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自己定三公,任命贾诩为太尉,为何孙权会大笑道曹魏要亡?

曹丕自己定三公,任命贾诩为太尉,为何孙权会大笑道曹魏要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3727 更新时间:2024/3/11 5:37:47

220年,曹魏最大的掌权者曹操去世,儿子曹丕接受汉献帝禅位登基。曹丕从小跟着曹操东征西战,在他心里这个皇位就是他的。当上皇帝后曹丕踌躇满志,誓要比汉室的皇帝做的好。

曹丕为自己定了三公的人选,其中太尉选的是贾诩为太尉。

曹丕认为自己的决定很圆满,孙权知道后,却忍不住笑了出来,说曹丕居然用贾诩,如此智谋,不及曹操的十分之一,曹魏必亡。

《三国志·贾诩传》记载:“晋司徒阙,武帝问其人于勖。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所以贾诩是有多不堪,能让孙权发出如此嘲笑?他又凭什么认为曹丕用了贾诩,曹魏就一定会亡?

首先看三公是朝中是什么分量的官职。三公历来是管理朝政最重要、最尊贵的三个职位,每个朝代分工不同,职位名称不同,固有所区别。

到了曹丕这里,太尉为三公之首,可见贾诩的权利地位有多高。那孙权笑曹丕,是因为贾诩的才能配不上太尉的位子吗?

贾诩并非一般人,他举孝廉出身,是个颇有才干的人。他起先依附董卓,董卓死后,换过好几个主公,并两次献计大败曹操。好在曹操爱才,不是个小气之人,贾诩依附张绣时,一通归降了曹操。

张绣后来叛变,差点杀了曹操,但贾诩一直留在了曹操身边,为他立下了不少功劳。

曹操立世子的时候,曹丕并不是第一人选,这时贾诩站了出来支持曹丕,并告诉曹操不可废长立幼,这样,才有了未来的曹丕。这份情谊,曹丕当然得封他为太尉。

贾诩不是无才,孙权笑他,是认为他品德不行,才德不相配。

贾诩年轻的时候就是个自私的人。有一回,贾诩因病辞官,在回家路上同十多个人一起被叛乱的氐人抓了。

估计凶多吉少,贾诩便说撒谎说他是太尉段颎的外孙,放了他便能得到不少财产。氐人一听果然不敢伤他,将他送走。可同行的其他人全部遇了害。

太尉段颎曾领兵大败羌人叛乱,威名远扬,他的外孙,氐人不敢惹。贾诩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很强的,但是如果他真有才,应该将无辜的人全部救下,而不是自己跑了,只能说明他自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贾诩是凉州人,当时天下对凉州人的印象不好,不仅如此,那时的人势利眼,很注重出身。贾诩不仅是凉州人还是寒门出身,走到哪都不被人看好。所以一开始他跟的是同样来自凉州的董卓。

王允用计挑拨吕布杀了董卓后,更恨凉州人了,甚至放出狠话要杀光凉州人,清董卓余党。

凉官李傕郭汜等人准备跑路,贾诩阻止了他们,并献计说:王允要杀光凉州人,你们独自逃跑,很容易就被抓了,不如你们带领部队往西去,一路壮大兵马,攻进长安,为董公报仇,就算失败,也可以再逃。

结果这两人果然杀回长安,杀的长安血流成河,乱世再起,最后以曹操反抗灭了这两人结束,然后,曹操就开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跟了张绣之后,贾诩献计大败曹操,张绣很是欣赏他,结果袁绍来招降时,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却当面拒绝袁绍的人,并告诉张绣应该归顺曹操。

面对一个劲敌的归降,曹操大喜,贾诩还让曹操的儿子曹均娶张绣的女儿。结果后来张绣叛变,贾诩还在曹操这里当着大官。

劝张绣降曹操,也是一场阴谋,张绣曾杀了曹操的儿子,连曹丕都指着鼻子骂他,贾诩此举只是自己看上了曹操,拿他人当跳板而已。

曹丕要征东吴,贾诩劝阻,但无效。所以孙权认为,曹丕用贾诩,对自己也没啥威胁。

贾诩为曹操出过不少力,但他知道自己与曹操有仇,曹操有日必将鸟尽弓藏,所以他根本不希望曹操统一天下。赤壁之战后,曹操愤怒地说:要是郭嘉在,定不会让我落到这种田地。

45年后,司马家抢了曹家政权,孙权果然说准了。

标签: 曹丕贾诩孙权太尉曹操

更多文章

  • 传奇谋士贾诩,是如何在三国乱世中笑到最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贾诩,曹操,袁绍,曹丕,汉献帝,孙坚

    老子李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明智,尤其在生于乱世之时,常伴君王左右的谋士,必须要清楚的认识主公,还要更加的了解自己。纵观三国历史,能够善终的谋士似乎并不多,不管是风流倜傥的周瑜大人,还是算无遗策的郭嘉,再有王佐之才的荀彧,虽然他们或许曾经站在

  • 堪称三国时代鬼、奇、怪才的贾诩曾经反对过曹操,为何能够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贾诩,曹操,张绣,曹魏,刘表,曹丕,汉朝,三国,艺术家,曹操麾下

    曹操在创业的初期做了两件大事,就是这两件事,奠定和开创历史上为期四十六年曹魏时代。人家说,好开头就有好结尾,凡事没有绝对,有时间好开头也不一定有结尾,历史不是独角戏,不管什么样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不是个人的历史,就如一部戏一样,是大家合伙演出来的结果。这不,曹操就是这样得,开头不错,结尾却不怎么样

  • 曹魏有11位“太尉”,第一位是贾诩,倒数第二位是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贾诩,邓艾,太尉,曹魏,司马懿,曹操

    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以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为三公。其中,太尉名义上执掌天下兵马,这显然能威胁到皇帝的宝座了。于是,在秦朝时期,一直没有人担任太尉这一官职。东汉建立后,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到了三国时期,太尉虽然逐渐变成一个荣誉官职。但是,能够胜任这一官职的,自然都是资历深厚的文

  • 曹丕让贾诩当太尉,孙权为何要笑?难道“毒士”就不能当大官了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贾诩,孙权,曹丕,太尉,曹操,董卓

    《魏略》: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有人认为孙权这是在笑贾诩——一个道德风评堪忧的人,怎么能当军界一把手呢。这就好比如果是“戴笠”当上了军委副主席,不是说专业或者能力的问题。而是指两者的画风根本就不搭,好伐?因此,这一段也经常被一堆脑洞专家们用来佐证什么“毒士”“三国大聪明”被识破品性之类的史

  • 三国时期跳槽最频繁的人,一生换了八位主公,贾诩都比不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梦回遇景标签:贾诩,曹操,刘备,张飞,董卓,张辽

    历史一:三国时期跳槽最频繁的人,一生换了八位主公,贾诩都比不过他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此时的东汉皇室已经成为了傀儡,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周进京掌控了局面。正因如此,出现了之后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局面,由此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其后开启了诸侯争霸,到了赤壁之战的时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国时期形成后,

  • 连贾诩都自叹不如的三国第一毒士-李儒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贾诩,李儒,董卓,吕布,曹操,何进

    #头条中国史#贾诩是三国有名的毒士,一生屡献毒计:鼓动李傕郭汜反攻长安乱国政,怂恿张绣投降曹操又反叛,离间马超韩遂定关中等等。但和他的西凉老乡李儒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李儒究竟有多毒,看看他给董卓献的哪些毒计就知道了。毒计一:废立汉帝董卓进京后,虽然大权独揽但无奈根基不稳,于是问计李儒。李儒建议采

  • 贾诩:利己主义的谋士、服务过五任主公,为何能位至三公寿终正寝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贾诩,曹操,曹丕,董卓,王允,汉献帝

    在三国的谋士群里,贾诩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毫无忠诚度可言,先后为牛辅、李傕、段煨、张绣、曹氏效力,但不仅没被人骂作“五姓家奴”,还到处受欢迎;他一生中献上多条毒计,甚至还被视为东汉大乱的罪魁之一,但他却能位至三公,最终在荣耀等身中寿终正寝。贾诩是一个现象级的谋士,在他的身上,呈现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人

  • 奇谋百出,算无遗策,贾诩真的是三国第一聪明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勇敢他标签:贾诩,曹操,许攸,董卓,吕布,荀攸

    都说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军阀四起,这时期确实造就英雄无数,出现了各路武力爆表的武将和智力爆表的谋士,在三国的谋士大比拼中,无论是领军能力的PK,还是计谋大战,总会有人出来争一二,但若要论阴谋诡计阴险狡诈,似乎没有人愿意也不能和这位“毒士”贾诩相争。贾诩在三国之中曾先后跟随董卓、李傕、郭汜、

  • 司马子如救高澄:一个可与“贾诩站位曹丕”媲美的经典案例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贾诩,曹丕,高澄,高欢,曹操,汉朝,司马子如,史说三国

    自西周确立封建宗法制度以来,嫡长子继承制日益成为主流。当然,凡事皆有例外。嫡长子虽然子凭母贵、年龄居长,但能力素质并不见得卓越。任何正常的帝王为了江山永固,都不会把社稷托付于庸碌无能者。于是,立嫡以外,立贤也是一个不错的备选项。嫡长子与其他皇子之间的争斗便更趋于白热化。手心手背都是肉,帝王们举棋不定

  • 贾诩到底有多厉害?曹操若听从他的计谋,周瑜根本赢不了赤壁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曹操,周瑜,贾诩,赤壁之战,刘备,孙权

    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格局的一战。所谓:谈三国历史,侃《三国演义》,若不知“赤壁之战”,就等于“娶了媳妇,不入洞房”。一、赤壁之战为何会爆发?站在曹操角度,当时他已经先后打爆袁术、灭掉吕布,击垮刘备,干翻袁绍,横扫乌桓,“招安”西凉(马腾、韩遂)。放眼天下只还存在着四股不服的势力。其一是荆州的刘表,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