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昭为何选择用“晋”作为国号?

司马昭为何选择用“晋”作为国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1526 更新时间:2024/1/22 10:49:56

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曹魏皇帝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曹魏灭亡,西晋开始,而在之前司马昭已经派兵消灭了蜀汉,所以在蜀汉和曹魏相相继灭亡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了。对于司马炎来说,其建立的西晋王朝之所以用“晋”作为国号,主要是因为司马昭被曹魏封为晋公、晋王,并建立了“晋国”这一封国。

甘露三年(258年)五月,曹髦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立晋国,司马昭九次推辞,这件事停了下来,又改为增加司马昭封邑一万户,食三县租税。儿子中没有爵位的都封为列侯。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昭建立的封国,为何要以“晋”作为国号?并且,司马昭为何没有直接篡位,而是先建立封国,再由儿子司马炎篡位呢?

首先,司马昭所建立的封国——晋国,始于公元258年。彼时,距离高平陵之变已经有接近10年的时间了。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努力,不仅曹爽夏侯玄等曹魏宗室力量被清除的差不多了,还通过平定“淮南三叛”,以此解决了忠于曹魏的武将势力。基于此,公元258年的司马昭,理论上具有直接篡位的实力了。但是,司马昭并没有直接篡位,而是先在曹魏之内建立了晋国这一封国,如同当年曹操在东汉王朝之内建立魏国一样。

《三国志·卷四·魏书四·三少帝纪第四》中记载:夏五月,命大将军司马文王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八郡,加之九锡,文王前后九让乃止。

对于晋国这一封国,名义是曹魏皇帝曹髦所赐,实际上当时曹髦已经是傀儡皇帝,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如果没有司马昭的默许,自然不会用“晋”来作为自己封国的国号了。至于司马昭为何选择用“晋”作为国号,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这是司马昭、司马师、司马懿的出生地,在春秋时期确实属于晋国的疆域。对于司马懿家族来说,是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于晋国的疆域。周襄王十七年(635年),晋文公因带兵帮助周襄王恢复王位,周襄王便将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包括原、温等在内的土地赐给了晋国,被称为南阳(和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不是一个概念)。

晋国得到温地,便在这里设邑,为温邑,并委任了狐溱为第一任温大夫,而温邑也就是之后的温县,也即司马懿的出生地。所以,非常明显的是,因为司马懿家族的家乡曾经是晋国的疆域,现在司马昭建立的封国以“晋”作为国号,是完全可以说得通的。另一方面,除了自己家乡的缘故,司马昭从曹魏获得封地,实际也在春秋时期晋国的范围内。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兴兵伐蜀,最终成功消灭了蜀汉。当时在位的皇帝曹奂又下诏加封司马昭为晋公、建立晋国,司马昭在辞让后终于接受,晋国于是建立。根据曹奂的诏令,晋国这一封国的疆域,包含了太原郡、上党郡、西河郡、乐平郡、新兴郡、雁门郡、河东郡、平阳郡、弘农郡、冯翊郡等,正好和春秋时期晋国的疆域比较一致。

比如太原郡在战国时期是赵国的疆域,上党郡曾是韩国的疆域,河东郡则是魏国的疆域。而众所周知,魏国、韩国、赵国这三国,都出自春秋时期的晋国。因此,既然自己的封国和春秋时期的晋国疆域比较一致,那么采用“晋”作为国号,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此外,在笔者看来,选择“晋”作为国号,或许也有希望可以结束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意思。

最后,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被一分为三,也即被分为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诸侯国。现在,司马昭以“晋”作为国号,可谓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意思,也即希望借助于晋来将魏蜀吴三个诸侯国聚集为一个国家,也即晋国,也即晋国不仅要取代曹魏,还要消灭蜀汉和东吴,从而让三家分晋变成三家归晋。值得注意的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西晋王朝在公元280年消灭了东吴,成功结束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此外,司马昭之所以先建立晋国这一封国,而不是直接篡位,原因和曹操先建立魏国这一封国一样。因为司马昭的手下曾经都是曹魏的臣子,直接改朝换代,很可能大家心理上都难以适应和接受,但是,先建立晋国这一封国后,司马昭可以在晋国之内设立百官,然后将曹魏的文臣武将转移到晋国这一封国,也即在晋国担任或者兼任一定的官职。

这样时间一长,大家自然会逐渐接受自己是晋国臣子的结果,乃至于对晋国更加忠心耿耿,并摆脱了身为曹魏臣子却帮助司马氏篡位的矛盾心理,从而为之后顺利取代曹魏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和曹操一样,司马昭并没有等到那一天,在消灭蜀汉的两年后,司马昭就病逝了,而他的儿子司马炎如同当年的曹丕一样,即位后不久就建立了西晋王朝。

更多文章

  • 司马昭弑杀曹髦后,只有两位大臣前去痛哭,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司马昭,曹髦,贾充,弑杀,司马懿,司马师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曹魏皇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率人讨伐司马昭,被其党羽刺死。就司马昭弑君来说,是三国时曹魏甘露五年五月(260年6月)发生于魏都洛阳的事件。彼时,曹魏皇帝曹髦欲讨伐司马昭,却因王沈、王业的背叛

  • 曹髦杀来时,司马昭只要困住曹髦,请来太后就行了,为何非要弑君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曹髦,司马昭,司马师,曹芳,司马懿

    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对曹操来言,显然他有两大恨!第一个就是为啥活着时,没杀掉司马懿?明明已有“三马同槽之梦”,还发现了司马懿“鹰视狼顾之相”,却愣把这件事交给了儿子曹丕,还语重心长提醒:司马懿日后必对咱老曹家图谋不轨,孩儿啊,你千万要注意。由此,不成器的曹丕,就成了曹操的“第二大恨”。他把曹操的提

  • ​浅析曹魏的刚烈之君曹髦——兼辨司马昭弑君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汉江忆史标签:曹髦,司马昭,曹魏,司马师,司马懿,曹丕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朝代,它不会受到任何一个历史学家的称赞,甚至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都对其鲜有提及,它就是晋朝。它也被称作是得国不正的朝代典范。自晋朝之前,虽有改朝换代的情况,但追起原因,不过是前道不公触怒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之际,百姓最终揭竿而起。然而晋朝是谋朝篡位窃国的天下第一,为华夏历史开了一

  • 悲惨的司马昭,终于有称帝的实力却因命短而错失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司马昭,司马懿,曹操,司马师,蜀汉,曹魏

    皇帝看上去是个光鲜的职业,无数人为他而疯狂,但其实他的背后充满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辛。两晋时期就有这样一位皇帝,终于熬到可以称帝时却因命太短而错失皇位。晋朝是一个挺混乱的朝代,晋朝的统治者才能有限,所以晋朝不是“八王之乱”就是“五胡乱华”,晋朝的老百姓没过几天安生日子。晋朝的统治者能力不行,但是晋朝的

  • 民主党的司马昭之心——联邦最高法院

    历史解密编辑:浩思者标签:民主党,司马昭,共和党,参议院,自由派,总统特朗普,联邦最高法院

    联邦最高法院近日已经表态计划推翻“Chevron deference”案,该案的重要性在于,当法律对某些议题没有明确解释的情况下,给予联邦政府自由裁量权。如果该案被推翻,那么无疑对Biden拥有的行政权又是一次削弱,民主党企图在气候方面有所作为恐成泡影。当两党就某些议题争论不休时,司法系统一般情况下

  • 刘禅投降后写了3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困惑,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刘禅,司马昭,刘备,诸葛亮,魏国

    提到刘禅,我们大家都不熟悉。可是有一个关于刘禅的典故,我们大家都很熟悉:扶不起的阿斗。有多少次在我们考试成绩不合格时,父母总会拿手指着我们说:“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历史上的阿斗刘禅在蜀国灭亡后,只写了3个字,这3个字让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对此很是困惑,司马昭却说:“你们倒着读。”刘禅到底了写了哪3个

  • 当年司马昭杀死曹髦后,被万人唾弃,他是如何善后平息众怒的?

    历史解密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司马昭,曹髦,司马师,曹操,钟会,贾充

    曹髦有可能是曹操后代当中最优秀的,当初曹叡无子,如果将皇位传给曹髦,恐怕就不会有司马懿篡权的事情了。曹髦也是曹操后代当中最有种的,尽管自己被司马昭架空,仍然义无反顾的率领随从在夜里偷袭司马昭,最后被人当场杀死。那么司马昭杀死皇帝曹髦后是怎么妥善处理这件事情呢?曹髦为什么会出此下策,做出以卵击石的举动

  • 司马懿的老朋友满宠的孙子为什么成了司马昭的“眼中钉”?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满宠,曹髦,贾充,汉朝,三国,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

    对于熟悉三国史的朋友们来说,满宠一定不是陌生的名字。自初平三年(192年)被曹操辟为从事以来,满宠为曹魏屡建奇功,比如辅佐曹仁守樊城而间接导致关羽“走麦城”,多次击败孙权而得名“满数十”等等。另外,满宠与司马懿的关系不错,满家一直是司马家的盟友。然而到了司马懿的二儿子司马昭掌权期间,满宠的孙子满长武

  • 司马昭消灭蜀汉后,为何不趁势进攻东吴,从而一统天下呢?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司马昭,蜀汉,钟会,曹魏,邓艾,东吴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公元263年8月,魏国权臣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

  • 曹髦唯一一次翻身的机会,本来准备动手,但被司马昭识破了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曹髦,司马昭,司马师,魏国,毌丘俭,贾充

    嘉平六年(254年),魏国皇帝曹芳,被司马师废掉,司马师本来准备立曹操的儿子彭城王曹据为皇帝,郭太后以辈分问题为由,坚持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皇帝,曹髦是曹丕的孙子,是东海王曹霖的儿子。就这样,年纪轻轻的曹髦被推上了前台,成为了魏国第四位皇帝。曹髦是历代帝王中,最不幸的帝王之一,因为,他被臣子所弑杀。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