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日本大臣藤原道长摄政,他的三个女儿都成了皇后,权倾天下(藤原氏)

日本大臣藤原道长摄政,他的三个女儿都成了皇后,权倾天下(藤原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944 更新时间:2024/4/1 19:34:36

在亚洲大陆的东端,中国的东北方,一片浩瀚的海洋上漂浮着一系列岛屿,这些岛屿像一条妙曼的丝带,这就是日本列岛,很多人对日本的历史都停留在抗日神剧上面,对日本的真实历史却很少了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日本古代史,让我们了解一下日本的古代是怎么样的。

五年(公元1016年)三月,年仅八岁的后一条天皇继位,外祖父、藤氏长者藤原道长因而登上了摄政的宝座。道长乃是藤原师辅的孙子、藤原兼家的第五个儿子—咱们前面说过,师辅是藤原忠平的次子,藤氏长者的位置,原本应该归于其兄实赖系,但是他女儿安子是村上天皇之后,先后生下泉、圆融二位后任天皇,因此子以母贵,舅舅家也跟着沾光,师辅的九条流就跃居实赖的小野宫流之上,成为藤原北家的嫡流。

再下一代,情况也与此相同,老三藤原兼家的女儿超子为冷泉天皇女御(高级嫔妃),生下三条天皇,另一个女儿诠子为圆融天皇女御,生下一条天皇,于是兼家历经坎坷之后,终于抢到了藤氏长者之位,把嫡流揽到了自己这一系,转手就交给了儿子们。由此可见,藤原北家能够利用摄政、关白之位掌控朝政,很大的一个要素是与天皇通婚,摄关政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外戚掌权。只不过中国历朝历代的外戚,家家更易,而在日本,天皇要么族内婚,娶同族之女为后,要么就娶藤原氏之女为后例外的情况非之少,所以藤原北家连做了一千多年的外戚,除非改朝换代,否则谁也扳不倒他们吧。

藤原兼家死后,传位长子藤原道隆,道隆之女定子为一条天皇皇后,为此,一条天皇自然宠信自家大舅子、道隆长子伊周。长德元年(公元995年)四月,平安京流传起了一种名为“赤斑疮”的传染病,大群公卿染病去世,其中也包括关白、国丈藤原道隆。道隆临终前,天皇推举伊周继任关白之职,然而朝中反对伊周之人实在太多,一条天皇无奈之下,只好暂且任命道隆三弟道兼为关白。可是道兼就任才几天的工夫,也突然死掉了。史称“七日关白”。

藤原伊周心说总该轮到我了吧,赶紧通过妹妹定子传报,连夜跑进官去向天皇讨要。据说一条天皇已经点头了,谁想伊周的五叔道长气势汹汹站出来表示反对,声称侄儿德行不足,难以就任藤氏长者和关白之位。更要命的是,一条天皇的母后藤原诠子素来宝爱这位五弟,竟悍然插手政务,逼着天皇把藤氏长者之位交给了道长。藤原道长和藤原伊周,这叔侄两个就此势不两立,见天几相互攻讦,甚至于最后还闹起了武装纠纷伊周胞弟隆家的从人跟道长的从人竟公开在平安京街道上杀作一团。

这位藤原隆家就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的纨绔小子。且说藤原伊周跟故太政大臣藤原为光(藤原师辅的九男)的第三个女儿苟且私通在理论上,她算是他的堂姑姑—而花山法皇则跟为光的第四个女儿不清不楚。某次伊周夜访情人,见到了法皇的御驾,怀疑是情人瞒着自己又找了别的男人(姐妹二人共居一宅),气哼哼地回了家,就跟兄弟隆家抱怨。藤原隆家心说这又是谁啊?除了五叔,还有谁敢跟咱们兄弟作对啊?哥哥你把这事儿交给我来解决吧!转身就命人去袭击法皇御驾,打斗过程中,一支羽箭无巧不巧,射穿了花山法皇的袖子。

这件事儿本来不大,但是史称“长德之变”因为法皇就是前任天皇啊,敢向前任天皇弓射箭,简直形同谋反,大逆不道!藤原道长听说此事,大喜若狂,立刻下令亲信、检非为使别当藤原实资(小野宫流)搜检伊周兄弟的府邸,造成大狱。最终伊周贬为太宰权帅,隆家贬为出云权守,全都被赶出都城,出镇外州,其实跟流放也没多大区别。定子皇后正当孕期,闻讯大惊,为表抗议,竟然落发出家去了。虽说一条天皇好说歹说,终于把她给接回宫来,但最终也没有赦免她两个哥哥的罪过,而且天皇转过头去,就又宠幸起了藤原道长之女、女御彰子,甚至称彰子为“中宫”,跟“皇后宫”定子两宫并重等于一帝二后。于是靠着姐姐诠子和闺女彰子相助,藤原道长的权势愈加显赫。

数年后定子去世,彰子独后,宣告了藤原伊周隆家兄弟的政治生命彻底结束。如前所述,一条天皇驾崩后,传位东宫居贞亲,即三条天皇;三条天皇在位五年,传给东宫敦成亲王,即后一条天皇。请大家注意一下,村上天皇以后的天皇世系是这样的:村上子冷泉、村上子圆融、冷泉子花山、圆融子一条、冷泉子三条、一条子后一条—也就是说,政权在冷泉和圆融两位天皇的后裔中轮替,这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

于是后一条天皇登基后,就按照习惯,立三条上皇的儿子敦明亲王为东宫。然而敦明亲王没有藤原道长的血统,这使道长感觉隐含着危机,于是千方百计地逼迫敦明亲王,终于使其辞去东宫之位,改立敦良亲王为东宫。敦良亲王是后一条天皇的同母兄弟,也就是说,他们的母亲同为藤原道长的女儿彰子—惯例被打破了冷泉天皇的后裔就此被排除在皇统之外。

后一条天皇在位二十一年,藤原道长及其子藤原赖通先后执政。道长的三个女儿—彰子、妍子、威子先后成为一条天皇、三条天皇、后一条天皇的中宫,所谓“一家立三后,乃从未有过之事”,因而权势熏天。时人都说道长的尊贵与帝王无异,“摄政即天子”、“唯道长之心系天下之兴亡”。藤原道长也志得意满,甚至吟出“此世即吾世,如月满无缺”的诗句,骄横之态,可见一斑。不过此公确实有骄傲的资本,他担任朝廷柱石整整三十年,直到万寿四年(公元027年)十二月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标签: 藤原道长日本藤原氏

更多文章

  • 日本历史上不可一世的显赫家族:藤原氏历代都是皇亲国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藤原氏,日本

    藤原家族是日本历史上的显赫家族之一。这个家族从8世纪后期天皇迁都平安(即京都)以后,一直操控着日本的皇室,前后达三百余年。藤原家族的存在,几乎是否定了天智从推古女天皇以来,试图加强中央集权所作的努力。与苏我氏家族一样,藤原家族的权力和威望不是依靠勇武善战,而是靠着无数政治谋略取得的。这也包括将自己家

  • 藤原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藤原氏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藤原氏,日本

    本贵族姓氏,略称藤姓,早在飞鸟时代已经存在。平安时代以前藤原氏族人均以本姓【藤原称呼;而镰仓时代以后除公文书外,多以家名·苗字(如近卫、九条)称呼。天智朝八年(669年),中臣镰足死,天智天皇以其参与大化改革之功,赐姓藤原朝臣,是本姓之始。宽治元年(1087年),院政开始,藤原氏势力稍衰。明治维新后

  • 切尔诺贝利事故前后照片对比 曾今的神话消失于这场事故之中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乌克兰,苏联,核电站,切尔诺贝利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北部,它是前苏联时期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切尔诺贝利曾经被认为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1986年4月26日的一声巨响彻底打破了这一神话。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4号核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突然失火,引起爆炸,其辐射量相当于400颗美国投在日本的原子弹。爆炸使机组被完

  • 切尔诺贝利事故为什么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造成这件事的原因和什么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核事件,乌克兰,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

    切尔诺贝利事件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也是第一个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时至今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依然影响着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人民。据估计,完全消除切尔诺贝利的影响,还需要至少800年的时间。当我们回顾这场灾难的过程时,却会发现,切尔诺贝利核

  • 切尔诺贝利事故后 地下室成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切尔诺贝利事故,苏联

    这是地球上最危险的一个地下室,即使你采取了最先进的保护措施,这个地下室你也不敢进去。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一次巨大的灾难。由于反应堆设计的缺陷,引发两起爆炸。导致核心内的核燃料熔化后流进管道下面的地下室。然后这些核燃料与沙子、玻璃和混凝土融为一体。为了阻止辐射从反应堆进入大气。 50万名

  • 1886年长崎事件后清朝依旧沉浸在自我欺骗中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长崎事件

    1886年长崎事件也称为是镇远骚动,日本称之为长崎清国水兵暴乱事件。该事件发生在1886年北洋军师访问日本长崎的时候,中国的水兵与日本警方发生肢体上的冲突,一名日本警察受到重伤,一名水兵则是轻伤,后来水兵被拘捕。之后双方又发生了冲突,水兵当场死了5人,而日本警察也有1人死亡。长崎事件关于1886年长

  • 长崎事件怎么回事:大清对日交涉中唯一一次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长崎事件,清朝,日本

    1885-1886年,是中国海军史最为扬眉吐气的时候——北洋舰队刚刚成军,迅速跻身世界强大海军行列,并且迎来了东北亚地区对中国最为有利的国际环境。1885年4月,大英帝国突然出兵占领朝鲜巨文岛,这是位于济州海峡的战略据点。英国此举,就是要扼住俄国的咽喉,防堵俄国舰队南下,威胁海参崴军港。为了与英国对

  • 长崎事件:李鸿章一念之差错失摧毁日本最佳良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长崎事件,北洋水师,李鸿章,

    题记:1886年8月,震惊中日两国朝野的“长崎事件”爆发。北洋水师群情激奋,纷纷要求与日本一战。停泊在日本长崎港口的北洋水师“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艘铁甲舰进入临战状态。官兵们褪去炮衣,将炮口对准了长崎市区。总教习琅威理甚至主张对日全面开战。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电告李鸿章,只要李鸿章一

  • 清代【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儒林外史 作者 吴敬梓

    【历史上的今天】1754年12月11日,《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逝世。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

  • 《儒林外史》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儒林外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儒林外史,讽刺小说,清朝,

    《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 并出版了一些外国学者的研究专著,有的外国学者认为:这是一部讽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然而却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可作成为全世界了解中国科举制度的一部活的生动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