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被灭族,萧何曾坐牢,为什么陈平还升官了?

韩信被灭族,萧何曾坐牢,为什么陈平还升官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379 更新时间:2023/12/9 17:12:05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陈平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韩信被灭族,是因为韩信的功劳太大了,他的功劳大到让刘邦感觉害怕,毕竟大汉三分之二的领土,是他打下来的。

韩信的军事才能刘邦不是不知道。刘邦活着还好,韩信可能看在刘邦是老上级的面上,不会造反,但是,若是刘邦去世了,韩信反的话,刘邦的子孙毕定会遭殃。

所以,为了子孙后代着想,为了自己的大汉江山着想,刘邦只好把韩信给杀了。当然了杀韩信的人不是刘邦,而是吕后。

不过无论是刘邦也好,还是吕后也好,除掉韩信肯定是他们两个人共同的意愿。所以,韩信最终是被灭了族的。

他之所以被杀,就是因为他的功劳太大了功高盖主了。

萧何坐牢,是因为萧何的威望太高了,刘邦怕他会取代他们刘家江山当皇帝

萧何曾经坐过牢,是没有错。萧何为何会坐牢,还不是因为和刘邦的猜疑有关,刘邦晚年的时候,发生了太多的变故。不是这个反叛,就是那个反叛,刘邦真的是害怕了。

正是这些变故,让他谁都不愿意相信了。

所以不管是谁,在刘邦看来,都是有可能反抗他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刘邦的晚年,也就是他要死的那一年。他把萧何给抓了起来。抓萧何就是因为萧何的名声太好了。

刘邦怕萧何在自己去世后,会取代他儿子的位置当皇帝,毕竟萧何的威望太高了,百姓都拥护他。

所以,不得已刘邦只好把萧何抓进监狱当中。

不过,萧何因为人缘比较好,再加上他认错的态度好,为此还不惜自毁名节。

刘邦最终还是放过了萧何。

因此,萧何大难不死,也得到了善终。

张良不贪图功名,善于明哲保身

张良功成而退,这个都是大家比较熟知的。

说实话张良的聪明之处,就是他早就把刘邦这个人给看透了。刘邦是个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享福的人。

所以,在张良帮助刘邦建立大汉帝国之后,他就选择了退出。

毕竟自己的抱负一直都是灭秦,既然大秦帝国已经被灭了。他也就不想在节外生枝了,更何况自己被刘邦封为了万户侯,等于是衣食无忧了。

所以,他也就远离了朝政,开始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

张良也是汉初三杰中,影响最大,最聪明透顶的一个。恰恰他也是没有被刘邦惩治的一个,不得不说张良确实是有过人之处的。

陈平是靠逢迎,靠溜须拍马成就自己的,当然这也和自己的才能有关。

陈平就不一样了,首先陈平的功劳是没有办法和张良,萧何与韩信相比的。

因为陈平跟随刘邦的时间比较短,他是在楚汉争霸的中后期投靠刘邦的,因此他的功劳也没有那么大。

若是陈平想要争取更多的名利,他就要跟随在刘邦身边,建立更多的功勋。

所以,刘邦在建立大汉之后,张良离开了,这时候陈平几乎就成了刘邦的头脑,无论是白登山上刘邦的化险为夷,还是把韩信贬为淮阴侯,陈平都是功不可没的。

陈平因此也越来越被重用了。

后来,到了刘邦去世之后,陈平还当上了大汉的宰相,成为了和萧何平起平坐的人,当然了那时候的萧何早已作古了。

陈平之所以能够步步高升,还在于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前途,无所不用其极。比如他在刘邦去世之后,公然违抗刘邦的白马盟约,拥护吕后立吕氏为王,刻意的去逢迎吕后。

在吕后去世之后,陈平又厚颜无耻的带头把姓吕的给灭了族。

不得不说,陈平之所以能够在汉朝政坛成为不倒翁,完全是他厚颜无耻的厚黑学在起着巨大的作用。

当然了陈平在那个多变的时候,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让他成为政坛上的常青树。

因此,陈平的这些做法,也是无可厚非的。

标签: 陈平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辽朝与西夏的决战,10万辽国军队为什么会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辽朝,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对于宋朝和西夏之间的战争,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印象。比如三川口、好水川两次战役,宋朝军队大败亏输。到了最后宋朝不得不对西夏进行经济封锁,以至于西夏不得不求和。其实就在宋夏战争告一段落之后,北方的大辽国向西夏发动了进攻。辽国皇帝耶律宗真率领10万大军御驾亲征,深入西夏境内400多里。但是随后辽国军队被

  • 揭秘:陈嘉庚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嘉庚,民国,历史解密

    1945年抗战胜利时,历经风险的陈嘉庚从避难的印度爪哇返回新加坡,海内外华夏子孙奔走相告,额手称庆,不但在新加坡隆重庆祝,消息传到国内竟成一重大喜讯新闻,当年11月18日,重庆也举行了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郭沫若,邵子力,黄炎培,陶行知等社会名流吕慧远在延安的毛泽东派人送来亲笔题写八个大字的条幅,因为

  • 古代官名翰林学士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翰林学士,唐朝,历史解密

    翰林学士,是古代官名。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北宋翰林学士承唐制,仍掌制诰。此后地位渐低,然相沿至明清,拜相者一般皆为翰林学士之职。清以翰林掌院学士为翰林院长官,无单称翰林学士官。历史沿革至唐玄宗时,于翰林院之外别建学士院,

  • 盘点宋徽宗赵佶最宠爱的四个女人 ,命运都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徽宗,宋朝,历史解密

    宋徽宗赵佶是个艺术家而不是政治家,他不理朝政,但对女人却有极大的兴趣。他过着糜烂的生活。风流韵事在当时就传出宫外,被老百姓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他的后宫妃嫔如云,数量多得惊人,不但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还有“三千粉黛、八百烟娇”。真正实现了“三千宠爱在一身”。一、郑贵妃徽宗

  • 五姓七族高门之一:太原王氏的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太原王氏,周朝,历史解密

    太原王氏:起源于山西省太原市,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起源太原王氏,系由爵位而来,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后"。追本溯源,都是黄帝后裔。黄帝,是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又改姬姓。其时,炎帝

  • 本居宣长有着哪些国学理论?对日本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本居宣长,日本,历史解密

    本居宣长所处的历史大背景,是 17~19 世纪日本学界风行的“古道学”思潮,它是日本在隋唐时期大量吸收中国文化、德川氏锁国政策施行后日本民族精神重建的反映。复古学思潮的发端与文艺复兴类似,均为对本民族经典古籍的总结与再阐释,但民族主义的复古学者们在整理古籍时因时生义地添加了自己的思想。本居宣长的老师

  • 隆科多已经位极人臣,为什么还受到雍正的猜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隆科多,清朝,历史解密

    在《雍正王朝》中隆科多在仕途上可谓是一步登天,原本他只是一个整天无所事事的富家公子,他的叔叔佟国维身为当朝首辅却不肯给他安排一个显赫的职位,因这让隆科多感到十分的郁闷,但康熙皇帝觉得佟氏家族还是非常值得信任的,于是就册封隆科多为九门提督,后来还让他辅佐雍正登基,好处就是册封隆科多为上书房大臣,从此隆

  • 揭秘:"官渡之战"袁绍到底输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袁绍,官渡之战,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各有各的历史价值:官渡之战成就了曹操,使其有了一统河山的可能;赤壁之战则彻底碾碎了这种可能,初步架构了三国鼎立之格局;随着夷陵之战(或叫猇亭之战)刘备的惨败,三方均元气大伤,谁也奈何不了谁,三国博弈的历史才真正开始。正史上,官渡之战爆发于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在这之前的199

  • 宋朝的历史旋涡,昭示改朝换代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林升《题临安邸》杭州在南宋时称作临安,听听这名,临时安置一下,没成想一下就安了一百多年。宋高宗赵构大概是不想管他爹和哥哥的死活的,反正又不是真的一家子。再说了,虎狼环伺的南宋,能苟安一隅已经很不错了。两宋加在一起三百余年,当时的

  • 雍正一生心思都用在了政治上,为什么留下的只是千古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雍正,历史解密

    雍正一生心思都用在了政治上,为什么留下的只是千古骂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明让国力达到顶峰,为何雍正还会留下千古骂名?今天小编继续和大家聊历史,说到清朝的皇帝很少有人勤奋能够比得上雍正,作为十分有雄心的皇帝,雍正一生都在为改革奔走。清史稿上曾经有过统计,康熙末年,国库的银子已经不足以支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