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评选三国五个最坏谋士:毒士贾诩位居榜首,郭嘉和法正能排第几?

评选三国五个最坏谋士:毒士贾诩位居榜首,郭嘉和法正能排第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 访问量:1424 更新时间:2024/1/19 19:10:06

曹操的求贤令揭开了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个阴暗面,那就是道德已经被枭雄们踩在脚下,有能力的坏人大行其道,甚至可以金印紫绶,位列三公九卿,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曹操连发三道求贤令,把用人的道德标准降到了马里亚纳海沟之下:“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不仁者必然不义,不孝之人很难尽忠,曹操划拉这么多不仁不孝之人给自己当帮手,却以不孝之罪灭了孔融满门,这就是枭雄的嘴、骗人的鬼,谁信谁吃亏。

曹操说孔融不孝,还真不完全是莫须有,孔融的家风实在是有些问题:他的两个儿子听到老爹被杀头的消息,还是很淡定地下棋——虽说覆巢之下无完卵,但是父亲身首异处而不悲伤,这俩儿子的生性薄凉,却也可见一斑。

孔融就是个嘴炮,害人的本事几乎为零,他要是有贾诩一半能耐,曹操还真未必舍得杀他。

跟刘备同为汉室宗亲的刘晔,明里暗里没少帮刘备,就因为他几乎算无遗策,曹操曹丕父子都对他很器重,此君一路高升,先后任侍中、太中大夫、大鸿胪,爵封东亭侯,谥曰景侯。

刘晔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战略家,对曹家三代都有用,所以死后还得了一个好谥号:“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致志大图曰景;繇义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义而齐曰景;明照旁周曰景。”

刘晔绝不是一个坏谋士,贾诩可就不一样的,那厮堪称汉末三国第一毒虫,东汉名存实亡,跟他有直接关系:如果不是他撺掇准备解甲归田的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刘协王允的辅佐下,未必不能成为一位明君。

贾诩就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坏人,他是用谣言蛊惑了李傕郭汜:“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

贾诩用谣言恐吓凉州兵将,这才导致了长安陷落、天子逃难,贾诩称董卓为“公”,也足以证明他根本就没有是非观念,对大汉的忠诚度绝对为零:“董卓,国之贼,天下所共仇,而诩为之报怨。汉室再乱于贾诩,终于董昭。”

这样一个毫无底线的老狐狸,居然能在害死曹昂、曹安民、典韦之后得到曹操曹丕的重用,最后官至太尉、爵封寿乡侯、配享魏文帝庙、谥号为肃,这就是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他居然活了七十七岁才寿终正寝。

贾诩这个“肃”字可谓名与实乖:正己摄下、好德不怠、貌敬行祗、身正人服、法度修明、严畏自饬、摄下有礼、貌恭心敬,这些跟肃有关的品格,在贾诩身上根本就不存在。

贾诩心中只有自己,他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保全身家性命,在此前提下,再谋取高官厚禄。

曹家父子比较喜欢坏人,所以在曹魏阵营固有的和后来投奔的谋士中,小人比比皆是:董昭、郭嘉、许攸、陈琳、辛毗,似乎都不是什么好人,后世把董昭和贾诩并列为东汉灭亡两大推手,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东汉的名存实亡,应该是以放弃两都(东都洛阳,西都长安)为转折点,劝曹操把都城迁往许昌的,就是董昭:“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

董超是不希望汉朝因为还于旧都而安定下来的,因为天下安定,曹操就不能通过行非常之事而得非常名位了,用天下大乱换取曹操吃肉而自己跟着喝汤,董昭用心之毒,仅在贾诩之下,后世将两人并列,还真没冤枉他。

在曹营谋士中,郭嘉的风评一直不佳,曹操的组织部长就曾多次当众对他进行训诫和斥责,曹操虽然和稀泥,但是对两人的态度显然是不一样的:郭嘉跟了曹操十一年,一直是军谋祭酒而未能晋升,而陈群却官至司空、录尚书事,累封颍阴侯谥号为“靖”,配享的是曹操之庙,待遇比贾诩还高。

郭嘉虽然“不治行检”,但还算不上真正的坏人,在曹操阵营内,比他坏的人两只手都数不完,比如那个贪婪得天下闻名的许攸,就是一个欲壑难填、反复无常、吃饭砸锅的真小人——曹操之所以杀掉老战友,就是许攸做了醋:“夜得仲简(淳于琼字仲简,曾为西园八校尉中的右校尉,跟典军校尉曹操是老战友),将以诣麾下,公意欲不杀。许攸曰:‘明旦鉴于镜,此益不忘人。’乃杀之。”

小人得志便猖狂,曹操最后忍无可忍,也不惯着他了,直接将其下狱,然后送他去见了淳于琼。

曹营谋士道德水平普遍不高,这可能跟曹操胡子眉毛一把抓、剜到筐里就是菜有关,当年最有名的正人君子荀彧,在枭雄曹操麾下的一群坏人谋士中活得很不快乐,他是郁郁而终还是被曹操逼死,史料说法不一,咱们暂且搁置不提,接下来看看刘备阵营,是不是一个坏谋士都没有。

半壶老酒此问,熟读三国史料的读者诸君肯定会发笑:出卖西川的张松和法正要不是坏人,郭嘉就可以称得上道德完人了!

郭嘉人品有瑕疵,张松和法正则是大节有亏,用小说中诸葛亮骂魏延的话,那就是食其禄而背其主,居其土而献其地,不忠不义。

法正投靠刘备,就像许攸投靠曹操一样,也是十分嚣张的,连诸葛亮也有些投鼠忌器,对法正的劣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眼里不揉沙子的赵云,也不曾弹劾法正,这说明在刘备集团,坏人也是有生存空间的。

张松卖川,身首异处;法正卖川,高官厚禄。同为坏谋士的许攸和贾诩、董昭,结局也是有天壤之别。看了这五人的不同结局,我们很不情愿但却不得不承认:在汉末三国乱世,极品坏人比好人活得滋润,比普通坏人的结局也要好得多。

三国名将如云谋士如雨,其中难免鱼龙混杂,要评选出五个或七个坏谋士,有资格上榜的谋士得有十几二十个,所以这就成了需要读者诸君解答的难题:要评选三国五个最坏谋士,贾诩是当之无愧的榜首,郭嘉和法正能排第几?如果郭嘉法正都没资格排进前五,还有哪四个谋士能跟贾诩比坏?在江东孙权的手下,有没有本事极大、人品极差的坏谋士?

标签: 贾诩郭嘉法正曹操刘备许攸

更多文章

  • 曹魏阵营有一奇人,计谋比贾诩毒,性格比关羽傲,别人却只能忍让

    历史解密编辑:良家说说标签:贾诩,关羽,程昱,曹魏,张绣,王允,李傕,汉朝,三国,曹操手下

    在三国历史中要说谁最毒,估计很多人会想到“毒士”贾诩,因为此人虽眼光深远,很有谋略,但所献之计往往损人利己。那么,到底怎么损人利己法呢?比如贾诩煽动李傕等人造反,并以此保全自己,虽然李傕等人最后兵败身死,但终究对汉朝造成了极大伤害,而且此举让王允在这时期获得了大量权力。然而王允的想法太过极端,理念上

  • 贾诩:文和乱武,谋动天下,以一己之力改变三国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贾诩,曹操,董卓,曹丕,马超,吕布

    谋士者,谋己、谋人、谋兵、谋国、谋天下。三国中的谋士有很多,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最厉害的,我会选择贾诩,一个真正的谋士,在乱世中几易其主,漂泊半生,但总能在关键时刻帮老板做出正确决定,以一己之力改变汉末三国走向。贾诩,字文和文和乱武一:李郭之乱。贾诩,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身怀奇谋,胆识过人

  • 贾诩为什么被称为毒士?一生算无遗策,是明哲保身的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贾诩,曹操,张绣,袁绍,刘表,曹丕,李傕,三国

    曹魏众多谋士中,《三国志》将荀彧、荀攸、贾诩并列一传,为众臣之首,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论德行情操,贾诩难以与二荀相提并论,他能够排在这么高的位置上,原因只有一个:因为绝顶的智慧。三国历史中,真正堪称料事如神、几乎没有失误的谋臣,恐怕不是诸葛亮、不是司马懿,唯有贾诩。在乱世之中,一般人根本看不清大盘的

  • 马超是冤枉的:他不惜代价想保住马腾性命,结果被曹操贾诩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马超,马腾,贾诩,诗人,曹魏,曹操手下

    看《三国演义》,马超是忠臣孝子;看《三国志》,马超则是个逆子贰臣。陈寿和罗贯中因为立场不同,看马超的角度也不同,究竟哪个马超是真实的,咱们还得从其他史料中去找答案。演义小说自然当不得真,史料也不完全可信,我们只有将《后汉书》、《三国志》、《通鉴纪事本末》等多部史料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模模糊糊地看到一点

  • 三国谋士贾诩,才智过人,曹操死后辅佐曹丕继位,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贾诩,曹操,曹丕,诸葛亮,刘备,三国,汉朝

    导语:说到三国时期,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因为各路英雄相互争夺,最后才形成了刘备的蜀国,孙权的吴国和曹丕的魏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正是因为时代的动荡才造就了无数的英雄。在三国里涌现了很多的武将,但是那些文臣才真正能够称得上是老谋深算的人才。如果说武将是左膀,那文臣谋士

  • “能掐会算”不输诸葛亮、贾诩,为何孙权却不肯重用他一统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暮烟疏雨时光PLUS标签:贾诩,孙权,刘备,关羽,东吴,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三国里面最能掐会算的谋士是谁呢?喜欢曹魏帝国的朋友,一定会说贾诩是最厉害的,他在董卓、李傕、段煨、张绣、曹操、曹丕等主子手下办事,从来都是算无遗策,料事如神,而喜欢蜀汉王朝的朋友,则一定会说诸葛亮、庞统、法正都是精于天文理数,掐指能算,翻眼就料定天意的一流术士,而东吴帝国这边呢,一般人们都认为周瑜只

  • 连贾诩都自叹不如的三国第一毒士——李儒

    历史解密编辑:挑食的老牛标签:贾诩,李儒,董卓,吕布,曹操,何进

    贾诩是三国有名的毒士,一生屡献毒计:鼓动李傕郭汜反攻长安乱国政,怂恿张绣投降曹操又反叛,离间马超韩遂定关中等等。但和他的西凉老乡李儒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李儒究竟有多毒,看看他给董卓献的哪些毒计就知道了。毒计一:废立汉帝董卓进京后,虽然大权独揽但无奈根基不稳,于是问计李儒。李儒建议采取“废立汉帝”

  • 三国中贾诩的灭国毒计,被美国完善并使用,还瓦解了一个超级大国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贾诩,曹操,董卓,曹丕,赤壁之战,诸葛亮

    三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古代最让后人“缅怀”的时代,就在于三国时代有着太多的传奇和风云。而谱写出三国精彩画卷的,除了赵云、关羽、张飞、张辽这些让人热血沸腾“横刀立马”的绝世猛将,还有诸葛亮、庞统、郭嘉、贾诩这些“羽扇纶巾论天下”智谋如妖的谋士。在三国谋士排行榜中,贾诩也许算是争议性最大的一个谋士,甚至

  • 千古智者一一贾诩

    历史解密编辑:独立寒秋舞芳香标签:贾诩,曹操,荀彧,荀攸,袁绍,曹丕

    哈喽,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一聊最容易被忽略的谋士,贾诩。贾诩是曹操“四大谋士”之一,一生机变百出,用计无数,算无遗策,鬼神皆惊,有“三国第一等奇才、怪才和鬼才”之称。时至今日,无论人们如何讨论三国谋士,也很少有人将贾诩作为第一谋士的竞争者,甚至连前三都进不去,大多都是什么诸葛、司马、郭嘉、荀彧什么的

  • 贾诩智谋堪比诸葛亮,为何名声却很差?他引发了一场大乱

    历史解密编辑:流连染紫悯标签:贾诩,董卓,李傕,刘备,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汉末三国时期,贾诩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谋士,《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甚至将其与陈平、张良相提并论,说他“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可是,贾诩在历史上的名声却很差,甚至在当时,人们对他人品的评价就不高,“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既然贾诩的才智堪比诸葛亮,为何名声却很差呢?南宋的理学家陈普写过一首诗,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