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昭要杀刘禅,刘禅在门上刻下了3个字,司马昭顿时杀意全无?

司马昭要杀刘禅,刘禅在门上刻下了3个字,司马昭顿时杀意全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大事汇集站 访问量:1877 更新时间:2024/1/30 22:54:21

说起三国,几乎是妇孺皆知。毕竟《三国演义》成为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但《三国演义》并非正史,七分真,三分假则是对此书最恰当的描述。不过尽管如此,却不能否认此书的价值。当然,对于这段时期,不少人最为熟悉的则是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还有五虎将,但是对于这段历史的“结尾”,却很陌生,就拿笔者来说,看到诸葛亮死后,就觉得这本书已经变得索然无味,再也提不起精神气把它读完,不知道有没有同感的小伙伴?

不过历史依然会继续,并不会因为个人喜好而停止脚步。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其实已如强弩之末,说到这,有些人就说了,蜀汉政权里的下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了,比如姜维,就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可是连诸葛亮都无法挽救危局,区区姜维又怎能扶大厦于将倾?毫无意外,蜀汉复兴无望,而魏国也已经换了主人,司马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当权者。公元263年,司马昭雄心壮志想要完成一统,于是派出钟会邓艾等率领大军进攻蜀国,刘禅命姜维率军抵抗钟会,命诸葛瞻率军抵抗邓艾,可是两线皆败,刘禅见大势已去,接受了谯周投降的建议,于是蜀就此灭亡,刘禅也成为了司马昭的俘虏。但是,刘禅毕竟曾是一国之君,司马昭认为留着始终是个祸害,于是就想找借口杀死刘禅,刘禅听说之后,立即在门上刻下了3个字,而司马昭见了这三个字却顿时杀意全无,这三个字究竟是什么,为何能帮助刘禅活命?此事,我们还得从刘禅投降说起。

刘禅投降司马昭

刘禅在历史上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有点憨傻,是扶不起的阿斗,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出色的演员,毕竟能在乱世稳坐40年的国君,这份功力是不少降国之君无法做到的,至少李煜就没做到。刘禅向司马昭投降,其实也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当时蜀汉已无抵抗之力,面对钟会、邓艾的强势进攻,蜀国两路大军皆败得一塌糊涂,刘禅不投降,只有死。有人认为,刘禅假如不投降,而力竭战死,或许他在历史中的人设会有所改变,这点毋容置疑,但是并不是人人都想当英雄,至少刘禅不想,因为他想活着,活着就有希望,那句老话怎么说来着,对,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所以,刘禅投降了,司马昭接受了,为了表现出对刘禅的“欣赏”,司马昭对刘禅发出了邀约,内容为:阿斗哥,我想死你了,干脆你来洛阳,我们见一面,就这样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刘禅还被封为了安乐公。

刘禅的乐不思蜀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眠,这是无数君主帝王内心的写照,当然也包括司马昭,司马昭看着刘禅,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总想着让刘禅露出些马脚,这样自己才能杀了他,至少让自己在舆论上站得住脚,这不,当刘禅到了洛阳之后,司马昭就来了一场盛情款待。宴会,无非是吃吃喝喝,看看表演,司马昭和刘禅之间的宴会也是如此,不过司马昭很有心,因为他安排了蜀汉的节目,这样一来,随同刘禅一起到洛阳的一帮蜀国旧臣,那是哭的一塌糊涂,但是刘禅却高兴的手舞足蹈。司马昭见到刘禅如此,很是恨铁不成钢,但是他手下的大臣却说,如果不是刘禅如此,蜀国又怎么会轻易被灭亡呢,司马昭很是受用,这也让刘禅避过了第一次杀身之祸。不过司马昭还是不放心,这次没有安排表演,而是决定采用更为直接的方式,于是就问刘禅想不想蜀地,刘禅倒也干脆,直接说,我在这里很快乐,并不思念,这再一次让司马昭很无语。不过刘禅身边的郤正看不下去了,就对刘禅说,下次司马昭再问你的时候,就要痛哭流涕,说自己日夜都在思念蜀地,果真后来司马昭又问刘禅,结果刘禅就按照郤正教的回答。司马昭感觉很诧异,因为他觉得这是郤正的语气就询问刘禅是不是郤正叫的,结果刘禅却一本正经地说,就是他教的,于是乐不思蜀的刘禅就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笑话。

刘禅刻下了三个字

司马昭一次又一次想找出刘禅把柄,可是刘禅都以“傻”的方式过关了,这并没有让司马昭完全放下对刘禅的顾虑,于是司马昭干脆,想来个痛快,那就是直接做了刘禅,结果却被刘禅提前得知了。刘禅很慌,但是为了活命,他在门口刻下了三个字:

中山寨

,当司马昭的手下把刘禅刻的字,回禀给司马昭时,司马昭顿时杀意全无,此后司马昭再也没有想要杀死刘禅,就这样刘禅安安稳稳地活到了64岁,最终寿终正寝。说到这,不少人就会说了,“中山寨”这三个字为何有那么大的魔力,能让司马昭放弃杀心,对于这三个字的解释有两个版本。我们先说第一个,那就是有人认为,中山寨三个字,如果反过来读,可以理解为“在山中”,刘禅用这三个字,是在告诉司马昭,我没有想要光复汉室的决心,我只想在山中过我自己的小日子,您呐,就放100个心吧,你做你的皇帝,我做我的安乐公。不过这种说法,略有牵强,虽然古人喜欢用暗语,但是刘禅面对杀身之祸,哪还有什么心思玩这一套,干脆直接刻个“在山中”不就完了?我们接着说第二个,中山寨,最后一个字其实没有什么意思,关键在于中山二字,我们都知道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那么刘禅自然也是,而中山靖王究竟何许人也?

根据《史记》记载中山靖王名为刘胜,是汉景帝刘之子,他为人喜好酒色,单单儿子就有100多人,而且他并认为诸侯王本就应当听听音乐、看看歌舞,这样我们也就理解通了,那就是刘禅的梦想就是成为自己祖辈中山靖王那样的人物,所以才让司马昭彻底放下了对刘禅的杀心。

结语

司马昭要杀刘禅,刘禅在门上刻下了3个字——中山寨,司马昭顿时杀意全无,这不得不说是刘禅为了保命而走的一步好棋,不过身为亡国之君,却总在考虑如何保住自己的小命,即使退一万步讲,这是刘禅的大智慧,可是这又能如何?当然,也有人认为,刘禅手下还有一帮旧臣,刘禅这样做是不单单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保住这些旧臣的命,可是国家都灭亡了,这样做作为亡国之君和亡国臣子,如此苟活,又有多少人会褒扬他们呢?对此,您怎么看?

更多文章

  • 曹家最后的血性——曹操的重孙子持剑讨伐司马昭,慨然赴死!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曹操,曹髦,曹家,贾充,诗人,汉朝,东汉,司马昭,司马师,史说三国

    宁作高贵乡公死,不作汉献帝生——元子攸这是一个皇帝评论另外两位皇帝的一句话,元子攸是北魏第十二位皇帝,在位时用剑亲手杀了权臣尔朱荣。他的学习对象就是,曹操的重孙子,曹魏第二位皇帝高贵乡公曹髦(mao),曹髦面对权臣司马昭,没有和汉献帝那样苟且偷生,而是拿起剑杀向司马昭……聪明好学,少年即位曹髦生于正

  • 刘禅投降后写了3字,司马昭放弃杀他,百官不懂,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刘禅,司马昭,蜀汉,刘备,诸葛亮

    成王败寇,自古以来几千年的历史都是如此。有许多手下败将只能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但是也有人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躲过了一劫。刘禅就是后者之一。当刘禅落到了魏国的手中之后,他果断选择了投降,但尽管如此司马昭还是对其十分不放心,担心刘禅东山再起的那一天。不过就因为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就放弃杀他了,百官

  • 司马昭杀嵇康并非钟会谗言陷害,而是嵇康祸从口出,惹下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嵇康,钟会,司马昭,司马氏,毌丘俭,诸葛亮,司马师,竹林七贤,拨弦乐器,史说三国

    熟悉中国文化的网友肯定对嵇康的名字有所耳闻,他作为竹林七贤中最为出名的一位而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尤其是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风靡世界之后,嵇康和广陵散的传说更是让人津津乐道。然而这位三国时期的贤才,最终却没有得到好的结局,被司马昭公开处死,而广陵散也从此称为绝响。对于司马昭处死嵇康的原因,主流的历史圈

  • 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谈起,论三国里的舆论控制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曹操,刘备,曹髦,曹爽,司马昭,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氏,舆论控制,三国演义,史说三国,中国古文献

    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谈起,论三国里的舆论控制引言:纵观历史,“勇武不可取、套路得人心”的例子不胜枚举,而舆论控制正是政客们惯用的套路。本文将从三国里最强的舆论控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谈起,为你解析为什么群雄逐鹿失意场,三家最终归了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嘉平五年(254年),大将军司马师废

  • 为什么说司马昭开了一个弑君的坏头?

    历史解密编辑:潍水仙儿标签:董卓,崔杼,贾充,赵高,刘辩,少康,司马昭,史说三国

    在司马昭之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臣弑君事件有以下几起:夏朝的大臣寒浞弑君当时,摄政的后羿陪同夏王帝相外出打猎时,将一应国事托付给大臣寒浞。寒浞却趁机发动政变夺权,先是杀死后羿,后又逼死帝相。谁知,寒浞还没来得及得意一番,部下却突然发动叛变,并趁机将寒浞及全家捉拿后送给帝相的遗腹子少康。结果,寒浞被

  • 曹髦被杀后,两位官员抱尸痛哭,司马昭为何不敢加害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曹髦,司马昭,贾充,司马懿,曹魏,司马师

    甘露五年(260年)五月,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不甘心做傀儡,亲率宫中护卫前去讨伐权臣司马昭。在贾充的指示下,太子舍人成济手持长戈将曹髦刺死。朝中官员畏惧司马昭的权势,根本不敢前去吊唁,可是有两个人却不怕,他们抱着曹髦的尸体痛哭。然而,司马昭却不敢将这两个人治罪,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俩人是谁?根据史书

  • 司马昭对一个要害官职的轻视让家族背上了弑君的千古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曹操,曹魏,曹髦,司马昭,司马师,史说三国

    曹魏皇帝曹髦之死是司马昭此生最大的黑历史。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将司马昭的人设毁于一旦,甚至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鲜为人知的是,弑君是司马昭一党在局势濒临失控时的应激反应。本鬼个人认为局势濒临失控的直接原因之一是司马昭轻视了一个要害官职。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奉汉献帝至许昌,取得了“挟天子

  • 司马昭为何选择用“晋”作为国号?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司马昭,曹魏,魏国,司马懿,蜀汉,司马炎,曹操,三国

    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曹魏皇帝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曹魏灭亡,西晋开始,而在之前司马昭已经派兵消灭了蜀汉,所以在蜀汉和曹魏相相继灭亡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了。对于司马炎来说,其建立的西晋王朝之所以用“晋”作为国号,主要是因为司马昭被曹魏封为晋公

  • 司马昭弑杀曹髦后,只有两位大臣前去痛哭,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司马昭,曹髦,贾充,弑杀,司马懿,司马师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曹魏皇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率人讨伐司马昭,被其党羽刺死。就司马昭弑君来说,是三国时曹魏甘露五年五月(260年6月)发生于魏都洛阳的事件。彼时,曹魏皇帝曹髦欲讨伐司马昭,却因王沈、王业的背叛

  • 曹髦杀来时,司马昭只要困住曹髦,请来太后就行了,为何非要弑君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曹髦,司马昭,司马师,曹芳,司马懿

    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对曹操来言,显然他有两大恨!第一个就是为啥活着时,没杀掉司马懿?明明已有“三马同槽之梦”,还发现了司马懿“鹰视狼顾之相”,却愣把这件事交给了儿子曹丕,还语重心长提醒:司马懿日后必对咱老曹家图谋不轨,孩儿啊,你千万要注意。由此,不成器的曹丕,就成了曹操的“第二大恨”。他把曹操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