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石榴裙的起源是什么?石榴裙和杨贵妃有什么关系?

石榴裙的起源是什么?石榴裙和杨贵妃有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914 更新时间:2023/12/18 8:52:14

我们常将男子钟情于某女子,称之为拜倒在石榴裙下。可是,如果我问你石榴裙是在什么时候问世,又是个什么款式,恐怕你支支吾吾半天也回答不出个所以然来。其实,石榴裙与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传说杨贵妃素来喜爱石榴花,于是唐明皇为了讨得美人欢心,命人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等到石榴花开放之际,这位风流天子便与自己的爱妃摆宴欢饮在这“炽红火热”的石榴花丛中。

杨贵妃饮酒后双腮绯红的妩媚醉态令唐明皇极为欣赏,常将贵妃的粉颈红云与石榴花相比,看看哪一个更为艳丽动人。由于唐明皇过分宠爱杨贵妃,“从此君王不早朝”,引起了臣子的不满。不过满朝文武不敢指责皇上的不是,于是迁怒于杨贵妃,见到这位贵妃娘娘时拒不使君臣之礼。

杨玉环对此极为无奈,不过她依然爱赏石榴花,爱吃石榴果,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我行我素不把臣子的不满放在心上。

一日唐明皇宴设群臣,兴起之际邀杨贵妃献舞助兴。谁料杨贵妃端起酒杯送到唐明皇唇边,然后耳语道:“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心有不满,见到臣妾也不行使恭敬之礼,因此臣妾不愿意为他们献舞。”唐明皇一听,立刻感到自己的爱妃受了莫大的委屈,于是立即下令,所有文臣武将见了贵妃一律使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

此后群臣只要见到杨贵妃,无不纷纷下跪使礼。而杨贵妃又总爱穿着石榴裙,所以群臣们跪拜的多是穿着石榴裙的杨贵妃,于是就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

既然石榴裙的模特儿是杨贵妃,那么杨贵妃展示的石榴裙又是个什么款式呢?

在唐朝时期,石榴裙是极受年轻女子青睐的一款服饰。如唐人小说中的李娃、霍小玉等,就穿这样的裙子。既然名为石榴裙,那么颜色自然如石榴般鲜红,而且除了红色再无任何杂色,穿着石榴裙的女子被这红色一衬,更显得俏丽动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那位琵琶女的惊人色艺时,这样写道:“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这“血色罗裙”指的就是石榴裙,用血色来形容裙子之红,石榴裙的鲜艳可见一斑。

而专为石榴裙所作的诗词歌赋,亦是不少。南北朝诗人何思徵在其《南苑逢美人》中写过这么两句:“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此处用石榴来暗喻心中的美女。元代的刘铉在《乌夜啼》中就把石榴直指女子的裙裾了:“垂杨影里残,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暮雨急,晓霞湿,绿玲珑,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明代时石榴裙的说法固定了下来,蒋一葵的《燕京五月歌》将石榴裙称为红裙:“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唐诗中对石榴裙的描写更多,如李白诗:“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诗:“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甚至一代女皇武则天也作诗曰:“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唐代的妇女,对裙子钟爱有加。除了石榴裙,还有很多别致的款式,而裙子在唐代也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初时,裙子窄而瘦长,因此妇女将裙子尽量往上提,甚至齐到胸乳,故有“慢束罗裙半露胸”的诗句。盛唐时期,裙子制作得精美华丽,主要式样有间裙、百鸟裙、花笼裙。间裙,就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材料互相间隔排列做成的裙子,每一个间隔叫作“破”,有“六破”、“七破”、“十二破”之分,颜色有红绿、红黄、黄白等等;百鸟裙,顾名思义,就是将多种飞禽的羽毛捻成线,然后织成的裙子,百鸟裙做工考究,立体感极强,可谓“正视为一色,旁视为一色,目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穿上之后“百鸟之状皆见”;花笼裙是用轻软细薄而又半透明的“单丝罗”织绣,裙子上用各种颜色的丝线绣出花鸟等图案。除了这些样式,还有百叠裙、画裙等诸多款式。

石榴裙流传的时间很久远,明代唐寅在《梅妃嗅香》一诗中写道:“梅花香满石榴裙”。诗中写的虽然是唐朝时候的事,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明朝时期,石榴裙仍然为年轻女子所钟爱。《红楼梦》里的大段描写,可相印证。

也许正是因为石榴裙流传久远,所以俗语中说男人被女子的美貌所征服,称之为“拜倒在石榴裙下”。

更多文章

  • 乾隆尸骨的脑袋哪里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乾隆,乾隆尸骨

    乾隆帝这个如意之君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备受关注的裕陵盗案,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1928年7月,流氓军阀孙殿英悍然盗掘了乾隆帝的裕陵。采用的办法一是砸。他们的工兵使用了利器,如镐、锤子等,奋力砸石门,我们在实地看到了两扇石门之间有这样的被利器砍击的痕迹,但是,效果并不显著,也就是没有砸开。二是撞

  • 曹操活到高龄的养生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养生之道

    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二三十岁,曹操享年六十六岁,已经算高龄。他长期过艰苦的军旅生活,时刻处于政治斗争的旋涡,始终在与武装的和非武装的、公开的和隐蔽的敌人进行较量,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可能承受那么沉重的负荷。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曹操身体日渐衰老。他感到死亡的威胁愈来

  • 朱元璋不愧是“摧花高手”:揭密朱元璋陪葬妃子的死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明朝,明朝历史,元朝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里,最残忍的就是殉葬。秦汉时期,殉葬制度还比较盛行,但到汉朝以后,统治者发觉这一制度太不人道,便逐渐将其废止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考古学家在朱元璋的陵墓中竟然发现了众多宫女的白骨,很明显,朱元璋死时实行过秦汉时期的殉人制度。那么,这些陪葬的妃子时怎么死的呢?明朝时一个比较特殊的王

  • 岳飞不仅作战无敌,赚钱也是一把好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岳飞,赚钱

    兴起于白山黑水的金国,用十一年灭亡辽国,接着又在两年间打垮北宋政府,制造了“靖康之变”。当年的岳飞已在20岁时投戎从征,在抵抗金兵和收复失地的战争中,从普通士卒快速成长为一支重要方面军的统帅。 北伐中原:铸山岳不移之军魂 以岳飞姓氏命名的这支军队最初于1130年独立成军,并在黄淮

  • 明朝末年毛文龙创建东江抗金基地的始末与兴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毛文龙,抗金

    清朝官修的《明史》虽然没有为毛文龙列传,但他抗击后金的事迹,却浓重地记在了《明实录》中。他在辽东联合朝鲜建立东江抗金基地,在天启皇帝口中被称作“毛帅”。明军自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遭萨尔浒惨败后,在对阵后金时已经丧失取胜的本领。到1621年天启皇帝即位时,沈阳、辽阳这样的核心重镇也相继被后金攻陷

  • 大禹治水背后的历史:气候变化,文明迁移,部族战争,国家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禹治水

    地球在距今4000多年的史前时期发生气候变化,引发了全球性的严重洪水灾害。在这个漫长的大洪水时期,我国黄河下游的山东龙山文化和长江下游的江浙良渚文化,都因为遭受洪水灾害而逐渐衰微。华夏文明的重心被迫向黄河中上游的中原地区迁移,我国最初的夏王朝便是出现在这一地区。当时我国正处于尧舜禹时代,许多古籍对大

  • 老皇帝闭门不出,宰相带头出逃,太子不愿接班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老皇帝,宰相,太子

    一提到宋朝,很多人马上一脸嫌弃。尤其是南宋,不仅许多读者嫌弃它,他们皇家子弟都时不时地要嫌弃一番。就连宋高宗赵构坐龙椅到最后都厌烦了,他把位子传给养子赵昚,自己走下龙椅又活了25年才死去。继位的宋孝宗赵昚也是一样,觉得这把椅子真是越坐越没劲,索性把位子传给太子赵惇,自己做太上皇在5年后病逝。而这位接

  • 孔融死前与曹操的交锋:虽输给了屠刀,但说对了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孔融,曹操

    东汉末年的大军阀中,最先对孔融动杀心的是袁绍。《三国志》中说袁绍与“少府孔融有隙,欲使公以他过诛之”,这句话中“公”指的是曹操,袁绍看孔融不爽,想让曹操找个借口把他干掉。而当时曹操觉得天下不在自己手中,没必要杀此大名士败人品,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此后曹操与袁氏兄弟分道扬镳,他没有马上走另立或自立为帝的

  • 雍正是怎样对待三个儿子的?整死一个,传位一个,废弃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雍正,雍正儿子

    雍正跟康熙相比子嗣稀少了很多,在他生前长大成年的儿子只有弘时、弘历、弘昼三人。这三兄弟从雍正那里所获得的父爱,可谓是天壤之别。除了留下弘历作为接班人外,弘时、弘昼哥俩都被雍正整的很惨。尤其是成年更早,而又性情直率的弘时,竟直接被整死了!雍正四年(1726年),25岁的弘时被父亲雍正抛弃。雍正在这年颁

  • 汉武帝打匈奴的钱是哪来的?汉武帝搞钱征匈奴的三大法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武帝,汉朝,征匈奴,刘彻

    战争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军力比拼,萧何在刘邦心中的分量比韩信重,李善长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比徐达重。如果韩信、徐达是拳头,那么萧何、李善长就是供应血液的心脏,他们搞钱搞物的能力才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汉朝初期的疆土面积仅有200万平方公里左右,贫弱的汉政权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面对周边四夷的侵扰大多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