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北朝有一个南齐和北齐,哪个实力更强?

南北朝有一个南齐和北齐,哪个实力更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379 更新时间:2023/12/6 3:46:14

南北朝是两晋之后、隋唐之前的大分裂时期。南朝计有刘裕建立的宋(420年至479年),萧道成建立的齐(479年至502年),萧衍建立的梁(502年至557年),陈霸先建立的陈(557年至589年)。北朝计有拓跋珪建立的魏(北魏,386年至534年),高欢控制的魏(东魏,534年至550年),高欢后人取代东魏建立的齐(北齐,550年至577年)。宇文泰控制的魏(西魏,535年至557年),宇文泰后人取代西魏建立的周(北周,557年至581年)。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南朝和北朝分别有一个齐国。后人为了区别这两个齐国,一般称萧道成建立的齐国为南齐,高欢建立的齐国为北齐。他们各自的断代史书,就称为《南齐书》与《北齐书》。南齐和北齐同处在一个大时代,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关公战秦琼”式的话题。南齐和北齐,谁更强?

这根本没法比,南齐灭亡后三十多年,高氏控制的东魏才出现,他们怎么打,阴兵作战吗?不过,倒是可以通过南齐和北齐控制的地区,来分析一下他们的实力怎么样。

公元479年,南朝宋(刘宋)的权臣萧道成废掉宋顺帝,建立了南齐。南齐基本继承了刘宋的疆域。但是山东、淮北等地区在十几年前就被宋明帝刘彧给断送掉了,北魏趁宋乱而占据,但是南齐依然是一个巨无霸式的国家。

南齐在东线以淮河为界,北为魏,南为齐。南齐还占据着江苏省的东北部,也就是连云港。然后魏齐以淮河为界,向西延伸,河南省的南阳以南都是南齐的地盘。再向西就是秦岭,魏齐以秦岭为界,北属魏,南属齐。军事重镇汉中掌握在南齐手中,对保卫四川盆地,进而保卫荆州、江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粗略算起来,南齐有六大块发达的农耕区。1、淮南农耕区(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皖中、苏中)。2、长江以南农耕区(苏南、皖南、浙江)。3、荆湖农耕区,包括湖北、湖南的平原地区。4、相对独立的江西农耕区。5、岭南农耕区,包括广东、广西。6、四川盆地农耕区。

这六大农耕区土地肥沃,向南齐王朝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并养活了南齐大多数的人口。古人云:足食、足兵。南齐有这六大粮仓,就能养活大量军队,古人又云:计毒莫过绝粮,没粮食,还打个什么仗?

这是粮食角度,还有一个角度就是战争资源。什么是战争资源,就是打仗时需要的军需物品。除了粮食,包括战马、铁、铜、银、锡、漆、耕牛,以及大量的木材和竹子。

南齐有那么大面积的耕地,耕地肯定不成问题。至于其他战争资源,举个例子,就是南中,诸葛亮曾经重点经营过的南中(南朝称宁州)。这里有丰富的铁、铜、丹漆、木材等资源。而南中就在南朝手上,另外还有浙江与福建的山区,贵州与湖南的山区,这里有“取之不尽”的木材,竹子更不用说了。比如福建的福州、建州、汀州、漳州等地都盛产铁,铁在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铁,干脆别打仗了。南齐是个资源大国,这一点决定了南齐并不惧怕北方的强敌,无论是北魏还是北齐。

公元535年,天下已三分,东魏占华北,西魏占关西,以南是梁朝。梁朝基本上继承了南齐的地盘,北魏趁南齐之乱夺去淮南和汉中,但北魏乱后,梁朝全部夺了回来。

东魏的面积要小于西魏。但是西魏只有关中这狭小的平原地区,以及适宜耕种的河西走廊。而东魏则占据着大粮仓,北有河北省的平原部分,山东省,河南省东部。这里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比如冀州,包括现在的河北衡水、山东德州、东营等地,北魏时的人口就有四十多万。

公元547年,梁武帝接纳东魏叛将侯景导致南方大乱,东魏随后趁机占领了淮南,势力达到长江北岸。不过,即使如此,北齐要想占南朝的便宜,也非易事。短期战争,弱者可能能胜强者,但长期战争拼的却是综合国力。

北齐相比南齐,综合国力并不差,何况北齐还有一种南齐所缺少的兵力——骑兵部队。北齐的北边是大漠高原和辽东,这里盛产马匹,北齐的马源非常充足,这一点是南齐所不具备的。但即使南齐没有这个优势,真要和北齐打起来,未必会吃亏。

骑兵有骑兵的优势,步兵有步兵的优势。如果是南齐进攻北齐,以步兵对骑兵,优势不大。但如果是北齐进攻南齐,江南地区水网纵横,北朝军队的优势在这里无法施展。不是没有例子。北齐要消灭残梁,大军都杀到了长江南岸。只是人、地两生,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被梁朝大将陈霸先杀得颜面全无,狼狈逃窜。还有就是南宋初年,女真部队在江南也是极不适应,黄天荡一战就是明证。

北齐只占据北魏时期的东部,而北魏是和南齐全面对峙的。北魏把南齐打趴下了吗?没有。公元六世纪初(501年至600年),北魏夺取南朝的重镇淮南与汉中,完全是南齐内乱所致,不能算北魏的真本事。北魏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而南阳控制在南齐手中。为了给洛阳找一个南线门户,元宏几乎是不惜代价进攻南阳。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北魏才攻下南阳,但也不能再进一步了。而当时,南齐内部依然是乱七八糟,杀来杀去。

当然,南齐和北齐比来比去,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这么比,只是想说明,南齐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北齐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

标签: 南北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韩信被灭族,萧何曾坐牢,为什么陈平还升官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平,汉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陈平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韩信被灭族,是因为韩信的功劳太大了,他的功劳大到让刘邦感觉害怕,毕竟大汉三分之二的领土,是他打下来的。韩信的军事才能刘邦不是不知道。刘邦活着还好,韩信可能看在刘邦是老上级的面上,不会造反,但是,

  • 辽朝与西夏的决战,10万辽国军队为什么会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辽朝,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对于宋朝和西夏之间的战争,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印象。比如三川口、好水川两次战役,宋朝军队大败亏输。到了最后宋朝不得不对西夏进行经济封锁,以至于西夏不得不求和。其实就在宋夏战争告一段落之后,北方的大辽国向西夏发动了进攻。辽国皇帝耶律宗真率领10万大军御驾亲征,深入西夏境内400多里。但是随后辽国军队被

  • 揭秘:陈嘉庚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嘉庚,民国,历史解密

    1945年抗战胜利时,历经风险的陈嘉庚从避难的印度爪哇返回新加坡,海内外华夏子孙奔走相告,额手称庆,不但在新加坡隆重庆祝,消息传到国内竟成一重大喜讯新闻,当年11月18日,重庆也举行了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郭沫若,邵子力,黄炎培,陶行知等社会名流吕慧远在延安的毛泽东派人送来亲笔题写八个大字的条幅,因为

  • 古代官名翰林学士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翰林学士,唐朝,历史解密

    翰林学士,是古代官名。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北宋翰林学士承唐制,仍掌制诰。此后地位渐低,然相沿至明清,拜相者一般皆为翰林学士之职。清以翰林掌院学士为翰林院长官,无单称翰林学士官。历史沿革至唐玄宗时,于翰林院之外别建学士院,

  • 盘点宋徽宗赵佶最宠爱的四个女人 ,命运都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徽宗,宋朝,历史解密

    宋徽宗赵佶是个艺术家而不是政治家,他不理朝政,但对女人却有极大的兴趣。他过着糜烂的生活。风流韵事在当时就传出宫外,被老百姓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他的后宫妃嫔如云,数量多得惊人,不但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还有“三千粉黛、八百烟娇”。真正实现了“三千宠爱在一身”。一、郑贵妃徽宗

  • 五姓七族高门之一:太原王氏的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太原王氏,周朝,历史解密

    太原王氏:起源于山西省太原市,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起源太原王氏,系由爵位而来,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后"。追本溯源,都是黄帝后裔。黄帝,是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又改姬姓。其时,炎帝

  • 本居宣长有着哪些国学理论?对日本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本居宣长,日本,历史解密

    本居宣长所处的历史大背景,是 17~19 世纪日本学界风行的“古道学”思潮,它是日本在隋唐时期大量吸收中国文化、德川氏锁国政策施行后日本民族精神重建的反映。复古学思潮的发端与文艺复兴类似,均为对本民族经典古籍的总结与再阐释,但民族主义的复古学者们在整理古籍时因时生义地添加了自己的思想。本居宣长的老师

  • 隆科多已经位极人臣,为什么还受到雍正的猜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隆科多,清朝,历史解密

    在《雍正王朝》中隆科多在仕途上可谓是一步登天,原本他只是一个整天无所事事的富家公子,他的叔叔佟国维身为当朝首辅却不肯给他安排一个显赫的职位,因这让隆科多感到十分的郁闷,但康熙皇帝觉得佟氏家族还是非常值得信任的,于是就册封隆科多为九门提督,后来还让他辅佐雍正登基,好处就是册封隆科多为上书房大臣,从此隆

  • 揭秘:"官渡之战"袁绍到底输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袁绍,官渡之战,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各有各的历史价值:官渡之战成就了曹操,使其有了一统河山的可能;赤壁之战则彻底碾碎了这种可能,初步架构了三国鼎立之格局;随着夷陵之战(或叫猇亭之战)刘备的惨败,三方均元气大伤,谁也奈何不了谁,三国博弈的历史才真正开始。正史上,官渡之战爆发于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在这之前的199

  • 宋朝的历史旋涡,昭示改朝换代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林升《题临安邸》杭州在南宋时称作临安,听听这名,临时安置一下,没成想一下就安了一百多年。宋高宗赵构大概是不想管他爹和哥哥的死活的,反正又不是真的一家子。再说了,虎狼环伺的南宋,能苟安一隅已经很不错了。两宋加在一起三百余年,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