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家分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何其他诸国没有发生呢?

三家分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何其他诸国没有发生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118 更新时间:2024/1/18 11:07:07

晋国自文公开创霸业,襄公继业,一跃成为春秋强国。但是,襄公死后,晋国中衰,实力一度不及楚国,虽有悼公复霸,而悼公早亡,晋国始终达不到文襄之时的强盛。追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公族专权,正因此,才导致了最后的“三家分晋”。

晋国的公族并非是指的其姬姓王室成员分支,而是指的其国内掌权的大臣以及其衍生的庞大家族,这在其他诸侯国中是非常罕见的。原因就是晋献公“骊姬之乱”后,晋国直系血脉的诸公子被屠杀殆尽,原来执政的晋国的宗室贵族突然势微,以后国家的权柄落入执政的大臣手中,造成后来许多的权臣及家族尾大不掉,逐渐成为国家的隐患。

到春秋中期时,齐桓公死去,齐国内乱,中原霸权的争夺落入了晋、楚的激烈角逐中。晋文公为了与楚国争霸,从亲信中选出了代表性人物作为卿大夫参政,以弥补晋国宗室成员衰微的现状,这些人的家族之后就发展成为了公族势力,我们称他们为晋国的“诸卿”。他们在行政时作为晋国君主以下最高行政长官,而在作战时则是晋国军队中上、中、下三军的最高统帅(正、副统帅),这种制度有点类似于清代努尔哈赤的八旗制度,军政合一。所以说,晋国公族的兴衰贯穿着整个晋国的进程,而晋国的霸业又离不开公族的支持,所以说晋的霸业实际上是公族的霸业。

晋文公重用狐偃、赵衰、先轸、魏犨等人,使得这些人的家族逐渐发展起来。在晋文公时期,晋国国内以狐氏、赵氏、先氏等人的家族最为得势。而文公死后,晋国历经襄公、灵公、成公、景公、厉公、悼公、平公多代国君,晋国的国力日渐强大,而国君的权利却越来越小,公族的权利越来越大。而晋国国内的原先多家公族势力也在演变,在兴衰更替后逐渐变成了赵氏、魏氏、韩氏、智氏、中行氏、范氏,这6家就是春秋末年,执掌晋国国力的六卿。晋国的大部分权力和土地都在这六卿手中,比晋国国君的权力还要大,土地也更多。

到了晋出公十七年的时候,智氏的势力最大,智伯甚至拥有决定谁来当晋国的国君的权力。智氏一族到了智瑶执政时期,智瑶刚愎自用,竟然公然向其他三家索要土地,这三家便是韩、赵、魏。

由于韩、魏实力较弱,只好屈服于智瑶,只有赵没有同意交出土地。因此,智瑶便联合韩、魏攻打赵。智瑶是一个很聪明的君主,只不过因为性格的因素,最终导致了失败。攻打赵氏,他提出用水攻的办法,将晋水引入晋阳城,晋阳城危亡之时,赵氏暗中联系了韩、魏,希望一起灭掉智氏。韩、魏害怕智瑶以后攻打自己,便答应了和赵氏结盟,结果韩、赵、魏三家联合攻打智氏,智氏灭亡,土地被这三家瓜分。于是,韩、赵、魏便成为了强大的氏族,封地面积直接暴涨,它们被人们称作“三晋”。

土地扩张以后,三晋不满足于现状,继续蚕食晋国的土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了韩、赵、魏三家为独立于晋国的诸侯国,给了三家名正言顺的诸侯国身份,也间接允许了他们瓜分晋国。

公元前376年,三家废除了晋国国君,最终晋国被三家瓜分殆尽。三家分晋是春秋时期晋国卿族逐渐削弱以至取代公室的一个特例,是中国古代历史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人喝茶之后丢下碎银子就走 老板为何没有说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为何喝完茶,客人随便扔下一块散碎银子走了,老板也不计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小二,钱放桌子上了,”只见一位侠客一边说着,一边从袖子中拿出一锭大元宝放在了桌子上。小二一边喊着“好来,客官慢走”,一边跑过去

  • 孙权都把荆州借给了刘备 孙权为什么还要夺取整个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对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为何又派兵偷袭,夺回荆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208年,孙、刘联军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之后荆州由曹操、刘备、孙权三家瓜分。两年后,孙权将荆州最主要的南郡地区“借给”了刘备,这就是所谓的“借荆州”。然而,孙权却并没有放弃荆州的想法,他先

  • 朱升是如何帮助朱元璋赢得天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国朝谋略无双士,翰林文章第一家。”朱元璋写了这样一对御联来称赞他。这个人就是明朝开国元勋朱升,他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对于朱元璋建立明朝提供了很大的帮助。01助明开国说起帮助朱元璋夺得天下的开国元老,很多人都会想到刘伯温。毕竟,刘伯温可是与大名鼎鼎的诸葛亮齐名的,有句话说的就是“三

  • 李傕、郭汜攻陷长安后,是如何处置董卓尸骸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活阎罗”董卓带给了人间地狱酷刑与兵燹之祸。董卓最终被王允与吕布合力铲除。据《三国志》与《后汉书》等史籍的记载,董卓死后被老百姓点了天灯,而被董卓迫害的袁氏门生故吏又将其挫骨扬灰。李傕、郭汜攻陷长安后将董卓剩余的骨骸收敛下葬(笔者按:如果《后汉书》记载属实,则董卓骸骨几乎无存,董卓墓葬或为

  • 北魏的冯太后把控朝政,为何却很少有人诟病她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是男权当道的社会,男子可以主导一切,女子的地位很低。即便是如此,也出现了很多出命的女子。比如武则天,比如吕雉,他们掌握大权,以女子的身份治理天下,一点都不比男子差。古代的权利争斗一般都是很残忍的,而对于那些想登到顶层的女人来说,更是很难,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都是踩着无数的骸骨而上位的。

  • 三国时期的巅峰之战是什么 赤壁之战还是官渡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哪个才是三国时期的巅峰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毫无疑问,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两场决定性战役,前者,曹操打败袁绍,后者,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如果要从这两场战役中,选出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那一定是官渡之战,理由有三。第一,曹

  • 赤壁之战后,大都督周瑜为何突然生病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鼎立,如果说三个国家中哪个是最弱的,那一定非吴国莫属了,魏国不说了,占据了祖国半壁江山,人多地广;刘备也是占领益州整个大西南,而且跨距荆襄,且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七出祁山,与魏国争天下,实力一定非凡;而吴国在印象中却只是蜷缩在江东一块,怎么也拓展不开,当然,这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 曹魏为何不与蜀国轻易交锋?只因为田豫、牵招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时代,刘备自微末中的崛起无疑让人津津乐道。纵观当时风云,曹操起兵最早,又奉天子以令不臣,可谓是占尽天时。而孙氏三代雄踞江东六郡,又有长江天堑为险,是为地利。反观刘备,他起兵最晚,又是布衣出身,只能通过仁政爱民的名声吸引各方人才来投效。刘备此举,实则占据了人和。除此之外,刘备拉拢人心的手段,也

  • 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的李道玄,为何年仅十九岁就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接受隋恭帝的禅位,在长安太极殿即皇帝位,建立唐朝。正式称帝后,李渊为了稳固李唐统治,分封宗族男丁魏王,其中他堂兄的儿子李道玄被封为淮阳王。公元604年,李道玄出身,这一年杨广登基。李道玄的爷爷是隋朝夏州总管李绘,李渊是他的堂叔。他的性格谨慎笃厚,举止文雅,从小就跟着堂哥李世

  • 故宫里面的水缸为什么很少结冰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故宫作为我国一个非常具有历史和地标意义的建筑,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前往参观,而在故宫中又放置着很多的大水缸,其实在古代的宫殿里,放置水缸的作用,很多人应该都是知道的,那就是救火,因为宫殿的结构都是木质,如果起火的话很容易一起烧起来,所以放水缸就是为了方便救火,但是为什么故宫里面那么多的水缸,却从来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