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795年12月3日:罗兰·希尔出生

1795年12月3日:罗兰·希尔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330 更新时间:2024/1/27 7:09:53

罗兰·希尔1795年12月3日出生于英格兰伍斯特郡基德明斯特小镇。12岁就开始工作了,在他父亲的哈泽尔伍德的学校(the Hazelwood School)一边学习,一边当老师,教天学。

罗兰·希尔爵士,英文:Sir.Rowland Hill,(1795年12月3日—1879年8月27日),英国人,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的发明人,设计者,英国邮政改革家、邮票创始人,发明家。曾任教师、中学校长,政府职员邮政高管。被人们誉为“邮票之父”。

主要成就

1840年前,英国的邮政制度十分繁琐,除了国会议员享受免费邮寄信件的特权外,其他人寄信都是由邮递员根据路程远近,信纸页数的多少收信人收费,邮资昂贵,一封普通国内信件的邮资竟高达6便士,最高的收到了17便士,而当时英国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18便士。因此,拒付费用、拒收来信的争执时发生。

在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分析、计算和创新后,罗兰·希尔提出了“降低邮资、统一收费标准、简化邮递手续”的思路。1837年1月,他以上述观点为基础写成了一本题为《邮政改革:重要性及实用性》的小册子,呈递给当时的财政大臣,不料受到落。出于无奈,他只得将小册子修改后公开发表。他提出了三项建议:由寄信人在邮局付现金;通过对信封、信纸收费的办法统一邮资;使用“一片只够盖上邮戳即可的纸片,在其背面涂上粘液。这样,其持有者将纸片浸湿后,可将它帖在信封之上”。

1840年5月6日,由希尔和其他设计家,雕刻家等有关人员创造的世界上著名的第一枚邮票—“黑便士”诞生了。希尔参与了邮政改革的实践。为大英帝国新邮政制度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世界各国的邮政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1843-1846年,他任职于伦敦布莱顿铁路公司。1846年起,历任英国邮政总局局长秘书、高级秘书,1864年退休。1860年被维多利亚女受封为爵士并接受牛津大学授的民法博士学位,1879年获伦敦市荣誉市民称号。1879年8月27日在英格兰的家中去世。1880年9月4日他被安葬在伦敦的西敏寺。逝世后,被集邮界誉为“邮票之父”。

英国人民为纪念希尔,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街道,如伦敦北部The Royal Free Hospital医院边上的罗兰.希尔大街等等。

人物轶事

19世纪30年代的某一天,伦敦一个中学的校长罗兰·希尔正在街上散步,他看到一位邮递员把一封信交给一个姑娘。姑娘接过信,匆匆瞟了一眼,马上又把信还给了邮递员,不肯收下。希尔十分纳闷。

邮递员走后,他好奇地问姑娘为不收信,姑娘羞怯地告诉他,信是她远方的未婚夫寄来的,因为邮资昂贵,她支付不起,所以不能收,不过,她已从信封上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原来,他们约好在信封上作一种只有他俩才懂得的暗记,这样,用不着看信的内容就互通音讯了。希尔深感邮政制度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决心进行改革。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877年12月3日:近代学者王国维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1877年12月3日(清末光绪三年十月二十九日),王国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州城。王氏家族世代书香,家学渊源及学人辈出的海宁乡风,对王国维的成长和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国维的父亲王乃誉,是宋安化郡王三十二世裔孙。王氏家族因抗金名将王禀及袭封前爵、赐第盐官的王沆,在海宁受到当地人民的长期敬仰。

  •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外交背景明初的外交有意沿袭元代的规模,但在邦交理念上有所不同。明太祖积极、主动发展与藩国的邦交关系,对周边国家采“不侵占”的态度,并在《皇明祖训》中开列了十五个“不征之国”,试图构建一个以中国为主导,有等级秩序的、和谐的理想世界秩序。有观点认为,明廷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和平外交模式,影响有明近三百年。也

  • 郑和下西洋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郑和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他是第一个进行世界性航海活动的海上专家,也是中国远航的第一人。朱棣当皇帝以后,明朝的造船业还有航海事业创下了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郑和下西洋的起因众说纷纭,《明史·郑和传》同时提供了寻找建文帝和宣扬大明威德的说法,此外还有防范帖木儿帝国、获取海外朝贡以及出于宗教目

  • 郑和七次下西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第一次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三宝太监郑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途经麻喏八歇国时,该国东西二王交战,西王误杀郑和船队登岸人员。事件发生后,西王派使者谢罪。郑和鉴于西王请罪受罚,对该事件予以克制。在三佛齐旧港,郑和招谕当地海盗陈祖义,陈祖义诈降,图谋袭击郑和船队。郑和击败了他,杀敌五千

  • 郑和下西洋造成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政治建立政治秩序在外交及军事方面,郑和下西洋颇有建树。在总体保持和平的同时,郑和船队使用武力,打击了斯里兰卡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的统治,消灭篡夺王位的苏门答腊君主苏干剌,惩治海盗陈祖义,并在东南亚扶植由施氏华侨统治的旧港宣慰司。有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而这种政治

  •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创举,对我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1,推动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达到顶峰,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时间早、规模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的洲际航海活动,,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的航行早了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行早了92年,比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早了114年,郑和下西洋

  • 郑和下西洋档案失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明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率领庞大船队远航,他率领庞大的船队出发,经过并访问了三百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一直到1433年,郑和在第七次远洋航行的旅途中病逝。郑和下西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远洋航行,不仅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还大大加深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郑和下西洋在二十八年的时间

  • 郑和下西洋停罢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从1405年开始,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之后明朝的海外航行逐渐终止,在郑和最后一次航行回到国内(1433年)之后80年,葡萄牙人来到了澳门,原来行驶着三保船的海洋已经被欧洲人控制了。对于下西洋活动停罢乃至中国航海事业衰落的原因,学界多有讨论。战略重点转移有观点认为,明初时海外威胁受到重视,故有郑和下西

  • 郑和下西洋的船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在明朝有很大的一个壮举就是郑和下西洋,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外交交流。能实现这一壮举,除了郑和使团以及各位默默无闻的为下西洋而付出心血的普通人群的参与外,更与当时的郑和下西洋用的工具有很大的关系。郑和下西洋开的船有多大?如果只看《明史·郑和传》、《瀛涯胜览》、《国榷》、《西洋记》等书籍的话,郑和宝船的大小

  • 郑和下西洋怎么互相通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每次船只数量少则一百多艘,多则两百多艘,分为大腙和分腙,并且还设置了一百零九条针路,在如此多而复杂的航路上,郑和是如何实施船队指挥的呢?一支大型船队的海上活动,如果没有统一指挥就会乱套,一旦船队出现混乱,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轻则不能完成远航任务,重则会遭受重大损失。郑和船队所采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