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遂、马超被曹操打的想送子求和,谋士贾诩告诉曹操:趁机离间

韩遂、马超被曹操打的想送子求和,谋士贾诩告诉曹操:趁机离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 访问量:1765 更新时间:2024/3/11 5:37:53

211年,韩遂马超曹操打得想送子求和,曹操征求谋士贾诩的建议,贾诩冷笑道:“离间!”曹操听了不禁拍手叫好!

原来,曹操率兵与关中诸将马超、韩遂等人作战时,深深地感到了马超的强悍。

为此,曹操还发出了悲凉而又无奈的感叹:马儿不死,我死无葬身之地!

后来,曹操在上下一心的情况下,数次击败马超、韩遂的兵马。

马超、韩遂不仅面临了战场上的失败,还面临了粮草紧缺的问题。

为此,陷入战争深渊的马超、韩遂,便主动向曹操提出割地、送子求和的请求。

曹操此次亲自出征,必欲将马超、韩遂彻底击垮,绝不会给他们喘息的机会,省得遗祸将来。

为此,曹操问大谋士贾诩:我们该怎么办呢?

贾诩回道:表面上同意他们的请求,暗中使用离间计!

曹操听后,连连说好。

马超、韩遂在面对曹操时,虽能团结一致,但平时他们也因争夺地盘,每天打打杀杀、矛盾重重。

而贾诩所提出的离间计,必能使其从内部瓦解,曹操再趁机将其各个击破。

之后,曹操便回信马超、韩遂,表示自己愿意退兵。

马超看了曹操的信后,向韩遂说道:曹操是个奸诈之徒,他虽说了撤兵,但是我们要各自一天、轮流带兵防备他。

次日曹操撤兵时,韩遂先率兵来防备曹操偷袭。这时,曹操立即抓住机会,只带了几个亲兵,叫韩遂出来聊天。

韩遂也没多想,就纵马上前,与曹操马头相交,聊起天来。

曹操只和韩遂说起昔日在京师时,吃饭喝酒的欢乐时光,对于此次作战之事,曹操一句不提。

不知不觉间,二人竟亲密的交谈了有一个时辰。

韩遂回去后,马超心里起疑,就问他:曹操和你都说了些什么?

韩遂答道:只说昔日在京师的时光。

对韩遂的回答,马超不相信,于是又追问:没说军务吗?

韩遂答道:没说!

韩遂说的虽是实话,可马超根本就不信。毕竟二人亲密交谈了一个多时辰,怎能不涉及军务呢?

次日,曹操继续退兵时,就约马超、韩遂都来谈话。

这回谈话因有马超,曹操就故意用木头做成叉字形架子,摆在双方的中间作为防御,而且还让侍卫许褚跟在自己身后,以此表现出对马超的极度不信任。

曹操此次谈话虽然还是没说什么,但与昨天和韩遂的谈话态度相比,又是摆木头架子,又是让侍卫许褚跟在身后,马超便更加怀疑韩遂了。

为了进一步离间对方,贾诩还让曹操致信韩遂,信中说到重要内容时就故意涂抹。

为了让马超知道此事,曹操专门派出许多使者,一进韩遂的营帐就大声吆喝:曹丞相给韩将军送信来了!

曹操致信韩遂的事情,很快传到了马超那里,当心疑的马超向韩遂索要书信时,韩遂就把那封信给了马超。

马超打开一看,怎么关键地方都涂抹了?于是就问韩遂:是不是你把书信故意涂抹了?

韩遂回道:我怎么会故意涂抹呢?曹操的信送来就是这个样!也许是他大意,把草稿送来了。

韩遂此话使马超更加疑惑:曹操是个精细人,怎么可能错送草稿?

韩遂被问的答不上话来,自己本来问心无愧,现在却硬被马超怀疑成个叛徒了。

可事以至此,韩遂有几张嘴也解释不清了。

曹操见离间计已基本成功,便不再退兵,直接下了挑战书。

由于马超、韩遂相互猜忌,作战时都不奋力,因此被曹操打的狼狈逃窜。

贾诩不愧是曹操的五大谋士之一,在挑拨马超、韩遂的关系时,他作为一个总幕后,显得信手拈来,极为轻松。

对于贾诩这样的离间高手,纵横职场的您遇到过吗?欢迎讨论。

标签: 韩遂马超贾诩三国东汉诗人曹操手下

更多文章

  • 曾拔擢贾诩的阎忠,和贾诩一样有乱天下之计,结果最后抑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贾诩,阎忠,皇甫嵩,董卓,黄巾起义

    贾诩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人物,对汉末三国历史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作用,被人评价为“一言乱天下”。而曾经评点、拔擢贾诩的阎忠,早在将近十年之前就有搅乱天下的计划,但是没有成功,自己也被叛军胁迫抑郁而终。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个人物。阎忠劝皇甫嵩取代东汉朝廷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可以说是内忧外

  • 曹丕自己定三公,任命贾诩为太尉,为何孙权会大笑道曹魏要亡?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曹丕,贾诩,孙权,太尉,曹操

    220年,曹魏最大的掌权者曹操去世,儿子曹丕接受汉献帝禅位登基。曹丕从小跟着曹操东征西战,在他心里这个皇位就是他的。当上皇帝后曹丕踌躇满志,誓要比汉室的皇帝做的好。曹丕为自己定了三公的人选,其中太尉选的是贾诩为太尉。曹丕认为自己的决定很圆满,孙权知道后,却忍不住笑了出来,说曹丕居然用贾诩,如此智谋,

  • 传奇谋士贾诩,是如何在三国乱世中笑到最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贾诩,曹操,袁绍,曹丕,汉献帝,孙坚

    老子李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明智,尤其在生于乱世之时,常伴君王左右的谋士,必须要清楚的认识主公,还要更加的了解自己。纵观三国历史,能够善终的谋士似乎并不多,不管是风流倜傥的周瑜大人,还是算无遗策的郭嘉,再有王佐之才的荀彧,虽然他们或许曾经站在

  • 堪称三国时代鬼、奇、怪才的贾诩曾经反对过曹操,为何能够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贾诩,曹操,张绣,曹魏,刘表,曹丕,汉朝,三国,艺术家,曹操麾下

    曹操在创业的初期做了两件大事,就是这两件事,奠定和开创历史上为期四十六年曹魏时代。人家说,好开头就有好结尾,凡事没有绝对,有时间好开头也不一定有结尾,历史不是独角戏,不管什么样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不是个人的历史,就如一部戏一样,是大家合伙演出来的结果。这不,曹操就是这样得,开头不错,结尾却不怎么样

  • 曹魏有11位“太尉”,第一位是贾诩,倒数第二位是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贾诩,邓艾,太尉,曹魏,司马懿,曹操

    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以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为三公。其中,太尉名义上执掌天下兵马,这显然能威胁到皇帝的宝座了。于是,在秦朝时期,一直没有人担任太尉这一官职。东汉建立后,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到了三国时期,太尉虽然逐渐变成一个荣誉官职。但是,能够胜任这一官职的,自然都是资历深厚的文

  • 曹丕让贾诩当太尉,孙权为何要笑?难道“毒士”就不能当大官了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贾诩,孙权,曹丕,太尉,曹操,董卓

    《魏略》: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有人认为孙权这是在笑贾诩——一个道德风评堪忧的人,怎么能当军界一把手呢。这就好比如果是“戴笠”当上了军委副主席,不是说专业或者能力的问题。而是指两者的画风根本就不搭,好伐?因此,这一段也经常被一堆脑洞专家们用来佐证什么“毒士”“三国大聪明”被识破品性之类的史

  • 三国时期跳槽最频繁的人,一生换了八位主公,贾诩都比不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梦回遇景标签:贾诩,曹操,刘备,张飞,董卓,张辽

    历史一:三国时期跳槽最频繁的人,一生换了八位主公,贾诩都比不过他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此时的东汉皇室已经成为了傀儡,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周进京掌控了局面。正因如此,出现了之后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局面,由此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其后开启了诸侯争霸,到了赤壁之战的时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国时期形成后,

  • 连贾诩都自叹不如的三国第一毒士-李儒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贾诩,李儒,董卓,吕布,曹操,何进

    #头条中国史#贾诩是三国有名的毒士,一生屡献毒计:鼓动李傕郭汜反攻长安乱国政,怂恿张绣投降曹操又反叛,离间马超韩遂定关中等等。但和他的西凉老乡李儒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李儒究竟有多毒,看看他给董卓献的哪些毒计就知道了。毒计一:废立汉帝董卓进京后,虽然大权独揽但无奈根基不稳,于是问计李儒。李儒建议采

  • 贾诩:利己主义的谋士、服务过五任主公,为何能位至三公寿终正寝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贾诩,曹操,曹丕,董卓,王允,汉献帝

    在三国的谋士群里,贾诩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毫无忠诚度可言,先后为牛辅、李傕、段煨、张绣、曹氏效力,但不仅没被人骂作“五姓家奴”,还到处受欢迎;他一生中献上多条毒计,甚至还被视为东汉大乱的罪魁之一,但他却能位至三公,最终在荣耀等身中寿终正寝。贾诩是一个现象级的谋士,在他的身上,呈现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人

  • 奇谋百出,算无遗策,贾诩真的是三国第一聪明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勇敢他标签:贾诩,曹操,许攸,董卓,吕布,荀攸

    都说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军阀四起,这时期确实造就英雄无数,出现了各路武力爆表的武将和智力爆表的谋士,在三国的谋士大比拼中,无论是领军能力的PK,还是计谋大战,总会有人出来争一二,但若要论阴谋诡计阴险狡诈,似乎没有人愿意也不能和这位“毒士”贾诩相争。贾诩在三国之中曾先后跟随董卓、李傕、郭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