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荆轲刺秦王的情节 是谁一剑砍断荆轲腿?

揭秘:荆轲刺秦王的情节 是谁一剑砍断荆轲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629 更新时间:2024/1/13 19:36:11

荆轲刺秦情节:战国末期,秦国妄图吞并诸国,称霸天下。秦派大将王翦灭掉赵国以后,又继续向北进军,攻打燕国。燕国是个弱小国家,敌不过强大的秦国。当时,燕国的太子丹眼看自己的国家遭受秦国的侵掠,心里非常着急。于是,太子丹就找到一位很有本领的勇士荆轲,以燕国使者身份去见秦王,想刺杀秦王。荆轲接到命令后,对太子丹说:“要想刺杀秦王,得先挨近秦王身边,让他相信我是去求和的才行,还要带上督亢地图和樊于期的头颅。”

公元前227年,荆轲和他的副手秦舞阳带上督亢地图和樊于期的头颅,作为燕国的使臣来到咸阳,觐见秦王。秦王听说燕国使者要献上督亢地图和樊于期的头颅,高兴得眉飞色舞,在咸阳宫举行隆重的仪式接见了荆轲。谁知秦舞阳脸色苍白,秦王见状开始起了戒心,便命秦舞阳退下,将地图交给荆轲,让他一个人上来。

荆轲上了堂,献上地图和木匣,秦王叫荆轲打开木匣一看,果然是樊于期的头颅。接着又叫荆轲打开地图,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指给秦王看。等到地图全部打开后,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匕首就露出来了。秦王一见,吓得跳了起来。

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的袖子,将匕首朝秦王胸口刺去。秦王使劲一转身,袖子被割断了,他绕过屏风,想朝外跑,荆轲拿着匕首又追了上来,秦王知道跑不了,便绕着朝堂上的铜柱打转,躲避荆轲。两边的文武百官知道出了事,但手无寸铁,而台阶下的武士虽有兵器在手,但按秦国的规矩,没有命令不准上殿。这时,秦王虽然腰佩宝剑,可连拔剑的工夫都没有,只顾躲避。

在这紧急关头,大殿上一名伺候秦王的随身医生急中生智,抓起装药的罐子,朝荆轲扔去,荆轲手一挥,药罐摔了个粉碎。就在这一刹那,秦王拔出了宝剑,一剑就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在地上,将手里的匕首朝秦王扔去,秦王将身子一闪,那匕首从他腮边飞过,打在铜柱上,直冒火星。

秦王见荆轲手里没有了武器,又倒在地上,便上前向荆轲连砍几剑,杀了荆轲。台下的秦舞阳也早已被武士们杀了。

标签: 荆轲秦王荆轲刺秦

更多文章

  • 历史故事:“荆轲刺秦王”幕后真相及失败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荆轲,嬴政,荆轲刺秦

    导读:荆轲与秦舞阳到达咸阳后,荆轲首先找到了中庶子(君王的贴身随从)蒙嘉,送了他一笔巨款,请他代为引荐,向秦王通传。蒙嘉这个人,身份一直是个谜。一种说法是,他是名将蒙骜的弟弟;另一种说法是,他是蒙武的弟弟。咱们先不管他的身份,您只要记住,他是蒙氏一族的重要成员,这就够啦。如果没有蒙嘉,就没有未来的“

  •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荆轲,赢政,秦始皇,秦国,荆轲刺秦

    导读: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秦

  • 《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 日本政府并未完全执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开罗宣言,日本,政府,

    70年前,即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埃及首都开罗共同发表《开罗宣言》,宣示了三国联合对日作战的计划、目的及宗旨,并确定了战后对日本侵略者的处置问题。到今天,这一宣言已走过整整70年。“这一宣言的意义在于,它在国际上宣示了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原则——通过非法途径占领的领土是无效的,必须归还领

  • 《开罗宣言》日本不服也得遵守:战后对日本的限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二战,日本,投降,,开罗宣言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943年12月1日23时30分,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会议商定的《开罗宣言》同时在重庆、华盛顿、伦敦等地正式公布。70年来,作为战后处理日本侵略问题、保证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国际文件,《开罗宣言》的意义和影响经久不衰,历久弥深。一、《开罗宣言》体现了中、美、英、苏四大强国为首

  • 波茨坦公告的现实意义 :为战后格局提供依据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波茨坦公告,二战,战后格局,

    1945年7月26日,中国、美国、英国在德国波茨坦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确定了日本的侵略罪行及战后对日本的处理原则。在《波茨坦公告》发表7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人士和团体纷纷表示,《波茨坦公告》是规范战后世界秩序特

  • 学者:《波茨坦公告》明确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日本,学者,钓鱼岛,,波茨坦公告

    我(作者田中信幸)20岁以后刚开始懂事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抓进监狱。在狱中给父亲写了一封“我认为你们参加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的信,以此为契机开始了我与父亲围绕战争责任问题持续了10多年的对话。这里对此进行一个总结,也是父亲三次参与侵略战争给中国以及菲律宾人民造成过伤害的验证。作为我与父亲围绕战争责任问

  • 南海主权的依据:波茨坦公告的效力不可替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海,波茨坦公告,主权,

    1945年7月26日,中国、美国和英国三国政府共同宣布《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下称《波茨坦公告》,也称《波茨坦宣言》),前苏联随后附署参加。发布《波茨坦公告》的目的是促令日本武装部队尽速无条件投降,以及日本投降时必须接受的各项条款。《波茨坦公告》是“公告”“宣言”,也是条约的一种表现

  • 明末三大思想家都有谁?他们有着怎样的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末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明末三大思想家,即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中国17世纪后半期社会进步思潮的代表。王夫之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的石船山麓,世称船山先生。明亡,他在衡阳起兵抗清,败后退至广东肇庆,在南明桂王政府中任职;桂林失陷后,长期隐藏在湘西地区的苗瑶山洞,自称瑶人。直到

  • 黄宗羲定律是什么?积累莫返之害是什么意思?(明末三大思想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宗羲,黄宗羲定律,积累莫返之害,明朝,清朝,明末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是著名的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他对于历代的税法改革总结出了“积累莫返之害”,也就是如今我们所说的黄宗羲定律。那么黄宗羲定律究竟是什么呢,为何纵观历史,不管是哪朝哪代,最终都逃不掉黄宗羲定律的结果。黄宗羲定律是什么所谓黄宗羲定律是由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历史上的税费改革

  • 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的诗有哪些?名言有哪些?(明末三大思想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顾炎武,明末三大思想家

    顾炎武全集顾炎武是明末清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史地学家、经学家、音韵学家,和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三大儒”,还对于国家典制、天文仪象、河漕、郡邑掌故、音韵训诂之学,兵农及经史百家都有一定的研究。晚年为当时的清初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从而成为清代的一代宗师。他的作品记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