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见官位再大也大不过皇帝,皇帝是最高的君主,权力比任何人都大,这是封建制度所决定的。但在清代的时候,有一个特殊的官职,权力却比皇上还要高,清代历经12个皇帝,这个官位只有两个人坐过,他们是什么人?
清代皇帝是中国皇帝制的终结。对清代帝制的评价众说纷纭,既有康乾盛世,又有垂帘听政割地受辱。这是一个国家权力集中的时代,所有的事情都是皇帝说了算,而那些大臣们的身份却是越来越低,到了后来,他们就成了奴隶。
事实上,强化中央集权并不是仅限于清代,历届统治者都会想尽办法把权利掌握在自己手里,既可以稳固政权统治,又可以为所欲为。而清朝的集权已经到达了极致,但却仍有一个官位,能管控住皇帝,那就是摄政王。第一个坐上这个位置的就是多尔衮。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自幼跟随努尔哈赤在战场上驰骋,既勇且智,声名远扬,后又随皇太极亲征朝鲜,为大清解除后顾之忧,并作为松锦大战主帅扫荡明军战功卓越。成为正白旗旗主。可以说,他是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
多尔衮在皇太极去世之后,凭借赫赫战功的威望和两白旗支持的实力,本想和皇长子豪格争夺皇位,最后在堪称女政治家的孝庄拼力运作下,多尔衮权衡利弊,终将欲夺之位交给了孝庄和福临,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不管他是顾全大局还是实力不够,亦或是传说中的和孝庄有私情,总之孝庄得到了多尔衮的保护。在他的多方支持下,孝庄的儿子福临成功继位。但当时福临才只有8岁,而作为拥立功勋最大的多尔衮,自然攫取了最高权力,就是摄政王。
摄政王的头衔,完全就是一个训政小皇帝的职位。多尔衮得以继续保持自己的实力,并大权在握,同时掌握着京城和紫禁城的防卫,以摄政王身份代理皇权,对皇帝的权力进行制衡。多尔衮先是摄政王,然后皇叔摄政王,再然后皇叔父摄政王,最后是皇父摄政王。
很多人觉得,步步登高的多尔衮没篡位,归根结底就是活得太短了,他在顺治继位后,又多次率军征战,为顺治皇帝入主中原做出卓越贡献,可惜7年后,39岁的多尔衮在狩猎途中暴毙。如果假以时日,大家觉得他会不会又是一个明成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