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朱元璋和刘伯温的关系为何逐渐恶化

历史上朱元璋和刘伯温的关系为何逐渐恶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908 更新时间:2024/1/20 7:07:21

可以这么说,在朱元璋成为皇帝的前后,刘伯温不仅为朱元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而且帮助他立纲陈纪,为大明帝国的开国奠基做了极大的贡献,此二人的关系非常和顺,为了表达对刘伯温的感激和对他工作的肯定,朱元璋没忘给他加官进爵,封他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不仅如此,还要追封刘伯温的祖上三代。而此时的刘伯温并未利欲熏心,一方面由于自己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看透了人间世事,另一方面,他非常娴熟儒家思想和道家理论,因此就没有像李善长那样贪婪,更不可能像胡惟庸那样胡作非为,面对荣誉与名利,他都婉言谢绝了。好在朱元璋并未强行,而是在重赋江南时却对刘伯温家乡的税收实行减半。

虽然朱元璋并没让刘伯温出任宰相,但在大明开国前后,朱刘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那么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两人闹掰的呢?

二人关系恶化主要来自三大时事件:

刘伯温与朱元璋之间关系的第一次缝隙——明初“李彬案”

洪武元年,徐达率领大明军北伐节节胜利,朱元璋赶赴汴梁,去考察作为都城的可能性,走前将南京城托付给了刘伯温和李善长共同管理。其中李善长管理日常政务,刘伯温负责监察官场风气,鉴于“宋、元宽纵失天下,今宜肃纪纲”,刘伯温下“令御史纠劾无所避,宿卫宦侍有过者,皆皇太子置之法,人惮其严”。

可就在这个档口,中书省都事李彬将李善长搬进新宰相府后空出来的老宰相府改造成了一个高档娱乐场所,再让从张士诚那里弄来的美女做三陪,进行权色交易和买官卖官。这个案子就叫“李彬案”,表面上看并不复杂,但实际背景却很复杂,李彬与李善长家公子关系是很铁的,又是李善长的心腹,跟李善长的红人胡惟庸关系也很亲密。

尽管台前人物李彬卖官鬻爵做的很隐秘,但还是给刘伯温知道了,他决定一查到底,并将结果发加急书信给朱元璋,请示如何处置。朱元璋下令:“杀”,这时候,李善长走出来了,为李彬说情,刘伯温向来严格执法,不肯通融,李善长只好找其他办法,当时南京地区出现大旱,古人迷信,李善长就以此为借口,请求刘伯温暂缓对李彬行刑,可刘伯温不买账,还是处决了李彬。

李彬也嘴硬,到死都没将这个腐败案中的其他人招出来,李善长逃过了一劫,但从此刘伯温跟李善长结下了梁子,《明史》说,朱元璋回到南京后,李善长为首的淮右集团不断地向朱元璋告状,说刘伯温如何不好,如何霸道,借着皇帝的名望,任意胡来,告状的人多了,老朱也就分不清是非,于是人们看到,朱元璋并未深究李彬案,而是大加斥责刘伯温的不是。

这次裂隙尚未愈合时,第二次缝隙又不期而至了。

朱刘二人隔阂扩大——刘伯温第一次“天灾人事”预言失败

朱元璋很迷信,尤其相信天人感应,堪舆界老司机刘伯温也特自信,相信自己每次推算都很正确、很灵验,这种高级迷信其实没啥正确率,但有一定的巧合性,如果有一两次应验也算正常,时间一长,自然会毛病百出,预测者与听者之间难免引起误会与矛盾。

明朝开国时的几次灾害都让刘伯温算准了,但对接下来的这次旱灾,刘伯温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话说当时天下大旱,朱元璋找到刘伯温,让他算算是咋回事,在经过一番观测后,刘伯温说:“旱灾原因有三:一、死亡将士的妻子们全被另行关着,人数约几万,阴气太重;二、南京的工匠死亡太多,并有许多尚未入殓;三、张士诚方投降来的将士不该编入军户,有违和气。”朱元璋一向很佩服刘伯温的神机妙算,这次听完他的指点后就一一纠正前失,该抚恤的抚恤,该赦免的赦免。

但老天照样是大旱不止,未曾下雨,这将朱元璋惹恼了,恰恰此时,刘伯温得罪过的那群人又蠢蠢欲动,逮住机会攻击刘伯温,由此朱元璋与刘伯温的矛盾更加深了。

第三次隔阂的增大——“营建中都”的争议

由于文人的敏感,刘伯温感觉到了自己在朱元璋眼里地位的变化,便想及早脱离朝廷这个是非窝,碰巧时年60岁的刘伯温的妻子去世了,他借口回家奔丧,向朱元璋提出要归隐老家,从史书看,朱元璋似乎也没执意挽留他,临走前,刘伯温向朱元璋道别,顺便不忘规劝皇帝注意两件事:第一,“凤阳虽帝乡,然非天子所都之地,虽已置中都,不宜居”;第二,明军在与元朝残余势力交战时千万不可轻视王保保部队,但刚愎自用的朱元璋并没听进去。

回家后的刘伯温心灰意冷,情绪低落,葬了妻子后,打算安度余生了。谁知,没几天,朱元璋却急吼吼的召他回京,之所以召回刘伯温,一来是由于朱元璋在营建中都凤阳的事情上出了麻烦,二来是由于徐达在与蒙元王保保交战时吃了败仗。这时,朱元璋如梦初醒,觉得刘伯温真了不起,都给说中了,于是让刘伯温速速返朝,甚至给刘伯温加官进爵,但被其婉拒。

不久,朱元璋想罢免宰相李善长,便跟刘伯温商量宰相人选,在否定了胡惟庸和杨宪后,朱元璋想让刘伯温出任宰相,没想到遭到拒绝,而刘伯温说话也有些过头,什么我这个人嫉恶如仇,就算李善长被免了,朝中还有恶人和坏人,难道我大明就你刘伯温是君子?刘伯温的话并没给朱元璋留下好印象,而事后刘伯温的运气似乎一直不好,处境更不妙。

于是刘伯温又请求归隐乡里,朱元璋又同意了,但刘伯温算了一辈子,却没算到自己晚年的遭遇。正当他在老家颐养天年时,突然被人陷害。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十大神秘人物:鬼谷子、徐福、袁天罡、刘伯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鬼谷子,徐福,袁天罡,刘伯温,历史上神秘人物

    1、鬼谷子鬼谷子,学究天人,有鬼神难测之术,中国上下五千年第一奇人,非鬼谷子莫属,他是道家、兵家代表人物,纵横家创始人,他就像一个谜,无人知道他的底细。传说他姓王名诩,又有人说他叫王禅,道号玄微子。鬼谷子长相奇特,据说他前额生有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他的生于何时、何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他隐居在

  • 三国司马懿是怎么死的?司马懿墓在哪里?司马懿到底是不是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司马懿,马懿是怎么死的,司马懿墓在哪里,司马懿到底是不是忠臣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可以说是诸葛亮的第一对手,狡猾如司马懿,在其漫长的隐忍中,不仅熬死了老对手诸葛亮,还耐心的等待曹操曹丕和曹睿的死亡,并在长期的隐忍中积累了实力,导致最后司马氏成功夺取政权,完成了三国后历史上短暂的统一。这样的一个牛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呢?要讲到司马懿,当然先要提到的他的生平。

  • 诸葛亮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诸葛亮怎么不敢夺刘禅的权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皇帝,刘禅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的权力可谓是达到了人生的顶峰,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隔。但是令人称奇的是,诸葛亮并没有想要夺权称帝的打算。究竟是诸葛亮没有这个野心,还是另有隐情呢?千百年来,一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史学家的目光,诸葛亮是否有野心?也必须要用史料来证明,诸葛亮自己也曾说过,如果北伐成功,他便要受九锡,九锡是权

  • 古代为什么靠一张画像就能抓到逃犯?古代人抓逃犯的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犯人,古代抓犯人

    以前看古装剧时,总能看到一些百姓围着官府张贴的通缉令议论纷纷,而通缉令上面逃犯的画像,真的是丑得不忍直视,估计连逃犯的亲妈看了会认不出来。本来画得就像逃犯本人,要是逃犯再稍微乔装打扮一下,那不就更难抓到他们了吗?海捕文书,也就相当于今天的通缉令,有犯人逃跑时,官府就会发布这样的文书,然后让全国各地衙

  • 唐太宗的性趣:男人为什么喜欢熟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太宗,唐太宗性趣

    首先揭批一条谣言,你应该看见过的:“隋炀帝的妻子萧皇后在炀帝死后相继被弑君者宇文化及、河北反王窦建德、突厥颉利可汗霸占,随着唐太宗灭东突厥,又回中原做了唐太宗的昭仪。”——这是一条彻头彻尾的谣言,在官修正史和民间笔记中均无任何依据,据说源头是清朝的一本小说。先嫁隋炀帝、后嫁唐太宗的女人确实有,但不是

  • 周天子亡国后,代表天下的传国之宝九鼎都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周天子,九鼎,周天子亡国

    周时代表天下九州的九鼎,秦统一天下后怎么不见了呢?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商汤逐走夏桀后,将九鼎迁至其都。盘庚定都于殷后,九鼎迁移至此。周武王灭商后,曾在商都朝歌公开展示九鼎。

  • 年羹尧是怎么死的?年羹尧是不是自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年羹尧,年羹尧是怎么死的

    本来,雍正与年羹尧的感情特别深厚。雍正即位之初,很多重大政治、军事问题,都是要与年羹尧共同讨论并最后做出决定。平定青海之后,雍正甚至称他为恩人,甚至号召自己的了孙世世代代要记得年大将军。 年羹尧一步步走向断头台,应该是咎由自取。 年大将军被杀,是在雍正三年12月,从常理上讲,任何

  • 女皇武则天到底算什么样女人?仅从一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则天,女皇武则天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来说说武则天。 一般人可能认为,盗墓与女人无关,其实错了。武则天既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公开、合法消费男色的女人,也是掘墓焚尸的狠角色,是中国盗墓史上的“一姐”。 在位时,她将开国功臣、瓦岗英雄唐英公李勣(徐懋功)墓、唐高宗李治的宰相郝处俊墓都刨了,并将他们“曝

  • 巨鹿之战,项羽是如何靠五万杂牌军就打败了四十万大秦虎士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巨鹿之战,项羽,大秦

    巨鹿之战是在特定时期特定背景特定场合的一场著名战役。 首先来看特定时期:秦朝末年,官场腐败,大兴土木,再加上灾荒连年,百姓为了生存揭竿而起,自陈胜、吴广率先举事后,天下雄豪四起,项梁、项羽和刘邦是其中较出突出的义军。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听从谋士范增的话,立楚王之后为王,使得势力大增

  • 中华民族几次遭入侵却未中断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华民族

    马克思曾有一句著名的论断: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句话说得比较绕,恩格斯对此的解释是:“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同化,而且大部分还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中国古代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