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堪称三国时代鬼、奇、怪才的贾诩曾经反对过曹操,为何能够善终

堪称三国时代鬼、奇、怪才的贾诩曾经反对过曹操,为何能够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649 更新时间:2024/3/11 5:37:38

曹操在创业的初期做了两件大事,就是这两件事,奠定和开创历史上为期四十六年曹魏时代。人家说,好开头就有好结尾,凡事没有绝对,有时间好开头也不一定有结尾,历史不是独角戏,不管什么样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不是个人的历史,就如一部戏一样,是大家合伙演出来的结果。这不,曹操就是这样得,开头不错,结尾却不怎么样。

三国期魏国,于公元220年建到265年亡,历史这一时期,多称曹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汉末,天下大乱,群雄纷争,曹操在军阀相互混战中,采取,一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二是实施屯田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后,实力渐增,并且渐渐掌控了汉朝,为后来曹魏政权建立打下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于洛阳,曹操儿子魏文帝曹丕逼汉帝退位、篡谋汉权,在都城许昌称帝,旋迁都洛阳,曹魏始建。至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号晋,自此曹魏灭亡。

曹操创业由于经营有方,一时间实力大增,许许多多的小组织,为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纷纷来投其门下,跟曹操有吃有喝,谁不来,有了政治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曹操有点不淡定了 ,开始尾巴翘起来了,自已认不得自已。就是这样麻木不仁的态度差一点把自己赔进去。

曹操势大,当时一个小军阀张绣来投靠,结果由于曹操行为不检点,纳了张绣的婶为妾,这种大逆不道行为,给谁头上都不能容忍,张绣来给反戈一击窝里反,差一点要了曹操老命。具体策划窝里反的行动就是张绣的谋士贾诩。正是这个人,出谋划策致使曹操损兵折将,并且付出极其惨痛的代价,长子曹昂死了,警卫队长典韦亡了,侄子曹安民折了,曹操自已也受伤了,照理说,结下梁子,曹操应该和此人接下血海深仇之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个和外人看来,和曹操结下不共戴天之仇的贾诩,命运似乎和曹操开了玩笑,偏偏最后就成了曹操的幕僚。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根据三国志,贾诩传,介绍贾诩是三国时期一流奇才,怪才,和鬼才,也是三国时期最聪明最智慧的一个人,据说李傕郭汜,犯上作乱就是贾诩出的谋,搞的鬼,二人本来见董卓被王允和奉先刺杀后,李,郭二人准备解散队伍,准备回家,就是被贾诩忽悠,致使大汉重燃战火,老百姓受尽兵戈之苦。后名臣:王允被李傕郭汜二人杀之。从这里可以看见贾诩是一个多谋善断之人吧!

天子被挟离长安后,贾诩辞官投奔张绣门下,可能按辈分比张绣年长,张称其长辈,张绣反曹,贾诩设计破曹,这一计使曹操元气大伤。面对自已不轨行为,曹操似乎认识到自已的错误,面对自已失败,曹操并没有推诿于他人,更没有追究那些主张受降张绣的人,而是自已承担责任。据三国志记载,知错是自已,自已检讨了自已。后曹操发愤图强在建安197击败张绣,张绣落荒而去。建安198年曹操三征张绣,出师不利,再次呛水,这次张绣和刘表在贾诩撮合下结盟,但是两人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这为曹操击败张绣埋下伏笔,曹操佯败,张绣不知是计,派兵去追,贾诩知是计,劝张绣不要出兵,结果不听,张绣大败。张绣不听贾诩之言,认识自己错误。

后听贾诩之言,二追曹操,结果第二次张绣胜了。首追败,二追胜,张绣不解其意,贾诩说,将军善用兵,实不及操,曹兵撤退,必亲自断后。将军兵虽精,将军之将不如曹,但曹兵也精,所以将军必败,然,曹操攻打将军,既无失策,又未尽力,不战而退,必定后方有问题。他既然打退将军追兵,必轻车速进,留下断后之兵肯定不是将军对手,所以我军必胜。这番话,张绣茅塞顿开醍醐灌顶。贾诩果然料事如神,曹操的确后院起火。果不其然,不出贾诩所料,曹操撤退,有序有节,不是盲目的。当时曹操前有刘表拦截,后有张绣追杀,虽腹背受敌,但曹操胸有成竹,即使逼入绝路,曹操认为曹军肯定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因此曹操料定自已必胜。

张绣二降曹操,也是贾诩之计,张绣半信半疑,说曹操不能容我,正是如此,才去投降曹操,贾诩说原因有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投靠曹操名正言顺,二袁绍人多势众,人家看不起,不受待见,二曹操势弱 此时投,如雪中送炭。三有雄心壮志者,一定不计前嫌,胸怀广大。不计个人得失恩怨,向天下人表示其宽宏大量,所以,安全,放心去投。果不其然,如贾诩所料,曹操热情招待,并封官张绣与接为儿女亲家。自此张曹冰释前嫌,并得到重用,贾诩也成曹操重要的谋臣。其实张绣糊里糊涂,贾诩曹操心知肚明。因为二人玩政治高手。张绣不明白,曹操贾诩都明白一个道理:天下争夺,其实就是人心争夺 ,人才争夺。

后来,曹操也明白,凭张绣玩不出花样,能谋大事就是贾诩,曹操知贤纳用,知人识人,知道贾诩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后来曹操也罢,曹丕也好,贾诩为曹魏政权也是尽心尽力,父子二人对他不错,贾诩最后得以善终,和聪明才智是离不开的,识时务,善于判断形势,与时俱进,才是自已有始有终。一个人不识字可以,不识时务不行,这句话用在贾诩身上恰如其分,在三国混乱时代,贾诩得以善终,真不多见,所以贾诩是一个聪明绝顶之人, 如此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

更多文章

  • 曹魏有11位“太尉”,第一位是贾诩,倒数第二位是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贾诩,邓艾,太尉,曹魏,司马懿,曹操

    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以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为三公。其中,太尉名义上执掌天下兵马,这显然能威胁到皇帝的宝座了。于是,在秦朝时期,一直没有人担任太尉这一官职。东汉建立后,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到了三国时期,太尉虽然逐渐变成一个荣誉官职。但是,能够胜任这一官职的,自然都是资历深厚的文

  • 曹丕让贾诩当太尉,孙权为何要笑?难道“毒士”就不能当大官了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贾诩,孙权,曹丕,太尉,曹操,董卓

    《魏略》: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有人认为孙权这是在笑贾诩——一个道德风评堪忧的人,怎么能当军界一把手呢。这就好比如果是“戴笠”当上了军委副主席,不是说专业或者能力的问题。而是指两者的画风根本就不搭,好伐?因此,这一段也经常被一堆脑洞专家们用来佐证什么“毒士”“三国大聪明”被识破品性之类的史

  • 三国时期跳槽最频繁的人,一生换了八位主公,贾诩都比不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梦回遇景标签:贾诩,曹操,刘备,张飞,董卓,张辽

    历史一:三国时期跳槽最频繁的人,一生换了八位主公,贾诩都比不过他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此时的东汉皇室已经成为了傀儡,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周进京掌控了局面。正因如此,出现了之后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局面,由此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其后开启了诸侯争霸,到了赤壁之战的时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国时期形成后,

  • 连贾诩都自叹不如的三国第一毒士-李儒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贾诩,李儒,董卓,吕布,曹操,何进

    #头条中国史#贾诩是三国有名的毒士,一生屡献毒计:鼓动李傕郭汜反攻长安乱国政,怂恿张绣投降曹操又反叛,离间马超韩遂定关中等等。但和他的西凉老乡李儒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李儒究竟有多毒,看看他给董卓献的哪些毒计就知道了。毒计一:废立汉帝董卓进京后,虽然大权独揽但无奈根基不稳,于是问计李儒。李儒建议采

  • 贾诩:利己主义的谋士、服务过五任主公,为何能位至三公寿终正寝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贾诩,曹操,曹丕,董卓,王允,汉献帝

    在三国的谋士群里,贾诩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毫无忠诚度可言,先后为牛辅、李傕、段煨、张绣、曹氏效力,但不仅没被人骂作“五姓家奴”,还到处受欢迎;他一生中献上多条毒计,甚至还被视为东汉大乱的罪魁之一,但他却能位至三公,最终在荣耀等身中寿终正寝。贾诩是一个现象级的谋士,在他的身上,呈现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人

  • 奇谋百出,算无遗策,贾诩真的是三国第一聪明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勇敢他标签:贾诩,曹操,许攸,董卓,吕布,荀攸

    都说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军阀四起,这时期确实造就英雄无数,出现了各路武力爆表的武将和智力爆表的谋士,在三国的谋士大比拼中,无论是领军能力的PK,还是计谋大战,总会有人出来争一二,但若要论阴谋诡计阴险狡诈,似乎没有人愿意也不能和这位“毒士”贾诩相争。贾诩在三国之中曾先后跟随董卓、李傕、郭汜、

  • 司马子如救高澄:一个可与“贾诩站位曹丕”媲美的经典案例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贾诩,曹丕,高澄,高欢,曹操,汉朝,司马子如,史说三国

    自西周确立封建宗法制度以来,嫡长子继承制日益成为主流。当然,凡事皆有例外。嫡长子虽然子凭母贵、年龄居长,但能力素质并不见得卓越。任何正常的帝王为了江山永固,都不会把社稷托付于庸碌无能者。于是,立嫡以外,立贤也是一个不错的备选项。嫡长子与其他皇子之间的争斗便更趋于白热化。手心手背都是肉,帝王们举棋不定

  • 贾诩到底有多厉害?曹操若听从他的计谋,周瑜根本赢不了赤壁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曹操,周瑜,贾诩,赤壁之战,刘备,孙权

    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格局的一战。所谓:谈三国历史,侃《三国演义》,若不知“赤壁之战”,就等于“娶了媳妇,不入洞房”。一、赤壁之战为何会爆发?站在曹操角度,当时他已经先后打爆袁术、灭掉吕布,击垮刘备,干翻袁绍,横扫乌桓,“招安”西凉(马腾、韩遂)。放眼天下只还存在着四股不服的势力。其一是荆州的刘表,其二

  • 曹操的儿子被张绣所害,贾诩一句话,二人直接成了儿女亲家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张绣,贾诩,董卓,袁绍,诗人,汉朝,曹魏,曹操手下

    197年,曹操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心腹爱将典韦,都死在张绣手里。可后来,张绣正准备投奔势力强大的袁绍时,谋士贾诩却告诉他: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投奔有仇的曹操!什么?我和曹操有杀子之仇,你却让我投奔他?曹操不得把我的皮扒了!贾诩听后微微一笑:曹操不但不会扒你的皮,还会给你加官进爵!当张绣按照贾诩的

  • 貂蝉被许褚斩杀,曹操并不意外:幕后主使者只能是荀彧而不是贾诩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貂蝉,许褚,曹操,贾诩,荀彧

    荀彧指使许褚杀貂蝉,此事既不记载于《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里也没有,《三国志平话》也只写貂蝉表示要与吕布“生则同居,死则同穴,至死不分离”,而没有交待她最终归宿。因为史料没有明确记载,貂蝉这位可怜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就有了不同的死法:有人说她被曹操送给了刘备,关羽怕他消磨了大哥的英雄豪气,就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