的计谋,慈禧等人怕事迹败露,除了采取些防腐措施外,还运用了赵高李斯秘运秦始皇尸体的绝招——尸体附近放上很多鱼,利用鱼腥味掩盖尸臭。慈禧等一路上都说皇上病重,直到到达北京之后才宣布咸丰皇帝已驾崩。

十二月,上庙号清文宗,谥号显皇帝。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九月,咸丰死后四年,王公大臣才将咸丰皇帝的遗体葬于清东陵,陵号定陵。

咸丰尸体回京后,咸丰改称大行皇帝,按照一般的丧葬仪式主要包括小殓、大殓、停灵、移陵、出殡、入葬。但因他的陵墓没有修,没法安葬。

除了安葬前面的步骤照例进行:

皇帝是全国的老大,其丧事称为“国丧”,全国军民都要为皇帝服丧,步骤繁多:

小殓:在咸丰皇帝回京当天,咸丰的尸体被抹上香料,口内放上珠玉穿寿衣,(穿寿衣前有位高的太监把咸丰的寿衣,即纱、单、夹、棉先穿在自己身上,套好后,再往咸丰身上替换。)尸身附近放冰块、木炭,吸除尸臭,同时他的儿子同治要穿孝、除冠,并剪去一绺头发,表示哀悼、王公、公主、百官、福晋以下、宗女、佐领、三等侍卫、命妇以上,男摘去帽上的红缨,截辫,女去妆,摘去一切饰物,剪发。

大殓:在小殓之后第二天举行,将大行皇帝放入梓宫(皇帝的棺材,金丝楠木制造)另把石灰糯米等做干燥剂放入金丝楠木棺。大殓当天王宫大臣、文武百官要来瞻仰皇帝的遗容。梓宫上要刷上四十九道漆,更加隔绝空气。所有人都不会闻到尸臭。

停灵:大殓之后要将皇帝梓宫停放在乾清宫正殿,供祭祀,同时颁布遗召,举国致哀27天,这个时间段内不许演戏,更不能有任何娱乐活动,否则脑袋可能要搬家。

移灵,在乾清宫停放一段时间后,咸丰的梓宫又送至东陵之隆福寺暂安。

咸丰死后为什么那么久不能安葬?

咸丰起初选好了陵墓地址也拟好了修陵墓的图纸。建造陵墓的工人扛着大铁掀草草刨了几下就暂停了。一,因当时国内正处于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起义势头猛烈,外敌的炮火对大清狂轰滥炸。这些让清政府疲于奔命,哪里还顾得上修陵。二,咸丰在位时,国库亏空紧张,财力锐减。当时朝廷的国库情况:据《清文宗实录》记载,

武职自三品以上,停给二成,文职自一品至七品,暂给廉银六成。户部奏:库款支绌,兵响不敷散放,宗人府库存,吉地饷银共计,五十八万四千两,就近拨借。

不难看出,朝廷各级官员都大降工资,士兵的军饷也是东拼西凑。

大清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国将不保,身为一国之君的咸丰根本没多余银子修建陵墓,对于勤于政事,想重振国力的咸丰来说,他也不想为国家增加负担去筹重金修陵墓。

咸丰十年(1860年)咸丰听闻英法联军要攻入北京,就带领他的众妃子们,慌忙逃到避暑山庄避难。逃前慈禧劝他留坐京师,他不听。

避暑山庄的景色是很美,美的让人陶醉,美的让咸丰暂时麻痹。这里有他爱听的大戏;众多的美女左拥右抱;欲死欲仙的鸦片熏着。他顾不了京城内尸堆如山,签订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割地赔款。然,残酷的事实无法逃避,北京城弄丢了,龙椅上还坐满外国人;圆明园被烧;先帝的妃子常妃被英法联军吓死在圆明园,她的尸体腐烂发臭无法安葬;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一个个不好的消息传来,一次次刺激着他薄弱的神经,再加上自小体弱多病,就这样命丧黄泉。

内忧外患,咸丰帝无处安葬,但是咸丰的陵寝在1865年建成了,取名为定陵。在农历9月22日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咸丰皇帝终于被下葬。

“咸丰”是清朝最后一个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一个“苦命天子”。他10岁丧母,还成了个瘸子。他整日在内外战火的硝烟弥漫中胆战心惊。除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外,他是大清执政时间最短的皇帝,在皇位上只工作了11年。在他执政的这些年还发生了7次大的蝗虫灾害,饿殍遍野,他的年号虽然称之“咸丰”,他渴望做个让“天下丰衣足食”的皇帝,然这只是个梦想。让人痛心的是他还给中华民族留了个大祸根——慈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人口中所说的"甘露"到底是什么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各种古装影视剧中,一旦提及各种稀有药材,我们常听到什么天泉雪莲、凝脂甘露之类,其中“甘露”更是堪称神物,那么甘露到底是什么东西,只是露水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甘露这个名字,字面意思像是甘甜的露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清晨的露水,古代也的确有用露水来泡茶。如果搜索甘露,现代的

  • 刘备过世后,为何诸葛亮经常打败仗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诸侯,一个帝王,如果一生之中没有经历过大仗、没有经历过风波,那么他的一生是不完整的,犹如婴儿一般,天下局势稍有风吹草动,那么这个诸侯或者是帝王,就有可能把持不住局面。从而使局势动荡,天下飘摇。就拿三国时期的草根创业者,刘备来说。他的一生,经历过无数次的艰险与战事。其中,较为重大的战事有:长阪坡之

  • 李承乾作为长子又是太子 李承乾为什么还要选择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作为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已经当上大唐太子,为何还要谋反?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太宗历来为史学家们奉为圣明之君,他励精图治,文韬武略,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然而他的儿子们似乎没有遗传到他的良好基因,诸子多有不善,尤其是其长子李承乾。他年少聪敏

  • 进士写诗讽刺皇帝,为何却没遭到处罚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建的时代,皇帝可以说没有人惹的,就是要说皇帝的名字,也有可能遭到杀头的罪。直说说骂皇帝,那就更是不敢让人想象了,但是在宋朝可是有特殊的例子,比较正经的大官每个朝代都是有的,但是能够公事公办的人,在其他时候不多,唯独就是在宋朝最多,就比如说开封的包拯,还有当时大宋的宋慈等人,大家当然都知道自己清高

  • 金忠有哪些优点?为什么朱棣会和他无话不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朱棣敏感多疑,而金忠是明朝初期的一个知名大臣,那么他有哪些优点?为什么朱棣会和他无话不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金忠出生在宁波,从小就喜欢读书,博览史籍,熟读兵法,各种自学成材。到了33岁的时候,前往通州去探望在那里当兵的二哥,后来进入北平燕王府当卫兵,不久之

  • 宋濂身为文臣之首,为何他的儿孙会被处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文人一生平平稳稳游离在文艺和政界的人,其实不多的。可能因为文人一方面要处理文艺里那些有点“空中楼阁”比较虚无缥缈的东西,一方面也要留一点精力放在官场案牍上,所以精力可能有限,而往往在文艺方面更有兴趣也更能胜任,这就导致在做官方面,跟以前官之道趋利避害的老油条们眼里,两种力量其实是存在差距的。所以

  • 赵匡胤都能够杯酒释兵权 朱元璋为何没有效仿前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对宋太祖成功的杯酒释兵权,而朱元璋却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以来,每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那些和他们一起南征北战,最后拥他上皇位的大功臣。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既不伤害那些功臣,又能将权力收回,然而明

  • 老三胤祉文武双全,为什么康熙不传位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时代,老三胤祉文武双全,身体素质比雍正还好,年龄又比雍正大,为什么康熙不传位给他?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胤祉自己的问题,雍正继位之后曾给胤祉亲笔写过一封书信,在书信中雍正一句话就点透了胤祉在康熙晚年诸子争位中的手段。与世无争,专心于著书立作的胤祉胤祉的生母是康熙的荣妃马佳氏,是康熙早期后宫四大妃之一,

  • 商鞅变法的时候,为何要鼓励分家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商鞅变法,相信大家都比较耳熟了,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它直接影响了战国时期的格局,让一直偏居在西部的秦国开始崛起了,促进了秦国灭掉六国最终统一。虽说商鞅本人最后落得个车裂的结局,但是他的变法对于秦国来说确实功不可没,是秦国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个大事记。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使秦国在最短

  • 汉朝时期为何会出现太后干政的现象?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西汉王朝太后执政,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历史上,汉朝的太后干政情况很严重,这种权力现象几乎一直伴随着汉朝,随着汉朝生,也随着汉朝亡。从西汉初的开国皇后吕太后,再到薄太后、窦太后,最后到东汉末的何太后,这些女人们在汉朝的权力生态中,都占据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