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薛泽林 | 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三个锚点

薛泽林 | 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三个锚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汇报 访问量:4292 更新时间:2023/12/16 16:33:03

建设安全韧性城市既是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明确要求,更是生活在上海的每一个人对城市运行安全的期待。对于超大城市而言,“要素高密性、结构复杂性、功能多样性”构成了其基本特征,而这些特征在丰富城市经济群众生活的同时也成了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实际约束条件。大道至简,超大城市虽复杂,但追根溯源可分为三大基本要素:首先是“人”,这是城市的最重要主体,也是城市存在的价值基础;其次是“物”,不管是自然的物还是人的创造物,它们组成了城市的基本形态;最后是“流”,主要包括连接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各种制度、事件、关系和数据等。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关键是把握住城市的核心要素,针对于“人”“物”“流”这三个锚点着重用力。

对于城市的“人”,强化治理思维

规模红利和服务供给是超大城市运转的两个核心概念,城市的集聚和生产形成了规模红利,而消费和生活则依赖于服务供给。城市的规模效应导致人口大量大城市集聚,但人口集聚也造成了城市公共服务不充分、不均衡、质效低等问题,这两重因素交织构成了城市的内在矛盾。在代表持续生产的发展导向与代表服务供给的民生导向之间寻找平衡,推动政府与社会建立伙伴关系,形成城市治理的混合型结构成了必不可少的选择,也是将城市发展同个体选择相结合,打造城市命运共同体,提升城市韧性的夯基之举。

以治理思维提升超大城市安全韧性,需要强化政府与群众的城市共同体建设。具体来说就是基于精细化治理的思路导向,探索以群众生活半径、城市功能区为基本单元的超大城市治理参与新结构,在城市发展和社会民生之间找到平衡点,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能级的持续提升。一是不断补齐公共服务“不够充分、不够均衡、不够高效”的短板,尊重人民群众的选择和要求,发挥人民群众在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二是发挥价值引导治理的功能,引导更多社会和市场资源参与城市共同体建设,提升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资源支撑。三是基于简约高效治理体系打造,建立起政府与人民群众互嵌互动的治理交流机制,在实现城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础之上,形塑面向未来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对于城市的“物”,强化管理思维

城市是个复杂的巨系统,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城市职能的综合性。为了确保城市的综合功能运转弛有度,城市管理就是以城市这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综合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机制,善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化等工具,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的互动,围绕市政、交通、市容、环境、安全等全领域,不断提升城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超大城市而言,城市的复杂性决定了政府不能是万能的,城市管理的核心要义是厘清“需要管理对象”的范畴,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避免城市管理的“超载”问题。

以管理思维提升超大城市安全韧性,需要循着精细化管理的思路,精细区分城市管理的目标对象、管理阶段、管理工具。一是管理目标方面,对于事关城市运转的设施、物品和资源等,要基于科学化和精细化的基本思路,制定严格的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并通过强有力的执法和管理,确保城市有序运转,守住城市安全底线。二是管理阶段方面,对于同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民生设施、公共服务点位的管理等,要细化管理的阶段和流程,如在前期的规划布局管理阶段,可通过开放规划等方式,更多地纳入群众需求和群众智慧,提升规划的包容性;在中后期的运行维护中,则要求政府主动跨前一步,做好相应的出资和监管工作,确保城市稳定运转。三是管理工具方面,对于城市硬件及其运转的管理,要基于合作应对未知挑战的思路,在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建立起政社合作型的关系模式,通过协同管理、参与式管理等方式,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民生服务的粘性,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升城市韧性。

对于城市的“流”,强化智治思维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塑造未来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之举。对于上海而言,人口多、流量大、功能密,城市建设、发展、运行、治理各方面情形交织、错综复杂,这些纷繁的“流”决定了其安全韧性城市建设需要在传统优化治理和强化管理思路的基础之上,充分运用数字化工具,探索城市安全韧性智治新路子,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但是,超大城市的安全韧性智治并非可以与摄像头、感应器、自助终端和指挥大屏画等号,炫酷的数字化应用也并不意味着治理效能的提升。可以说,超大城市安全韧性的智治不仅需要漂亮的“皮囊”,更重要的是要拥有赏心的能力和有趣的“灵魂”。

以智治思维提升超大城市安全韧性,关键是将数字化转型创新与客户端需求结合起来,深刻把握技术为人服务的本质要求,在三个“间”上着重用力。一是“时间”,城市安全韧性智治要引入时间维度,看城市管理是否更加准时敏捷,企业审批是否更加快速高效,群众服务是否更加及时便捷,这些是城市韧性的基本功。二是“空间”,城市安全韧性智治要关注空间维度,看城市管理和治理的线上、线下场景空间是否实现了有效融合,看企业和群众办事是否可以不用跑来跑去而是一门办理或者在家就能线上办理,这些是城市安全韧性的主动仗。三是“人间”,城市安全韧性智治要引入生活维度,看数字化转型的项目是否能接地气,真正解决了人民群众关注的“老大难”问题;看数字化转型是否也有烟火气,让技术由“高”变得“温柔”,让城市更有人情味、更有趣味性、更有吸引力,这些是城市安全韧性的决胜招。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者:薛泽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文章

  • 薛泽源《炽道》正在热播  全新挑战演技获好评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薛泽源,炽道,张洪文,演员,悬疑剧

    薛泽源 饰 张洪文《炽道》是由伊峥执导,金晨、王安宇领衔主演,薛泽源特别出演的青春竞技题材剧,日前正在优酷视频热播。该剧改编自Twentine的同名小说,在剧本打磨三年历经四稿后终于开播,因此备受网友期待。该剧聚焦于跳高、短跑等田径运动,在一幕幕充满力量与美感的画面中展现了国内年轻一代运动少年们积极

  • 汲黯、公孙弘和张汤,同时在汉武帝集团工作,为何人比人气死人?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刘彻,张汤,汲黯,公孙弘,汉武帝,人比人气死人

    话说在西汉时期,在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老板的集团总部里,总部里有三位有名的员工,分别叫做汲黯、公孙弘和张汤。你别看这三个人同时在汉武帝集团工作,但真是人比人气死人的那种。先扯这个汲黯,这位仁兄在来老汉(汉武帝)集团总部工作之前,就已经是其他公司的高管了,简直是赢在起跑线啊!而当时的公孙弘和

  • 大汉王朝:汉武帝推恩削封,公孙弘处斩郭解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郭解,公孙弘,刘彻,主父偃,卫青,丞相

    大汉王朝:汉武帝推恩削封,公孙弘处斩郭解主父偃的这封书呈将进去,竟蒙汉武帝鉴赏,即日召见,面询数语,也觉应对称旨,遂拜主父偃为郎中。前丞相史严安与主父偃同为临淄人,见主父偃得邀主知,也照样上书,无非是举秦为戒;还有无终人徐乐也来凑兴,说了一番土崩瓦解的危言,拜本上呈,具由武帝召入,当面奖谕道:“公等

  • 汉武帝名臣公孙弘,凭什么六年从白丁到丞相?他真的是阴险小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公孙弘,刘彻,主父偃,丞相,董仲舒,司马迁

    丞相号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人臣所能达到的顶峰。自汉武帝起,丞相还有一个荣誉——封侯。所以,在帝制社会,一个人能做到丞相位置,无异于登天。当然,汉武帝一朝除外,那时候的丞相是高危职业。汉武帝一共提拔了十三位丞相,六位被杀,一位自杀,剩下的都在战战兢兢中度过。只有两位除外,一位是最后一任丞相田千秋,另

  • 穷兵汉武(十三)公孙弘气量狭窄嫉贤妒能,为何刘彻破格将其拜相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刘彻,丞相,汲黯,汉武,公孙弘,董仲舒,汉高祖刘邦

    公孙弘是汉武帝刘彻亲政初期著名的丞相,他打破了稀罕未封侯不能拜相的潜规则,成为第一个先拜相后封侯的丞相。由于他是刘彻破格提拔的,而在执政中又表现出了气量狭窄和嫉贤妒能的缺点,所以在历史上充满了争议。这些争议一方面来源于他不遵守西汉传统官场规则的提拔过程,另一方面也是他积极排挤有能力的官员,表现出了气

  • 汉武帝一朝的丞相公孙弘为何成功?又因何被后世看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刘彻,公孙弘,丞相,司马迁,儒生,法家

    汉武帝一朝,一共启用过十三位丞相,七位非正常死亡,剩下的要么碌碌无非,要么战战兢兢。只有公孙弘活得最精彩,不光有所建树,还在任上寿终正寝。所以题干说,公孙弘是汉武帝一朝最成功的丞相,一点没错。公孙弘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为何如此悲催呢?原因就是汉武帝行皇权独裁,与相权矛盾很深。这就导致丞相们要么结局悲惨

  • 西汉丞相之位频繁遇难,公孙丞相却寿终正寝,公孙弘的为官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公孙弘,丞相,刘彻,皇上,为官,主父偃

    公孙弘,西汉丞相,与旁人不同的是,公孙弘四十岁才开始读书,六十岁初徵博士,后来出使匈奴,不合皇上心意,于是免官回家。七十岁的时候汉武帝下令要求郡国举荐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的对策文章收到了汉武帝的青睐,于是又被任命为博士。前124年,公孙弘拜为丞相。公孙弘能够在丞相之位上平凡渡过没有祸患,和他为臣的智

  • 如何在征召制下成为丞相——公孙弘的成功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青年农民小黑胖标签:皇帝,丞相,才干,公孙弘,征召制,尚书令

    在征召制的模式下,人才的选拔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偏好和实际需要,而这种制度下的晋升也并非唯一途径。公孙弘就是一个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并采取切实可行策略的代表, 成为了西汉的丞相。公孙弘出身卑微,没有任何显赫的背景,但他却拥有强大的思想能力和才智,因此在进入官场后很快就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和赏识。公孙弘深入学习兵

  • 被称为毒牙丞相的公孙弘,真的靠拍马屁,六年从老百姓做到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公孙弘,丞相,主父偃,刘彻,董仲舒,司马迁,皇帝,史记

    丞相号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人臣所能达到的顶峰。自汉武帝起,丞相还有一个荣誉——封侯。所以,在帝制社会,一个人能做到丞相位置,无异于登天。当然,汉武帝一朝除外,那时候的丞相是高危职业。汉武帝一共提拔了十三位丞相,六位被杀,一位自杀,剩下的都在战战兢兢中度过。只有两位除外,一位是最后一任丞相田千秋,另

  • 公孙弘从布衣到丞相只用了6年,经常给同事挖坑,到底是忠还是奸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丞相,刘彻,刘恒,汲黯,公孙弘,主父偃,董仲舒

    公孙弘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丞相,他之所以著名,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身上有比较浓厚的传奇色彩。他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小的狱吏,没干多久就因作风问题被免职,一度落魄到海上养猪为生;40岁又开始正儿八经地潜心学习,60岁的时候才被推荐入仕,没干多久,却因出使匈奴回来汇报工作让大老板汉武帝感觉不尽如人意而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