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威名赫赫的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怎么突然就“销声匿迹”了

威名赫赫的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怎么突然就“销声匿迹”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大学堂 访问量:4619 更新时间:2024/3/15 19:30:46

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此排名虽说是民间杜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国名将在读者心中的受欢迎程度。东吴名将太史慈既然位列其中,亦足见其分量不轻。但令人疑惑的是,这样一位难得的名将,自归附孙氏后,似乎就“泯然众人矣”了。

据《三国志·太史慈传》记载,太史慈投降后不久,其故主扬州牧刘繇病逝,这个时间大概在建安二年(197)。须知,太史慈病逝于建安十一年(206),可见他归顺孙氏已有十年左右。这十年,正是孙氏一族的高速发展阶段,值此期间,江东涌现出一大批杰出将领,无论是程普、周瑜这样的元老;还是孙权提拔的鲁肃、吕蒙,亦或是几经辗转才加入的甘宁,皆曾大放异彩。

反观昔日威名赫赫、与孔融、刘备都有过交集的太史慈,却“销声匿迹”,几乎看不到他参与江东的重大战役。那么,太史慈究竟去哪了呢?

上图_ 太史慈(166年-206年)

一、太史慈在江东的定位

于《三国志》所见,与太史慈并列一传的是扬州牧刘繇与交州土豪士燮。魏蜀两国也有类似的情况,《蜀志》中有刘璋,《魏志》中最多,有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张鲁、张燕等汉末群雄。且有意思的是,他们在魏蜀吴三书中的排名还十分靠前。

这些被曹、刘、孙三家解决掉的诸侯、军阀,即统称为“驱除人物”,如项羽之于刘邦、公孙述之于刘秀。据《新唐书·陈子昂传》记载:“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简言之,为了宣扬自身的合法性,政权创立者往往要抓几个典型树立其权威,以示其煌煌功业。

刘繇与士燮,确实是孙氏或明或暗解决掉的割据军阀;只是,已经投降的太史慈,为何也被陈寿列入到“驱除列传”中了呢?

这便涉及到了太史慈在江东的“定位”问题。实际上,他更多是作为“刘繇旧部”而存在的。

上图_ 青州、徐州

二、刘繇集团的政治遗产

东汉末年,袁术横跨江淮地区,并有进图徐州、扬州之心。他一边与徐州地界上的吕布、臧霸联合,一边又答应了孙策的请求,允许他渡江攻取江东。彼时,朝廷正式任命的扬州牧刘繇因扬州治所寿春为袁术所据,不得不渡江发展,以豫章郡为根据地,屯兵曲阿。如此一来,孙策与刘繇的斗争便不可避免了。

刘繇、刘岱为太尉刘宠之侄,兄弟二人此前虽未曾担任过高官,却深谙养名之道。刘繇“藻厉名行,好尚臧否”,是名士圈子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正因如此,董卓、李傕等人把持朝政时,才会赏拔刘表、刘繇这样“幽滞之士”。刘繇“潜在淮浦”,深得江淮士人敬重,故而在担任扬州牧后,包括太史慈等人在内的流寓士族纷纷前往归附,形成了一个以刘繇为核心的政治集团。

上图_ 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

刘繇赴任后,意识到袁术、孙策乃是将来之敌,便驱逐了吴景(孙策舅)与孙贲(孙策兄)两人。但可惜的是,刘繇割据时日尚短,未能得到江东本地大族的支持,以至于他没有强大武力手段来约束自己的部下。时有徐州旧将“彭城相薛礼、下邳相丹阳笮融,依繇为盟主”,后笮融杀朱皓、薛礼,引起刘繇大怒,遂引兵攻之。岂料命运弄人,在解决掉了背信弃义的笮融后,刘繇也随之病逝。

趁此机会,孙策迅速攻占丹阳、会稽、吴郡等地,成功割据江东。能在短时间内能够由此成就,小霸王孙策所用之手段不可谓不迅猛、酷烈,以致不少江东英豪都惨遭其诛戮。再加上袁术称帝,被视为袁术旧部的孙氏一族,也难免背负“篡逆”恶名。这样一来,非但江东大族不愿与之合作,就连寄寓在此的江淮名士,也很少主动来投。

上图_ 袁术(?-199年),字公路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孙策不仅主动与袁术断绝往来,试图摆脱“袁术附逆”的形象;还主动向许都遣使贡奉,以明确其汉室旧臣的身份。彼时,曹操忙于中原战事,无暇顾及江东,见孙策如此“上道”,就干脆承认了孙策的身份,并擢升其为讨逆将军、吴侯。紧接着,孙策又打起了刘繇旧部的主意。

刘繇为汉室宗亲,又是名正言顺的扬州牧,其在曲阿时,“值中国丧乱,士友多南奔,繇携接收养与同优剧,甚得名称”。可见,刘繇在江淮名士心中拥有强大声望;故孙策想要对流寓名士示好,自然要善待刘繇旧部,通过继承刘繇政治遗产的手段,经营孙氏一族的名声。

上图_ 《三国志》相关资料整合

由材料一可知,孙策对刘繇、笮融旧部颇为宽容,有意拉拢他们,并成功得到了刘繇旧部的支持;材料二中,孙策主动安葬刘繇,带回其遗孤;孙权执政后,亦对刘繇之子刘基多有赏拔,可见孙氏一族有意宣扬其政权的合法性;材料三中,为得到太史慈效忠,孙策放低姿态,与之“推心置腹”,甚至为自己曾攻打过刘繇做出“反省”。而随着太史慈的服软,也意味着以他为代表的刘繇旧部倒向了孙氏。

上图_ 孙策大战太史慈

三、太史慈对江东的作用

太史慈归附孙氏后,被擢升为建昌都尉,以海昏为治,统辖下六县(海昏、建昌、新吴、吴平、上蔡、永修)。彼时的太史慈,正如同初归曹操的臧霸,两人虽名义上属孙、曹管辖,但仍在自己的地盘上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属于半独立状态。当然,他们也要承担相应的职责。

臧霸都督青、徐二州,率领泰山诸将屯兵于青、兖、徐三州交界的琅琊,与割据青州的袁绍长子袁谭相持,就自然替曹操守住了兖州北大门。同理,太史慈担任建昌都尉,亦有替孙氏镇抚山越、流寇之用。据陈建梅考证,建昌都尉即东吴名将蒋钦后来担任的(豫章郡)西部都尉。

上图_ 曹操(155年-220年),魏武帝

建安初年,孙氏虽据有豫章郡,但鄱阳、庐陵等地皆未服从,实为孙氏统治不达之处。在此情形之下,孙氏令太史慈携刘繇旧部镇守豫章西部,不仅成功继承了刘繇的政治遗产,完美解决了刘繇旧部的安置问题;也能利用太史慈的武力,以防止豫州边郡的山民与流寇趁机作乱。

据《三国志·太史慈传》记载:“刘表从子磐,骁勇,数为寇于艾、西安诸县。策于是分海昏、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昏,并督诸将拒磐。”又据《三国志·黄忠传》记载:“荆州牧刘表以(黄忠)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湘赣古道是连接豫章与长沙的常用交通要道。孙坚任长沙太守时,“庐江太守陆康从子作宜春长,为贼所攻,孙坚即越境救之”,说明在汉代时,湘赣古道是可以通行的,所以刘磐、黄忠屯兵长沙攸县时,便可从此道而出,劫掠宜春、上蔡、艾县等地。考虑到太史慈的勇猛,孙权“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

上图_ 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155年-191年)

但也仅限于此。太史慈不是孙氏一族的元从心腹,也非享有盛名的流寓名士。他的身上,早已打上了“刘繇旧部”的标签,因为这个出身,孙策、孙权虽然对他非常重视,将豫州西南部的边防重任交给他,却也不会完全信任他。

其本传有云:“策初遣慈也,议者纷纭,谓慈未可信,或云华子鱼州里也,恐留彼筹策,或疑慈西讬黄祖,假路还北,多言遣之非计。”太史慈归附孙氏后,不少人仍对他采取怀疑态度;即便是孙策、孙权,也只能采取谨慎、保守的态度对待太史慈。

更何况,孙氏给予其“半独立”地位,已成功达到了笼络、安抚刘繇旧部与宣扬其政权合法性的目的;并不需要太史慈的武力为其开疆拓土。这就导致了太史慈在归顺孙氏后,便很难再有大的作为,以至于他临终前感慨道:“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作者:瀛洲海客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陈寿撰,裴松之注 《三国志》

[2]田余庆 《秦汉魏晋史探微》

[3]陈建梅 《“西部都尉”考》

[4]陈晨 《“建昌都尉”考》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孙策太史慈袁术孙权曹操刘表

更多文章

  • 被张辽设计中箭而亡的太史慈,到底有多厉害?跟吕布不分上下

    历史解密编辑:张丹锋数码知识标签:张辽,吕布,孙策,周瑜,孙权,三国,汉朝,太史慈,曹操手下

    三国时期,魏国与蜀国可谓出尽了风头,前者有一代枭雄曹操坐镇,名下更有数不清的精兵良将。蜀国刘备虽然相比曹操逊色了许多,但他手下的诸葛亮、关羽等人各个都是万中无一的人才。相比魏蜀的张扬,吴国就稍显得式微了。除却周瑜之外,吴国好像并没有很强势的将领了。号称东吴第一强将的太史慈更是被张辽一箭射于马下,丢了

  • 三国演义:太史慈先后斗孙策与张辽,表面未分胜负,其实胜负可分

    历史解密编辑:珊萨历史标签:孙策,张辽,孙权,乐进,李典,汉朝,太史慈,曹操手下,三国演义(电视剧)

    三国乱世,群雄争霸,武将争锋。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张飞斗马超、许褚战典韦……这些打斗的名场面,让人看得热血沸腾。但在罗贯中笔下,东吴将领很少参与这样令人难忘的场面。东吴三分天下有其一,当然不乏血性男儿,忠勇大将。在合淝,猛将太史慈大战张辽七八十合不分胜负。张辽有多强?关羽曾说,张辽的武艺不在自己与张

  • 东吴猛将太史慈,为何有勇有谋却未获得重用?最后遗憾地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太史慈,孙策,东吴,孙权,袁术,孔融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年仅二十一岁便成为了州郡两级行政单位斗争的急先锋,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力挽狂澜的为本郡赢得了胜利,从而名扬天下。他为人极为孝顺并十分重视报恩,仅仅因为孔融曾经善待母亲,便在母亲的劝说之下,独闯数万大军搬取救兵拯救了孔融。他因为出身而不被霸主重视,却仅仅凭借着斥候的身份,与江东小霸王

  • 有古人之风的太史慈, 他的武力能在三国将领中排得上名吗!

    历史解密编辑:志刚说财经标签:太史慈,孙策,孙权,三国,孔融,张辽

    导语: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他们的战争就像一场折子戏,你方唱罢我登场。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战乱,终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不同的人对三国的看法不同,有人喜欢吴国,有人喜欢魏国,也有人喜欢蜀国。孙权年纪轻轻就能和曹操刘备抗衡,一方面是靠他自己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是靠吴国积攒下来的实力。人们常说,英雄出于乱世

  • 曹操派人给太史慈送去一个小木箱,里面却只装了一味药材,他是何意

    历史解密编辑:史论纵横标签:太史慈,曹操,孙策,何意,东吴,三国志

    曹操听说太史慈的威名后,派人给太史慈送了一个小箱子,太史慈打开以后,发现里面没有书信,只有一味药材。在《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其中“曹公”指的是曹操,而“慈”指的是东吴名将太史慈。曹魏与东吴是对立面,曹操郑重其事地用小箱子装了一味药材送给

  • 东莱太史慈:投降孙策后,为什么销声匿迹了,看看孙权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科普E君标签:孙权,孙策,孔融,刘备,三国,东莱,东吴,汉朝,太史慈

    什么是三国?苏轼说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气云天,恢弘磅礴。杜甫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壮志未酬,惋惜悲叹。杨慎说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旷达豪迈、淡泊洒脱。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史诗,每个人的所感所悟皆有不同,但唯有

  • 东吴名将太史慈,临终遗言暴露野心,原来他的志向是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1949标签:太史慈,孙策,孙权,曹操,袁术,刘备

    小说《三国演义》与历史不同,小说人物形象单一,历史人物的形象是复杂的。《三国演义》中,太史慈的定位是东吴第一名将,武力高强和孙策关系很好,在与魏将张辽在交战中战死。历史上的太史慈这个人并不简单,此人有志向有野心,且并非战死,而是病逝,享年41岁。太史慈临终前吐露遗言,感叹道:“大丈夫生于世上,应当带

  • 太史慈可不是单纯点辅助,输出暴力流太史慈可还行?

    历史解密编辑:天X蓬标签:甘宁,周泰,陆逊,天蓬,虎臣,辅助,太史慈

    战略天蓬说:#三国志战略版#大家好,我是天蓬。太史慈可不是单纯点辅助,输出暴力流太史慈可还行?虎臣弓里是太史慈辅助甘宁兼顾控制,周泰全力增伤甘宁火力全开。本期天蓬收集到奎宿|尘马小伙伴的暴力虎臣弓。太史慈也全力输出兼顾控制,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天蓬感谢小伙伴的无私分享与支持。实战鉴赏诗诗盾曹操带的藤

  • 在乱世三国中如何成名?太史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般,令人直呼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历来都很现实标签:孙策,孔融,刘备,东吴,曹操,韩当,太史慈,古装片,历史片,乱世三国,三国(电视剧)

    公元187年,位于青州的东莱郡的官员们遇到了一件棘手事,在刚刚前不久,东莱郡郡政府与青州州政府之间闹出了一些矛盾,需要朝廷进行定夺。在汉朝,地方官员之间的官司矛盾不看谁占理,也不看谁官大,主要看谁跑得快,正所谓:“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当时的交通条件有限,朝廷不可能每天就忙着处理千里之外的鸡毛蒜

  • 放弃虎臣太史慈补位吴骑

    历史解密编辑:天X蓬标签:凌统,周泰,法正,甘宁,吴骑,太史慈,孙尚香

    战略天蓬说:#三国志战略版#天蓬苦凌统久已,放弃虎臣太史慈补位吴骑。天蓬s15的小号一直没有凌统,想玩吴骑一直没有凌统。天蓬赛季成就卡出三个孙尚香一直丢仓库里。由于最近虎臣弓表现实在拉胯。天蓬放弃虎臣弓让满红的甘宁与董白组一个碰瓷枪。太史慈与周泰、孙尚香组一个碰瓷的吴骑。效果不能说太好,表现也有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