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想在安南实施直接统治,后来又为什么不得不撤出安南?(统治安南)

明代想在安南实施直接统治,后来又为什么不得不撤出安南?(统治安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465 更新时间:2024/1/19 0:47:16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朱棣对于安南是有领土野心的,这一点不是打着助陈氏复国的旗号就可以掩盖的。

成祖朱棣借安南内乱,借口助陈氏复国,出兵安南并取得军事胜利,假意访求陈氏子孙(其时陈氏主要人物早已被叛臣屠戮殆尽,者亦无处可访),一番做作后,遂“从安南耆老之意”,以“安南本中国之地”,“划安南入中国,如同内地郡县”,将安南国改为交阯,设立布政使司等三司,下辖十五个府,三十六个州,一百八十一个县,并在各战略要冲设立卫所,加强军事控制。

在完善了交阯三司的设置后,明廷对故安南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恢复已故陈氏家族的地位,并建祠堂存祀。对故安南官员,除坚持从乱者外,一律留用,不过要与新任官员参用。明廷又废除了黎氏(胡氏)朝时期的一些苛政,轻徭薄赋,并开办济养院,积极救济鳏寡孤独废疾者,提高民众生活水平。除此之外,大力昌兴教,选贤举能,当地贤达人士不仅可以在交阯官府任职,优秀者亦可简拔至京师。为安定地方,黎氏残族亦得到赦免,并被当地录用为官。

尽管明廷采取了一系列企图缓和矛盾,增强认同的措施。但是不得不说,朱棣在安南的统治不得人心,交阯设三司后不久,陈氏旧官即先后造反,如简定、陈季扩等的叛乱。安南的叛乱旷日持久,大大消耗了明朝的国力,得不偿失。宣德五年,明廷最终迫于无奈撤销交阯三司及所属郡县,仍以藩属待安南。明廷对安南的直接统治以失败告终。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西南的安南与东北的奴儿干不同,虽然同属边地,久不隶属中央政府管控,但奴儿干地区来以土酋分散控制,并没有形成集权制国家,故经济安抚,军事控制即可将其纳入直接统治。而安南以有国家建置,明廷欲推到其国家,将其纳为一省,必然会受到当地统治阶层的反抗,统治成本亦十分高昂,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最终明廷不得不撤出安南,复其旧状。

标签: 安南明朝统治安南

更多文章

  • 朱棣南征安南是为了什么?真相是(统治安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征安南,明朝,统治安南

    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元末战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庆远等五县。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曾颁诏晓谕安南国王陈日昆,命令归还,但陈朝此时已由国相黎季犛掌权,他胁迫国王陈日昆,称兵拒命。朱元璋以战

  • 朱棣统治下为何最终失去安南?真相是什么?(统治安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安南,明朝,统治安南

    虽然大明在对阵安南时,不乏胜利,甚至实行了“郡县交趾”,将其纳入大明版图,但安南叛乱屡禁不止,大明朝一直陷在安南战争的泥潭里——为了跟安南打仗,大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交趾内属者二十余年,前后用兵数十万,餽饷至百余万,转输之费不与焉。”这里就会有个疑问,为何朱棣派张辅等人率领80万大军用半年左右的时

  • 明武宗为什么要打着平叛的名义南巡?(武宗南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武宗,明朝,武宗南巡

    乾隆六下江南,成为历史佳话,虽然有游乐的性质,但也有探察民情,巩固统治的需要。在明朝,明武宗也想南巡,玩乐的性质却是占第一位的,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但他也最终去了南方。那么,喜爱游玩的明武宗为什么最终去了江南呢?明武宗,也就是朱厚照,是明朝历史上的第10位君主。他在1505年即位,年龄比较小,只有1

  • 明武宗​南巡为何被骂?没有皇帝该有的职业操守(武宗南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宗​南巡,明朝,武宗南巡

    明武宗的后世都说明武宗是一个昏庸无道的皇帝,昏庸无道的程度让他那群道貌岸然的文官和无法无天的宦官都无法忍受,明朝在他的手中慢慢的失去了重新崛起的最后一次机会。但是昏庸无道的君主不见得就是无能的君主,明武宗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在武功方颇有建树的皇帝。他在位的时候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几场战争都打赢了,他甚至还御

  • 明武宗朱厚照下江南为何受到如此巨大的阻力?(武宗南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武宗,明朝,武宗南巡

    所谓下江南的“阻力”,大概只有正德十四年三月一群小臣伏阙、上疏谏止被打死十一个那次吧。后来亲征宁王因为是真正的军机,并没有太大阻力,甚至有官员认为就该皇帝亲征,否则谁来担责?要说原因的话,近忧是江南是明朝财赋所出的根本之地,不容武宗前去骚扰;远虑是怕武宗直接在路上被人杀了,还没儿子继承。首先来看内阁

  • 亦思巴奚兵乱的背景是什么?亦思巴奚兵乱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亦思巴奚兵乱,元朝

    民族压迫公元13世纪到14世纪上半叶的元代中前期时福建的海外贸易极端发达,泉州作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当时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港口, 也是元代福建最大的城市,其人口规模超过了作为福建行政中心的福州, 阿拉伯人将泉州称为刺桐,此名称被欧洲等地商人沿用。当时泉州的人口超过20万,城墙长度达30里,

  • 什么是亦思巴奚兵乱?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亦思巴奚兵乱,元朝

    亦思巴奚战乱又称为亦思巴奚兵乱、亦思巴奚之乱,是元朝末年的1357年至1366年间在福建泉州发生的一场长达近十年的以波斯人军队“亦思巴奚军”为主的军阀混战,由于“亦思巴奚”是泉州波斯人的武装,因此此事件也被称为“波斯戍兵之乱”。持续10年的“亦思巴奚战乱”,严重地破坏了福、兴、泉沿海一带的社会秩序、

  • 元朝最后的忠臣,一代枭雄陈友定(亦思巴奚兵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朝,陈友定,陈友谅,朱元璋,亦思巴奚兵乱

    元朝的疆域之广一直令人艳羡,但是相对于满清的统治能力其却相差甚远,同样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元朝国祚仅仅持续了97年,而满清国祚却差不多持续了将近300年,二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不过尽管元朝统治不得人心,但是还是有不少汉人忠于它的,其中一个名为陈友定的人就始终对元室不离不弃。由于元末农民起义此

  • 行省制度与郡县制度的区别在哪里?哪一个更有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朝,中国,制度,郡县制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使用的行政模式是行省制,全国分省(直辖市、特别区)、市、县(区、县级市)、镇(乡)等几个地方行政单位。前几日有人问我,行省制度与郡县制度有什么区别,想来也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故特撰此文,概说此中关系。先从历史说起,周朝建立,分封各大诸侯,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以下的士大夫,也有封地

  • 郡县制与分封制都是君王集权的手段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郡县制,分封制

    分封制即分邦建国,盛行于奴隶社会,主要在周朝和西汉初年时实行。它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郡县制是建立在国家大一统的基础之上,按地域划分,彼此之间毫无血缘关系,盛行于封建社会。分封制分封制中最高统治者将土地分给自己的亲属或者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臣子,每一块封地就是一个诸侯国,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