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唐与大食的命运之战 :高仙芝错误判断局势(怛罗斯战役)

大唐与大食的命运之战 :高仙芝错误判断局势(怛罗斯战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607 更新时间:2023/12/6 16:19:02

大食是唐朝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在穆罕默德的伊斯兰帝国兴起前,中原就与同代的阿拉伯人发生了联系。在唐朝高宗朝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帝国消灭了萨珊朝(今伊朗)同年大食就派使者来到长安。此后,随着大食势力继续东进,整个帕米儿高原基本成为大食的势力范围。唐与大食的接触日益频繁。因为当时世界的大国只有唐与大食,所以两强的交流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显庆五年(660年)摩维亚继位,建立了乌梅雅王朝,因其服饰崇尚白色,我们称他为白色大食。在天宝八年阿拉伯另立阿拔斯为王,都城在底格里斯河边(今伊拉克巴格达)因其服饰崇尚黑色,我们又称其为黑衣大食。现有史料中与唐朝争斗的就是黑衣大食。在其灭掉波斯王朝后,继续东,不可避免地与唐朝发生冲突。

网络配图

大食的东进产生的蝴蝶效应引发了中亚地区的政治格局的大变动,在中亚地区被黑衣大食(下称大食)灭掉,或、受到威胁的国家纷纷向唐朝请求庇护。八世纪初,唐与大食已经发生过两次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一次发生在开元三年(715年〉,一次发生在开元五年(717年),这两次事件还与吐蕃有关。其格局是,以大食为主,联合吐蕃,同唐朝对抗,谋取唐在中亚的属国,排挤唐朝势力。因为唐朝势力在中亚的兴衰,直接地影响着伊斯兰教在该地区的传播。十分有趣的是:另一次所谓“渡泸之役"也是吐蕃与大食联军为一方同唐军对阵的。所不同的只是后一次战役以吐蕃为主力而已。

其中开元三年之战,其导因是吐蕃与大食共立阿了达为拔汗那国傀儡发兵攻略该国。拔汗那王兵败奔安西求救。拔汗那是唐的属国,唐理应出师。

这两次战争,大食都是主动进攻的一方。虽然打了败仗,但并未受到重创。两年后又同吐蕃等一起兴兵犯境。第二次战争唐廷好像没有派遣本部人马,胜负不明。但四镇未入大食手中,是元疑问的。对于大食,第一次战争其目的是为了谋取唐的属国,而第二次战争其目的就更进了一步,是为了侵夺唐朝本土了。唐、吐蕃、大食三种势力在中亚一带的角逐天宝年间渐趋严重,以至酿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就是怛罗斯战役。历史上有个论断,恒罗斯之战是大唐军队在军力上不敌大食军队。实际是如何的呢?怛罗斯之战败于轻敌

网络配图

怛罗斯战役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怛罗斯在前苏联境内江布尔城附近。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因石国“无番臣礼”率兵征讨。石国王约降,高仙芝允诺和好。旋即高仙芝爽约,将兵袭破石国,俘虏其国王,献于阙下斩之。“杀其老弱,虏其丁壮,取金宝瑟瑟驼笃等,'。石国王子逃走,向大食及其他邻国求援。各国对高仙芝的欺诱贪暴,甚为愤怒,计划共同袭击唐西域四镇。高仙芝得知这个消息后,想要先发制人,将兵进攻大食。参加唐朝联军的有葛逻禄部及拔汗那国兵,据说共有番汉兵三万,其中汉兵两万,番兵一万,深入七百余里,在怛罗斯城与大食军队遭遇。我们现在介绍一下高仙芝,此君是高句丽人士,从高宗朝开始,唐朝灭掉了高句丽后,很多朝鲜贵族来到中原,高仙芝家族也来到长安,投身军门。从一般军士开时,用累累战功获得信赖,成为唐朝在西域的主要将领。

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打响了。这次战争相持五日。由于葛逻禄部反叛,同大食一起夹击唐军,高仙芝败绩,士卒大部死亡,只有数千人逃脱。势危之时,副将嗣业劝高仙芝弃军逃跑,别将段秀实责备李嗣业说:“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李嗣业甚感惭愧,与段秀实一起,集拢散卒向安西退守。恰值此时,拔汗那兵也退了下来,辎饷塞道。李嗣业怕敌人追及,手持大棒击毙拔汗那兵马百余号,道路始开。高仙芝等遂率残兵还至安西。

网络配图

这场战争唐军失败了。这与唐朝联军方面的总指挥高仙芝的轻敌,进而孤军深入,有很大关系。造成这一战术性失误也可能同三年前的一次战斗有关。那次战斗,高仙芝比较轻易地取胜了。

天宝七年,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奉诏总兵步骑一万余,出讨勃律,擒其王及吐蕃公主,以兵戍守。于是大食等七十二国“皆震恐,威归附"。这一“皆"一“威"的看法显然是错误地估计了当时中亚力量的对比。其时,阿巴斯人正在帝国东部领地一一波斯呼罗珊掀起反抗伍麦叶人统治的斗争,国内战事频仍,无暇东顾,高仙芝遂得以顺利地征服勃律国。这一经验肯定影响了他以后指挥的怛罗斯战役。

标签: 命运之战怛罗斯战役

更多文章

  • 中国最古老的运河“灵渠”,秦始皇修建,历史贡献不比京杭大运河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最古老的运河“灵渠”

    在古代,运河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有多大?看看扬州就知道了。一条京杭大运河,让扬州成为中国古代的大上海,“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干什么去?花天酒地!不过,中国最古老的运河并不是京杭大运河,而是灵渠。灵渠在哪呢?就在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桂林有两条名震天下的水,一条是桂林南部阳朔境内的漓江,一条就是桂

  • 秦朝修建了运河“灵渠”,至今仍能发挥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朝,灵渠

    秦国为了统一全国,其实做了很多事情,对秦国有决定性影响的就是都江堰的开凿,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这本来是消耗秦国国力的事情,但是秦王发现后依然听从了建议,修完了这个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 秦始皇被骂了几千年,唯独修灵渠无人敢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灵渠

    2000年来,秦始皇基本上是被骂的多,褒的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实膨胀了,越来越残暴,做了很多错事。不过我们在罗列秦始皇罪行的时候,也要认识到他其实还做了很多好事的,而且有些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甚至于可以说是推动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大好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开拓岭南地区,同统一大中华。然而在

  • 秦朝沙丘之变指的是什么?沙丘之变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沙丘之变

    沙丘之变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事件,沙丘之变与秦始皇有着不小的关系,可能有些人不知道沙丘之变指的是什么秦始皇出游随行的还有胡亥、赵高、李斯。他们离开咸阳后到达云梦,然后是浙江,江苏,到达平原津的时候皇帝病倒了,经医治无好转,终于熬到了沙丘,秦始皇觉得自己时间不多了,才让赵高写遗诏给扶苏,让扶苏回咸阳给自

  • 河北的这个不出名的小村子,居然见证了两位帝王的末路(沙丘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沙丘,沙丘之变

    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有个名为大平台村的小村庄,虽然今天提及它,几乎无人知晓,可是一旦让它露出自己的庐山真面目,还着实令人大吃一惊。谁也不会想到,这么一个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在两千二百多年前,短短八十多年内见证了两位在历史上

  • 沙丘之变:赵高李斯篡改诏书处死扶苏拥立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胡亥,扶苏,李斯,赵高,秦始皇,沙丘之变

    秦始皇很厌恶谈论“死”,因此群臣中没有人敢于提关于死的事。待到他病势更加沉重时,才命中车府令、兼掌符玺事务的赵高写诏书给长子扶苏说:“参加丧事处理,灵柩到咸阳后安葬。”诏书已封好,但却搁置在赵高处,没有交给使者送出。秋季,七月,丙寅(二十日),始皇在沙丘宫平台驾崩。丞相李斯因皇帝在都城外病逝,唯恐各

  • 揭秘秦朝沙丘之变的背景 沙丘之变的真实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沙丘之变

    沙丘之变的背景,沙丘之变是秦始皇死后赵高拉拢李斯密谋篡改遗书,害死扶苏,扶胡亥上位的一次政变。那么沙丘之变的背景是什么呢?秦始皇出游,途中病逝。赵高害怕天下因皇帝逝世发生变故,没有对外宣扬;并且他想借此机会让胡亥登基,于是便有了沙丘之变。胡亥像沙丘之变的背景也包括赵高的家庭背景和蒙毅的恩怨恩怨。赵高

  • 逍遥津之战简介 逍遥津之战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魏名将,张辽,孙权,合肥之围,三国,凌统,逍遥津之战

    逍遥津之战,指的是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步卒逆袭孙权,继而打败孙权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于逍遥津(合肥境内),从而解除了合肥之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随后,又击溃了孙权、吕蒙、甘宁、凌统、蒋钦等断后的军队,差一点生擒孙权。《三国演义》“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记述的就是这次战役。历史背景东汉末

  • 逍遥津之战为什么回事孙权最屈辱的一次 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逍遥津之战,张辽,刘馥

    历史上孙权曾经六次进攻合肥,都以失败告终,这场据说“八百破十万”的逍遥津之战是孙权第二次攻打合肥,也是孙权最屈辱的一次,被张辽以少胜多的打败,在这次战役后还被人取了“孙十万”的外号,可以说是很惨了。其实这次张辽能赢主要凭借的一点是奇袭,当时的情况这样的,张辽带着八百死士(酒足饭饱后),趁天亮之时(吴

  • 逍遥津之战,是孙策率军,结果会怎么样呢?张辽能赢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策,张辽,项羽,三国,孙权,逍遥津之战

    逍遥津之战,孙权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结果被张辽率七千人打的落花流水,狼狈而逃,孙权甚至差点被活捉。张辽亲自带八百敢死队,一直杀到孙权的跟前,要跟孙权单挑,孙权吓得不敢动。这一战,孙权丢人现眼,张辽名扬天下,连小孩听到张辽的名字,都不敢哭了。试想,如果逍遥津之战,是孙策率军,结果会怎么样呢?张辽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