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隆庆和议是怎么回事

隆庆和议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635 更新时间:2024/2/7 9:22:18

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世宗死,穆宗继位,改元隆庆。此时奸臣严嵩已被弹劾下台,高拱张居正先后入阁担任首辅,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清除嘉靖时的腐败政治和积弊,也开始反思前朝拒绝与对北方蒙古俺答部通好的政策。

在高拱、张居正的力促下,明朝与蒙古达成了对俺答汗的封王、通贡和互市的协议,史称“隆庆和议”。

隆庆四年(1570年)九月十三日,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来到平鲁的败胡堡乞降。把汉那吉是俺答的三儿子铁背台吉的独子,幼失父母,由俺答的妻子一克哈屯养大,娶大成比妓,但他又私自聘兀慎兔扯金的女儿为妻。

当时,俺答的外孙女钟金许聘给鄂尔多斯,俺答见其貌美,就自己娶了,号称三娘子。为了平息鄂尔多斯的愤怒,俺答又将兔扯金之女给了鄂尔多斯,把汉那吉因此愤而携其妻比妓同阿力哥等十余人出走降明。

宣大总督王崇古接到消息后,一面派人与把汉那吉接洽,一面和申行时商议利用这个机会,结束明朝与鞑靼的战争。

事情还没有正式的上报朝廷,内阁已经得到了消息,张居正的信突然来了,询问是怎么一回事。王崇古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张居正也认为这是个解决边防危机的机会,就授意他与俺答接触。

与此同时高拱也从王崇古的外甥吏部右侍郎张四维那里得到了消息,高拱也倾向于议和,于是在高拱和张居正的支持下,王崇古和俺答开始了私下的接触。王崇古一面私下里与俺答接触,一面正式把消息通报给中央。

此时实际上执掌国政的是内阁次辅高拱。由于隆庆皇帝基本上不理政事,内阁便实际上处理着国家大事。当时内阁中的大臣有首辅李春芳,次辅高拱,以及张居正、殷士詹、赵贞吉,李春芳虽说是首辅,但一者年纪大了,二者明哲保身;而殷士詹和赵贞吉也是老人家了,所以内阁的实权便落在了高拱手上。

高拱得到消息后,就已经下定决心支持王崇古,而实际上负责此事的是他的“好友”张居正。张居正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即给王崇古去了信,让他试探俺答的意思。

俺答刚开始想武力从明朝夺回其孙子,但军事上无法取胜,同时,经济上又迫切需要同明朝互市,被迫“使来请命”,乞封议和。高拱和张居正主张允许封贡,同时加强军备,以防不测。

马市图隆庆五年(1571年),明穆宗下诏,封俺答为“顺义王”,封俺答之弟昆都力哈和长子黄台吉为都督同知,其余子侄和部下63人分别为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官,俺答每年向朝廷贡马一次,每次不超500匹,贡使人数不超150人,由朝廷给予马价,另加赏赐;在大同、宣府、山西三镇的长城附近开设互市市场。

隆庆和议以后不久,“戎马无南牧之儆,边氓无杀戮之残”,每年“所省征调费不啻百万”,长城沿线出现了“六十年来,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的兴旺景象。

“隆庆和议”结束了自明初以来蒙汉长达200余年的战争局面,长城内外出现了空前的和平景象,促进了蒙汉人民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加强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政治、经济上的意义可与汉唐时的“和亲”相比。

但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明军在和平环境下迅速腐化,丧失了战斗力,在万历十八年的“洮河之变”中一败涂地。而在封贡上,也不再像初年那样,用500匹马换取赏赐,进贡的马匹越来越多,朝廷的赏赐越来越大,成为一种负担,而马匹的质量也没有保证,明朝吃了大亏。在安逸的环境中,明朝也丧失了进取的勇气,到申时行任首辅时,一味的求和,而不敢言战。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张居正改革的措施和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张居正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1567年(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

  • 明朝阉党专权误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阉党,一般指明代依附于宦官权势的官僚所结成的政治派别。明太祖朱元璋平定江南之后,鉴于之前历代的错误,使用宦官不到百人。直到洪武末年颁布《皇明祖训》,才设置内官共十二监和各司局。但是定制宦官不能兼任外廷大臣的文武官衔,不能穿外廷大臣的冠带朝服,任职的品级不能超过四品,每月俸禄一石大米,衣食都在内庭解决

  • 崇祯治乱算不算无用之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1627年明熹宗不慎落水病重,不久因霍维华之药而驾崩,信王朱由检继位,即崇祯帝,年号崇祯。崇祯即位后,锐意铲除阉党改革朝政。面对着危机四伏的政治局面,崇祯帝殷切地寻求治国良方,勤于政务,事必躬亲。与前两朝相比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朱由检一生操劳,旰食宵衣,每天夜以继日的批阅奏章,节俭自律,不近女色,

  • 清兵入关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清军入关(又称清兵入关、满清入关、清朝入关、入关战争),发生于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是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的战役。明朝自从嘉靖时期以后,政治日益腐败。万历、天启以来,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满洲看到明朝内部的危机日

  • 清朝统一战争的过程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清朝统一战争是指来自满洲(今中国东北)的清朝政权进入山海关之后,为获得整个中国的统治权及取得更多疆域而发动的一系列战争。顺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明朝首都北京,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向清朝投降。清朝势力正式入主中原,随后先后攻破各路农民军和南明政权的势力。削平三潘1662年,年仅八岁的康熙帝即位,

  • 南明抗清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是发生在清初(1644-1662年)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清军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政权抵抗清兵。这年5月,他们拥立福王朱由崧做皇帝,在南京建立政权。福王政权一建立,就想联合清朝,镇压农民起义。但是,清

  • 南明是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明朝京师顺天府被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后,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成立朝廷,沿用“大明”国号。但由于清朝入关之初宣称“天下取自于贼,而非明”。立足未稳之时便着急诏修《明史》,以此宣告明朝已亡,不再承认南明朝廷的合法性。所以清朝官方即在南明君臣称呼上加“伪”加以区别“前明”;比如:“伪永历”、“伪晋王”,称

  • 明郑的兴盛与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明郑又称「郑氏时代」,为起始於中国明朝遗臣郑芝龙以太师之位,独揽南明朝政开始的家族政治势力;1653年,郑成功受封延平郡王,建厦门为思明州,宗永历为正朔,并自设知州及六官。而由中国南明大臣郑芝龙初创、郑成功发扬光大的明郑政权势力,除了支撑南明帝业外,最重要的贡献,为在台湾建立延平王国,并在台湾立下了

  • 郑成功抗清之战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郑成功在小金门(今日金门县烈屿乡),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七月,郑成功会同郑彩部队攻打海澄,失败;八月,郑成功又与郑鸿逵部合围泉州府城,清漳州副将王进率援军至,郑军不敌败退。1648年(清顺治五年,永历二年),南明浙江巡抚卢若腾等人来归,

  • 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永历十五年(1661)三月二十三日,在料罗湾集结大军的郑成功踏上了前往台湾的航程。此次前往台湾,是为了开辟抗清的海外根据地。因为随着清军的南下和郑成功收复南京战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