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禅投降后写了三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刘禅投降后写了三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502 更新时间:2023/12/13 2:21:33

作为亡国之君的下场,一般来说都是十分凄惨的,即便是遇到一些比较开明的皇帝,在对待前朝皇室的时候,也会做得比较绝情,甚至是将其连根拔除,彻底地免除后患。

当然了,也不排除有一些亡国之君,在朝代或者国家灭亡之后,受到了敌人的优待,这也很正常。

蜀汉后主刘禅在蜀汉政权被曹魏攻灭之后,就得到了很好的对待,不仅没有遭遇杀身之祸,反而落得个逍遥自在。

在司马懿这一家族掌握曹魏的政权之后,就有人劝说司马昭杀了刘禅,司马昭再三不同意。

群臣不解,司马昭就拿出刘禅在投降后写下的三个字,让大家倒着读,众人在读完之后,不觉倒吸一口冷气。

01蜀汉后主刘禅

刘禅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与妾室甘夫人于公元207年所生,刘备中年得子,自然十分高兴。

然而此时的刘备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正是在这一年,刘备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谋臣,通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通过隆中对,让刘备的未来有了一个十分明确的方向。

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之下,兵强马壮,很快就遭到了刚刚统一北方的曹操的嫉妒,亲自带领十万大军南下。

刘备听闻之后,只得带着自己的军队和老百姓离开了自己苦心经营了八年的新野。

面对曹操的步步紧逼,刘备一路西逃,最终在江陵被曹操追上,损失惨重,不得不抛弃妻儿,率领着十余人仓皇出逃,如果不是赵云如有神助,恐怕这一仗就让刘禅丢了性命。

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在荆州站稳脚跟,随即向西川进军,开始实施隆中对中三分天下的策略,很快便占据了四川等地,之后更是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这时候的蜀汉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

此时的刘禅年纪尚幼,在后母孙尚香的抚养之下,在荆州度过了快乐而幸福的童年时光。

然而,在他五岁那年,孙夫人一去不返,失去了继母庇护的刘禅只能在叔伯的关怀下成长,这对于他之后的人格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关系。

在刘禅成为皇太子之后,刘备就开始着力于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他让刘禅先后拜诸葛亮和伊籍为师,学习《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左传》等书,并且还要学习骑射。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刘备在刘禅身上是用了很多的苦心的,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为了能够“恢复汉室”,刘备可谓是良苦用心。

随着刘备在白帝城死去,刘禅继位,成为蜀汉的最高统治者,信任诸葛亮等老臣,一度与曹魏集团平分秋色,也算得上是一位明君。

诸葛亮死后,缺少监督和约束的刘禅开始放飞自我,任用黄皓等宦官,排挤姜维等能臣,最终被曹魏集团一举攻下成都,成为了曹魏的阶下囚。

02被俘后的优渥生活

投降之后的刘禅被军队押送到了洛阳,在这里,他得到了很好的优待,被封为安乐县公。

在安乐县封地,刘禅过着舒服惬意的日子,这一点,恐怕刘禅是跟着自己的远房堂哥汉献帝刘协学的。

刘协在自己的封地山阳安居乐业,过上了诗画田园般的生活,他不仅将山阳治理得井井有条,成为三国战乱年代的一方净土,还得到了曹魏的照顾,能够在自己的封地建立宗庙,供奉自己的祖先。

刘禅在安乐的日子虽然完全比不上刘协,但是绝对要好过当时的绝大多数老百姓,因为让刘禅有了“此间乐,不思蜀”的想法。

这样的安乐日子,即便是在曹魏集团与司马氏争权夺利的最高峰时期,依然没有任何的异样,正所谓“看尽世间繁华,三千浮生若水。”

03得以善终的末代皇帝

在司马氏彻底掌握曹魏的大权之后,很多人都遭到了屠戮,特别是当时的权臣曹爽,更是被灭了三族,凄惨至极。

或许是因为杀人太多,让司马昭以及他的手下对于任何潜在的对手都感到恐慌,甚至于连已经亡国多年的蜀汉皇帝刘禅都有了忌惮之心。

这种做贼心虚的心里让司马昭等人如坐针毡,总是盘算着如何去铲除所谓的敌对势力。

刘禅因为司马昭等人的小人之心危在旦夕,但是刘禅只用了一招就轻易化解了司马昭的敌意,转危为安。

刘禅命人在自己府邸的大门上挂了一个匾,上面写着“中山寨”三个大字。

当司马昭派去的探子向其汇报时,心里面的石头终于落下了,他明白了刘禅的意思,就有了放刘禅一马的意思。

于是,在不久之后大会群臣的时候,将刘禅门上的三个字告诉了群臣,并且让大家倒着读一下,在场所有的人都恍然大悟,原来刘禅早已将自己当成了一个隐居在山野的人,所以就没有必要再动干戈了。

刘禅用自己的小计谋保住了性命,让自己能够在64岁的时候安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度过了自己平凡而又充满传奇的一生。

刘禅死后,已经成功篡位的司马氏将其封为思公,也算是功德圆满。

04小结

刘禅的一生充满了种种戏剧性的色彩,有人认为他懦弱,有人认为他睿智,可谓是各花入各眼。

然而,当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刘禅时,才发现他是一个进退有据的人,有靠山在的时候,就大展宏图,全力以赴,失去了靠山,就夹着尾巴做人,这种能屈能伸的人,在任何时代里面都能够保全自己。

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面前,保全自己,努力活到最后,成为最终的“剩者为王”,不也是一种巨大的成功么?

参考资料:《三国志》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刘禅司马昭刘备蜀汉诸葛亮

更多文章

  • 司马昭还未称帝,贾充就弑杀曹髦,司马昭为什么不杀了他以安民心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科技侃标签:贾充,曹髦,曹爽,晋朝,曹魏,司马昭,史说三国

    曹操和司马家都有一件很相似的事情,就是把天子掌握在手里当傀儡。但这对臣子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曹操的天下是他南征北战一路打下来的,所以有雄厚的班底,有元从派,亲族,依附派系等。司马家没有这种雄厚的班底,他们的一切都是源于曹家,是真正的寄生在曹家上然后夺权的。所以,对于司马家来说,最缺乏的就是忠诚于自己的

  • 刘禅投降后写了3字,司马昭不敢杀他,臣子不解,司马昭:倒着念

    历史解密编辑:吕肥肥来搞笑标签:刘禅,司马昭,蜀汉,刘备,诸葛亮

    说到刘备,世人无不赞扬,就连曹操也对他敬佩有加,称他为“英雄”。确实,能在乱世之中抓住机遇完美逆袭的人并不多,刘备不但完成了逆袭,而且还建立了蜀汉,这一点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相较之下,刘备的继承者刘禅就显得差多了,与他的父亲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人们一听到此人,无不用“扶不起”来形容。然而,刘禅真的

  • 司马懿死后,司马昭兄弟共掌曹魏大权,为何没有发生内斗?

    历史解密编辑:奈斯趣世界标签:曹魏,曹操,袁绍,汉朝,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史说三国

    三国历史中,兄弟内斗屡见不鲜。比如最早的袁绍家族,顶着四世三公的名头,却也免不了手足之间的兵戈相向。先是袁绍和袁术这两个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之间,因为嫡庶之别而互相看不惯,明明是一家人,却势如水火。要知道,当时的袁绍和袁术两兄弟个个都是一流军阀,实力强横。如果这兄弟俩要是联手,估计也就没曹操什么事儿了。

  • 司马昭要杀刘禅,刘禅在门上刻下了3个字,司马昭顿时杀意全无?

    历史解密编辑:大事汇集站标签:刘禅,蜀汉,三国,司马昭,诸葛亮,曹操手下

    说起三国,几乎是妇孺皆知。毕竟《三国演义》成为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但《三国演义》并非正史,七分真,三分假则是对此书最恰当的描述。不过尽管如此,却不能否认此书的价值。当然,对于这段时期,不少人最为熟悉的则是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还有五虎将,但是对于这段历史的“结尾”,却很陌生,就拿笔者来说

  • 曹家最后的血性——曹操的重孙子持剑讨伐司马昭,慨然赴死!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曹操,曹髦,曹家,贾充,诗人,汉朝,东汉,司马昭,司马师,史说三国

    宁作高贵乡公死,不作汉献帝生——元子攸这是一个皇帝评论另外两位皇帝的一句话,元子攸是北魏第十二位皇帝,在位时用剑亲手杀了权臣尔朱荣。他的学习对象就是,曹操的重孙子,曹魏第二位皇帝高贵乡公曹髦(mao),曹髦面对权臣司马昭,没有和汉献帝那样苟且偷生,而是拿起剑杀向司马昭……聪明好学,少年即位曹髦生于正

  • 刘禅投降后写了3字,司马昭放弃杀他,百官不懂,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刘禅,司马昭,蜀汉,刘备,诸葛亮

    成王败寇,自古以来几千年的历史都是如此。有许多手下败将只能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但是也有人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躲过了一劫。刘禅就是后者之一。当刘禅落到了魏国的手中之后,他果断选择了投降,但尽管如此司马昭还是对其十分不放心,担心刘禅东山再起的那一天。不过就因为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就放弃杀他了,百官

  • 司马昭杀嵇康并非钟会谗言陷害,而是嵇康祸从口出,惹下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嵇康,钟会,司马昭,司马氏,毌丘俭,诸葛亮,司马师,竹林七贤,拨弦乐器,史说三国

    熟悉中国文化的网友肯定对嵇康的名字有所耳闻,他作为竹林七贤中最为出名的一位而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尤其是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风靡世界之后,嵇康和广陵散的传说更是让人津津乐道。然而这位三国时期的贤才,最终却没有得到好的结局,被司马昭公开处死,而广陵散也从此称为绝响。对于司马昭处死嵇康的原因,主流的历史圈

  • 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谈起,论三国里的舆论控制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曹操,刘备,曹髦,曹爽,司马昭,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氏,舆论控制,三国演义,史说三国,中国古文献

    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谈起,论三国里的舆论控制引言:纵观历史,“勇武不可取、套路得人心”的例子不胜枚举,而舆论控制正是政客们惯用的套路。本文将从三国里最强的舆论控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谈起,为你解析为什么群雄逐鹿失意场,三家最终归了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嘉平五年(254年),大将军司马师废

  • 为什么说司马昭开了一个弑君的坏头?

    历史解密编辑:潍水仙儿标签:董卓,崔杼,贾充,赵高,刘辩,少康,司马昭,史说三国

    在司马昭之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臣弑君事件有以下几起:夏朝的大臣寒浞弑君当时,摄政的后羿陪同夏王帝相外出打猎时,将一应国事托付给大臣寒浞。寒浞却趁机发动政变夺权,先是杀死后羿,后又逼死帝相。谁知,寒浞还没来得及得意一番,部下却突然发动叛变,并趁机将寒浞及全家捉拿后送给帝相的遗腹子少康。结果,寒浞被

  • 曹髦被杀后,两位官员抱尸痛哭,司马昭为何不敢加害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曹髦,司马昭,贾充,司马懿,曹魏,司马师

    甘露五年(260年)五月,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不甘心做傀儡,亲率宫中护卫前去讨伐权臣司马昭。在贾充的指示下,太子舍人成济手持长戈将曹髦刺死。朝中官员畏惧司马昭的权势,根本不敢前去吊唁,可是有两个人却不怕,他们抱着曹髦的尸体痛哭。然而,司马昭却不敢将这两个人治罪,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俩人是谁?根据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