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还差一点就成千古一帝的康熙爷,身高一米五几吗?

还差一点就成千古一帝的康熙爷,身高一米五几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975 更新时间:2023/12/25 22:45:17

长得高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不会差的,自古以来女性都比较倾向于喜欢高大的男性,这才潜意识里对于开花结果改良后代是有好处的。古代形容男性伟岸基本都会扯到身高上面,比如形容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还有关羽“身长九尺,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以及古人常说的“堂堂七尺男儿怎么样怎么样。”这个尺寸继续往小了走,就变得不是很好看了,看武大郎五尺身材,就成了接盘的对象。常言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想想一个五尺身材的人背一把三尺剑,能不能抽出鞘都是问题了。

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很多名人对于身高都会隐晦,当然指的是那些不太高的人。特别是一些靠外形不靠演技吃饭的影视明星,有一个高挑的身材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塑造他们伟岸的形象,什么恨天高,内增高,头发吹高层出不穷。即便是现在,人们对于媒体给出的明星身高都不敢全信,那想知道古代名人的身高就更加不容易了。

近些年来,清宫剧非常流行,大清王朝能写点故事的帝王不外乎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帝王了。几位帝王剧中的形象也是非常的令人舒适,当然键盘侠都是独立的,有人捧也就会有人黑。近年来网上流传有些说法,大体上都是说康熙帝的身高在155到160之间,反正就是不足160厘米。

其实我也没有想通,为什么非要逮着一个身高说事情。人家诸葛亮坐在轮椅上站都不用站起来,照样不是运筹帷幄吗?康熙是非功过都摆在那,已有定论,说他一米八能增加他功绩,说他一米五也不能减他罪过。但是既然说到这,我们就看看史料,简单研究下康熙身高的问题。

清朝早期,西方传教士就陆续来到中国,其中有一个名叫白晋的法国传教士就曾向康熙讲授西方知识,曾作《康熙帝传》一书,书中没有明说康熙的身高,但是用了“身材高大,仪表堂堂”来形容。也有康熙感染天花在脸上留下痕迹的记载,彼时此书会呈给路易十四世观看,因为路易十四世有明确记载大约154里面,所以我猜测白晋不敢明说康熙身高,怕是刺激了自己的陛下。当然我们看得出来,被欧洲人能够称为高大,必然不能是一米五几啊。

另外一位传教士南怀仁也曾记载过,他对康熙的描述是“魁梧的中等身材的、慈祥、稳重、举止端庄和威严的人”当然同样也有患过天花的记载。中等身材到底是多少?我们就取古代北方平均身高,大概是165到167这样子,而且从秦朝到清朝都是这个样子,变化不大。这里可以看出康熙少说也是165以上。

不过这些都是史料,有可能不真实,但是故宫有收藏康熙帝的衣物,这个就是最为直观的数据了。

其中一件为深蓝色云龙妆花纱袷朝袍,身长153cm,两袖通长189cm,袖口宽16cm,下摆宽138cm,左开裾长52cm,披肩103cm。

另一件为石青色缎绣彩云蓝龙绵甲,上衣身长78cm,肩宽43cm,下摆宽77cm;下裳腰围100cm,高92cm。

就这两件衣服就能看出来,去头去脚都得一米五几了,综合算下来都得一米七五往上了,考虑到西方传教士看到康熙是中老年时期了,少上几公分很合理。从朝服和战甲看来,康熙帝的身高少说都得一米七以上,说他一米五几的黑子们散了,关于康熙帝身高的简单辟谣到此结束。

标签: 千古一帝康熙康熙身高

更多文章

  • 溥仪为何第一眼看见慈禧被吓哭?慈禧真实容貌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溥仪,慈禧,慈禧真实容貌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继位之时年仅三岁,年号宣统。历史上有很多例子,主少母壮,女人就容易独断专权,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就是出于这个考虑。母子尚且如此,更别说慈禧是溥仪的奶奶辈了,天下大事,生杀大权还不得都她说了算。而慈禧又为什么要选择溥仪呢?因为当时光绪帝和慈禧的关系很紧张,慈禧是保守派,

  • 李莲英是太监,为什么差点成为了光绪的大舅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莲英,光绪,光绪的大舅子,太监

    晚清大太监李莲英在慈禧太后的宠信下,当上清宫太监大总管,成为有清代最大的权阉。但他仍不满足,因为他有一个美貌超群,并且聪明又有些才艺的妹妹,他居然做起了要当国舅爷的清秋大梦。他能成功吗? 李莲英是清朝权势最大的太监之一,始终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但他以为这还不够,他想,如果能成为“皇亲国

  • 陈彭年:推动宋朝科举制度前进一大步,造福无数考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科举,陈彭年

    宋朝建立之初,科举考试制度并不完善和规范,糊名、誊录等防作弊的手段尚未被朝廷采用,故请托作弊之事时有发生,其时,考生个人品德也在考量范围之内,考官有权力根据考生日常德行决定取舍,甚至考官根据个人喜恶来决定考生命运之事也时有发生,这就导致科举考试的公平和公正性大打折扣。 江西一位才华横溢

  • 中国古建筑为何悬鱼?悬鱼装饰起源及文化特征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建筑,悬鱼,悬鱼装饰起源

    我国古建筑历史悠久,并且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审美价值特征,是艺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我国古建筑的艺术,除了了解其主要特征之外,还要了解它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装饰就是建筑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手段。从各个细节之处彰显建筑的美感,其中涉及了比如工艺、雕塑、民俗、饮食等各方面的文化。 悬鱼是我国古

  • 进士出身的文官谭纶,却与戚继光齐名,还做到了大明朝的兵部尚书!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戚继光,明朝历史,谭纶,兵部尚书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一大批文武双全的名人,如三国时期的周瑜,南宋时期的辛弃疾、岳飞等等,但是,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位奇人:他进士出身,原本为文官,却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战功赫赫,与抗倭名将戚继光齐名,后来更是做到大明朝的兵部尚书,并且慧眼识人,擢拔了一批良将,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他竟然还有深厚的艺术

  • 北宋瀛洲守将李延渥,坚守孤城半个月,打败20万精锐辽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北宋,李延渥,瀛洲,辽军,坚守孤城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秋天,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打着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的旗号,率领20万精兵南下攻宋,辽军主力推进至瀛洲,遭到宋军的顽强抵抗,辽军连续攻城十余天,伤亡数万人马,始终无法攻破瀛洲城,无奈之下,萧太后只好率领部队转攻雄州,率领瀛洲军民以寡敌众,挫败辽国大军的宋朝官员

  • 董鄂氏是如何成为了顺治的贤内助?董鄂氏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顺治,董鄂氏,董鄂氏是怎么死的

    董鄂氏是名正言顺地成了顺治的妻子。让我们首先僻个谣,人们总喜欢在私生活做形而下的创作以满足自己形而下的文化需求,顺治帝夺娶弟弟襄亲王福晋的事也一样。 多年来,一直有个说法,说这董鄂氏是顺治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在一次宴会上,顺治帝看中了这个弟妹。于是,百般纠缠,兄弟失和,直到把

  • 狄仁杰为何焚毁江南的1700多所祠庙?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狄仁杰,祠庙

    话说老狄是一个天生劳碌的命,俗语也云能者多劳也。因为他在司法界创出了名堂,当然是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第二梯队干部推荐到地方去做封疆大吏,也作为基层政绩来考察未来的党国栋梁。公元686年,老狄任宁州刺史,宁州是一个边远山区(有点类似于陕甘宁边区),而且是多民族聚居的穷困地方,如果是庸官去那里,一样会认为是

  • 黄巢为何起兵反唐?起义为什么最后还是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黄巢,黄巢起兵反唐

    说来领导这场起义的富商家庭出身的黄巢还是一个不第秀才,他的著名诗句“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大家可能都是耳熟能详,据说这是他五岁时占的诗句,果然也是智慧超群的神童。尤其是他那“冲天香阵满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充满政治谶语况味的诗句,便已经透露和暗示

  • 鸿门宴里5个明白人,1个糊涂人,谁明白谁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鸿门宴,张良,刘邦,项羽,范增

    鸿门,是古代的地名,位于陕西省临潼东新丰街道鸿门村。根据《史记》记载:“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这里的“谢”字,很多人误解为“谢罪、请罪”的意思。实际上,这是不对的,刘邦为什么要来“谢罪”,这不就承认自己有罪吗?刘邦要是有罪,他还敢跑来这里面见项羽吗?所以,这里的“谢”不是“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