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缅战争的详细过程是怎样?元朝胜利了吗

元缅战争的详细过程是怎样?元朝胜利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102 更新时间:2023/12/19 5:40:01

至元十七年(1280年)二月,纳速剌丁等再次请求征伐缅国,忽必烈予以批准,下诏调兵遣将,积极筹备,兵正式任命诸相吾答尔为征缅大军统帅。

至元二十年(1283年),征缅元军水陆并进,攻破了江头城、太公城(今缅甸拉因公县境内)等地,分兵驻守。过后,缅王的臣属建都(缅甸北部地区)王乌蒙、金齿西南夷等12个部落归顺元朝。但缅王一直坚持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十一月才元朝求降。忽必烈允许他悔过自新,带重申要缅甸权贵亲自来京朝贡,并为此派兵护送怯烈出使缅甸。然而,怯烈还未到达缅甸首都蒲甘,缅甸就发生了内乱。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缅国王室发生内讧。缅王庶子不速速古里囚禁(一说杀害)了缅王,还杀害了元朝云南王派去的官员阿南达(一写阿难签)等人。不久,不速速古里也在与诸兄弟争位的纷乱中被杀。缅甸蒲甘王朝实际上已经解体,分成若干掸邦。各地纷纷拥兵自立的贵族和掸族部落首领为寻求政治上的支持,大多向元朝投降,接受了元朝任命的宣慰司等各种官职名号。

约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缅王立普哇拿阿迪提牙也向元朝纳贡称臣,并派自己的儿子信合八到大都朝见元朝皇帝。第二年,元成宗铁穆耳封立普哇拿阿迪提牙为缅国国王,信合八为缅国世子。

大德年间,缅甸权臣、木连城(今缅甸叫栖县)首领阿散哥杀死缅王及元朝留驻缅国的信使从人百人。另立其子邹聂为王。朝中大权尽操于阿散哥之手,缅王成为傀儡。元成宗闻讯,决心派兵惩罚阿散哥。

标签: 元缅战争元朝缅甸

更多文章

  • 元缅战争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双方战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元缅战争,元朝,缅甸

    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通过元大理、鄯阐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派遣奇得脱因等出使缅甸,诏抚缅王。缅国蒲甘王朝那罗梯诃波帝派使者价博到达大都。忽必烈派使回访缅国。两国间建立了初步联系。至元十年(1273年),忽必烈派勘马拉史里、奇得脱因等出使缅国,要求缅王派遣王室子弟或显贵大臣来京朝贡。未料,

  • 元缅战争:士卒四五万,战象八百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元缅战争,元朝,缅甸

    元缅战争是1277年至1287年间元朝皇帝忽必烈率军攻打缅甸蒲甘王朝而引发的战争。战争以元军胜利、蒲甘王朝沦为元朝附庸国而告终。1271年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继续以武力威胁试图使周边国家臣服。到1276年灭南宋后,国力大增。自1277年开始,元朝与蒲甘王朝开始在云南边境地区发生战事。1283年,

  • 元越战争失利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强大的元朝没灭掉弱小的越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元缅战争,元朝,缅甸,元越战争

    越方获胜的基本原因之一是越南陈朝领导者团结对外的政策。虽然陈朝的皇族出现了一些叛国者,但这些并没有使越南战败。越南的大量民众的支持也是获胜的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包括越南陈朝将领们的出色表现,尤其是皇族中涌现出的一些杰出将领。这些皇子们热爱祖国,而且个个文武兼修。越南以往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很少能像陈朝

  • 元越战争三次征战得详细经过?结果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元缅战争,元朝,缅甸,元越战争

    1257年(元宪宗七年、南宋宝祐五年)八月,归化寨主何屈传报称元朝派使者前来。九月,陈太宗下战令,命令左右将帅水陆并进日夜兼程前往边界集结,并由陈国峻统领。十一月,战令传达到全国,军民备战。十二月十二日,蒙古军将领兀良合台从云南率领三军侵占大越国的平原地区。陈太宗亲行督战。而陈军起初较为弱势,太宗回

  • 元越战争:三次远征未能灭掉越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元缅战争,元朝,缅甸,元越战争

    元越战争,或蒙越战争、元朝越南战争、蒙古越南战争、蒙古侵越战争、越南抗元战争,是指历史上元朝对越南陈朝的侵略战争。越南对抗蒙元的战争共有三次,分别发生在1257年至1258年,1284年至1285年,以及1287年至1288年。在每次战争前后,双方均进行过外交活动。越南陈朝共有三代皇帝经历了此次战争

  • 轻徭薄赋是什么意思?具体措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轻徭薄赋,东汉,春秋战国

    轻徭薄赋是我国历代相沿的轻税的财政思想。春秋时,晋文公(公元前636—前628)图兴霸业,提出“薄敛”(《国语·晋语》)的施政措施; 晋悼公 (公元前573—前559)恢复晋国霸业时,也把“薄赋敛”当作重要的施政措施。后来,晏子也主张“薄敛”(《左传》昭公二十年),先秦诸家普遍主张“薄赋敛” 。 但

  • 清朝是最“轻徭薄赋”朝代 长期行低税率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轻徭薄赋

    晚清财政概况清王朝“中央政府的财政制度是相当程度地浮在表面上的。”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实行“轻徭薄赋”的朝代,它在长时间里实行低税率政策。“甚至在正常时期,帝国官僚政治的组织虽然在形式上是高度集中的,仍不能深入到中国的社会(包括这个社会中那些构成经济的方面)中去。中央政府通常将其经济作用只限于要

  •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唐朝赋税制度的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赋税制度

    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租庸调定须均田制的配合,一旦均田破坏,租庸调法则失败,武周后由于人口增加,又不断土地兼并,公家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男丁所

  • 租庸调制是什么样的税法?“租”“庸”“调”分别指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隋朝,税法,租庸调制

    当代国人对纳税有一种莫名的抵触,说者认为这恰恰体现了国人自私的小农意识。事实求是的讲,这份抵触首先源于税率偏高。以最常见的增值税举例,当下增值税收为增值部分的17%(部分为13%,极少在13%以下)。孟子提出了一个理想税收标准:『耕者九一,国人什一供自赋』。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当下税收并没有一个政治理

  • 什么是“租庸调制”?唐朝的“租庸调制”为什么会被取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租庸调定须均田制的配合,一旦均田破坏,租庸调法则失败,武周后由于人口增加,又不断土地兼并,公家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男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