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果阿战争爆发原因以及果阿战争的影响与结果

果阿战争爆发原因以及果阿战争的影响与结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473 更新时间:2024/1/28 11:04:57

战役,是印度军队收复果阿地区的一次主动出击。那么这场战役简介是什么呢?

现如今的果阿

果阿、达曼、第乌岛处于印度的西海岸,面积为3983平方公里,人口为65万人,是印度良好的海港。但是在1560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以后,这三块区域就一直在葡萄牙殖民者手中。即使后来英国人统治了印度,也没有动摇葡萄牙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

然而时过境迁,到了1947年,印度在甘地的领导下,脱离了英国殖民统治,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虽然在印度独立之初由于力量薄弱,没有立即收复被殖民的地区。但印度政府对于国家的统一十分重视,自身积极发展武装,同时进行国际谈判,争取领土解放。

到了1954年,印度收回了原来在法国人手中的五个城市。也着手对果阿地区的问题与葡萄牙进行谈判。1955年,印度志愿军进入果阿地区,帮助果阿地区游击队进行斗争。同时在1961年以后,采取政治军事外交等各个手段,争取领土完整性。但是葡萄牙对印度政府的诉求政府置之不理。

在谈判无果后,印度军队于1961年12月18日,派出3万人进行军事作战。果阿大规模战役,正式爆发。仅仅两天时间,印度军队就收复了果阿、达曼、第乌岛三个地区,约3000名葡萄牙士兵投降,结束了葡萄牙在该地区长达400多年的殖民统治。

这就是果阿战争的简介。

果阿战争历史背景

果阿战争是二战以后印度与葡萄牙之间的一场战争。那么发生果阿战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

印度军队出兵果阿

1560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了印度的果阿、达曼等地,作为葡萄殖民印度的据点。到了十七十八世纪,英国开始在印度掠夺,进行殖民统治。葡萄牙与英国进行战争,最终葡萄牙失败,被迫放弃了印度诸多殖民地。但仅仅保留了果阿地区。

果阿地区的人民,为了摆脱殖民统治,与葡萄牙殖民者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但因为势单力薄,未能将葡萄牙殖民者赶出果阿。到了20世纪五十年代,随着印度的独立,印度与各国之间的殖民地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印度境内有两个领土问题。一个是与法国的5个不设防城市,法国经利用过这些城市来帮助印度土进行反英斗争。在1954年,印度收回了法属印度的5个不设防城市。另一个领土问题就是与葡萄牙殖民者之间的果阿领土纠纷。

为了解放果阿,从1955年8月15日开始,印度政府分别派遣数批志愿军进入果阿地区,帮助当地人抵抗葡萄牙殖民者。但是不断地遭到葡萄牙军队的镇压。1961起,印度政府开始运用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手段,争取果阿解放。但都遭到了葡萄牙方面的淡回应甚至是拒绝。

因此在谈判无果的情况下,印度政府决定出兵收复果阿地区。印葡果阿战争正式爆发。

这就是果阿战争的背景。

果阿战争结果

果阿战争,是印度政府为了收复被葡萄牙所占领的果阿地区,而对葡萄牙殖民者发动的一场战争。那么果阿战争的结果如呢?

果阿战争图片

果阿战争,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小规模的志愿军形式。另一个是大规模的军事打击形式。

1955年开始,印度政府先后果阿地区派遣了5000名志愿军,支持果阿地区人民的反殖民斗争。虽然果阿游击队在志愿军的帮助下取得了几次战役的胜利。但是从大局来讲,以分次添加兵力的办法,并没有使葡萄牙军事受到较大的损失。因此这一阶段的作战结果是失败的。

1961年12月18日,在谈判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印度政府出动三万军队对果阿地区的葡萄牙军队进行打击。由于葡萄牙在果阿地区的守军仅仅五千人,且远离本土没有后方支援。在印度空军、陆军的打击下溃不成军。有3000名左右的葡萄牙军队投降。印度军队在两天之内收复了全部的领土,结束了葡萄牙殖民者在印度果阿领土上长达400年的殖民统治。但是葡萄牙政府并未承认印度军队进攻果阿地区的合法性。

1962年3月14日,印度人民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了果阿、达曼以及第乌为印度联邦直辖的领土。在法律上确认了这三个地区的合法地位。之后经过印度政府的不断努力,葡萄牙政府最终于1974年承认果阿地区为印度领土。印葡两国的领土之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就是果阿战争的结果。

更多文章

  • 皇帝南巡就等于下凡历险,乾坤皇帝还要七下江南的原因是什么?(乾隆帝南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坤帝南巡,清朝,乾隆帝南巡

    乾隆曾六下江南,并非七次。当然,如果他喜欢的话,是可以七下甚至八下江南的。然而,其下江南的动机,与其皇祖康熙皇帝的六次南巡有着莫大的关系。为什么呢,因为后者是其最崇敬而极力模仿的对象。由是,正如乾隆在位时间明明要超过六十年,却在乾隆六十年退位一样,即不敢也不可超越康熙皇帝也。无他,敬祖也。事实上,乾

  • 同样都是六次南巡,百姓为何欢迎康熙,而将乾隆视为瘟神呢?(乾隆帝南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帝南巡,清朝

    清代十二个皇帝中,只有康熙和乾隆两人有南巡的记录,且次数都为六次。同样是南巡,康熙和乾隆又有所不同,不管是在花费上,还是出行的性质上都有很明显的区别。康熙分别与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和四十六年进行南巡。在这六次南巡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康熙都在办一件大事——治理黄河。当然,除了治

  • 将专制皇权推向最高峰的皇帝是谁?乾隆真正做到“皇权凌驾于一切”(乾隆帝南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清朝,乾隆帝南巡

    乾隆皇帝是对待大臣最刻薄寡恩的皇帝之一,更是空前绝后的唯一真正做到集各种权力与一身的权力拥有者。在乾隆皇帝面前,胆敢有人说半句僭越之语,必定被千刀万剐,诛灭九族。为什么乾隆皇帝会是空前绝后,独一无二呢?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乾隆皇帝个人原因。我们先来谈谈历史原因。中国封建社会帝制制度始于秦始皇。始

  • 什么是平定准噶尔?平定准噶尔的起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平定准噶尔,清朝

    清代康熙 、雍正 、乾隆三朝为统一西北地区与准噶尔贵族进行的多次战争,在清代文献中通称为平定准噶尔。这次战争,起于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迄于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迭经三朝,历时68年,最终弭叛息乱,取得了完全胜利。1635年10月卫拉特蒙古(新疆)的盟主固始汗遣使归顺后金(清朝前身)

  • 战斗力极强的7万清朝军队,为何被准噶尔打的一败涂地?(平定准噶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平定准噶尔,清朝

    众所周知,在清朝前期,清朝军队的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尤其是清朝引以为傲的八旗劲旅,当年的战斗力确实不错。但是在公元1731年,清朝军队却遭遇了一次惨败。雍正皇帝集结了7万多军队,准备一鼓作气灭掉盘踞西北的准噶尔部。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被准噶尔部打的一败涂地。在此之后,清朝暂时放弃了征服准噶尔的计划。首

  • 为什么说清朝平定准噶尔时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两万清军士兵血洒漠北草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平定准噶尔,清朝

    公元1730年的冬天,清朝的统治者雍正皇帝为了平定准噶尔部的扰乱,派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率领二万余士兵从京城出发,前往喀尔喀蒙古堵截前来掠夺的准噶尔军队。在正式出征的那天,雍正皇帝在太和殿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然而在出征当天,天色突然大变,狂风夹杂着暴雨将出征士兵的军旗和衣物全部打湿,使他们狼狈的奔出德

  • 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将相和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廉颇,蔺相如,赵王,将相和

    蔺相如忠君体国、宽容大度,廉颇负荆请罪、罪错能改,于是便有了流传千古的“将相和”。然而,或许并没有这么简单。照例,我们先回顾下事件原委。公元前279年,秦、赵举行了渑池之会,商议和谈。期间,蔺相如以“信不信我溅你一身血”的不要命精神,逼得秦王为赵王敲了敲盆缶,为赵国挣回了面子。会后,蔺相如荣升为上卿

  • 揭秘:“将相和”幕后的真正推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将相和

    导读: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将相和”只是蔺相如为赵国着想,面对廉颇的挑衅,处处忍让。然而历史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将相和”中隐藏着更深刻的内涵,不仅关系到廉颇蔺相如的个人仕途,还关系到整个赵国的外交路线。网络配图首先,战国时期,赵国是东方强国,国内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但是,不管是廉颇还是蔺相

  • 揭秘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之误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廉颇,蔺相如,将相和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口口相传的趣事,而廉颇更是被认为是知错就改的典范。那么廉颇和蔺相如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廉颇又为何要负荆请罪呢?廉颇和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和大臣蔺相如之间的恩怨纠葛,其中蔺相如的勇敢大度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点一直以来都为人所称道。其中廉

  • 将相和的历史背景?将相和的故事主要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将相和,廉颇,蔺相如

    在战国的时候,在赵国发生了一个将相和的故事。那么,这个将相和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呢?这个故事发生在“完璧归赵”与“渑池之会”之后。在秦国提出要与赵王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的时候,蔺相如作为使者去了秦国。他看出了秦王并不是真心的想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个和氏璧,便使计将和氏璧偷偷地送回了赵国。最终秦王只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