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时期,扬雄用“泰积”表达一年四季阴阳时空流变的数学关系

西汉时期,扬雄用“泰积”表达一年四季阴阳时空流变的数学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隐事叶清臣 访问量:1229 更新时间:2023/12/25 19:09:34

西汉时期,扬雄用“泰积”表达一年四季阴阳时空流变的数学关系——扬雄赋予了这种一年四季的宇宙时间和空间相辅相成的图式一个“泰积”总称概念,即他所说的“泰中之数三十有六策,以律七百二十九赞,凡二万六千二百四十四策为泰积”!

扬雄所说的“泰中之数三十有六策”,是由4乘以9所来,9的内涵好理解,这是由《太玄》的逢三进一的以3为数学基本计算数字和“殄绝乎九”的9之极数而来,也有一年分四季,一季节占有黄道夹角空间是90度的空间涵义,也就是“9”是0、1、2、3、4、5、6、7、8、9自然数列之中的极数和下一个10之数列的基数,同时,“9”也是一年四季的上一个季节时空之极位与下一个季节时空之基位的过度数。

扬雄这里所说的“4”的内涵则比较丰富了,既有人在天地自然之中所感知到的“吉凶祸福”和一年四季的四种天地人状态,也有他在将五确定为“泰中”之数之后,他又将“9”数拆分成为了代表天数的“1,3,7,9”和代表地数的“2,4,6,8”的两个上下数学占盘的涵义。

因为《太玄》是81首,而一首代表的是九赞,所以,一年就是729赞,这是无限不循环的时间之数;同时,一赞又有九策(测),“家部州方”是四位,如此,一首又有三十六策,所以,729乘以36,一年就是26244策;如果再将人所感知的一个太阳日以72等分,再以72去除一年的26244策,那么,就得出了人所感知的一年时间是364·5个太阳日,也就是黄道循环360度一周天是364·5个太阳日。

为什么扬雄会将一个太阳日截分成72等分呢?他说了,是因为“仪用二九,玄其十有八用乎”,即,说白了,就是以上所说的数轴上的九个节点往往存在着八个区间的时空关系。9乘以8,就是72等分,这是无限不循环的时间之数;同时,一月36日,一年为“五毂、五车”之分,两月为72日,这个数,就是黄道位置的空间之数了。而且,72这个位数,也是以上所说的黄道360度空间流变夹角五分之与一年360日时间五分之的共同公约数。这就是说,《太玄》的天文计算法则之中,只有这个“72”数字,可能是人所“咎”,也就是人为规定的“公约数”!

当然,越是截分得细,那么,人们计算一年多少个太阳日的精确度也就越高。总之,扬雄在计算一年时间的时候,他就是按照一个太阳日72等分的法则去计算的,这样,他就得出了一年黄道运作360度空间就约有364·5个太阳日的时间的结论。综上所述可知,扬雄当年在表述他的这种一年四季的宇宙黄道循环可逆空间和不循环不可逆宇宙时间的合一不二的宇宙观图式时,也就是他在使用数学和图象的方式方法去说明他的“玄中一道”时,他没有将这种数学图式称之为“太玄”,而是将其称之为“泰积”!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太玄”这个概念,要比“泰积”更加深邃丰富!说白了,“泰积”只是表达一年四季阴阳时空流变的数学图象,而《太玄》则是在探讨天地人的整体合一关系。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因为扬雄是按照一个太阳日分昼、夜二赞的,所以,他以上论说一年时空关系时,可能说得相对复杂了些,因为,《太玄》之中,每一赞都有“极一为二,极二为三,极三为推,推三为赢赞”进位关系,即一首之中有“初、次、上”三变共九策(测)之变,所以,一首为九赞策,81首就是729赞,一赞分一昼一夜的阴阳二分对应关系,因此,729除以2,一年729赞就是364·5太阳日了!

同时,“泰”是《太玄》之中的一个关于天地人互相作用的生态平衡运动学概念,这正如扬雄所说:“夫天宙然示人神矣,夫地他然示人明矣。天地奠位,神明通气。有一、有二、有三,位各殊辈,回行九区,终始连属,上下无隅。察龙虎之文,观鸟龟之理。运诸漆政,系之泰始,极焉以通璇玑之统,正玉衡之平。圜方之相研,刚柔之相干。盛则入衰,穷则更生。有实有虚,流止无常。”(《太玄·玄摘》)

而在太玄八十一首赞之中,第一首的《太玄·中》代表的是“阳气潜萌于黄宫,信无不在乎中”,即一切宇宙时空的流行流变图式皆因人立场在天地之中心位置的“心、信”的“泰中”而起,同时,“中”这一首赞也是代表的上一年的岁末和下一年的岁首交汇的“冬至”附近的0-1的时空节点;第二首的《太玄·周》代表的是“阳气周神而反乎始,物继其汇”,即人的所有知识,无非就是因观察和计算日月星和天地阴阳的一反一复的原始反终关系而起。

但是,当八十一首赞的太玄运作到第四十一首的“应”和四十二首的“迎”的黄道夏至节点时,天地阴阳关系就进人了一个极反的天象位置了,《太玄·应》代表的是“阳气极于上,阴信萌乎下,上下相应”,《太玄·迎》代表的是“阴气成形乎下,物咸遡而迎之”,即一年四季之中最热时,却是阳气极反和阴气萌生之时。而到了代表一年四季“秋分”节点位置的《太玄》第六十首的《太玄·积》时,则是“阴将大闭,阳尚小开,山川薮泽,万物攸归”之时。即,《太玄·积》这一首赞,虽然代表的是寒冷秋冬来临的时空位置,却又是代表的来年阳气肇始的“泰积”时空节点位置。

读者若是看明白了扬雄这种对一年四季时空关系的阴阳位置描述,你自然就明白为什么宋朝的蜀地易学家张行成会根据扬雄所表述的这种阴阳时空变化图式去画出阴阳鱼的“太极四象图”了。应该说,两千年以来,唯有南宋初期的易学家张行成对《太玄》的理解是深刻的,这就是为什么张行成在解读《太玄》时会反复强调《太玄》与《易》的理论模式差别的原因,他说:

“《元》为地承天之数,元气随天而左行者也,元者天之阳气也,一元覆三方,天函地也。三方分九州,九州分二十七部,二十七部分八十一家,极于九九,地之体备矣。乃载元气承天而行,复以九变,是为七百二十九赞,当一期之昼夜,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而天之用见矣,故《元》之致用,全在九赞之功,不取四重之数,所以《元》图别方图二象者,以地承天,非若《易》方圆二图,天、地相为体用也。《易》,天也,分于地者,君用臣也。《元》,地也,宗于天者,臣尊君也。此其所以不同也。《元》图旧止有圆象,章誉乃分八十一首做方图,列表赞于下者,以示数分有序。

九天有原,即所谓罗重九行,行四十日,从天分数,自上而下,故不得如《易》图自下而生,从西北而起也。《易》之数,二位者,天一而二也,自一一而至八八,而交数皆九。《元》之数,四位者,地二而四也,自四纯一、至四纯三,而交数皆八。《易》以八位用九数,《元》以九位用八数,皆七十二也。《元》用九数,故中于八。《易》用十五数,故中于九。《易》兼九六,《元》独用九也。《易》之八者天体,《元》之九者地用也。八者以九为用,故交数在人路鬼方;九者以八为体,故交数在天门地户。始若不同,终归一致者,理之自然,数生于理故也。《易》先天图,【浑天象也】。”(《翼玄》卷一 中华书局)

这里特别需要提示一下,由于清朝康熙皇帝名玄烨,所以,清朝时代出版的书籍中,大多以“元”代替了“玄”,或者将“玄”字的笔画减少成了“避讳”的异形字体。当然,这样的“元,玄”二汉字的替代并非只发生在清朝,唐玄宗时代就已有这样的情况了。同时,中国古汉语的“玄、元”本来就可互通假借,因此,以上张行成所说的“元”即“玄”。张行成以上所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易》是一门以盖天之象去指导天地人象的理论模式,其蕴含着君尊臣卑,君主臣随的国家人伦内涵。

相比之下,《太玄》则是以人心、人身和人所依赖生存的大地为宇宙中心的,大地和人固然应遵循天象的运作规律,但是,臣民是天地和国家社会之中的主动因素,臣民应尊重君主,但却不是被动君主的;张行成的这些理解和诠释《太玄》的观点,与严君平的《老子指归》言论是相符合的,这说明张行成也是通读过严扬二子的典籍的。在张行成的眼睛里,《易》与《太玄》所反映表达的国家人伦,因两者所遵循的“盖天说,浑天说”的宇宙观彼此不同,而几乎是南北相反的了!

标签: 扬雄太玄流变宇宙观图式宇宙

更多文章

  • 【历史文化】扬雄留下了哪些成都“印记”?

    历史解密编辑:方志四川标签:扬雄,墨池,火井,蜀都赋,成都市,蜀王本纪,华阳国志

    扬雄留下了哪些成都“印记扬雄的一生,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学作品和人生履历,为家乡成都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年的“印记”。这些印记渐渐与成都这座城市交互融合,成为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成为成都人精神世界的财富。壹蜀地百科全书《蜀都赋》《蜀王本纪》在中国历朝历代中,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

  • 扬雄的一篇《蜀都赋》打开了文人创作都邑赋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扬雄,蜀都赋,都邑赋,张衡,班固,二京赋

    汉赋作为两汉的“一代之文学”,是汉朝国力强盛,经济发达,万国来朝的大帝国气象的文学表现,其中都邑赋更是众多赋类中最能表现这种目的的。扬雄的一篇《蜀都赋》打开了文人创作都邑赋的局面,在随后的东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都邑赋完成了它从高潮走向消落的整个过程。南朝梁萧统主编的《昭明文选》首先对所收录的从先秦到

  • “溯源天府·漫话扬雄” 2023天府文化云讲堂全新启航 走进一代“蜀地鸿儒”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爱看头条标签:扬雄,法言,孔子,蜀都赋,蜀王本纪,司马相如,溯源天府,蜀地鸿儒,天府文化云讲堂

    红星新闻网(记者 蒲娇 刘雨)4月27日报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西蜀子云亭”在哪里?“炎炎者灭,隆隆者绝。”“治不忘乱,安不忘危。”蕴含着盛极必衰、居安思危的名句又出自何处?2023年天府文化云讲堂全新启航后的首期节目,为我们

  • 汉代那一次文艺复兴——从扬雄《太玄》到张衡《灵宪》

    历史解密编辑:经济观察报标签:张衡,灵宪,扬雄,太玄,班固,法言,诗人,二京赋,科学家,地理学家

    刘刚/文有一种哲学叫灵宪文艺复兴运动的标配,是要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产生巨人,不仅要产生思想解放的巨人,还要产生艺术与科学的巨人。东汉历史上那一次文艺复兴,思想上的巨人,刘歆和王充可为代表:一是经学范式革命的开创者,一为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而达芬奇式的艺术与科学的巨人,当时也有一位,叫张衡。用史官文化为

  • “老成都”扬雄重回故地,要写一首《新蜀都赋》!

    历史解密编辑:成都发布标签:扬雄,秀丽,汉朝,西汉,老成都,成都市,科学家,新蜀都赋

    昨天逛了逛如今的公园城市今天咱们又迎来了一位“新朋友”——扬雄“蜀都之地,古曰梁州……”在两千年前的汉朝这位“老成都”扬雄在这里写下了名作《蜀都赋》洋洋洒洒的文字描绘了成都的秀丽景观如今,成德眉资协同发展成都都市圈加速成型当扬雄回到阔别两千余年的成都这座“新成都”又将给他的《蜀都赋》增添什么新内容呢

  • 简涩深雅之扬雄文学的风格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星盘解密标签:扬雄,法言,论语,古文,文言

    作为辞赋家的扬雄,“实好斯文”,“心好沉博绝丽之文”,故其创作是“文言”。作为儒士或学者的扬雄,“好古乐道”,宗经尊圣,其创作“裙诗书”,“引书助文”,故其作品是“古文”。扬雄兼具辞赋家与儒士二身份于一体,是“文儒”,故其创作亦兼备“文言”与“古文”于一体。一方面表现在对文辞之装饰性的有意追求,即有

  • 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扬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跳楼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扬雄,班固,王莽,汉书,杨雄,太玄经,桓谭,西汉,思想家,科学家,汉朝,艺术家

    扬雄是中国历史上被严重低估的思想家,扬雄投阁自杀事件纯属胡扯,他不存在自杀的动机,也没有自杀。所谓“扬雄投阁”其实受累于他与王莽的关系,被史学家污蔑。又因扬雄不合世道的生活方式,遭受世人讥讽。如此对待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中国历史的悲哀!“扬雄投阁”事件始末始建国二年,刚刚建立一年多的新朝爆发了一件谋

  • 以扬雄为中心的讨论汉人的地域观念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扬雄,司马相如,项羽,刘邦,地域,蜀中,地域观念,西汉,艺术家,汉朝,科学家

    在地域文化观念之影响下,汉人的乡土意识表现得比较强烈,王子今著有铲衣绣夜行遗憾与“马革裹尸”壮心:秦汉时人的乡土意识》一文,对汉人的乡土意识有初步研究,其中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重视,并且尚有进一步申论之必要。第一,楚汉之际的刘邦、项羽皆有极为浓厚的乡土意识,其对汉人乡土观念之形成或有直接的影响。项羽之

  • 承圣人遗风 立文化自信——成都市郫都区扬雄学会授牌仪式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天府视野标签:孔子,法言,太玄,班固,荀子,孟子,郫都区,成都市,扬雄学会,儒家思想,授牌仪式活

    “春风送爽千山翠,瑞气迎临万象新。”5月21日上午,在“扬雄故里”郫都区农科村成都郫都区扬雄学会的驻地“扬雄文苑”扬雄文化交流中心,有四家单位与扬雄学会建立合作关系并挂牌:中国·东盟艺术学院 (国际学生文化艺术实践基地)、西华大学(实习与就业基地)、中国书画家杂志社(成都分社)、礼仪中国(成都站研习

  • 浅谈西汉大儒 “西道孔子”扬雄的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天府视野标签:扬雄,法言,太玄,法家,西汉大儒,西道孔子,拨弦乐器,春秋战国,儒家思想

    原标题:浅谈西汉辞赋家、哲学家扬雄关于“尊儒、重道、循法”的思想( 作者:中国法学会 唐从祥)前言: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孝文帝末年,以庐江文翁为蜀守。”“孝景嘉之,令天下郡国皆立国学。因翁倡其教,蜀为之始也。”“文翁兴学事,选官吏子弟就学,受七经,还以教授。”“蜀自汉兴,至乎哀平。皇德