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焚书坑儒不是秦始皇干的,项羽才是焚书的罪魁祸首,秦始皇杀得只是方术之士!

焚书坑儒不是秦始皇干的,项羽才是焚书的罪魁祸首,秦始皇杀得只是方术之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572 更新时间:2024/1/16 17:32:55

千古一帝秦始皇,大概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是残暴不仁,但是焚书和坑儒其实不是必然连锁事件,也不是一起发生的事件,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两件因为秦始皇出于强化中央集权统治做出的可以理解的合理性事件,至少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并且有理由的。

那么,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呢?

秦国统一之前是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战国时期有七个大国,分别是秦、楚、燕、齐、韩、赵、魏,还有一些小国,如宋、郑、陈、蔡、鲁、吴等,各个国家之间为了争夺资源战乱四起,此消彼长。长时间多国共存的情况下,也产生了多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价值观,所以在思想文化界也出现了各大派系,出现了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还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

正所谓天下之大,分久必合,秦国在战乱中不断发展壮大,最后横扫其他六国,成就了大统一,建立了秦王朝。所以不得不说,秦始皇在中国大一统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是他的大一统奠定了今天的广阔国土。

秦朝灭亡以后,后人经常用秦朝二世而亡和焚书坑儒来嘲讽秦始皇的暴政,其实推翻秦朝的汉朝也是借鉴了秦始皇的中央集权统治方式来稳定政权的,只不过有了前车之鉴,汉代以后的统治者统治方式不再那么激烈。秦朝二世而亡也是历史发展之必然,毕竟刚刚建立了大一统,经验不足也情有可原,但是我们却不能否定秦始皇的丰功伟绩,是他首先摸索出了中央集权的国家管理方式。

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之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焚书和坑儒这两件事。为什么说秦始皇背了两千多年的锅呢?他又是怎么背的锅呢?

首先说焚书,焚书的起因我们要先了解。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初,实行了经济和政治上的改革,朝臣在要不要分封诸子为王的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先秦时期,各国的统治方式主要是分封制,统治者在统一各诸侯王的前提下才能做到一个国家的稳定统一。一旦各诸侯王存在异心,那么这个国家就很容易分崩离析,战国七雄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秦始皇听从了大臣李斯的建议,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郡县制。

虽然全国已经实行了郡县制,但是毕竟各个国家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国家,很多方面都需要长时间的磨合。所以,实行郡县制之后仍然有很多人质疑这种政治统治方式,尤其是因为改革而失去利益的那些人。

焚书的直接导火索是在实行郡县制的八年之后,在秦始皇咸阳宫的一次宫廷宴会上,朝臣们又一次展开了关于实行新制和旧礼的讨论。一位朝臣淳于越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想法,他认为秦始皇已经拥有四海,而与他一起开国的功臣却仍然是一无所有,他认为不实行分封制而能长治久安的国家从来没听说过。

然而,秦始皇在听到这种想法后,他并没有当场发作,也没有当场反驳。所以从这点上来看,秦始皇是一个可以听进去建议的君王。他把淳于越的建议在宴会后与群臣一起讨论,李斯明确反对淳于越的观点,李斯认为因为分封制而导致的战乱纷争,是完全不值得效仿的,如果大家不支持新政而都想恢复旧礼,朝廷再不加以制止,那么统一的局面将会遭到破坏。

于是李斯又建议秦始皇焚毁古书,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始皇听从了李斯的建议,焚毁了除《秦记》、医药、卜筮、农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之外的《诗》《书》,那么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秦始皇焚毁的只是歌颂先秦时期关于分封制度的书籍。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秦始皇保留了具有历史价值的古书,那么其他的那些书都是谁焚毁的呢?原来真实的情况是秦朝灭亡后,项羽为了报复秦始皇灭楚之恨而火烧咸阳宫,这才是导致很多历史文献都消失的真正原因。

说到坑儒这件事似乎就更可疑了,《史记》中也从未出现“坑儒”二字,秦始皇的统治方法确实重法而轻儒,但却没有真实的坑杀儒家弟子。他确实是坑杀了一些人,但却非儒。“坑儒”是发生在焚书一年以后,秦始皇晚年迷恋仙道,想要长生不老,于是他的身边出现了很多方术士为其寻医问药。最终秦始皇发现这些方术士拿钱的拿钱,逃跑的逃跑,说好的长生不老药却迟迟不见踪影,所以秦始皇在一气之下坑杀了这些骗人的方术士。

也许,真该给秦始皇平反了。

更多文章

  • 在加加林之前,苏联人最先送上太空的是一条狗,它的结局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加加林,莱卡,西伯利亚雪橇犬

    相信大家都知道,第一个上太空的人类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但鲜为人知的是,在送人上太空之前,苏联人曾送了一条狗上太空,它的结局如何呢? 在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证明自身的制度才是最优秀的,在各个方面展开了竞争,载人航天就是其中的重点领域。 因为在此之前也没有过先例,为了安全起见,就必须挑

  • 史上最浪漫圣旨:“上乃召求微时故剑”,谁知就是因为汉宣帝的这道圣旨成为了许平君的催命符!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宣帝,许平君,催命符,霍光,刘询

    公元前72年,汉宣帝刘洵颁发了一道历史上最浪漫的圣旨:“上乃召求微时故剑。”殊不知,这道最浪漫的圣旨却变成了爱人的催命符。 汉武帝晚年,宫内爆发了巫蛊事件,牵连多人,太子刘据和卫皇后自杀,卫家凋零。 就连太子刘据的孙子,汉武帝的重孙刘病已,一个在襁褓中的娃娃也被下狱,

  • 古代有四大流放犯人的恐怖之地,囚犯宁愿自杀也不愿意上路,为什么流放这种刑罚这么恐怖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四大流放地,宁古塔,岭南地区,云南地区,四川蜀地

    古代犯人的流放地现如今已经成为了风水宝地,甚至繁华至极!想去都不容易!这四个地方分别是宁古塔,四川蜀地,岭南地区和云南地区,当时的流放之路到底有多恐怖? 流放是从自己生长的地方,被送到很远的异乡,而古人安土重迁,乡土情结比较重,即便是像张廷玉这样,在清朝做了三朝元老的朝廷重臣,在退休之后是一心

  • 中国进入一级战备,意味着什么?建国至今,仅有6次启动一级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一级战备状态,战备状态,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对越

    中华人民共和国向来崇尚友好和平交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诸多国家的认可和推崇。 一国进入战备状态,意味着国内或国际形势十分紧张。而一旦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那更是意味着全民备战。自建国以来,我国只有六次启动了一级战备状态。那么,中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的时候,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级战备

  • 我国明蒙战争持续了202年之久,难道是打不过蒙古军队的相持之战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蒙战争,明朝与蒙古的战争,蒙古军队

    从古到今不同种族不同文明间的军事冲突,一般来说,如果不是双方实力悬殊或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寻求战争之外的妥协之道,冲突会自然发展成改朝灭族的持久战争。 比如在我国历史中,中原王朝和草原游牧民族多次爆发军事冲突,距离我们最近的明蒙战争就持续了202年。 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的北伐,明军横扫中原

  • 契丹族曾经建立了辽国,辽国灭亡之后,契丹族到哪里去了?现在契丹族是哪个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契丹族,辽国,萧太后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却没有曾经历史上“红极一时”的契丹族。契丹族曾经建立了辽国。那么,现在契丹族去哪里了?难道真的消失了? 说起契丹族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天龙八部》这部电视剧,里面的乔峰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就是契丹族人,可是在现实

  • “总督”和“巡抚”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区别?谁的官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总督,巡抚

    总督和巡抚有什么不同? 我们都知道,明朝和清朝,有巡抚,有总督。 例如说,有两广总督,有广东巡抚。 好,那么,总督和巡抚,有什么区别?他们是什么关系? 今天,小编化繁为简,把二者的关系,简单为你解释清楚。 首先,小编跟大家说说,巡抚和总督,最初是怎么来的。 在历史的最初呢,地方是没有

  • 国民党军队的军饷情况:军长,师长,团长分别能领多少大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国民党军队,军饷,嫡系军队,杂牌军

    慌慌张张,为了碎银几两,道出了生活的艰难。在行军打仗时代才有“兵未动,粮草先行”一语,说是为打仗做了充足准备,让前线没有后顾之忧,因此军粮与军饷是绝对不能拖欠的。很多人关心,在抗战时期,不同级别的军官们的薪酬换算成现在是多少钱。 国民党内部的分化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

  • 萧皇后究竟是不是一代“妖后”?萧氏究竟是不是红颜祸水呢?她又为何6次嫁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萧皇后,萧氏,红颜祸水

    萧皇后历经三朝更替,6位帝王心甘情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即便年过六十,唐太宗李世民仍念念不忘,将其纳为后妃,也正因此被后世笑称为“最强皇后绵延三朝,六帝倾倒”,那么萧氏究竟是不是红颜祸水呢?她又为何6次嫁人? 萧美娘被当做水性杨花的代名词,她也是一个被谣言黑了上千年的女

  • 曹操为什么说:天下枭雄只有我和刘备!刘备是真枭雄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枭雄,英雄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有两个特点:一是他喜欢跑路,二是他喜欢哭。为什么一无所有的刘备,满天下寻找"大树",而走到哪都有人盛情款待呢? 刘备早年被吕布打败,转投曹操。曹操推荐朝廷任命他为左将军,领导豫州的牧民。刘备被曹操打败后,转向袁绍。袁绍对外界和内心都很宽容,他走出去200英里外与他会面。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