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基伯龙湾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基伯龙湾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269 更新时间:2024/1/19 9:53:46

(1759年)大约11月5日或6日,西风大作。在与大风搏斗3天之后,爱德华·霍克驶下风并驶入托尔贝,他在那里等待风向改变,并使其舰队作好立即出航准备。这阵强劲的西风,不仅使法国舰队返回了布雷斯特,而且也为邦帕特指挥的一支小型分舰队从西印度群岛驶来溜进布雷斯特港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康弗朗斯积极忙于准备工作,把邦帕特的舰员分配在他自己的一些人员没有配齐的舰船上,并于14日乘东风出海。他迅速驶向南面,自以为他已经逃脱了爱德华·霍克的监视。但是爱德华·霍克已于12日离开了托尔贝,尽管大风又一次把他赶了回去,可他第二次起航的时间14日,仍是与康弗朗斯离开布雷斯特为同一天。霍克很快驶抵阵位,得知原向南航行的敌人已转向东驶去,他便不难断定法国舰队准备驶向基伯龙湾,他改变原来的航向,满帆驶向同一个地方。

19日下午11时,法国舰队司令估计他所处的位置距贝尔岛西南偏西70海里;这时又突然刮起一阵西风,他收帆顶风航行,风越刮越大,并改变成西北风。黎明时候,看到前面有几艘舰船,证实他们是封锁基伯龙湾的英国达夫准将的分舰队。他发出了追击信号,英舰分成2个分队逃跑——一个顺风向离开了,另一个迎风向南驶去。法国舰队的大部分舰船跟随在第一个分队之后,继续沿着原来的航向驶向海岸;但是有一艘法舰迎风追逐第二个分队去了。紧接着法国后卫舰船发出了迎风航行信号,此信号在旗舰桅杆高处可看到。肯定是在同一时刻,位于英国舰队前面的警戒快速帆船通知它的舰队司令驶向下风。由于霍克的努力使他追上了康弗朗斯,后者在他的正式报告里说,他认为位于附近的敌人的力量不可能优于,甚至不可能等同于他自己的力量。康弗朗斯当时命令他的后卫分队迎风航行支援向东南方向追击的那艘舰。片刻之后,发现敌舰队迎风驶来以总数为23艘的战列舰对付法国的21艘,并且他们当中还有一些是三层甲板帆船。康弗朗斯因此召回了进行追击的舰船,并且作好了战斗准备。在他对所处的周围环境还不熟悉时,他需要确定其航向。

当时来自西北西的风更强劲了,天气随时都会变坏,这支舰队距一个下风岸不远,又有一支在数量上占优势的敌人位于附近;因为除了霍克的23艘战列舰外,达夫还有4艘装有50门舰炮的战舰。所以康弗朗斯决定避开敌舰队,率领其分舰队进入基伯龙湾,希望并且相信,霍克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不敢追至湾内,法国权威人士把这个海湾描绘成浅滩、暗礁与礁石相连,航海者看到它不能不惊恐万状,并且通过时无不胆战心惊。正是在这种可怕的险情中,44艘较大的舰船要在这里进行一场混战;这个地方太狭窄了,不适于战舰进行机动。康弗朗斯自以为他会首先到达,并且能够迎风驶近湾的西岸,如果敌人跟进来,就迫使它位于他滩头之间,距下风岸6海里。他的希望没有一个得以实现。撤退时,他位于其舰队前面,这种作法不能认为是不正确的,因为只有他身先士卒,才能表明他要做什么,但是在公众面前他已声名狼藉,因为它给人们造成舰队司令在逃跑时位于最前面的印象。

霍克作为一位大家都公认的技术熟练的海员,他从未被面前的困难吓倒;他是一个沉着和意志坚定的人,其特点具有骑士风度,他对危险进行既不掩盖也不夸大的正确权衡。他没有为我们留下他的推断,但是无疑他感受到了在他前面带路的法国人,能起到一定的领航作用,如果搁浅,法舰必然在他之前先搁浅;他相信他的军官们的勇气和经验,经过军事封锁的严峻考验,一定优于法国军官;并且他知道他的政府和国家都要求他不能让敌舰队安全地驶抵另一个友好国家的港口。正是在这一天,当他冒着风险对法国舰队穷追不舍,正在进行海战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场海战时,他的肖像在英国被焚,原因是他让法国舰队逃脱了。正当康弗朗斯率领其舰队绕过基伯龙湾入口处最南面的暗礁时,最前面的英国舰船与法军后卫投入了战斗。这是另一种以一场混战为结束的全面追击战,这场战斗是在刮着大风、波涛汹涌的海面,靠近下风岸、舰船缩帆高速航行和有众多战舰参战所组成的异重要和壮观的情况下进行的。

一艘装有74门舰炮的法舰,由于遭到敌舰紧紧追击,寡不敌众,孤注一掷,打开其下甲板舱口;海水涌进船舱,全部舰员,除20名外,与舰一起葬身海底。另一艘被霍克旗舰炮火击沉。另外2艘,其中一艘悬挂着分舰队司令旗,降旗投降。其的全部被驱散了。7艘向东北方向逃窜,并锚泊在维莱讷河的河口处,乘2次涨潮的高水位成功地驶入了这条小河——这是过去不曾有过的奇迹。另外的7艘躲在了罗什福尔东南方向。——一艘由于严重受损,搁浅并丧失于卡瓦尔河口附近。与图维尔伯爵同名的旗舰在拉乌格被烧毁。黄昏时候锚泊在卢瓦尔稍北一点的克鲁瓦外海的“室荣耀”号,整个晚上都安全地停泊在那里。第二天早上,舰队司令发现他周围只有自己的一艘旗舰,为了使这艘旗舰不致于落入英国人之手便使其搁浅了,这样做似乎多少有些轻率。这种作法曾遭到法国人的谴责,实际上谴责是多余的,因为霍克是不会让这艘舰跑掉的。法国大舰队遭到了彻底毁灭;没有被捕获和被摧毁的14艘战舰被一分为二,位于维莱讷河的那些舰船,在其后的15个月至2年时间里,只有2艘一起成功地逃跑了。英军仅损失了搁浅在浅滩上的2艘战舰,这两艘舰已彻底毁坏,英国人在战争中遭受的损失微乎其微。夜幕降临时,霍克使他的舰队和捕获的舰船锚泊近海洋面上。

随着法国布雷斯特舰队被消灭,所有入侵英国的可能性都不复存在了。1759年11月20日之战,是这次战争中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尽管英国继续对停泊在莱讷河和罗什福尔的少数法舰实施封锁,但是,其舰队当时可以随意地,以过去从未有过的规模,大举进攻法国的殖民地,后来还包括西班牙的殖民地。

标签: 基伯龙湾战役法国英国

更多文章

  • 基伯龙湾战役的战争背景是什么?是在什么形势下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基伯龙湾战役,法国,英国

    基伯龙湾战役----七年战争”中英法两国进行的一次海战。1759年8月,法国地中海分舰队在拉各斯湾海战被歼后,并未放弃在英格兰登陆的企图。同年11月中旬,德孔弗朗元帅率领法国大西洋分舰队驶往卢瓦尔河。霍克海军上将率英国舰队进行追击11月20日,英军在基伯龙湾追上法军,双方在风暴中进行激战。结果法军战

  • 揭秘七年战争的原因:都为了自身的利益(基伯龙湾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七年战争的原因,基伯龙湾战役

    七年战争是欧洲列强们之间的斗争,这其中的冲突大多集中在1756年到1763年之间。1748年结束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让整个欧洲得到了8年的和平。但是这场战争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让大多数国家的地位受到动摇,那么七年战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七年战争七年战争中每个国家参战的企图都不同,但都为了自身的利益

  • 法国18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之一:孔多塞,也是百科全书派的最后一名成员(孔多塞悖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孔多塞,法国,数学家,思想家,孔多塞悖论

    孔多塞(1743.9—1794.3) 是法国18 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他是启蒙运动最年轻的代表人物,是“百科全书派的最后一名成员”( 米什莱)。如果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是启蒙运动在政治上的一场实践,那么,孔多塞就是亲身参与了这场伟大实践的几乎全过程( 一般把1794 年7 月的热月政变视为法国大革

  • 投票悖论是什么?孔多塞悖论的发展与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孔多塞悖论,法国

    投票悖论指的是在通过"多数原则"实现个人选择到集体选择的转换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或非传递性,这是阿罗的不可能定理衍生出的难题。公共选择理论对投票行为的研究假设投票是那些其福利受到投票结果影响的人们进行的,投票行为的作用是将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偏好。在多数投票原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结果。起源历史孔多塞

  • 18世纪法国最后一位哲学家和数学家——孔多塞(孔多塞悖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孔多塞,吉伦特派,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孔多塞悖论

    孔多塞(Condorcet,Marie-Jean-Antoine-Nicolas-Caritat,Marquis de,1743.9.17-1794.3.29),又译康多塞。孔多塞是18世纪法国最后一位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数学家,启蒙运动的最杰出代表人物,政治上属于吉伦特派。有法国大革命"擎炬人"之

  • 吉伦特派什么时候出现的?吉伦特派的历史意义(孔多塞悖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吉伦特派,法国,孔多塞悖论

    吉伦特派(Girondist),有时称"布里索派"(Brissotins)或"长棍面包派"(Baguettes),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立法大会和国民公会中的一个政治派别,主要代表当时信奉自由主义的法国工商业人士。该派着名的活动人士包括雅克·皮埃尔·布里索、孔多塞侯爵、罗兰夫妇、皮埃尔·维克杜尼昂·韦尼奥

  • 德米扬斯克包围战:纳粹党卫军奇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德米扬斯克包围战,苏联,德国

    东线战场上,无论是从41年的巴巴罗莎计划再到台风计划,从库尔斯克会战再到最后的哈尔科夫战役,从柏林战役在到春醒行动,武装党卫军的表现无疑都是最出色的,在党卫军骷髅师所经历的恶战中,无疑最令该师官兵难忘的恶战就是从1941年9月到1942年2月的德米扬斯克战役,这场历时将近半年的恶战令骷髅师的减员数量

  • 德米扬斯克包围战:德国骷髅师的血腥突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德米扬斯克包围战,德国,苏联

    包围圈里,有的士兵被炸断手腕依然持续反抗,而打光了子弹的士兵甚至在撕咬对方士兵,他们用残损的牙齿和流血的躯体做着最后的冲击。不少德军士兵用刺刀发狂得戳着早已死去的敌人,这个瞬间他们已经处在了最癫狂的状态,没有人能听到四周的呼喊,也没有人能停下手中的厮杀,在这场“绞肉机”战役中,唯有献血是他们唯一的语

  • 德米扬斯克包围战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德米扬斯克包围战,苏联,德国

    希特勒在1942年春季所面临的情况,已经与9个月前大不相同了。在那个时候,他的威望如日中天,他的部队在苏联境内势如破竹,英国被孤立了,美国也畏缩不前,仍然保持着名义上的中立。1941年11月德军发动了旨在攻占莫斯科的“台风作战”行动,但攻势在严酷的冬天及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军预备队前很快停滞了。德军的进

  • 关于巴格拉季昂行动评价如何?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巴格拉季昂行动,苏联

    堂堂的中央集团军群就这样轻易地在不到一个月内被苏军所打败,其军事上战败的原因实在是令人值得深思。首先,1944年的那支中央集团军群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支具有一流战斗力的部队了,经过3年的苏德战争,原先所属的中央集团军群的那群优秀低级和中级指挥官很多都已被调往其它战线或阵亡或被俘,剩下的官兵大多战斗力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