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以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为三公。其中,太尉名义上执掌天下兵马,这显然能威胁到皇帝的宝座了。于是,在秦朝时期,一直没有人担任太尉这一官职。东汉建立后,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到了三国时期,太尉虽然逐渐变成一个荣誉官职。但是,能够胜任这一官职的,自然都是资历深厚的文臣,或者立下赫赫战功的武将。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曹魏,历史上共有11位太尉,很多都是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
第一位太尉是贾诩
贾诩出自凉州地区,曾是董卓的部下。公元192年,吕布联手王允除掉了董卓。董卓被杀后,贾诩又跟随了李傕、郭汜、段煨、张绣等诸侯。最终,公元199年,贾诩劝说张绣归降曹操。自此之后,贾诩一直为曹魏效力。对此,在笔者看来,贾诩虽然多次易主,但是,和吕布不同的是,贾诩没有坑害上一位主公,这促使他没有像吕布一样饱受批评。
在曹丕和曹植争夺魏国太子宝座的时候,贾诩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成为曹操最终册立曹丕为太子的原因。而这,自然让贾诩获得了曹丕的好感。于是,公元220年,曹丕登基称帝后,册封贾诩为太尉。公元223年,贾诩病逝,终年77岁,也即获得了善终的结局。
第二位太尉是钟繇
和荀彧、郭嘉等谋士一样,钟繇也出自颍川地区。东汉末年,钟繇曾镇守关中地区,促使官渡之战爆发时,马腾和韩遂没有倒向袁绍。公元222年,钟繇接替贾诩,担任太尉这一官职。公元226年,钟繇又被晋升为地位更高的太傅。公元230年,80岁的钟繇病逝。对于钟繇来说,不仅自己在曹魏担任三公的官职,对于他的儿子钟会,因为在公元263年率军进攻蜀汉,所以,等到刘禅放弃抵抗后,钟会被司马昭册封为司徒。当然,钟会后来起兵造反,结果丢掉了性命。
第三位太尉是华歆
华歆出自青州地区,是三国时期的名士。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魏王,拜华歆为相国,安乐乡侯。同年12月,曹丕代汉称帝,华歆登坛主持受禅仪式,向曹丕献上皇帝玺绶,其后,曹丕改相国为司徒。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驾崩,皇太子曹叡即位,封华歆为博平候,增邑五百户,与之前的累计为一千三百户,并于同年十二月改任华歆为太尉,华歆称病请求退休,愿将太尉一职让与管宁,魏明帝没有同意。太和五年十二月戊午(232年1月30日),华歆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敬侯。
第四位太尉是司马懿
东汉末年,曹操将司马懿征召到自己麾下。后来,因为帮助曹丕获得了魏国太子的宝座,司马懿受到了重用。公元226年,曹丕临终之际,司马懿和曹真、曹休、陈群一起成为托孤大臣。自公元228年,司马懿参加了抵挡诸葛亮北伐的战役中。到了公元235年,诸葛亮病逝后,因为立下了战功,司马懿被魏明帝曹叡晋升为太尉。当然,这也可以视为曹叡对于司马懿的明升暗降,也即不想司马懿继续执掌兵权了。
公元239年,曹芳即位后,曹爽作为大将军,执掌曹魏大权,而司马懿虽然担任地位更高的太傅,却没有掌握什么实权。因此,曹爽压制了司马懿长达10年之久。直到公元249年,司马懿通过了高平陵之变,这才扭转了局面,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到了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
第五位太尉是满宠
满宠(?—242年),字伯宁,山阳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至兖州,满宠被辟为从事。建安元年(196年),曹操移汉献帝于许县,任命满宠为许县县令。曹魏建立后,满宠曾经长期治理一方,后来,满宠又镇守了合肥这座城池,抵挡了东吴大军的进攻。公元238年,因为年龄较大,满宠回到了洛阳,并被晋升为太尉。正始三年(242年),满宠去世,谥号景侯。其子满伟袭爵。
第六位太尉是蒋济
蒋济(188年—249年5月18日),字子通,楚国平阿(今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孔岗)人。三国后期曹魏名臣,历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景初三年(239年),曹叡驾崩,齐王曹芳即位,蒋济转为领军将军,进封昌陵亭侯。太尉司马懿晋升太傅后,蒋济又升迁为太尉。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蒋济在立场上支持司马懿的。彼时,蒋济因功进封都乡侯,食邑700户。蒋济上书拒绝封赏(《世说新语》认为蒋济本来只是想罢免曹爽,且向曹爽保证过“惟免官而已”,但不料司马懿却趁机大开杀戒。因为觉得对曹爽失信,颇为自责,不愿接受封赏),但不被准许。正始十年四月丙子(十九)日(249年5月18日),蒋济发病去世,谥景侯。
第七位太尉是王凌
王凌是东汉司徒王允的侄子,公元249年,蒋济去世后,司马懿将王凌晋升为太尉。但是,王凌不满司马懿篡夺曹魏大权。公元251年,王凌谋划除掉司马懿,结果对方提前获得消息,并先发制人,这导致王凌被逼自尽。
第八位太尉是司马孚
众所周知,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虽然司马孚强调自己是曹魏的大臣,但是,公元249年,司马孚协助司马懿控制都城洛阳,迫使曹爽最终放弃了抵抗。公元251年,王凌自尽后,司马孚被册封为太尉。西晋建立后,司马孚更是被封为安平王。公元272年,司马孚病逝。
第九位太尉是高柔
公元249年,司马懿起兵造反后,高柔这位老臣代替大将军的官职,占据曹爽的大营。曹爽被杀后,高柔自然获得了司马懿父子的封赏。公元256年,高柔担任太尉这一官职。公元263年,高柔病逝。
第十位太尉是邓艾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三国时期的曹魏名将。其人文武双全,深谙兵法。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在曹魏后期,邓艾镇守雍凉地区,多次抵挡蜀汉大将姜维的进攻。公元263年,司马昭调集18万大军,发动了魏灭蜀之战。在这场战役中,邓艾偷渡阴平,成功迫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因为立下了大功,司马昭将邓艾册封为太尉。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公元264年,邓艾被冤杀。
第十一位太尉是王祥
最后,王祥是魏晋时期的大臣。公元264年,邓艾被杀后,王祥接替了太尉这一官职。不久之后,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晋王朝。公元268年,85岁的王祥去世。王祥侍奉后母朱氏极孝,为传统文化中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有“孝圣”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