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毒士”贾诩:一个人再“毒”,也别轻易突破这3条做人底线

三国“毒士”贾诩:一个人再“毒”,也别轻易突破这3条做人底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静嘉小可爱说故事 访问量:2673 更新时间:2023/12/23 1:43:37

三国毒士贾诩,堪称是三国中的一大传奇!因为在曹操手下有五大谋士,最出名的是郭嘉,年纪轻轻就病死了——其实是被累死的。元老荀彧最终被曹操送去的一个空食盒,夺了性命。

荀攸眼见叔叔荀彧,竟然这么一个死法,2年后也跟着死了。程昱由于性格刚戾,且还曾用人肉做过军粮,后来基本上离开了核心圈。

以上这四位,都很早追随曹操,结果却是或累死,或被杀,或被边缘化,可偏偏杀死过曹操长子曹昂、大将典韦,号称“毒士”的贾诩,却出人意料的笑到了最后。连曹丕刚登基后都迫不及待地把“杀兄仇人”贾诩封为三公。

为何会出现这种事?只因贾诩虽是“毒士”,却始终没有突破这三条做人底线!

其一:做人再“毒”,也别轻易突破人伦底线

贾诩最被人痛恨的是,他在董卓死后,撺掇着李傕郭汜重夺长安,导致了汉献帝最终“逃难洛阳”,最后的尊严都失去了。不过可知,贾诩出这条计谋时,他的身份才是低级军官。

且当时的情况是,王允誓言对西凉军赶尽杀绝。因而导致了最终贾诩这条计谋的产生,完全是冒死一搏!所以,这件事首要责任,其实在王允身上!倘若灵活一点,也不会有导致李傕、郭汜拼死一战真就翻盘了。

不过在这时,贾诩却表现出来了做人底线,眼见李傕等人飞扬跋扈,不但断然拒绝了高官引诱,劝说他们“别作死”,并处处维护汉献帝尊严,哪怕汉献帝最终能逃离李傕、郭汜的掌控,都是贾诩出力促成的。

所以一个人再“毒”,也别轻易突破人伦底线!毕竟人类最讲究秩序,而人伦底线,通常又是保持社会秩序依托。如董卓、李傕、郭汜、袁术、许攸等都因突破了这条底线而身败名裂。相反,曹操、贾诩虽一个奸诈无比,一个号称“毒士”,却都全身而退!

其二:做人再“毒”,也别轻易突破信任底线

贾诩在离开李傕和郭汜之后,投奔了老乡段煨,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段煨对贾诩的才能非常清楚,也异常钦佩,但他却有个毛病,就是“小肚鸡肠”或说“胸无大志”。

一面热情对待贾诩,一面又对贾诩防范甚深,原来段煨怕贾诩夺了自己的权。贾诩对此也心知肚明。此刻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其一,用言称或行动,来证明自己没有那么阴险。其二,离开段煨!

贾诩选择了第二条路,理由很简单,对那些小肚鸡肠者,任何解释和表白,其实只能加深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彼此远离。于是,贾诩就开始联络张绣。因为还在长安时,张绣就对贾诩相当看重,曾表示:你跟我走吧。可贾诩却拒绝了。

所以,最终贾诩辞别段煨,投奔了张绣。对此张绣也很奇怪,问:“你跟段煨是老乡,他还那么厚待你,可你为啥却选择了我?”

贾诩说:“段煨对我猜忌,若我俩还在一起,迟早会一山不容二虎。如今我独身来到你这里,段煨必会长松一口气,因而对我的家人会更优待,保全了他们。而你张绣最缺我这样的人才,所以在你这,我也会非常安全。”

人和人之间,无论上下级还是平级,信任从来都是最关键的纽带。倘若这个底线被突破了,基本上都会造成双方内斗或内耗,这等于惹祸上身!所以,连贾诩这样的“毒士”,都不敢轻易突破。由此不但保全了家人和自己,也避免了灾祸的发生。

同理,贾诩后来在杀掉曹昂和典韦后,为何又劝说张绣投降曹操?也是基于这种判断,如曹操都说:“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其三:做人再“毒”,也别轻易突破利益底线

贾诩因对信任底线的把握,最终使曹操、张绣和自己,都得到了最大利益。因而曹操一高兴,就把贾诩封为都亭侯——五大谋士中,贾诩的第一个被封侯的!这代表着一种荣誉和利益!

如关羽,在封侯后,总是亮出“汉寿亭侯”的大旗,但贾诩却反其道行之,在曹操手下低调异常,以至于除了上班外平时就窝在家里,不跟任何人结交,就更不要说去钻营了。

由此想坑贾诩的人,找不到机会。而曹操也开始把贾诩视为自己人了。因为贾诩跟郭嘉一样,没有背后势力,也就证明了他,没有利益之争。这点上,其实荀彧是吃了大亏,他为何被曹操舍弃?

因荀彧是门阀士族的老大,背后势力,逼得他必须反对曹操称魏王,因为曹操太强悍,根本不向门阀士族让利!

所以,贾诩由此置身在“曹操势力”和“门阀士族势力”的利益争斗之外,得以保全。以至于还一句话,决定了曹操选择曹丕当继承人——因为在曹操眼中,此刻只有贾诩的立场最公正!

这就是不突破利益底线的的好处,当别人争来斗去时,却经常使那些,不突破利益底线者最终的利益,基本上都成一种规律了!

标签: 贾诩曹操荀彧汉献帝董卓郭嘉

更多文章

  • 曹丕拜贾诩为曹魏三公之一的太尉为什么遭到孙权的嘲笑?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贾诩,孙权,曹丕,太尉,曹魏,曹操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登基为帝,正式建立曹魏政权。在曹丕击败兄弟继承曹操事业和代汉自立的过程中,老牌重臣贾诩立了大功。因此曹丕登基之后便拜贾诩为三公之一的太尉,位极人臣。从资历和才干来说,贾诩拜为三公之一的太尉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奇怪的是,贾诩当太尉却遭到很多质疑,孙权更是嘲笑曹丕拜贾诩

  • “魏晋八君子”:除了贾诩,你还知道哪一位?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贾诩,曹操,太守,程昱,曹丕,曹魏,丞相,魏晋八君子,三国,曹操麾下

    《唐会要》中记载:“魏晋以贾诩之筹策、贾逵之忠壮、张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惔之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在魏晋时期,以贾诩善筹谋划策,贾逵为人忠诚勇武、张既其人才能卓越、程昱智勇兼备、顾雍缜密持重、王浑雅量风趣、刘惔善辨识人、庾翼志向高远这八位君子逝世之后,都被谥为肃

  • 韩遂、马超被曹操打的想送子求和,谋士贾诩告诉曹操:趁机离间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韩遂,马超,贾诩,三国,东汉,诗人,曹操手下

    211年,韩遂、马超被曹操打得想送子求和,曹操征求谋士贾诩的建议,贾诩冷笑道:“离间!”曹操听了不禁拍手叫好!原来,曹操率兵与关中诸将马超、韩遂等人作战时,深深地感到了马超的强悍。为此,曹操还发出了悲凉而又无奈的感叹:马儿不死,我死无葬身之地!后来,曹操在上下一心的情况下,数次击败马超、韩遂的兵马。

  • 曾拔擢贾诩的阎忠,和贾诩一样有乱天下之计,结果最后抑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贾诩,阎忠,皇甫嵩,董卓,黄巾起义

    贾诩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人物,对汉末三国历史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作用,被人评价为“一言乱天下”。而曾经评点、拔擢贾诩的阎忠,早在将近十年之前就有搅乱天下的计划,但是没有成功,自己也被叛军胁迫抑郁而终。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个人物。阎忠劝皇甫嵩取代东汉朝廷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可以说是内忧外

  • 曹丕自己定三公,任命贾诩为太尉,为何孙权会大笑道曹魏要亡?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曹丕,贾诩,孙权,太尉,曹操

    220年,曹魏最大的掌权者曹操去世,儿子曹丕接受汉献帝禅位登基。曹丕从小跟着曹操东征西战,在他心里这个皇位就是他的。当上皇帝后曹丕踌躇满志,誓要比汉室的皇帝做的好。曹丕为自己定了三公的人选,其中太尉选的是贾诩为太尉。曹丕认为自己的决定很圆满,孙权知道后,却忍不住笑了出来,说曹丕居然用贾诩,如此智谋,

  • 传奇谋士贾诩,是如何在三国乱世中笑到最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贾诩,曹操,袁绍,曹丕,汉献帝,孙坚

    老子李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明智,尤其在生于乱世之时,常伴君王左右的谋士,必须要清楚的认识主公,还要更加的了解自己。纵观三国历史,能够善终的谋士似乎并不多,不管是风流倜傥的周瑜大人,还是算无遗策的郭嘉,再有王佐之才的荀彧,虽然他们或许曾经站在

  • 堪称三国时代鬼、奇、怪才的贾诩曾经反对过曹操,为何能够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贾诩,曹操,张绣,曹魏,刘表,曹丕,汉朝,三国,艺术家,曹操麾下

    曹操在创业的初期做了两件大事,就是这两件事,奠定和开创历史上为期四十六年曹魏时代。人家说,好开头就有好结尾,凡事没有绝对,有时间好开头也不一定有结尾,历史不是独角戏,不管什么样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不是个人的历史,就如一部戏一样,是大家合伙演出来的结果。这不,曹操就是这样得,开头不错,结尾却不怎么样

  • 曹魏有11位“太尉”,第一位是贾诩,倒数第二位是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贾诩,邓艾,太尉,曹魏,司马懿,曹操

    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以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为三公。其中,太尉名义上执掌天下兵马,这显然能威胁到皇帝的宝座了。于是,在秦朝时期,一直没有人担任太尉这一官职。东汉建立后,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到了三国时期,太尉虽然逐渐变成一个荣誉官职。但是,能够胜任这一官职的,自然都是资历深厚的文

  • 曹丕让贾诩当太尉,孙权为何要笑?难道“毒士”就不能当大官了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贾诩,孙权,曹丕,太尉,曹操,董卓

    《魏略》: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有人认为孙权这是在笑贾诩——一个道德风评堪忧的人,怎么能当军界一把手呢。这就好比如果是“戴笠”当上了军委副主席,不是说专业或者能力的问题。而是指两者的画风根本就不搭,好伐?因此,这一段也经常被一堆脑洞专家们用来佐证什么“毒士”“三国大聪明”被识破品性之类的史

  • 三国时期跳槽最频繁的人,一生换了八位主公,贾诩都比不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梦回遇景标签:贾诩,曹操,刘备,张飞,董卓,张辽

    历史一:三国时期跳槽最频繁的人,一生换了八位主公,贾诩都比不过他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此时的东汉皇室已经成为了傀儡,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周进京掌控了局面。正因如此,出现了之后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局面,由此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其后开启了诸侯争霸,到了赤壁之战的时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国时期形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