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文化】扬雄留下了哪些成都“印记”?

【历史文化】扬雄留下了哪些成都“印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方志四川 访问量:4932 更新时间:2023/12/25 19:08:42

扬雄留下了哪些成都“印记

扬雄的一生,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学作品和人生履历,为家乡成都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年的“印记”。这些印记渐渐与成都这座城市交互融合,成为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成为成都人精神世界的财富。

蜀地百科全书

《蜀都赋》《蜀王本纪》

在中国历朝历代中,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扬雄的《蜀都赋》是中国历史上众多都邑赋的开山之作,其中对于都邑地理位置、山川河流、矿产物藏、动物植物、都城建设、祭祀风俗的描写,都成为日后都邑赋必写的题材,是京都大赋的雏形,为都邑赋这一赋的种类的形成和壮大奠定了基础。

扬雄雕像(图片来源:清廉蓉城)

在《蜀都赋》中,扬雄对自己的故乡蜀郡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描写,不仅记录了蜀都的地理方位,同时记载了它东、南、西、北四方的山川河流、少数民族、丰富的矿藏物产。正可谓是“木竹茂盛,飞禽走兽,皆藏其中”。

在《蜀都赋》中,有对成都城的描绘“都门二九,四百余闾。两江珥其市,九桥代其流”。

也有对成都商业发达的记录“万物更凑,四时迭代。彼不折货,我罔之械。财用饶赡,蓄积备具”。

由此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成都就已是中国西南最繁华的大都市,城市的物产之丰、商业之繁华,在扬雄的文字流转中,为后世徐徐铺开了一幅壮丽的蜀地山河画卷。

秦汉时期成都略图(李思纯1936年绘制,李德琬提供)

与《蜀都赋》并列的,是《蜀王本纪》。先秦之时,巴蜀之地就已诞生和发展出了灿烂的文明,令人叹为观止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就是古蜀文明存在的明证。

但是由于对巴蜀文化传承上的缺失,到了汉代,人们对古蜀的历史已是模糊不清。而扬雄却凭借自己在蜀中的行走与游学,写出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蜀王本纪》,让古蜀国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个王朝的历史得以首次系统化、规范化地呈现于史料之中,尤其是“教民稼(jià)穑(sè)”“德垂揖(yī)让”“凿玉垒山以除水害”等重大历史事件,成为今天研究古蜀历史的重要依据。单从这点来看,扬雄对蜀地文化的传承就已经是功不可没。

《蜀王本纪》

邛崃火井:世界最早的天然气

扬雄《蜀王本纪》载:“临邛有火井一所,纵广五尺,深六十余丈……井上煮盐。”扬雄笔下能够燃烧煮盐的“神火”,就位于今天的邛崃市火井镇。扬雄是最早记录邛崃火井的文人,他的文字直观地展现了汉代时成都人已在使用天然气煮盐。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气的记录,比西方要早了1600多年。

成都是全世界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方。早在西汉时期,成都人在临邛地区(今邛崃市火井镇)就发现了天然气,并用于制盐(图片来源:邛崃市火井镇人民政府)

邛崃火井的发现,有一段堪称神奇的传说。相传,汉代时,当地人发现火井镇的地面有盐水浸出,于是竞相挖井熬盐。在之后的一天深夜里,电闪雷鸣,忽然间,一道苍蓝的霹雳冲破云霄,重重地砸在大地之上,曾取盐的盐井立刻有火焰从中喷涌而出,高达数丈。当地人在短暂的惊慌后,惊喜地发现了分离卤水与天然气的方法,并顺势用同一口井中之气点火熬盐。

随着当地对井盐的开采,到东汉末年,临邛的火井火势已从盛转衰。于是诸葛亮亲自过问此事,并教授当地人如何科学地使用火井煮盐,而诸葛亮所创造的用竹子输送天然气,堪称史上最早的天然气输送管道。

一座火井,串联起的不仅是扬雄与诸葛亮,西晋时的左思、东晋时的常璩,都对邛崃火井表示了高度关注并实地考察,于是在左思的《蜀都赋》、常璩的《华阳国志》中,也对邛崃火井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后,火井便受到了世人关注,而生活在火井镇的先人们,也幸运地成为世界上最早以天然气作燃料的人。

《华阳国志》(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墨池之畔:成都七中的诞生地

成都市青龙街曾有一座墨池,据传曾是扬雄故宅旁的龙堤池。因扬雄著书作文在此池洗笔,蜀地后辈们为纪念扬雄,就将龙堤池称为“墨池”。

墨池书院、芙蓉书院(图片来源:《成都县志》)

到了元代,蜀国公纽璘在墨池畔创办了墨池书院,开了墨池书院官办民助的模式。这座书院历经元明清三代,到了道光年间,已成为了郑姓私宅。当时聂铣(xiǎn)敏主持四川学政,面对民间重建墨池书院的呼声,于是捐出俸银约1万两,出资买下了郑氏私宅三院及空地数亩,在青龙街重建了墨池书院。

咸丰年间,芙蓉书院搬到墨池书院,将墨池书院一分为二。墙左为墨池书院,墙右为芙蓉书院。这两座书院与尊经书院、锦江书院、潜溪书院同为成都著名书院,在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1905年,墨池书院与芙蓉书院合并,创办了成都高等小学堂;

1906年,改名为成都县立中学;

1924年,改制为新学制3年的成都县立初级中学;

1931年,创办高中,更名为成都县立中学校(简称成县中),成为初、高中具备的完全中学;

民国时期,成县中列为成都“四大名校”之一;

1952年,成县中正式更名为成都市第七中学校(简称成都七中)。

千百年来,时光变迁,扬雄曾读书洗墨的墨池,流传下了蜀中千古文脉,后人也在扬雄等蜀中先贤的熏陶之下,延续着当年蜀中文化的辉煌。

2014年拍摄的位于成都市林荫街的成都七中(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更多文章

  • 扬雄的一篇《蜀都赋》打开了文人创作都邑赋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扬雄,蜀都赋,都邑赋,张衡,班固,二京赋

    汉赋作为两汉的“一代之文学”,是汉朝国力强盛,经济发达,万国来朝的大帝国气象的文学表现,其中都邑赋更是众多赋类中最能表现这种目的的。扬雄的一篇《蜀都赋》打开了文人创作都邑赋的局面,在随后的东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都邑赋完成了它从高潮走向消落的整个过程。南朝梁萧统主编的《昭明文选》首先对所收录的从先秦到

  • “溯源天府·漫话扬雄” 2023天府文化云讲堂全新启航 走进一代“蜀地鸿儒”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爱看头条标签:扬雄,法言,孔子,蜀都赋,蜀王本纪,司马相如,溯源天府,蜀地鸿儒,天府文化云讲堂

    红星新闻网(记者 蒲娇 刘雨)4月27日报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西蜀子云亭”在哪里?“炎炎者灭,隆隆者绝。”“治不忘乱,安不忘危。”蕴含着盛极必衰、居安思危的名句又出自何处?2023年天府文化云讲堂全新启航后的首期节目,为我们

  • 汉代那一次文艺复兴——从扬雄《太玄》到张衡《灵宪》

    历史解密编辑:经济观察报标签:张衡,灵宪,扬雄,太玄,班固,法言,诗人,二京赋,科学家,地理学家

    刘刚/文有一种哲学叫灵宪文艺复兴运动的标配,是要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产生巨人,不仅要产生思想解放的巨人,还要产生艺术与科学的巨人。东汉历史上那一次文艺复兴,思想上的巨人,刘歆和王充可为代表:一是经学范式革命的开创者,一为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而达芬奇式的艺术与科学的巨人,当时也有一位,叫张衡。用史官文化为

  • “老成都”扬雄重回故地,要写一首《新蜀都赋》!

    历史解密编辑:成都发布标签:扬雄,秀丽,汉朝,西汉,老成都,成都市,科学家,新蜀都赋

    昨天逛了逛如今的公园城市今天咱们又迎来了一位“新朋友”——扬雄“蜀都之地,古曰梁州……”在两千年前的汉朝这位“老成都”扬雄在这里写下了名作《蜀都赋》洋洋洒洒的文字描绘了成都的秀丽景观如今,成德眉资协同发展成都都市圈加速成型当扬雄回到阔别两千余年的成都这座“新成都”又将给他的《蜀都赋》增添什么新内容呢

  • 简涩深雅之扬雄文学的风格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星盘解密标签:扬雄,法言,论语,古文,文言

    作为辞赋家的扬雄,“实好斯文”,“心好沉博绝丽之文”,故其创作是“文言”。作为儒士或学者的扬雄,“好古乐道”,宗经尊圣,其创作“裙诗书”,“引书助文”,故其作品是“古文”。扬雄兼具辞赋家与儒士二身份于一体,是“文儒”,故其创作亦兼备“文言”与“古文”于一体。一方面表现在对文辞之装饰性的有意追求,即有

  • 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扬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跳楼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扬雄,班固,王莽,汉书,杨雄,太玄经,桓谭,西汉,思想家,科学家,汉朝,艺术家

    扬雄是中国历史上被严重低估的思想家,扬雄投阁自杀事件纯属胡扯,他不存在自杀的动机,也没有自杀。所谓“扬雄投阁”其实受累于他与王莽的关系,被史学家污蔑。又因扬雄不合世道的生活方式,遭受世人讥讽。如此对待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中国历史的悲哀!“扬雄投阁”事件始末始建国二年,刚刚建立一年多的新朝爆发了一件谋

  • 以扬雄为中心的讨论汉人的地域观念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扬雄,司马相如,项羽,刘邦,地域,蜀中,地域观念,西汉,艺术家,汉朝,科学家

    在地域文化观念之影响下,汉人的乡土意识表现得比较强烈,王子今著有铲衣绣夜行遗憾与“马革裹尸”壮心:秦汉时人的乡土意识》一文,对汉人的乡土意识有初步研究,其中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重视,并且尚有进一步申论之必要。第一,楚汉之际的刘邦、项羽皆有极为浓厚的乡土意识,其对汉人乡土观念之形成或有直接的影响。项羽之

  • 承圣人遗风 立文化自信——成都市郫都区扬雄学会授牌仪式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天府视野标签:孔子,法言,太玄,班固,荀子,孟子,郫都区,成都市,扬雄学会,儒家思想,授牌仪式活

    “春风送爽千山翠,瑞气迎临万象新。”5月21日上午,在“扬雄故里”郫都区农科村成都郫都区扬雄学会的驻地“扬雄文苑”扬雄文化交流中心,有四家单位与扬雄学会建立合作关系并挂牌:中国·东盟艺术学院 (国际学生文化艺术实践基地)、西华大学(实习与就业基地)、中国书画家杂志社(成都分社)、礼仪中国(成都站研习

  • 浅谈西汉大儒 “西道孔子”扬雄的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天府视野标签:扬雄,法言,太玄,法家,西汉大儒,西道孔子,拨弦乐器,春秋战国,儒家思想

    原标题:浅谈西汉辞赋家、哲学家扬雄关于“尊儒、重道、循法”的思想( 作者:中国法学会 唐从祥)前言: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孝文帝末年,以庐江文翁为蜀守。”“孝景嘉之,令天下郡国皆立国学。因翁倡其教,蜀为之始也。”“文翁兴学事,选官吏子弟就学,受七经,还以教授。”“蜀自汉兴,至乎哀平。皇德

  • 浅谈西汉辞赋家、思想家扬雄关于“尊儒、重道、循法”的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天府视野标签:扬雄,孔子,法家,法言,汉朝,思想家,科学家,儒家思想,西汉辞赋家

    标题:浅谈西汉辞赋家、思想家扬雄关于“尊儒、重道、循法”的思想 ( 作者:中国法学会 唐从祥)前言: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孝文帝末年,以庐江文翁为蜀守。”“孝景嘉之,令天下郡国皆立国学。因翁倡其教,蜀为之始也。”“文翁兴学事,选官吏子弟就学,受七经,还以教授。”“蜀自汉兴,至乎哀平。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