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魏著名谋士贾诩为什么能在曹操手下善终

曹魏著名谋士贾诩为什么能在曹操手下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火星圆阵(cancel)5K 访问量:1412 更新时间:2024/2/19 13:54:44

贾诩,生于147年,死于223年,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谋士。曾是李傕、董卓、张绣等的部下,随张绣依附曹操后,成为曹操“五大谋士”之一。 贾诩在沟通交流方面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

  贾诩,生于147年,死于223年,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谋士。曾是李傕、董卓、张绣等的部下,随张绣依附曹操后,成为曹操“五大谋士”之一。  

  贾诩在沟通交流方面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说辞对方绝不墨守成规,应变能力强。在三国中主要有这几点谋略:效力凉州、献计张绣、劝绣归曹、离间马韩、支持曹丕,这些成功案例,都是贾诩步步高升的前提。

  早期的贾诩并不出名,最开始在李傕手下。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和吕布杀害,贾诩劝李傕、郭汜等人召集人马攻打长安,李傕等听其意见,血洗长安城,杀死了王允等人。占领长安后,李傕、郭汜等人内部矛盾日益激化,贾诩大失所望,奔赴张绣,为张绣谋士。建安三年,曹操南征张绣,大败张绣、刘表联军,曹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率兵追击,贾诩劝阻张绣,张绣一意孤行,后败。贾诩又劝张绣,再追必胜,张绣听从其建议,对曹军猛追,竟击溃曹军,使曹操损失惨重。后袁绍想拉拢张绣,被贾诩阻止,劝张绣归附曹操,因为相比袁绍,曹操志向远大,而且会不计前嫌。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归顺曹操。建安十六年,以韩遂马超为首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贾诩使出离间计,离间马、韩,曹操采用他的计谋,写信离间马超和韩遂,使他们相互失去信任。曹操乘机对他们发起进攻,大获全胜。曹操欲立太子,贾诩劝说曹操,废长立幼,会使人心不平,造成混乱,并支持曹操的儿子曹丕,后曹丕即位,为答谢贾诩,封其为太尉。

  贾诩为什么叫毒士

  贾诩眼光深远,很有谋略,但所献之计往往损人利己,不考虑百姓的死活,为李傕等献计攻进长安,不仅加速了汉朝的灭亡,而且使得天下大乱,被认为是三国第一毒士。 

  建安三年,董卓被杀,王允掌权。因为董卓掌权时,残暴不仁,害怕他的残余势力又东山再起,残害苍生,于是对董卓的部下下了追杀令。李傕等部下担心被杀,准备遣散部队,各自逃命。贾诩当时是董卓的部下,为求自保,于是拦住李傕。郭汜等人,对他们说:“王允准备杀光你们凉州兵,反正横竖是个死,何不召集军队,攻上长安,赢了可以夺权,输了再死也不迟。”听了贾诩的建议,李漼和郭汜兵犯长安,杀死王允等,开始争权夺利,劫持朝臣,劫持献帝。使得长安城开始了长达三年的血腥统治,处处烧杀抢夺,横尸遍野,百姓过着地狱般的生活。李漼等在长安比董卓更加残暴,因为李漼和郭汜有勇无谋,一介武夫,素质低下,只知道炫耀武力。

  在李傕等血腥统治的几年里,瘟疫频发,又有天灾、战乱等,汉献帝只好逃离长安,仓皇东窜。当时的长安百姓几乎都死绝了,而这一切后果,贾诩他难辞其咎。就是因为贾诩的一句话,就是因为他贪生怕死,不计后果,却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使得天下陷入混乱,并改变了大汉的命运,因此,三国毒士非他莫属。

  贾诩怎么死的

  贾诩是三国里最善终的一个,因为他是老死的,活到77岁,自然而死。比三国里很多有名人物都长命,而且死的时候无痛苦,可以算是是很厉害的人物。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贾诩在年轻时候就经历过一次危难,险些丧命,是他的机智救了他。贾诩年轻时没什么作为,早年被推举为孝廉,因有病,遂辞官还乡,在回甘肃的途中遇见羌族人,一起的同伴都被抓。贾诩为了脱身,就对他们说:“我是段颖的外孙,你们不要杀我,他们一定会来救我,那样会给你们大量的金钱来赎我。”这不得不说贾诩的聪慧过人,当时的段颖是太尉,在抗击外敌时骁勇善战、威震四方。羌人听后,果然害怕起来,如果此人真的是段颖的外孙,杀了他不会有好日子过。持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情,就放了贾诩。而跟贾诩一同被抓的,全部被杀。在面临危机时,贾诩急中生智、临危不乱,真的是有胆又有谋。

  贾诩还比较机智的一点是,他在安排自己的子孙时,没有让子女嫁娶达官显贵之人,没有参与权势纷争,后代在初晋时都为大官,尤为显贵。再来看一下三国各个英雄的结局:曹操病死榻上;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中被黄忠杀死;吕布在下邳之战后被曹操杀害;张飞在睡梦中被手下范疆、张达杀死;关羽在失了荆州后被孙权杀死;张辽被丁奉射了一箭,后箭疮迸裂而死;周瑜被诸葛亮气死;诸葛亮病死等等。对比他们,贾诩真的算是三国最善终的一个人了。

标签: 贾诩曹操董卓王允曹丕曹魏

更多文章

  • 贾诩做了什么事情,孙权为什么要嘲笑他

    历史解密编辑:龙耀影视标签:贾诩,孙权,曹操,曹丕,程昱,袁绍

    贾诩做了什么事情,孙权为什么要嘲笑他?其实孙权在那个时候嘲笑的并不是贾诩这个人。而是曹丕在那个时候在刚刚的登基称帝,就直接加封了贾诩做太尉这件事情。要知道如果要成为三公的人不见得会需要太大的能力,但是他的品行跟德行一定要是非常优秀的,在政权里面一定要是德高望重的。公元的220年,曹操在洛阳病重去世了

  • 三国“毒士”贾诩:一个人再“毒”,也别轻易突破这3条做人底线

    历史解密编辑:静嘉小可爱说故事标签:贾诩,曹操,荀彧,汉献帝,董卓,郭嘉

    三国毒士贾诩,堪称是三国中的一大传奇!因为在曹操手下有五大谋士,最出名的是郭嘉,年纪轻轻就病死了——其实是被累死的。元老荀彧最终被曹操送去的一个空食盒,夺了性命。荀攸眼见叔叔荀彧,竟然这么一个死法,2年后也跟着死了。程昱由于性格刚戾,且还曾用人肉做过军粮,后来基本上离开了核心圈。以上这四位,都很早追

  • 曹丕拜贾诩为曹魏三公之一的太尉为什么遭到孙权的嘲笑?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贾诩,孙权,曹丕,太尉,曹魏,曹操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登基为帝,正式建立曹魏政权。在曹丕击败兄弟继承曹操事业和代汉自立的过程中,老牌重臣贾诩立了大功。因此曹丕登基之后便拜贾诩为三公之一的太尉,位极人臣。从资历和才干来说,贾诩拜为三公之一的太尉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奇怪的是,贾诩当太尉却遭到很多质疑,孙权更是嘲笑曹丕拜贾诩

  • “魏晋八君子”:除了贾诩,你还知道哪一位?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贾诩,曹操,太守,程昱,曹丕,曹魏,丞相,魏晋八君子,三国,曹操麾下

    《唐会要》中记载:“魏晋以贾诩之筹策、贾逵之忠壮、张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惔之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在魏晋时期,以贾诩善筹谋划策,贾逵为人忠诚勇武、张既其人才能卓越、程昱智勇兼备、顾雍缜密持重、王浑雅量风趣、刘惔善辨识人、庾翼志向高远这八位君子逝世之后,都被谥为肃

  • 韩遂、马超被曹操打的想送子求和,谋士贾诩告诉曹操:趁机离间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韩遂,马超,贾诩,三国,东汉,诗人,曹操手下

    211年,韩遂、马超被曹操打得想送子求和,曹操征求谋士贾诩的建议,贾诩冷笑道:“离间!”曹操听了不禁拍手叫好!原来,曹操率兵与关中诸将马超、韩遂等人作战时,深深地感到了马超的强悍。为此,曹操还发出了悲凉而又无奈的感叹:马儿不死,我死无葬身之地!后来,曹操在上下一心的情况下,数次击败马超、韩遂的兵马。

  • 曾拔擢贾诩的阎忠,和贾诩一样有乱天下之计,结果最后抑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贾诩,阎忠,皇甫嵩,董卓,黄巾起义

    贾诩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人物,对汉末三国历史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作用,被人评价为“一言乱天下”。而曾经评点、拔擢贾诩的阎忠,早在将近十年之前就有搅乱天下的计划,但是没有成功,自己也被叛军胁迫抑郁而终。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个人物。阎忠劝皇甫嵩取代东汉朝廷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可以说是内忧外

  • 曹丕自己定三公,任命贾诩为太尉,为何孙权会大笑道曹魏要亡?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曹丕,贾诩,孙权,太尉,曹操

    220年,曹魏最大的掌权者曹操去世,儿子曹丕接受汉献帝禅位登基。曹丕从小跟着曹操东征西战,在他心里这个皇位就是他的。当上皇帝后曹丕踌躇满志,誓要比汉室的皇帝做的好。曹丕为自己定了三公的人选,其中太尉选的是贾诩为太尉。曹丕认为自己的决定很圆满,孙权知道后,却忍不住笑了出来,说曹丕居然用贾诩,如此智谋,

  • 传奇谋士贾诩,是如何在三国乱世中笑到最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贾诩,曹操,袁绍,曹丕,汉献帝,孙坚

    老子李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明智,尤其在生于乱世之时,常伴君王左右的谋士,必须要清楚的认识主公,还要更加的了解自己。纵观三国历史,能够善终的谋士似乎并不多,不管是风流倜傥的周瑜大人,还是算无遗策的郭嘉,再有王佐之才的荀彧,虽然他们或许曾经站在

  • 堪称三国时代鬼、奇、怪才的贾诩曾经反对过曹操,为何能够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贾诩,曹操,张绣,曹魏,刘表,曹丕,汉朝,三国,艺术家,曹操麾下

    曹操在创业的初期做了两件大事,就是这两件事,奠定和开创历史上为期四十六年曹魏时代。人家说,好开头就有好结尾,凡事没有绝对,有时间好开头也不一定有结尾,历史不是独角戏,不管什么样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不是个人的历史,就如一部戏一样,是大家合伙演出来的结果。这不,曹操就是这样得,开头不错,结尾却不怎么样

  • 曹魏有11位“太尉”,第一位是贾诩,倒数第二位是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贾诩,邓艾,太尉,曹魏,司马懿,曹操

    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以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为三公。其中,太尉名义上执掌天下兵马,这显然能威胁到皇帝的宝座了。于是,在秦朝时期,一直没有人担任太尉这一官职。东汉建立后,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到了三国时期,太尉虽然逐渐变成一个荣誉官职。但是,能够胜任这一官职的,自然都是资历深厚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