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颁仿伍子胥掘万安陵报仇 尸骨烧成灰熬汤喝(纸糊三阁老)

王颁仿伍子胥掘万安陵报仇 尸骨烧成灰熬汤喝(纸糊三阁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453 更新时间:2023/12/12 6:34:03

事情往往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大概这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因果相连,冤冤相报吧。特别是在盗墓现象中,这情况似乎特别地明显。前面文章

中说到的,昭明太子萧统的儿子把杜崱的祖坟挖了,杜崱收把萧统的陵刨了。这里要说的,也是一件因果盗墓。南朝陈开国皇帝陈霸先,杀了“侯景之乱”的功臣王僧辩,王僧辩的儿子王颁多年后终于报了父仇,未能活剁陈霸先,便将其陵墓盗掘了,彻底破了陈家风水。王颁可能恨之过切,竟然把陈霸先的尸骨烧成灰。这还不解恨,干脆把骨灰和在水里喝了……

网络配图

“铁哥俩”因皇帝意见分歧

王颁的父亲王僧辩与陈霸先,都曾是萧氏梁朝可以依懒的重臣。在平定“侯景之乱”中,王、陈二人曾在白茅洲登坛歃血盟誓,“同心共事,不相欺负,若有违戾,明神殛之。”意思是,如果谁有违誓言,要遭天打雷劈。

如此“铁”的同朝哥们,在讨平“侯景之乱”以后,政治观点却发生了变化。

据《梁书·王僧辩传》(卷四十五),侯景被杀后,萧衍的第七子、湘东王萧绎在江陵(今湖北荆州)称帝,史称梁元帝。王僧辩、陈霸先双双都受到萧绎了的尊重和重用,王僧辩镇守建康,陈霸先镇守京口(镇江)。

但在萧绎出事后,情况不同了。当时,西魏觊觎梁地,梁承圣三年(公元554年)九月,西魏丞相宇文黑泰派兵突袭江陵。萧绎派人急招远在南京的王僧辩前来救援,但为时已晚,救兵未到,萧绎已被俘杀。

王僧辩与陈霸先的矛盾焦点,就出现在萧绎死后,拥立谁做皇帝的问题上。王僧辩与陈霸先的意见,起先是一致的:共迎梁元帝第九子、时任江州刺史的萧方智为帝,史称梁敬帝。萧方智时年仅13岁,军国大事自然都是王僧辩和陈霸先二人作主。但此时,北齐皇帝高洋又觊觎风雨飘摇中的梁朝,欲扶植贞阳侯萧渊明做南梁的傀儡皇帝。萧渊明是萧衍的侄子,被东魏俘获,萧衍多次营救未果。此时,北齐把萧渊明送回,逼时在朝中主事的王僧辩点头。王僧辩一开始并不同意,但后来迫于压力,默认了。萧渊明过江进入建康那天,王僧辩未敢随行,将船停在江中心,不敢靠岸,怕惹麻烦。萧渊明当傀儡皇帝后,给王僧辩升官加禄。

网络配图

陈霸先反叛处死王僧辩

王僧辩的行为,大大出乎陈霸先的预料。陈霸先痛恨王僧辩反复无常,于是从今镇江发兵10万,攻袭京城,拒绝承认傀儡皇帝萧渊明。

王僧辩的军营当时在城西的石头城(离今清凉门不远),一时没有想到陈霸先会给他来这一手,因此毫无防备,陈霸先的兵轻易就翻过北边的城墙,攻杀了进来。

其时王僧辩还在处理政务,一见情况不对,便带着儿子王頠据守南门楼,请求陈霸先手下留情,不要乱来。陈霸先让他们下楼,但王僧辩估计一下楼就会被摛杀,不敢下来。陈霸先也有办法,在门楼下放火。王僧辩一看完了,不下来死,下来可能还有一条活路,不得不带着儿子下来,束手就擒。

在出事之前,大儿子王顗便曾提醒王僧辩,要提防陈霸先反叛,但王僧辩却不听。现在事发,后悔也晚了。当天夜里,陈霸先便把王僧辩和王頠处死了。

王、陈两家的仇恨,就此埋下,也埋下王颁日后盗陈霸先墓的祸根。

处死最大的篡权障碍王僧辩后,陈霸先胆子大了,代梁自立,改元“永定”,国号“陈”。但陈的国祚并不久长,仅历32年,便于公元589年让隋文帝杨坚灭了,这自然是后话。

王僧辩之子献计灭陈

再说王颁。

据《北史·王颁转》(卷八十四),王颁是王僧辩的小儿子,从小有志向,豪爽潇脱,能文能武。王僧辩去平定侯景作乱时,王颁实际是作为人质,被萧绎扣在身边的。萧绎被俘后,王颁又成了西魏的人质,被带到函谷关。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场劫难,让他躲过了被陈霸先杀害的灾难。听说父亲被陈霸先处死后,王颁痛哭流涕,哭得竟然背过气去了,一顿饭的功夫才醒过来了。醒来后又哭,饭也不吃。为父亲服丧期满后,仍穿布衣食素菜,在草垫上睡觉,以表自己不忘父兄被杀之仇,颇有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风骨。此时北周已代西魏,周明帝宇文毓听说后,作为道德楷模表彰了他,王颁也应征入朝任职。北周后期,权臣杨坚(其事迹见本书“风水先生·萧吉”一章中相关内容)作主说话。杨坚便是利用职务和皇亲之便,从自己外孙、8岁的静帝宇文衍手里,夺得皇位,建立隋朝。

网络配图

隋朝建立后,王颁的官运又来了。开皇初年(公元581年),凭平定南蛮的军功,王颁被加授开府,封蛇丘县公。后向杨坚进献攻打南陈的计策,再受青睐。

杨坚看了王颁的计策后,感到惊奇,一个南朝人怎么积极想法子打败陈?于是坚召见了王颁。王颁哭着说出了自己的家门不幸后,杨坚为之动容,才知道他为何如此恨陈。等到正式攻打陈的时候,王颁主动请求参战,率领几百人冲锋陷阵,并因作战勇猛而负了伤。

仿伍子胥掘墓报仇

等到陈灭亡后,王颁秘密召见其父亲当年手下的士兵,共找到了一千余人,图谋报仇。

王颁当着他们的面痛哭流涕,有一位胆子大的觉得不解,便问王颁,你已率兵打败了陈,颠覆了父仇人的社稷,终于报仇雪恨,你这还悲哀不已,是不是因为陈霸先早死了,未能亲手宰了他?

这人接着又说,如果是因为这原因而难过,干脆去挖掉陈霸先的陵墓,把他尸体从棺材里尸体拖出来,也算表达一点孝心了

当年伍子胥的父、兄为楚平王杀害后,因为楚平王已死,不能亲手杀掉他,而感到难过,这才有了后来的盗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的事情。王颁心里正有此意,见父亲手下的人一说,王颁立即磕头致谢,因为用力过猛,把额头都磕破了。

王颁盗掘陈霸先墓,就是这么发生的。

陈霸先死后葬万安陵

陈霸先处死了王僧辩后,并未敢立即做皇帝,仍拥立萧方智为皇帝。此时,朝廷大事都是陈霸先一人说了算,比皇帝还皇帝。公元557年,陈霸先这位小乡长出身的人,逼萧方智禅位,将传国玉玺给了他,梁亡陈兴,都城仍在建康(南京)。陈代梁,有很深的时代背景的,如果不是陈霸先,梁灭亡可能会更早些。实事求是论,陈霸先算是一位好皇帝,有雄才大略,难得的是还恭俭勤劳。在群雄争霸的年代,陈霸先也算是一条好汉,一世英主了,南京老百姓在陈初也过上一段虽然短暂,却十分难得的安稳日子陈霸先可以说是为国家操劳过度而死。永定三年(公元559年)六月初十生病后,他仍带病处理国务。六月十六还亲自过问一桩诉讼案房,但在当天夜里病就重了,三天后在璿玑殿病死,时年57岁,仅当了三年皇帝。

网络配图

陈霸先死后,其侄子陈蒨嗣位(陈文帝)。陈蒨在当时的上元县东南三十里,方山西北的“彭城驿侧”,给他选了一块风水宝地,陵号“万安”。依现在的区域来说,万安陵在江宁区上方镇附近,其规模和规格都不简单,“周六十步,高二丈”。

当年阴历八月十一,陈霸先灵柩下葬陵中。

焚尸不解恨要喝“骨灰汤”

王颁决定盗掘万安陵后,当夜便行动。但他也有一点担心,陈霸先毕竟是皇帝,陵墓封土很大,万一一一夜挖下来,没有挖出陈霸先的尸体,天一亮,事情不就败露了嘛,便问父亲当年手下

的一班人,这事怎么办?这班人让王颁不要担心,自备铁锹尖铲,集中行动,如挖河一样,盗掘万安陵。

千余人一起盗墓,就是再大的封土,一夜也能挖开啊。再者,南朝的帝陵与汉、唐都有不同,建在大道边上,因为不是依山为陵,反盗墓手段也比较粗糙、简单,很容易盗掘开。正是因为这,能保存下来的南朝皇家陵墓几乎没有,全遭盗过。

这么多人一齐挥铲,很快就挖通墓室,看到了陈霸先的巨大棺椁。

陈霸是公元559年下葬的,到王颁盗墓的隋开皇初年,已有40年。王颁让人把陈霸先的棺材劈开后,发现陈霸先的尸体并没有完全腐烂,胡须尚未脱落,扎在骨内的发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王颁不管三七二十一,发疯似地将陈霸先的尸体拖了出来,如当年侯景盗墓时对待老爷王神念那样,将陈霸先的尸体架在柴火堆上烧,可怜,一朝皇帝竟遭这下场!烧成灰后还不解恨,王颁又将骨灰和进水里,喝下了肚。

王颁是隋朝命官,干盗墓这种事情,有损朝廷形象。王颁自知不是,让人把自己捆绑起来,到晋王杨广(后来的隋炀帝)处请罪。杨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向杨坚作了汇报,杨坚表态,“我凭借仁义消灭了陈,王颁所为也是行孝重义之道啊,我哪忍心治他罪呢!”

有了当朝皇帝的这种表态,王颁盗墓便未被追究。后来,有关部门根据他的战功,再次给王颁加官进爵。

民国学者朱希祖、朱偰父子曾去实地考察过万安陵,时尚有石兽一对,但头部和胸部都被砸碎了。如果没有其它原因的话,很可能是当年王颁盗墓时所为。

但日本学者曾布川宽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此墓并非万安陵,石兽不是南朝时帝陵前专用的有角麒麟,而是王侯用的无角狮子。陈霸先的陵到底在哪,尚有争议。

标签: 王颁伍子胥纸糊三阁老

更多文章

  • 民国时期颇有影响力的新月派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新月派,民国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盛极一时、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为什么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呢?根据史料得知其命名者原来是我国著名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1892—1957)。张彭春(字仲述)是南开校长张伯苓的胞弟。一九○四年张伯苓和严范孙创建了私立中学堂(南开学校前身)

  • “新月派”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新月派,徐志摩,林徽因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盛极一时、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为什么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呢?根据史料得知其命名者原来是我国著名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1892—1957)。张彭春(字仲述)是南开校长张伯苓的胞弟。一九○四年张伯苓和严范孙创建了私立中学堂(南开学校前身)

  • 《北平无战事》的真实反映:功败垂成的新月派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平无战事,功败垂成,新月派

    导读:《北平无战事》肯定是最近两三年国产电视剧的一个小高潮。一夜之间,电视剧又成了街谈巷议以及朋友圈中的高频话题。这种情况,《雍正王朝》《人间正道是沧桑》开播的时候,出现过。但是我看到三十集,觉得此剧实在有些可惜。属于这部电视剧的光荣,正日渐被它越来越扩大的瑕疵弄得暗淡。反腐之核是此剧在今天迅速红火

  • 无一战绩功勋的邴吉为何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没有他就没有汉宣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朝,邴吉,麒麟阁十一功臣,汉宣帝

    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出生才数月尚在襁褓之中的刘病已,即逢西汉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1所谓的“巫蛊之祸”,也就是古代屡见不鲜的一种玄之又玄的政治迷信事件,史载不绝如缕,大致就是下“茅山降头”之类的诅咒别人不得好死的非常邪恶的法术。据说汉代的宫廷妇人还特别擅长并钟情此法,失宠皇后陈阿娇就曾

  • 麒麟阁十一功臣、云台二十八将相是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国公,苏武,尉迟恭,麒麟阁十一功臣

    麒麟阁十一功臣是十一名中国西汉名臣的总称,后世简称麟阁。麒麟阁在未央宫中,因汉武帝元狩年间打猎获得麒麟而命名。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后世往往将他们和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提,有“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

  • 中兴大汉王朝:鲜为人知的“麒麟阁十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麒麟阁十一功臣,汉朝

    西汉元狩年间,汉武帝在打猎中获得麒麟,因而将未央宫中的一处阁楼命名为麒麟阁。公元前51年汉宣帝刘询因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自己中兴大汉的有功之臣,于是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中国古代图写功臣的画像制度也自此开始。但人们往往熟知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却对麒麟阁十一功臣知之甚少。

  • 西晋史中的淮南三叛的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淮南三叛

    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马懿与曹爽受遗共同辅政,但司马懿被曹爽架空。249年发生高平陵事变,司马懿重夺政权,至此司马氏开始专政。在司马懿去世后,其子司马师及司马昭逐渐巩固司马氏的势力。此期间发生三次严重的内乱和割据战争,史称淮南三叛。西晋史学家陈寿将淮南三叛和之后的钟会之乱并提,评价说“王凌风节格尚,

  • 淮南三叛与曹魏后期政局有何微妙的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淮南三叛

    淮南三叛兵力淮南三叛的成功使曹魏转为晋,淮南三叛的第三叛充分证明了司马昭的军事才能。淮南三叛兵力更是超过了赤壁之战,那么淮南三叛兵力多少呢?图为司马昭的画像淮南三叛主要以诸葛诞和司马昭的对峙为主,双方谁要是能最后胜利,谁将是曹魏真正的掌权人,所以双方都必将倾尽全力。诸葛诞打司马氏的目的是为了保住曹魏

  • 明英战争双方出动了多少兵力?详细战斗过程是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英国,战争,明英战争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和英国第一次正式军事冲突发生于19世纪的清英鸦片战争。然而早在17世纪上半叶,还处于明朝时期的中国就已经和英国有了初次军事冲突。由于那次军事交流因为规模较小,影响不大,故记载不多,了解具体经过的人自然较少。可偏偏有某些了解事情始末的人,却利用众人关于中英军事初次交流所知甚少的特点,

  • 明英战争的结局如何?英国赔款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英战争

    6艘英国商船在广东沿海横行无忌,明朝官员束手无策。若非明朝官员的反复无常妄开外衅,这场冲突本不会发生。1637年明英冲突中比真相,更值得人们关注的是为什么区区几条外国商船就可以在中国东南沿海炸炮台,驱散明朝水师,上岸抢劫为所欲为?原因就是明朝水师在炮舰载炮方面已经落后西方一个多世纪。自15世纪火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