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9年,贾诩让张绣归降曹操,张绣大叫:“我杀了他儿子,他不会放过我的!”贾诩说出三点理由,张绣服了。
话说因曹操因一己私欲,把张绣的婶婶邹氏纳为妾,导致张绣愤而起兵袭击,曹操大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将典韦为保护他而战死。
但彼时,张绣经过三次与曹操正面硬刚,折兵损将。带着4000多兵士困守安阳穰县,面对曹操大兵压境,袁绍伸来的橄榄枝,很是心动。
巧又巧在,郭嘉自动请缨代表曹操一方前来招附,而李孚也代表袁绍一方出面招募,张绣让两个人当庭唇枪舌剑,看看到底谁实力强,他就跟谁。
这两人的嘴一通叭叭叭,说得是天花乱坠,吵得是天昏地暗,让中间的张绣头都嗡嗡响。他一时拿不定主意该听谁的。但他心里可记得曹操不是个善茬,可害怕他日后算账,报杀子之仇。
正在这时,贾诩进来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局面就定下来了。
他说:“袁绍与袁术本是两兄弟,却同室操戈,没有宽恕谦让之心,又怎么能收天下豪杰?”
这句话等于告诉李孚,你可以回去跟袁绍复命了, 张绣不想去你那里。
张绣虽说平时素来敬重贾诩,但对于他越狙代庖答应归降曹操一事,还是颇有些不自在的。于是他阴沉着脸不说话。贾诩看了一眼,知道他的想法,就问:“将军难道有什么疑虑?”
张绣赌气地说:“这么潦草归降,也没让曹操给咱立个保证书,万一,他以后要找我算杀子之仇,我不就把脖子洗干净了伸给人家呀?”
贾诩哈哈大笑:“将军您这就犯糊涂了!我劝您归于曹操,有三点理由!”张绣洗耳恭听。
“其一,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道义上占了上风,即便日后战败也有回旋余地;袁绍勾结袁术妄图称帝,违背道义,以后若败了,您也获罪于天下。
其二,以咱们4000兵马归于袁绍十万大军,您得不到重用;而曹操兵马少,自然会更珍惜您的兵将,必会重用您。
其三,将军与曹操有杀子之仇,曹操此时更要借接纳您,展示自己的心胸宽广。即便是血海深仇也可一笔勾销,天下豪杰还能不归心?”
张绣还是有些疑虑,但是后来他才知道,贾诩此言不假。
曹操对他的归降,大肆渲染和欢迎。不仅准备了盛大的宴会,吹锣打鼓,还把他请到主宾位置。还要和他做亲家,给小儿子曹均和张绣的女儿订下了娃娃亲。
到了这里,曹操可以说对贾诩劝降之功十分感激,他说:“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意思就是贾诩成全了他向天下人表现自己如海胸怀的机会。对于这么一个低调谋士,素来爱才的曹操也是不会放过的。
他给贾诩加封一个“执金吾”的官职,相当于是现在的中 南海保卫队队长。这可不是一个虚职,而是荣耀啊。为什么?
因为他可以每月绕宫巡察三次,身着锦绣之衣,手执祥瑞的金乌鸟,率属下200个光彩华丽的随从,浩浩荡荡走过。这么个风光美差,可不就是刘秀所说的“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吗?
按说,后来贾诩得到了曹操、曹丕等人的重用,甚至位列三公,权势不小,靠的就是他过人的才智,不过,他咋就没被爱猜疑的曹操嫉恨呢?
这得从他的家世和经历说起。贾诩出身并非显赫,完全靠自己的聪明谋略不断上位,他虽然有过辅佐李傕郭汜破长安杀王允的一段黑历史,但他也是本职保命而已。依附了张绣之后,用他的计策两败曹操,却并不骄傲自满。
在官渡之战前夕,他看到张绣并不具备与曹操抗衡的野心和实力,马上劝降,又攀上了曹操这棵大树,为自己铺平了职业道路。
接下来他发挥自己的长处,竭力为曹操建言献策,但赤壁之战时,曹操没有听从他的“不要攻打东吴”的建议,结果惨败。失去荆州,壮大刘备,形成三国鼎立。
幸好后来,他又献了离间计瓦解了马超和韩遂,帮助曹操一举平定了关中。而在曹操立继承人问题上,他悄悄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这样,他就选择了站队更有政 治手段的曹丕,成为曹丕信赖的心腹。
一路走来,贾诩的谋略心计尽显无疑。但是,与杨修恃才傲物,爱耍小聪明相比,他则会收敛锋芒,低调沉稳了很多。他不仅平时显示对功名利禄毫不在意,而且从不与其他人结党营私,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是个十分合格的职业打工人。
于乱世之中,能保全性命,安安稳稳坐上高位,平平安安活到77岁善终,贾诩可以说是为三国的谋士、将领们,都立了一个榜样。
怪不得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他:“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不过,后世有人将“毒士”这个帽子安在他的头上,用以评价他以言令三辅之乱。把汉朝灭亡这笔账算在他身上,也有点过了吧。
这“毒”与其说是心思毒,不如说是眼光毒,深谋远虑,步步为营,明哲保身,低调做人。这才是职场生存硬道理啊!
参考资料:《三国志》、《卑鄙的圣人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