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萨尔浒之战的结果及其影响

萨尔浒之战的结果及其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182 更新时间:2024/1/28 5:53:47

萨尔浒之战,以明军的失败、后金军的胜利而告结束。此战之后,后金军乘势攻占开原、铁岭,征服了叶赫部,酋长金台吉、布扬古被杀死,余部俱降建州。朝鲜王朝的光海君于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农历五月,派遣使者去后金致谢,从此对后金与明朝采取中立政策,直至后来仁祖反正。

萨尔浒、尚间崖及牛毛寨战事失利消息传至明朝都城顺天府(今北京),顺天府米价立即陡涨。

明军主帅杨镐兵败之后立即引咎辞职,后被拘押,崇祯二年(1629年)被处决。杜松与刘綎已死于战场,马林也于3个月后在开原战死,明军四路主将四人已失其三,仅有李如柏始终未遇敌,但在战役之后数日即为言官弹劾。一年半后辽事更坏,此事再被提及,李如柏自杀以明志。

萨尔浒之战的影响

萨尔浒战役,除李如柏军撤走未遭惨重损失,明军共损失兵力约45800余人,战死将领300余人,丧失骡马28000余匹,损失枪炮火铳20000余支,元气大伤,后金军的胜利,不但使其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萨尔浒战后,辽东的形势更加危机,这时徐光提出了重点防守的战略。他说:“今日之计,独有厚集兵势,固守辽阳,次则保全海、盖四州为上策,但须多储守之器,精讲守之法。中间惟火器最急,若得大小足备,兵将练习,寇至之日,乘城抵敌,歼其二三阵,必啮指退矣。

”在“人非其人,器非其器,且无将无马”的形势下,他认为“归并合力不足为怯,婴城自守不足不弱”。他就是要集中兵力防守辽阳等城镇。因为在他看来,辽东是京师的左臂,如果不守辽东,敌人一天天强大,山海关以南处处设防,要比守辽东费十倍之力。而明军自遭此惨败,开始陷入被动,到天启年间,辽阳、沈阳、广宁等重镇相继失守,明朝退守辽西,完全陷入被动,局势万分危急。明朝方面自此由进攻转为防御,后金方面由防御转为进攻。明朝最后失去大部份辽东领土,山海关以外仅余少部份土地如锦州、宁远、杏山、塔山等地,直到明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吴三桂降清,清军入关,开始建立在全国的统治。

萨尔浒之战的评价

《清史稿》:“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於岐、丰,无多让焉。”

乾隆帝:“尔时草创开基。筚路蓝缕。地之里未盈数千。兵之众弗满数万。惟是父子君臣。同心合力。师直为壮。荷天之龙。用能破明二十万之众。每观实录。未尝不流涕动心。思我祖之勤劳。而念当时诸臣之宣力也。谨依实录。叙述其事如左。”“铁背山头歼杜松,手麾黄钺振军锋;于今四海无争战,留得艰难缔造踪”。

陈康祺:“载在琅书,千古无对矣。”

蔡东藩:“不才何事令专征,二十万军一旦倾。从此辽东无静日,庸臣误国罪非轻。”

萧一山:“是役也,明倾天下之力,尽征宿将猛士,及朝鲜叶赫精锐,分道深入,使之不能兼顾。而努尔哈赤以八旗六万之众,先破其一路,五日之间,全军皆败。金士卒仅伤数百人,而所获则以巨万计。明清之兴亡,此亦最大关键也。”“综观此役,明之兵数,实逾金军,然分全军为四路,则其势必弱;而况杜松轻渡浑河,两分兵力,乃明师失败之最大原因也。使努尔哈赤不审敌情,分兵拒敌,则胜负之数,仍未可知。讵知决策明智,集全力以西向;界藩之援,不从众议,乃能操胜券于目前;此又金兵致胜之最大原因也。盖明之枪炮火药,金实无此利器;不以士马合围,藉壮敌忾,则烽烟之中,殊非矢石可比耳。努尔哈赤即利用明之分,而己则以合克之,此其所以致胜也。此战称萨尔浒之役,与以后皇太极崇德间松山之役并称。”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萨尔浒之战明朝为什么败得这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发生在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可谓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在短短五天时间里,大明帝国11万征讨大军被满洲酋长努尔哈赤6万八旗劲旅一举击溃。后金从此崛起成为东北亚的支配性力量。这也是后世所谓明清(后金)战争的第一次决战,拉开了大明王朝解体直至覆亡的序幕。那么,明朝为什么会输掉这场至关重要的大战?如果调整战

  • 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与主要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称为近视眼(myopia)。此时检查验光则会提示近视度数,例如通常称近视50度,记录为“-0.50D”。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外界的平行光进入眼内,其焦点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则形成清晰像,此

  • 陶顿战役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陶顿战役,英国玫瑰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发生于1461年3月29日,约克派大获全胜,是蔷薇战争中伤亡最惨重的会战,使得兰开斯特家族几乎遭受灭顶之灾。简介英国玫瑰战争中的一次战役,发生在1461年3月29日,约克派在大风雪中获胜。为玫瑰战争伤亡最惨重的战役。战争背景兰开斯特家族的进击约克公爵三世理查·金

  • 陶顿战役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陶顿战役是英国玫瑰战争中的一次战役,发生在1461年3月29日,约克派在大风雪中获胜。为玫瑰战争伤亡最惨重的战役。1461年3月29日,决定英格兰命运的时刻,终于到来。双方几乎是同时出动,朝着对手的营地前进。兰开斯特王朝一边的总指挥,是年轻的萨默塞特公爵亨利·博福特。他的部队经过了沿途的搜罗和四处的

  • 巴内特战役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巴内特战役是玫瑰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爱德华四世的约克王朝最终胜利。1461年的陶顿战役后,爱德华四世的约克王朝成为了英格兰的实际主宰。残存的兰开斯特家族成员,已经失去了与之掰手腕的能力和资本。然而在形式一片大好之时,爱德华却因为意气用事,险些将自己和家族都送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在陶顿大战过去整

  • 广宁之战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广宁之战,发生于天启二年(1622年),后金与明朝的一次大交锋,此役明军大败,王化贞与熊廷弼退保山海关,辽西土地尽失。广宁之战的背景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市)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是辽西的咽喉,是镇守山海关的门户,是保卫京城的屏障。明朝自建朝以来,辽东总兵必驻守重兵于此,它是明朝在东北最高的军事机关驻地

  • 巴内特战役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巴内特战役是玫瑰战争中陶顿战役后,爱德华与他的对手们又一次的对抗,在这场战役中,爱德华最终夺回了自己的王位。事件经过再夺江山1471年的3月,爱德华和理查德从尼德兰出发。勃艮第公爵出钱为他组建了一支1500人的小规模雇佣军,主要由来自弗兰德斯和德意志地区的长枪方阵步兵、长弓射手、火枪手以及炮兵组成。

  • 宁远之战的战争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宁远之战是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后金与明朝在宁远(今辽宁兴城)进行的作战。明朝方面称之为“宁远大捷”。此战明军取得胜利,后金军战败,这也是首次明军打败后金军。明廷情况1621年(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后金军继辽沈之战获捷后,又克广宁(今辽宁北镇)等40余城堡,并企图进兵

  • 广宁之战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广宁之战中大明朝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战略,也有着不同的结果,是胜是败,是输是赢,皆在选择的一念之间。一切的源头都要追随到大明王朝万历四十四年,也就是公历1616年,努尔哈赤借十三幅兵甲起兵,在赫图阿拉称大汗,建立女真人的帝国大金,在历史上称为后金,第二年努尔哈赤便以七大恨誓天,正式向大明朝宣战。明军准备

  • 广宁之战的战争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广宁之战,袁崇焕组织军民坚壁清野,协力共守,铲除奸细,凭坚城用大炮,配以火攻,杀伤后金军1.7万人,挫败了努尔哈赤夺占辽西和山海关的企图,是明朝对后金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使明朝军民重新树立了战胜后金军的信心。伤亡记载《明熹宗实录》记载:“(宁远)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攻具焚弃,丧失殆尽。”《清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