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庶为什么不愿意回来辅佐刘备?想知道原因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徐庶为什么不愿意回来辅佐刘备?想知道原因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避光草莓 访问量:3068 更新时间:2024/1/16 13:25:44

徐庶不回刘营有三条理由徐庶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次要人物,是为诸葛亮的出山作铺垫的,但他的形象被写的十分生动,到现在还流传着一个关于他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字元直,少时好学击剑,曾为人报仇杀人,被官府缉捕,逃脱后化名单福,折节学文,大成之后,刘备拜其为军师,小显身手,即退了来攻的曹兵,为曹操所注意,终于被其骗到许都,最后默默无闻老死门户,这就是《三国演义》里徐庶的经历。

徐庶为人极为侠义,这可以从其为人报仇杀人看出来,但也可以看出他性格冲动,他后来被程昱以一纸伪书骗到许都,也可以证明这点。他到许都后,老母因此羞愤自尽,但他在老母死后,虽然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可也就此没有再回刘备那。许多人为此惋惜,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回去,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徐庶走马去曹营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诸葛亮对刘备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他已经可以被看作是智慧的化身了,徐庶虽然在先前也曾为刘备立过一些功劳,但怎么也不能和他相比,所以如果徐庶重回刘备那,应该身居诸葛亮之下了,以徐庶的性格,这恐怕是他未必可以忍受的。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三个诸葛亮在一起未必比只有一个诸葛亮好些,看庞统到刘备手下时就因为和诸葛亮争功而命丧落凤坡下,徐庶去了又能怎么样呢?按徐庶的性格我想应该也不想回去和诸葛亮争。所以这是徐庶不回刘备那的一条理由。

2、东汉末年,文人一般都很重视气节,也很讲究做事从一而终,舆论轻视那些朝秦暮楚的人,从吕布的下场就可以看出来。徐庶先投刘表,再投刘备,这可以说是未得明主,正在寻找中,现在终于找到了,后投曹操也可以说是迫不得已,如果再回刘备那,虽然别人嘴里不说,可心里恐怕也会不以为然,舆论对其评价不会很高。

当曹操想派徐庶去当说客说刘备降己但又怕他一去不回时,程昱曾说徐庶如果不回,“徒惹人笑耳”。徐庶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因为曹操“名为丞相,实为汉贼”。他对舆论名节还是比较看重的,所以这是徐庶留在曹营的一条理由。

3、徐庶投刘备时,刘备势单力薄,徐庶是因为他"仁德"的名声才跟随他的,徐庶在走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提醒他要把完成统一大业时时刻刻牢记心中,在那时徐庶的心里面,刘备就是救黎民于水火中的仁德之主。但在徐庶走后,刘备用诸葛亮的计策火烧新野,使得百姓流离失所,这恐怕不是一个仁德之主应该做的。

刘备在逃离樊城时,发动流言,结果十几万军民随他一起逃难。如果他不是说曹操的军队要吃人,十几万人干吗连家都不要,跟随他跑路?可实际上,我们知道,书中也写了,曹操这个人对百姓还是不错的,他打仗时是不允许军队骚扰百姓的,他自己的战马失惊,踩了老百姓的麦子,他还割发代首,以示惩戒。刘备如此制造恐慌,是为什么呢?

书中写他带那么多百姓行走沿途多有不便,结果九死一生,可没有这些百姓,他就能平平安安地逃跑了么?我看未必。书中写曹操对他是穷追不舍,他能逃到哪去?十几万军民遮住了曹军的视线,使得曹军不知道刘备究竟在什么准确位置,不得不分散兵力去找,没有这些军民,刘备和他那几个小兵,不被曹军一眼就看到了才怪。

而且当曹军冲过来时,后面的百姓立刻就惊慌起来,哭喊连天,这就个刘被报了信,使他可以有时间跑路。如果没有十几万军民给他当盾牌的话,他可能早就被曹操抓住或者杀了。他带这十几万军民跑路,既有了盾牌,又使自己仁德的名声传遍天下,而曹操就惨了,既没抓到刘备,又让自己给老百姓留下了一个魔鬼般的形象,为其以后争夺天下留下了一个不利因素。

这种既损人又利己的事刘备做了,而且做的很漂亮,获得了预期的效果,绝大多数人都被蒙骗了,可像诸葛亮就没被骗倒,以诸葛亮的智慧他是知道曹操的对老百姓的态度的,但他并没有像他历次劝刘备那样一说再说,只是不疼不痒的说了句“真乃仁慈之主也!”可以看出。

徐庶应该也知道,他连周瑜火烧赤壁的计策都能看出来,只要看清事情的受益者,再联系一下当事人在整个事件中的所做所为所做所为所做所为,怎么会不清楚这点呢?既然刘备和曹操、孙权一样只是为了争夺天下而实施各种手段,打着各种幌子,既然徐庶看清了刘备并非心目中的仁德之主,那么他在曹营还是在刘营又有什么区别呢?

徐庶的出场是精彩的,全书的军师和谋士中他只比诸葛亮的出场略逊一筹,周瑜,司马懿等都是一笔带过,旧小说中,像这种出场的人一般都是后面的主角或次主角,可徐庶却就出场精彩,后面就淡出去了,让人深深叹息,一个本应大放光彩的人物只是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

参考文献:《中国历史集锦》

标签: 徐庶刘备曹操诸葛亮程昱孙权

更多文章

  • 从庶民到国之重臣,徐庶的崛起之路靠的是什么?这三点值得去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徐庶,曹操,刘备,诸葛亮,庞统,刘表

    网上有这样一个笑话,三国时期最穷的名人是谁,答案是“庶民”,因为在那样兵荒马乱的年代,处于最底层的老百姓应该是最无奈和最穷苦潦倒的,而此“庶民”指的就是徐庶本人。徐庶这个人出生贫寒,是真正的草根,当然就像人们俗语所讲,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老徐这个人性格上有三个特点,而这三个特点也成为他不断攀升的

  • 除了徐庶离开过刘备,原来还有一人,直接飞黄腾达,安享晚年

    历史解密编辑:待沽君标签:徐庶,刘备,公孙瓒,曹操,孙权,赵子龙

    刘备手下人才众多,许多人都奔着刘备的仁德之治而去,但是也有不少人不看好刘备,或者有意外的事情而离开。像徐庶为救母而离开刘备,赵云投入刘备麾下等。而刘备麾下有一无名小卒,离开刘备后加官进爵,战功赫赫,最终活了八十二岁,和孙权同年病逝,这个人便是田豫。他有什么特殊的呢?刘备早年间便拜卢植为师,卢植还有另

  • 快评 抖掉“徐庶化”干部的“包袱”

    历史解密编辑:张晓霖剪辑标签:使命,徐庶化,光荣感,坚持到底,共产党人

    当前,部分干部空有才能,却出现“徐庶化”倾向,效仿三国名士徐庶“不献一计”,挑选“骑驴找马,得过且过”的隐性退出模式。这不仅影响地区党政机关的运行绩效,更埋藏了“人才流失、为官不为”的长远隐患。“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面对干部“徐庶化”现象,必须深究“症结”、抖掉“包袱”,在清思想灰尘、

  • 徐庶因为性格缺欠,成为一位悲剧人物,他的后代如今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徐庶,刘备,魏国,魏略,诸葛亮,三国演义,曹操手下

    小说《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古代名著,它也被翻拍成各类影视剧广受好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多且杂,因此有些重要人物也容易被忽略,比如徐庶就是其中之一。在历史上,徐庶因为干了一件傻事,最终成为了悲剧人物,后代子孙也都变得默默无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

  • 程昱模仿徐母笔迹骗来徐庶,三国真的有笔迹模仿与鉴定专家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学堂标签:程昱,徐庶,钟会,曹操,诸葛亮,孙权

    大抵是刘备的人格魅力与交友手段都非常出色,以至于与他有过往来的名士、才子,大多都曾被其折服。对比之下,徐庶的离开难免会让人感到有些“意难平”。对此,小说《三国演义》曾给出了一个恰当解释:刘备得到徐庶后,如虎添翼,屡次击败曹军;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见状,便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迹给徐庶写了封信;后者收到信后,

  • 徐庶入曹营真是一言不发吗?真实历史并没有那么感人

    历史解密编辑:听说跟你说谈标签:徐庶,曹营,曹操,蜀汉,曹魏,刘备,三国,诸葛亮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徐庶徐元直这个角色总是有一层非常美好的滤镜的。在小说中,他谋略过人,谈笑之间便破掉了大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又略施小计便攻下了樊城。可以说,在诸葛亮出场前,他几乎独领风骚。就连曹操身边备受倚重的程昱也这样评价他:“元直之才,胜我十倍。”更难得的是,徐庶不但才华出众,还至忠至

  • 三国时期,隐士徐庶在曹营真的“不献一谋”?你看诸葛亮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徐庶,曹营,刘备,曹操,魏国,诸葛亮,古装剧,天文学家,三国(电视剧)

    看过三国演义,大家都对其中的一个超级隐士非常感兴趣,这个隐士就是徐庶。他原本是刘备手下谋士,结果后来被曹操设计骗到了曹营,而他在曹营中,是真的做到了他所承诺的那样,不为曹操献出一谋一策吗?不献一谋“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歇后语大家都知道,除了指代关羽忠义,还有就是指代徐庶对刘备的忠心了。在演义中,徐庶

  • 三国时期徐庶母亲的墓在许昌, 徐庶进曹营为何一言不发?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徐庶,曹营,曹操,刘备,关羽,张飞

    有一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歇后语,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说的三国时期的颍川人士徐庶,他虽是曹操的谋士,却不在曹营出一个计谋。而徐庶之母高风亮节、深明大义的做法一直为后人称颂。徐母去世后,被曹操厚葬在今天的建安区蒋李集镇刘庄村,如今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那么,曹操是如何让人模拟徐母的字迹写信把徐庶

  • 诸葛亮北伐曹魏时,还在打探徐庶的消息,听闻后为何叹息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诸葛亮,徐庶,曹魏,曹操,刘备,魏国,三国,天文学家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典故出自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在此基础上,“徐庶进曹营”后与“关羽降曹”事件演化为成语

  • 徐庶离开刘备是有原因的,并非他的母亲,原来他发现一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扎姐时尚穿搭标签:徐庶,刘备,关羽,庞统,汉朝,三国,蜀汉,诸葛亮,曹操手下

    徐庶离开刘备是因为他母亲吗?事实并非如此,原来他发现了个秘密引言: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晏子春秋相信很多熟读三国的人,都清楚这样一句话“身在曹营心在汉”,原意是指处于对立一方,但是心却想着原来所在的地方,或许有人认定这话是出自关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出自蜀汉一名谋士徐庶身上,那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