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420年,明成祖朱棣为何要活剐三千宫女?她们到底何罪之有?

1420年,明成祖朱棣为何要活剐三千宫女?她们到底何罪之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197 更新时间:2023/12/15 9:07:29

1420年,朱棣将3000宫女全部活剐。行刑时,他亲临现场观赏全过程,看着刽子手凌迟处死宫女。一位宫女熬不住刑,破口了痛骂朱棣:“我们何罪之有?”

朱棣是一个喜怒无常的皇帝,可是要一次性杀掉这么多宫女,也是头一次。为什么朱棣要把这些宫女统统处死呢?这都要从一个朝鲜的妃子说起。

公元1402年,朱棣赶走了建文帝朱允炆,他自己成为了大明的新帝。朝鲜一向都依附大明,为了祝贺朱棣登基,朝鲜就很快甄选了5个美人,想要进献给朱棣为妃。

朱棣不是好色之人,可是作为皇帝,他身边的妃子想少也少不了。如今,朝鲜进贡了美人,朱棣自然笑纳。只是朱棣或许都没有想到,这五个美人中,居然有一个让他甚是喜欢。这个人便是权妃。

根据《明史》中的记载:权氏,朝鲜人……资质秾粹,善吹玉箫,帝爱怜之。

权妃此时不过18岁的年纪,她长得漂亮,擅长吹箫,还会做饭,所以朱棣对她颇为喜欢,朱元璋常年需要出征,因为他喜欢吃权妃做的饭,所以公元1410年,他出征时,朱棣还带上权妃一起去。

这样的待遇,是其他妃子想要求都求不到的。可是很不幸,本来出征这一路,权妃都是平平安安的,可是等到班师回朝时,权妃却病倒了。朱棣给权妃找了很多大夫医治,可是权妃最后,还是香消玉殒了。

对于权妃的死,朱棣很伤心,可是人死不能复生,朱棣没有追究这件事也就慢慢过去了。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很快,朱棣就听到一个传闻,权妃的死并不是生病,而是被人陷害了。

在权妃去世后,朱棣比较看重的一个妃子,便是吕婕妤,朱棣闲暇之余,他也时常去宠幸吕婕妤。

有一日,朱棣听到吕婕妤和贾妃的两个丫头在吵架,其中,贾妃的丫头小鱼就大骂吕婕妤的丫头:“你的主子心肠歹毒,毒杀了权妃。”

这句话让朱棣震惊,因为他心中本来就存疑,为何权妃的身份一向很好,却突然就生了重病去世?

朱棣立即彻查这件事,他抓来吕婕妤的宫女,经过一番审讯,宫女说出了吕婕妤曾经说过:“即便是皇后有了儿孙都得死,更何况是她呢?”

这样一句不痛不痒的话,反而让朱棣更加生气,因为吕婕妤居然敢诅咒皇后,朱棣怒火中烧,吕婕妤连皇后都敢诅咒,如何不敢毒害妃子?所以,直接就定了吕婕妤的罪,杀了她。

吕婕妤死了,后宫依旧没有平静,因为贾妃现在就权势滔天了。在后宫之中,最为得宠的人便是她了,在她身边的宫女也都得到了很多权势,小鱼就和宦官交好。

在历朝历代的后宫中,宫女和太监入宫基本上都是要干一辈子的。宫女和不得宠的妃子,常年累月在宫里,她们也会孤单寂寞,所以就和太监结成了对食,以此做个慰藉。

对于这种事情,皇帝一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小鱼带头,其他人也纷纷效仿,这件事让朱棣尤其恼怒。

一开始,他也没有想要大开杀戒,只是让画师画了很多画像,张贴在宫里,给众人做一个告诫,大家心中畏惧,都有所收敛,可是小鱼担心东窗事发,所以她就自尽了。

小鱼死了,宦官也不敢苟活。他们两人的死,让朱棣生疑,经过一番追查,朱棣发现了贾妃有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小鱼和官宦交好,都是贾妃为了笼络宦官指使的。

原来权妃的死,是她的所为。原来,贾妃不满权妃得宠,她本意是联合吕婕妤一起去伤害权妃,可是吕婕妤不愿意和她一起做伤天害理之事,便拒绝了她。

贾妃看到吕婕妤不和她合作,那么贾妃就自己动手。她找到了专门负责权妃药物的宦官,让他们在药中下毒,让权妃在不知不觉中就去世了。

权妃死了,贾妃和吕婕妤终于可以得到朱棣的宠爱了,看到吕婕妤越来越得宠,贾妃心中不满,而且也担心,她会不会将自己给供出来,为了避免吕婕妤泄密,所以,她就开始陷害吕婕妤,想要让她做替罪羊,让权妃的死被遮掩过去。

所以才有了贾妃的宫女小鱼吵架的事情,朱棣疑心病重,所以吕婕妤就被牵涉其中,她还没有为自己辩解,结果就已经身首异处了。

吕婕妤死了,贾妃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是不成想,小鱼顶不住压力,她自杀了,通过她的死,朱棣发现了贾妃的秘密,所以贾妃自然也被朱棣处死了。

可是贾妃居然能通过宦官,在宫里带来巨大的影响力,这让朱棣感到害怕。本来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朱棣重了锦衣卫制度,后来还设置了北镇抚司,设置了诏狱。

有了锦衣卫的调查,大家都担心自己被牵连,所以都会说出相关联的人,所以这一次,一个人攀咬另外一人,竟然牵连了2800多人,再加上后来查出实证的

200人,这一次的事件最少就牵连了3000多人。

“宁枉勿纵”,朱棣可不想放过她们任何一人,因为太监和宫女的结合,他们一旦强大起来,足以让后宫不安宁。朱棣想要让前朝稳定,那么后宫自然不能给他添乱,所以他就所有涉案的人都一一诛杀。

其中不满,爆发出来的宫女,她的下场也很惨,她直接就被朱棣给亲自活剐了。敢质疑皇帝的人,不管她有没有错处,都必死无疑。

这才的事件影响很大,也让朱棣遭到后人的诟病。

标签: 明成祖朱棣宫女

更多文章

  • 元朝不再使用金属货币,而是改用纸钞做货币,背后原因究竟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金属货币,纸钞,元朝历史

    元朝是由蒙古族人建立的朝代,始于1206年,终于1368年。在元朝的统治下,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大力发展,特别是在商业贸易方面,元朝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元朝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解决货币流通的问题。 在元朝之前,中国历朝历代都采用金银作为流通交换的货币。但是,由于蒙古人民的

  • 古代男人,为何都喜欢娶十三四岁未发育成熟的女孩?原来其中暗藏“猫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早婚早育,婚姻

    在我国古代,女子到了十三四岁,父母就会委托媒婆为自家女儿介绍夫婿了。 大家都知道古代人大多早婚早育,二十岁的女子,在我们看来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放到古代却有可能会是没人要的老姑娘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首先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古代法律的问题,每一个新朝代的建立都需要人口,而每次朝

  •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平民大起义,我们读过的历史书都说这是一次农民起义,但我怎么看都觉得,太平天国运动和传统的农民起义有很大区别,也就是说,它不应该叫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自1851年金田起义开始,到1864年天京被湘军攻破,前后历时长达十四年之久,给清廷带来了极大地打击,差点颠覆

  • 西周宗法制体制之下不断滋生的新贵族会怎样安排?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新贵族,法制制

    西周时期,贵族是社会中的统治阶层。他们是由祖先的荣誉、家族关系和等级制度确定的。宗法制度是这种贵族等级制度的基础,因为它将地位和权力继承自祖先的荣誉和家族关系上。根据宗法制度,个人的地位和权力是通过他们的家族关系、祖先荣誉和地位来确定的。 然而,在西周时期,新的贵族阶层不断涌现,他们的地位和财

  • 北宋灭亡后,南宋为何没有坚守中原,而是南下定都杭州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北宋灭亡,杭州

    北宋在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发展和繁荣后,在金朝的入侵下不幸被灭。而南宋在面对金朝的威胁时,选择了南下定都杭州,而不是坚守中原。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也成为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事件。 要知道,南宋选择南下定都杭州,并不是一时决定,而是在中原地区已经失守的情况下做出的必然选择。 在当时的历

  •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取汗位鏖战不已之时,李璮却趁机兵变,最后却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忽必烈,阿里不哥,李璮

    正当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取汗位鏖战不已之时,李璮想趁机发动兵变,夺取权利。但他错误估计了形势,最终以失败告终。 李璮是叛降蒙古的南宋民兵首领李全的儿子。蒙古统治者为了经略中原,拉拢了一批汉族地主豪强,委以官职。他们称霸一方,世代相袭,人称“世候”,李全就是这样一个&ld

  • 如何评价三国时期姜维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姜维

    姜维也算是三国时期比较出名的人物了,很多人认为是姜维一意孤行带着蜀汉征战才使得蜀汉灭亡。当然也有人认为如果不是刘禅不信任姜维,或许姜维才是能够为蜀汉力挽狂澜之人。对姜维这个人的评价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了。 想要评价一个人那就一定要考虑到他所处的环境以及成长背景,这才能知道该如何评价他。说到姜维就一

  • 刘禅在历史上真是昏君吗,为何在诸葛亮死后,蜀国没有发生一次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禅,昏君,诸葛亮

    刘禅,即蜀汉怀帝,别号后主,字公嗣,小字阿斗,别号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为昭烈皇后甘氏(甘氏),是三国时期蜀汉王朝的第一位皇帝。 刘禅生于荆州,屡遭劫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刘禅临危受命,才得以脱险。 初为皇帝时,刘禅对诸葛亮十分信任,在军国大事上对他全权委以重任。

  • 安史之乱简介:安史之乱的起因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起因 安史之乱是唐朝时期最为著名的内乱之一,其爆发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背景。 在唐朝时期,皇权渐渐膨胀,尤其是高宗、肃宗、代宗三朝,皇权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朝廷内部由于王室家族、宰相家族和宦官的斗争,政治腐败,形势十分严峻。 同时,唐朝在经济、文化和外交方面也出现了很多

  • 澳门葡人在清政府"夷务"管理制度中享有哪些权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政府,澳门,葡人

    清政府夷务管理制度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澳门作为一座殖民地城市,其居民葡人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地位和作用备受关注。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清政府夷务管理制度中的澳门葡人对当代的启示 一、清政府夷务管理制度的形成和特点 清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