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公元263年8月,魏国权臣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
在这场战役中,邓艾这位名将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进逼成都。后主刘禅因邓艾兵临城下,向魏军投降。公元263年11月,蜀汉正式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结束的序幕。不过,在蜀汉灭亡之后,司马昭却没有趁势消灭东吴,从而错过了彻底结束三国时代的机会。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昭消灭蜀汉后,为何不趁势进攻东吴,从而一统天下呢?
一
首先,在夷陵之战后,蜀汉和东吴恢复了联盟,从而共同对抗强大的曹魏。在此基础上,蜀汉的灭亡,无疑会给东吴上下带来不小的冲击,乃至于人心惶惶,担心自己也会上演同样的命运。并且,对于司马昭来说,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去世,谥号景皇帝,葬于定陵。也即在蜀汉灭亡之后不久,东吴第三位皇帝孙休就去世了。对于司马昭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进攻东吴,乃至于一统天下的最佳时机。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东吴直到公元280年才被西晋所消灭,这距离蜀汉灭亡,已经有17年左右的时间了。
对此,在笔者看来,蜀汉灭亡之后,司马昭之所以没有立即发兵攻打东吴,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姜维、钟会发起的叛乱,不仅引起了蜀地的不安,更让司马昭损失了邓艾、钟会等一流的将领。在蜀汉灭亡之后,邓艾居功自傲,而钟会则有谋反之心,这都让司马昭感到非常不省心。也即此时的邓艾和钟会,都已经达到功高震主的程度了。
二
其中,钟会有谋反之心。他忌惮的只有邓艾。同时邓艾破蜀后居功自傲,会便密白司马昭说邓艾有反状。正月初一,朝廷下令用囚车押送邓艾回到都城洛阳。邓艾被押后,钟会马上赶到成都,统率大军,威震巴蜀之地。钟会自认为功名天下无比,不愿再屈居人下。加之猛将精兵都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举兵反叛。钟会打算派姜维率蜀兵出斜谷,占领长安,再派骑兵经陆路、步兵经水路夺取天下。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八日,钟会与姜维死于兵变,终年四十岁。
钟会死后,魏军无人约束。数日里,姜维妻子儿女皆被杀。原蜀汉太子刘璿、左车骑将军张翼、汉城护军蒋斌、太子仆蒋显、大尚书卫继等也被乱兵所杀。邓艾部下追上囚车,欲迎回邓艾。卫瓘指使田续杀掉邓艾父子,师纂等也被杀。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虽然钟会谋反被平定了,但是,曹魏大军在巴蜀之地已经失控了,这直接导致蜀国原先的疆域一片混乱。所以,在蜀汉灭亡之后,司马昭的当务之急是安抚蜀地的百姓和官吏,而不是立即发兵进攻东吴。换而言之,如果不能立即安抚蜀国故地,很可能还会引起原先蜀国将士的反叛,从而让魏灭蜀之战的成果付诸东流。
三
咸熙元年(264年)春,董厥与樊建共同前往魏都洛阳,两人被司马昭任命为相国参军。同年秋天,董厥兼任散骑常侍,返回蜀地,去慰问犒劳刚刚投降的当地百姓和官吏。为了安抚蜀地,司马昭选择任用一些原先蜀汉的文臣武将,比如罗宪、霍弋等武将,就继续为司马氏乃至于西晋王朝效力,至于后主刘禅,也得到了司马昭的厚待,被封为安乐县公。除了安抚蜀地之外,缺乏一流的将领,也是司马昭没有趁势攻打东吴的重要原因。
邓艾灭蜀之后,便向司马昭提出了自己对局势的看法和准备采取的措施:“兵家讲究先树立声威,尔后才真正以实力进攻。今凭借平定西蜀的声威,乘势伐吴,正是席卷天下的有利时机。”不过,在钟会之乱中,不仅钟会、姜维等人被杀,邓艾也没能逃过一劫。在此基础上,司马昭即便想要派兵消灭吴国,也没有合适的人选了。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想要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自然需要顶级的武将来执行。而就当时的司马昭来说,手中虽然拥有数十万大军,一时间却没有合适的将领来指挥了。
四
最后,另一方面,相对于消灭东吴,一统天下,司马昭因为身体上的状况,选择进一步篡夺大权,以此为司马炎篡位自立奠定良好的基础。景元五年(264年)三月三十日(公历5月2日),魏元帝曹奂再次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对此,在笔者看来,封为晋王,加九锡,这意味着司马昭距离登基称帝,只有一步之遥了。在司马昭之前,曹操就曾被汉献帝刘协封为魏王,同样也被加九锡。因为有曹魏取代东汉王朝的先例可以参考,司马昭自然要依样画瓢了。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马昭病死,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崇阳陵。九月,司马昭被谥为文王。十二月,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昭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
在公元265年,也即蜀汉灭亡的第二年,司马昭就病逝了。因此,对于司马昭来说,自然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所以,他不愿意冒险发动消灭东吴的战役。换而言之,如果司马昭在蜀汉灭亡之后发兵进攻东吴,一旦战事陷入到胶着状态,自己又突然病逝的话,那么,这对于司马氏来说,都将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事情,比如在外领兵的将领,很可能以此作为契机,从而举兵反叛司马氏,至于另一边的东吴,也可以抓住这一机会,进而反击还没有被取代的曹魏。特别是钟会之乱发生之后,司马昭更加需要提防在外领兵的武将了,这促使他不敢轻易发动消灭吴国的战役。最终,等到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才发动了晋灭吴之战,一年后,也即公元280年,东吴灭亡,西晋得以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