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夏,原江西军区司令轻车简从,回到坝南村老家探亲。1位故友的遗孀找来,对司令讲:“我丈夫遇害后,无钱安葬。”司令当即掏出60元津贴,请当地干部找来匠人筑墓,将故友好生安葬了。
1954年夏天,天气炎热,百花盛放,山青水绿,此事江西省的人民正在土地上挥洒着汗水,就像平常的日子一样播种着希望。
而与此同时,原江西的军区司令也在这么个日子里回到了江西这个熟悉的地方,离家多年,陈奇涵早已对家乡既熟悉又陌生了起来。
下了绿皮军车,微胖的身躯从车中探出头来,眼神中闪过几分激动的光芒。
这个地方他已经许久没有来过了,以为过了很久会变的十分陌生,但是下车之后亲切的感觉便扑面而来。
很快,军车的动静就惊扰了不少年轻人前来看热闹,几位眼尖的上前一看,发现这竟然就是他们的陈司令!
于是急忙上前,大声吆喝了起来“乡亲们都别忙了!陈司令回乡了!大家快来迎接陈司令。”
说着一群人便着急忙慌的跑了过来,对陈奇涵嘘寒问暖了起来,对陈奇涵无不表示感谢。
陈奇涵听着耳边的声音,已经不知道先回应哪个好了,只好凭着记忆叫出叔叔伯伯的名字,面对着乡亲们的嘘寒问暖,也是不时的点头回应,虽然为官这么多年,但是却没有一点官架子。
甚至还让身边的助理将车里存放的糖拿了出来,给乡亲们分发了下去,脸上还有些不好意思的说请乡亲们不要嫌弃,这只是一份薄礼。
和乡亲们谈话结束之后,陈奇涵便起身准备回家看看,毕竟这些年在军队,接受着军队的标准化训练,再也没有在家里老房子的感觉了。
刚回到家里,屁股还没有坐热,便又有不少乡亲鱼贯而入,打头的正是村领导,他带着一杯好茶便赶了过来,将茶塞进了陈奇涵手中,另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不知道司令来,早知道就给房子收拾,也没有提前去迎接,心里怪不好意思的。
陈奇涵急忙摆摆手,扶着领导坐了下来,一阵寒暄之后屋子里的村民陆陆续续的离开了。
只剩下了一个穿着破旧的女人,手中还牵着一个小孩子,那小孩子脸色蜡黄,看上去就像是营养不良一样,那女人神色中透漏着几分恳求的看向陈奇涵,让陈奇涵心里有些不舒服。
他加入革命队伍,就是希望这样的人能少一些,没想到竟然还有人活的这么凄惨。
他急忙让助理从口袋中拿出糖,自己亲自喂到了孩子嘴里,孩子脸色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母亲,急忙摆手示意不要,很有礼貌,看到母亲点头,小男孩才张开了嘴,脸上露出了满足的表情,让人十分心疼。
陈奇涵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脸色温和“孩子几岁了?看上去真乖。”
那女人眼圈立马红了起来,神色凄惨,原来女人竟是烈士陈福传的家属,陈福传为了革命在与敌军的一次交手之后很不幸的壮烈牺牲了,只留下了这个女人还有一个年幼的孩子,因为家里贫穷,所以孩子时常吃不上饭,所以孩子才这般瘦弱。
但是这个女人来这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孩子,她是为了求助,因为家里太过贫穷,所以家里丈夫的尸骨现在还尚未安葬,没有钱买棺材,也没法安葬。
女人不求别的,只求陈奇涵能够给一点钱让自己的丈夫先安葬,如果再拖一段时间,那就更不能看了。
陈奇涵听了之后十分震惊,眼圈都红了起来,他转身看向助理,语气焦急“如今建造一座坟墓需要多少钱?快安排下去,陈福传同志是为了革命为了党才牺牲的,一定要好好安葬。”
听到陈奇涵的这句话,那女人的脸色才高兴了起来,连带着孩子都开心了不少。
那女人急忙跪在地上,不停的感谢陈奇涵,陈奇涵急忙上前将她扶了起来,随后又带着女人去办理了烈士家属证,烈士子女享受应有的待遇,另外又安排县领导对孩子和女人格外照顾,县委又开始着手开始解决生活困难等问题,等一切交代妥当了之后,这才安心的离开了。
离乡之前,陈奇涵依然十分不舍,他吩咐助理将这些年积攒的钱财拿了出来,助理刚开始不明所以,后来陈奇涵将准备好的名单拿了出来,对着助理说道,名单上的人,一人发二十块钱,这是我们村贫困户,要多加帮助。
要知道那时候的工资也才一个月四百块钱,助理不解,便问他为什么这么做,陈奇涵看着村子笑了笑,生我者父母,养育我者父老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